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总报告.docx

    • 资源ID:285297       资源大小:97.12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总报告.docx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总报告2004年,在中国社会、经济平稳健康进展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年广告经营额突破1200亿元;传媒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试点单位积存了宝贵的经验:一大批新闻报道促进了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传媒产业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政府与民众的广泛认可。一个产业的兴盛,要由一个庞大的企业群托起。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进展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从政府到行业都全面推动传媒机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型。20032004年,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分别对报刊社、出版社、广电媒体提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分开、企业化转型等要求,实质上就是促进相当大部分的中国传媒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型。从公司化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传统传媒机构大多为国有事业单位性质,还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传媒企业。因此严格来讲,我国传媒企业还很不规范。但2004年中国传媒业的进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传媒业也正走上产业化进展的规范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2004年,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企业开始出现,而这一群体势必会越来越大,传媒也将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因此2004年可谓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关键年。20052008年将是中国传媒产业的起飞期,而2005年则将是中国传媒产业改制与转折起飞的重要年头。中国传媒产业能否在中国社会经济稳健进展、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加剧、国民消费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得以迅速前进,能否在中国经济的健康进展、社会问题的引导与解决、服务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上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2005年也将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必将作为中国传媒产业由启动到起飞的关键年而载入史册。从传媒机构个体角度来讲,中国传媒机构能否抓住2005年这一产业进展的历史性机遇,及时进行市场化转型与迅速进展,将决定自己在社会舆论层面的影响力与权威性,决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决定自己未来的进展前景。从产业整体角度来讲,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能否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转型,是决定其能否具备足够进展后劲、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一搏。中国传媒产业在自己的进展历程中,将受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进展的影响,同时,中国传媒产业理应也必定会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理性健康进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推动器”的作用。我们估计未来几年中国传媒产业进展的主题与特征将是:2005年改制2006年扩张2007年国际化2008年奥运一中国传媒产业分类统计标准要把握与分析中国传媒产业的进展,首先需要一套统计方法与分类标准,但目前国际尚未形成统一的传媒产业定义与划分标准,各国对传媒产业的概念内涵、行业范围、统计口径等均存在差异。中国传媒产业的行业分类及统计体例长期以来也没有形成规范系统,没有规范的产业统计体例,就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产业进展概况,无法对产业进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2003年以来,有关主管部门通过深入研究,逐步确立了中国传媒产业的统计规范。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传媒产业被归类于文化产业门类,同时是文化产业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2003年7月,由中宣部协调,国家统计局牵头,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文物局各部门联合参与成立“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下列简称“课题组”)。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印发文化及有关产业分类,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权威界定。2005年1月6日文化及有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正式开始实施,该“框架”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与补充指标等4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2005年1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签署第47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公布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2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第30号令,公布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5年4月20日起施行。随着上述法规政策的颁布,中国文化产业进展无据可依、依靠模糊描述的状况已成为历史,而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部分的传媒产业,统计也迈上了规范化道路,新的统计办法将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进展提供更为确切的数据支撑与行业指导,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核心层,包含课题组分类“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与课题组分类“文化产业外围层”中的“互联网、广告”,而中国传媒产业的产业链,则包含了与上述传媒产业核心层有关的上下游产业。二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与结构传媒产业毕竟由什么产业构成,各个国家统计标准也各不相同,仅存在一个大致的共识。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统计的缺陷,长期以来纳入公共视野的通常是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构成了中国广告营业额的半壁江山,它们与广告公司共同构成的中国广告营业额。实际上,另外一些传媒细分市场的进展长期以来为人忽略,比如报刊发行收入、有线电视收费等,尽管这部分收入客观存在且产值巨大,但在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整体规模时,它们经常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及中国传媒产业的进展,新的媒体形式逐步涌现并迅速进展壮大,这些媒体形式正壮大着中国传媒产业。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应包含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广告公司、有线电视收费、图书出版、报纸发行、期刊发行、电影票房、音像制品、手机短信、上网费、游戏等14类,上述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产值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04年产值规模约为3270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统计的欠缺与统计数据公布时间的制约,下列数据为我们参考多方资料推算而得,仅供大家研究参考。L中国新闻出版产业进展状况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统计数据,2003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1806.9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418.59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0.75%。其中:书籍用纸占总量14.11%,课本用纸占总量11.77%,图片用纸占总量0.1%;期刊用纸占总量6.13%;报纸用纸占总量67.89%。图书2003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0家(包含副牌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含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0家(包含副牌21家)。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0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812种,重版、重印图书79579种,总印数66.7亿册(张),总印张462.2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08.77万吨,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4%,新版图书品种增长10%,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13.2%,总印数下降2.9%,总印张增长1.3%,定价总金额增长5%。期刊2003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074种,平均期印数19909万册,总印数2947亿册,总印张109.1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5.64万吨(含高校学报、公报、政报、年鉴1704种,平均期印数429万册,总印数4287万册,总印张178015千印张)。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5%,平均期印数下降2.44%,总印数下降0.14%,总印张增长2.58%。报纸2003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119种,平均期印数19072.42万份,总印数383.12亿份,总印张1235.5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84.18万吨。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0.84%,平均期印数增长1.88%,总印数增长4.16%,总印张增长15.76%。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2003年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20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21家。录音制品: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13333种,出版数量2.2亿盒(张),发行数量1.9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3.25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8.43%,出版数量下降2.55%,发行数量下降1.65%,发行总金额下降2.94%。录像制品:全国共出版录像制品14891种,出版数量3.54亿盒(张),发行数量2.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4.3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9.69%,出版数量增长61.84%,发行数量增长49.75%,发行总金额增长29.74%o2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进展状况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快报反映,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继续小幅增长,全国广播电视产业广告收入、收视费收入等均有较大增幅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继续小幅增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估计分别为94.05%与95.29%,较上年分别增长0.32个百分点,广播综合覆盖率增幅首次与电视覆盖增幅持平。2004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继续增加,估计达到11470万户,较上年增加853万户,增幅8%。其中江苏、湖南增加超过100万户,山东、四川、山西增长超过50万户。全国有线电视进展速度明显加快,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县乡联网、乡村联网成为有线电视进展的新势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2万户,其中山东、江苏、广东三省超过了20万户,付费数字广播电视用户25.7万户。根据各省(区、市)广播电视统计快报汇总数据反映,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稳步增加,与2003年相比,广告收入、收视费收入等均有较大增幅。广播电视总收入稳步增长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年报反映,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为685.19亿元,较上年增加76.09亿元,增长12.49%。中央级创收收入120.05亿元,占全国的17.65%,较上年增加27.66亿元,增加29.92%;省级创收272.94亿元,占全国创收收入的39.83%,较上年增加97.30亿元,增长55.39%;地市级创收180.94亿元,占全国创收收入的26.40%,较上年增加32.16亿元,增长21.61%;县级创收111.24亿元,占全国创收收入的16.23%,较上年增加34.33亿元,增长44.63%。从创收收入的地区分布看,东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创收能力大大高于西部地区,广东、上海创收收入超过70亿元,江苏、浙江超过40亿元,山东、北京超过30亿元。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幅创“十五”新高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收入394亿元,较2003年增加68亿元,增幅21.02%,创“十五”增幅新高。(“十五”前三年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幅分别为6.25%、10%与16.24%o)其中:全国广播广告收入31.23亿元,较2003年增加3.97亿元,增幅14.56%;全国电视广告收入308.51亿元,较2003年增加55.05亿元,增幅21.7%;大部分省(区、市)广告收入都有所增加,增幅在20%以上的有广东、上海、北京、辽宁、湖北等15个省,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宁夏、青海、内蒙、西藏广告收入增幅也超过20%o广告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9个省(区、市),其中湖南、河北2004年首次进入这个行列。从地区分布情况看,2004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增幅基本持平。东部地区平均增幅20.04%,中部地区平均增幅23.0%,西部地区平均增幅22.19%。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估计全国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128亿元,较上年增加18.2亿元,增幅16.5%。从地区分布情况看,2004年全国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增幅不平衡,但中部与西部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增幅水平,中部地区平均增幅26.3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平均增幅19.5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6.2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平均增幅11.06%,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28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开办的付费电视业务通过试行后,部分地区开始收费,全国共有7个省区从2004年开始付费电视收费,收入1.4亿元。广东、浙江、四川超过IOOo万元。3 .中国电影产业进展状况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快报反映,2004年全国电影主业收入36亿元(不包含电影音像制品销售收入、各电视台播映电影收入、网络电影收入与电影二级市场发行收入),其中国内城市影院票房收入15.2亿元,海外电影票房11亿元。城市影院票房收入较2003年增加6亿元。除电影票房收入增加外,电影后产品开发收入也取得明显成效。4 .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展状况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C)在京公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5 .中国广告产业进展状况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3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0.18万户,比上年增加1.22万户,增长13.66%;广告从业人员87.14万人,增加11.5万人,增长15.20%;广告营业额达到1078.68亿元,比上年增加175.54亿元,增长19.44%,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92%。截至2005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2004年中国广告业进展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我们综合各方数据估计,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将达1246亿元,比2003年增长约15%。三中国传媒产业政策及其进程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传媒产业被视为第三产业,但这一产业属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进展过程中逐步被主管部门、被社会所认可的。中国传媒产业化历程经历了许多坎坷曲折才逐步形成如今的产业规模。2001年8月,中办、国办公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字200117号)(即17号文件),对组建广电集团的指导思想、原则、体制、融资等做了全面规定,第一次明确要求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实行跨媒体、跨地区经营,把集团做大做强,这在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化进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在之后的3年多时间内,传媒领域的书报刊分销、广告、电影、节目制作等纷纷加大开放力度。200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与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与农民负担的通知(即19号文件);2003年7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办、国办19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尽管19号文件及其“细则”的主旨是为了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与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与农民负担,但实际上,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的市场化操作阶段,对整个报刊业的改革与进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进展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国办发105号文件就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的有关政策,从财政税收、投资与融资、资产处置、工商管理、价格等方面,做出了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与试点地区的具体政策规定,还从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资产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法人登记等方面,做出了适用于转制单位的若干政策规定。改革方案最大的体制突破表现在把事业部分留住,剩下部分则大胆地放开。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政策的基调是:对内推进行业改制,促进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改制分离;对外则加大对业外资本的开放力度;同时加强行业规范,引导中国传媒业良性健康进展。1 .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传媒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中国传媒产业的大进展与大改革,其宏观背景是近年来逐步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国从来都将进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放在社会进展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中国传媒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进展现实,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也就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传媒产业改革,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推动与产业规范。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进展的规定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重要文件,与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进展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为改革试点地区与试点单位提供了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信贷、投融资、价格等经济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2004年2月12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披露,中国文化事业单位转成文化企业已经开始试点。2004年4月6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性产业链、股份上市是中国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三步战略。2 .报刊业: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改革2003年以来,由规范报刊征订活动肇始,中国报刊业展开了一场“最大力度”的报刊改革,一批报刊被关、停、并、转,直接促进了中国报刊业的结构调整与体制变革。2004年,中国报刊业连续2003年以来的报刊改革思路,并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截至2004年1月,“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与利用职权发行”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被纳入治理范围的1452种报刊中,除677种停办外,还有325种从党政部门划转到报业或者出版集团,310种实行了管办分离,94种公报政报改为免费赠阅;停办的报纸减少发行约12亿份,停办的期刊加上实行免费赠阅的公报政报,减少发行3.4亿份,直接减少全国基层与农民年报刊征订费用18亿元。2004年3月,巩固报刊治理整顿成果。新闻出版总署对各地清理整顿党政部门报刊散滥与利用职权发行的情况开展督察。2004年39月,中央报刊治理办公室分别对19个省(区、市)报刊治理情况开展督察,对顶风违纪违规典型予以曝光,深入开展对全国报刊社记者站与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清理整顿。一年中共停办与注销违规记者站642家,暂缓登记176家,查处撤销非法记者站73家,停办内部资料性出版物1886种,责令整改471种,暂缓登记310种。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上市,该报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强势传媒集团一一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手打造。第一财经日报的出炉打破了广电与报业两大系统之间的界限,完成了跨媒体财经资讯传播平台的初步搭建。2004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表示,目前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结构体制不可能改变,其事业单位性质不变。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北青传媒上市首日开盘23.75港元,收盘于22.70港元,当日交易额共5.9亿港元。作为内地传媒公司境外上市第一只股票,北青传媒挂牌交易仪式引起香港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3 .出版业:企业化转型成为最大课题出版改革也许是中国传媒产业改革中力度最大、最完全的改革。出版社方面除了人民出版社外其他出版社均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发行方面新华书店推进股份制改造,总发权全面向民营资本开放,2005年全行业都将跨进改制行列。2004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刊文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透露,中央已决定进行出版体制改革,全国现有的527家官办出版社,除各级人民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200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出版集团改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2004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司司长刘波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已提出,新华书店总店将在2004年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2005年1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管理司司长刘波在200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表示,2005年新华书店转制将有较大动作,全行业都将在2005年跨进改制行列。改制工作遵循的八字方针是:改企转制、分流上市。4 .广电业:事业产业分开成为深化改革的趋势2004年12月2122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表示:今后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广电总局今后只同意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者总台,此前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能够将集团改为总台,假如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就一定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者集团公司。国家广电总局的决定显示:事业产业分开运营是广电系统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的进展趋势。赵实进一步阐明说,广电系统事业与产业分开运营后,电台与电视台由政府设立,实行国有事业体制,但电影、电视、网络与大众娱乐类、社会服务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经营属于产业经营范围,将面向市场,严格按照现代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营;部分频道、频率同意组建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但吸纳的社会资本不得超过49%。制播分离改革不包含广播电视新闻的宣传类频道、频率、节目与栏目。5 .新出台的行业规范政策2004年1月1日,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电视广告插播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广告播出环境得以净化。2004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在全国开展报刊社记者站清理整顿工作,记者站一律不得从事与新闻采访无关的经营活动。2004年5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分别取消刊登形象广告。2004年7月,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部门报刊征订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央与地方党报党刊能够通过党的组织系统开展征订,但不得任意扩大征订范围。“扫黄打非”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2004年全国共取缔或者关闭非法、违规出版物集散地近2000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总计1.71亿件;破获非法光盘生产线21条;收缴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有害卡通画册180万余册,收缴有害游戏软件203万余件;集中力量治理在境外登记注册在境内非法出版发行期刊的行为,查处案件860余起,收缴非法报刊116种,并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布了90种被取缔的非法报刊。2004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连续公布16、17、18号总局令,公布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三者已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5年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签发中华人民共与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8号与中华人民共与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9号,两份总署令显示:2004年12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第4次署务会通过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与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将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5年3月7日,政协会议医卫界委员联组会议结束时,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发言称:“医疗广告要取消!”高强称,目前正在拟订有关方案报国务院,拟取消医疗广告,“以后所有卫生部门不再承担医疗广告鉴定的任务”。继高强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讲话称,20012004年我国共查办4万多件违法违规药品广告,其中医疗广告近3万件,占所有查处违法案件的3/4,“若国务院同意,我们会严格执行“。2005年3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禁止公布含有不良内容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广告的通知”,就规范声讯、短信息等电信信息服务广告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6 .传媒投资逐步放开(1) WTO与中国传媒产业。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三年,传媒投资政策在2004年有了更大程度的开放,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在把握既有的政策尺度前提下,在书报刊分销市场、广告市场、外资媒体进入等领域的投资限制有所松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外传媒巨头不放过一点点政策空间,抢滩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传媒企业,包含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发挥主动性与制造性,去充分利用WTO给中国传媒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中国加入WTO后对传媒有关领域的承诺广告:加入WTO时,同意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中国设立中外合营广告企业,外资比例不超过49%°2003年12月10日后,同意外国广告公司在合资广告公司中控股,即可超过51%的股份。从2005年12月10日以后,将取消在中国开展媒介业务务必成立合资公司的限制,同意外国广告公司以独资公司的身份进入中国广告市场。书报刊分销服务:刚加入WTo时,同意跨境邮购与境外消费。加入WTO一年内,同意外资企业从事书报杂志的零售。外国服务提供者可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与8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武汉)设立中外合营书报刊零售企业。在北京与上海,合营零售企业的数量不超过各4家,在其他地区,合营零售企业的数量不同意超过各2家、同意北京合营企业中的2家企业在同一城市(即北京)设立分店。加入WTO两年内,同意外资控股,并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与宁波。加入WTO三年内,取消对外资从事书报刊零售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及企业设立形式方面的限制,但超过30家分店的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一致种类与品牌商品的连锁店,不同意外资控股。录音制品分销服务:加入WTO时,对跨境提供服务与境外消费没有限制:在不损害我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的权力的情况下,同意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方伙伴设立合作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合同条款务必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从事音像制品的分销,但电影除外。电影院服务:加入WTO时,对跨境提供服务与境外消费没有限制;同意外国服务提供者建设或者改造电影院,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电影进口:加入WTO时,在与我国有关电影管理条例相一致的情况下,我国同意每年进口20部外国电影用于影院放映。2004年WTO与中国传媒产业广告:2004年3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与商务部联合公布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该“规定”显示,自该“规定”施行之日起同意外资拥有中外合营广告企业多数股权,但股权比例最高不超过70%;2005年12月10日起,同意设立外资广告企业。同时该“规定”还显示,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自2004年1月1日起,同意香港服务提供者与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广告公司;实际上,应用CEPA政策,一些外资广告公司已经赶在2005年12月10日前提早设立了独资广告公司:2004年7月,隶属新闻集团的星空传媒应用CEPA政策,获准在上海成立独资广告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外商独资广告公司;2004年8月,道琼斯公司宣布道琼斯广告(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二家外商独资广告公司。书报刊分销:2003年5月1日起,同意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上从事图书、报纸与杂志的零售业务;2004年12月1日起,同意外国投资者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批发企业。广电领域:2004年2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进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进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2004年11月28日,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44号令)正式实施,外资媒体公司不仅能够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对外资进入大型国有媒体集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2()05年3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实施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经批准已经设立了合营企业中的境外合作方与广电总局已批准设立的合营企业,原则上不得再申请设立第二家合营企业二电影院服务:2004年10月,时代华纳旗下的华纳兄弟影业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横店集团在北京成立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2)社会资本与中国传媒产业。2003年9月1日,具备一定资格的民营企业也能够与国有企业一样,申请出版物的国内总发行权及批发权。2004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与“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这是中国首次同时授予民营企业这两项权利。2004年11月,文化部出台并下发关于引导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鼓励、支持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力进展文化产业。2005年3月20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我们也在想调整产业政策,在国内市场上培养几个大的市场主体,并在网络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3)传媒投资政策及趋势。2004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出版单位出版合作与融资行为的通知,要求己经转制与分离的报、刊、社所办企业务必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一律不准搞融资活动与股份制。2004年12月2122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提到,加强市场准入的管理,区分国有、民营、外资等不一致所有制;坚持巩固国有的主导地位,对重要敏感领域务必国有绝对控股。2005年1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层新年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称:“在35年内,80100家国内优势文化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是迫切可行的。最近,有关部门已经列出一个12家企业的境外上市备选名单J同样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层新年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法规司司长朱虹表示,2005年广电总局将推动广播影视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培养与进展股份制的电影企业、电视剧企业、节目制作公司与网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形成有一定分量与影响的“广电传媒板块”。四中国传媒产业的进展环境1 .经济高速进展是传媒产业的不竭动力传媒产业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媒体传递的各方面信息,为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帮助;媒体广告在引导消费者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促进了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媒体公布各类商品的信息,减少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同时,传媒本身也进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媒产业深受经济进展的影响,经济形势的走向,决定着传媒产业的兴衰。广告经营额是最能反映中国传媒业进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传媒产业的统计体系与统计体制还很不完善,而中国传媒产业的一个现实是:包含报纸、电视、期刊、广播在内的四大传统媒体(它们也构成了中国传媒产业的主流部分),其收入都非常依靠广告收入,据统计,广告收入能占到四大传统媒体总收入的80%左右。因此,全国广告经营额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当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进展状况,而由中国广告经营额与中国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也能够看出中国传媒业与中国经济的关系所在。2 .中国广告额与中国GDP增长高度正有关中国传媒业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非常密切。根据我们对19822004年中国广告经营额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有关性分析说明,二者的有关系数为0.709,确定系数达到0.503这说明二者高度正有关,中国广告业增长变化的50%是因GDP增长变化而产生的,可见稳固的宏观经济增长环境是中国传媒业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19762004年期间,中国GDP增长可分为五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为期5年(19761981年),第二个周期为期5年(19811986年),第三个周期为期3年(19861989年),第四个周期为期12年(19892001年),第五个周期从2002年到2004年为止刚刚走过3年。中国广告增长同样存在周期性波动,19822004年期间,中国广告增长大致可分为四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为期5年(19821987年),第二个周期为期3年(19871990年),第三个周期为期11年(19902001年),第四个周期从2002年到2004年为止刚刚走过3年。对比中国经济增长与广告增长的周期,我们发现,自1982年以来,中国广告增长的四个周期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四个周期基本重合,不仅每个周期的长短基本一致,而且广告周期的起始点往往比GDP周期的起始点晚上一年,这充分表达出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广告的决定性作用。正如上文我们发现,中国广告经营额与中国GDP之间存在正有关关系。尽管1979年中国才开始恢复商业广告,而1981年之前的数据也因统计原因无法取得,但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能够模拟出19761981年期间中国广告增长的情况;1982年中国广告增长率处在实际中第一周期(19821986年)的最低点,假设之前也存在广告增长的一个周期,则19811982年将是这一周期与实际中第一周期(19821986年)的分水岭,在这样的一个模型下,与中国GDP增长周期相类似,我们能够认为19761981年是中国广告增长的第一个虚拟周期。这样看来,在19762004年为期28年的时间内,中国广告增长的五个周期,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五个周期基本重合,这充分表达出中国GDP增长对广告增长的巨大决定作用,也证明了广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功能。3 .重点行业为广告经营提供最直接的资金来源从表5能够看出,近6年的中国广告投放行业分布中,前12大行业的前后排名可能有所变化,但药品、食品、家用电器、化妆品、房地产、酒类、医疗服务、服装服饰、汽车、医疗器械、旅游、烟草这12大行业,其广告投放占据了中国广告投放额的70%左右,近两年更是上升到75%左右,能够说这12大行业左右着中国媒体广告的命脉,这些行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媒体广告经营的成败。4 .2005年中国经济稳固增长为传媒产业进展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固增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的稳固健康进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认为,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鉴于国家对200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约为8%)低于2004年(9.5%),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与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呈稳中有降的态势,与国家宏观调控对一些行业造成的影响,我们综合估计,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200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与国200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04年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进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奉献率为9.2%与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与2.8个百分点。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率,2004年中国经济进展都制造了“十五”以来的历史新高,为2005年“十五”最后一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将有助于“十五”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一五”的良好进展奠定基础。5 .企业景气指数稳中有降,中国传媒产业增速将放缓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与落实,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均产生了一定的波动。2004年以来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与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稳中有降的增长态势,将对中国传媒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中国传媒产业增速的放缓。从企业景气指数角度看,四个季度的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5.9、134.4、134.6与134.7o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与三季度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1.2点。从2004年全年运行动态来看,一季度高开,二季度有所下降,三、四季度则保持平稳运行,整体上维持了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景气高位运行态势,且各季度之间波动不大,这种情况近几年未曾出现,显现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企业导向作用明显,也说明企业内在活力有所增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在宏观调控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从企业家信心指数角度看,四个季度的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8.8、131.5、132.5与130.8。尽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三季度与上年同期下降1.7点与2.9点,但整体上仍维持在130以上的高位,说明多数企业家对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进展仍保持良好的信心与预期。6 .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总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