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岗工业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
执行回复,同意按意见执行修改,将人行道修改为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4、本项目可以考虑采用与一期相同的路面结构形式,本项目实施时,对一期路面的上面层也 辅以保持一致性,可节省资源.执行回复,如果对期路面进行刨铺处理,存在浪费情况,刚建成的路面再铳刨,造成不良 的社会影响.考虑到刨铺与加铺两个方案造价相差不大,结合业主意见,新建的机动车道将抬高 4cm,路面结构改为4+5+7+20+20的路面结构,现状道路路段保持原方案加铺4cn>AC-13C的处理方 法。6、拓宽段路基采用了浅层换填的措施,是合理的,但是为了抑制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建议本 项目路面结构考虑采用刚性基层,或者复合式路面.执行回复:由F二期路面结构相同,均采用柔性路面,且一二期施工完成间隔不长,并不 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若采用刚性基层或复合路面,刚柔相接的路面可能会产生全线的纵缝产生。本 设计保持原方案。二、技术标准和规范2.1设计依据和规范1)中标通知书2) 1:500地形图:3) W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4)百城市道路,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8)以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1)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2011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3)建筑地第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O-9215)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11.1 程量况七星岗工业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位于广州白云区均禾街,新石路的南恻,七星岗路的北侧, 颜乐天纪念中学的西侧。全长1.09km,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nh,道路宽度为21m'29m, 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项目的性质属丁现状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在现状双向两车道的基础上对机动 车道宽度和路面结构进行改造,新增慢行系统。项目的功能定位:本次设计的道路定位为配套服务型的升级改造工程,主要是服务周边地块的 出入,作为整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推动沿线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和提升片区内形象的发 展,促进片区产业升级转型,提升道路交通服务功能.本次设计的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绿化工程等市政配套工程的 内容。道路工程主要改造内容:1、对现状道路升级改造为双向4车道的沥青路面道路。2、增设人行道人行系统,增加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树池。11.2 设过程中标通知书下达后,我院开始组织设计工作。2016年8月进行地形图测量与地质勘察工作。 地形图测量成果于2016年8月提交.地质勘察资料哲参考6颓乐天纪念中学周边道路升级改造工 程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相关内容。本次施工图依据实际的勘测资料进行设计。2016年9月5日(星期一)上午,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局在白云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召开了七 星岗工业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根据专家及相关部分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及完善。11.3 家意见回复1、本项目道路等级为支路,钱性指标较高,而设计速度只有20kh,请核实设计速度的取值 是否太低.执行回复:同意按意见执行修改,综合考虑道路周边厂区出入口较多,重车比例较高,将设 计速度调整为30kmh°2、具体实施袍围会受到规划和现状条件的制约,因此应增加规划的内容,作为现状道路拓宽 的依据。执行回复:本项目定位为村道考虑,设计参考城市支路标准进行设计,暂无相关规划宽度内 容。3、应增加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如果没有单独的非机动车道,可以考虑与人行道共面。岗商业街、白头岭北街、七星岗工业区工业二路、七星岗现状路三,终点连接七星岗路,与国道G106相邻。1)新石路,城市次干路,现状为26m,双向4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2)七星岗现状路一,城市支路,现状为8m,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3)七星岗现状路二,城市支路,现状为8m,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上路面。4)七星岗商业街,城市支路,现状为8m,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5)白头岭北街,城市支路,现状为7. 5m,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七星岗工业区工业二路,城市支路,现状为8m,双向2车道,沥声混凝土路面.7)七星岗现状路三,城市支路,现状为7m,双向2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8)七星岗路,城市支路,现状为7. 5m,双向2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3.3沿线工程地质条件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4ml)填筑土层(地层编号1):灰色、灰褐色、褐黄色、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压实,主 要由黏性土、砂粒、碎石块状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老路表层为混凝土、沥青路面,硬杂物约占 5%40%.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0.503.20 m,平均厚度1.92m,层顶标高IL 8721. 89m (裸露地表)。2、第四系全新统冲枳层(Q4aD粉质粘土(地层编号2-1):灰黄色、褐黄色,湿,可塑,主要成分为粉、粘粒,韧性中等, 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泽,含少量砂粒。于ZK1ZK3共3个钻孔仃揭露,揭露厚度080480m, 平均厚度2 54m,层顶标高4.2110.6bn (埋深L 407.80m).中粗砂(地层编号2-2):灰黄色、褐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成分为石英、 长石,约含1522%细砾,粒径26mm,分选性较差.级配中等,粒间充填少量粘粒及粉细砂,于 ZK1-ZK2共2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 20-5. 60m,平均厚度3. 93m,层顶标高0. 07-9. 8加(埋 深 2.20-11. 80m).3、第四系残积层(QCD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褐红色、棕红色,湿,可塑硬塑,土质不均,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为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各钻孔均仃分布,揭露厚度1. 70-6.30m,平均厚度3. 85m,层顶标高-2. 13 20. 40m (埋深 0.5014.00m).4、基岩层(10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层编号4):灰色、褐红色、棕红色,清晰可见原岩结构及构造,岩石 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央中风化岩块,遇水易软化.岩石属极软岩,岩体极 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线为V级。于ZK2ZK13共12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508. 40m,平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 W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22)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2.2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单位规他值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km/h40,30,20303车道数双向4车道4停车视距m303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6006设超高推荐半径m85-7设超高最小半径m408最大纵坡%8.02. 559最小纵坡%0.30. 110最小坡长m858511凸形竖曲 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3100极限最小半径m250-12凹形竖曲 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5200极限最小半径m25013标准车道宽度m3.5,3.253.514整体式路基宽m21、2915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三、建设条件3.1 沿线用地现状道路沿线所经区域基本为建成区,建设程度较高。两侧均为已建工厂或企业,有部分居民用地。 沿线企业、村落、学校均在道路上开设路口。3.2 沿线周边道路由于周边厂区较多的原因,本项目道路交通量大,通行车辆以小车为主,至车、大车比例较高。 七星岗工业路是连接新石路与七星岗路、106国道的主要支路,交通量较大,在高峥时期,会出现 交通堵塞的情况。本片区内道路较多,交通混杂,内部道路不成系统,道路等级较低,对外交通联系薄弱,服务 性较差。对外的交通联系主要是依靠现状的新石路及106国道。本项目与众多道路相交,起点与新石路相交,先后与七星岗现状路一、七星岗现状路八七星四、道路现状评价及改造方案4.1 道路现状褥价七星岗工业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位于广州白云区均禾街,新石路的南侧,七星岗路的北侧, 颜乐天纪念中学的西侧.道路两侧现状基本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学校用地。场地内地势平坦, 高差不大。本项目为现状道路升级改造,涉及部分征地及拆迁.征地拆迁部分,由均禾街道办无偿提供.4.2 道路现状内容分析(1)现状道路路缘石为仿花岗岩压条,规格为100xl5xl0cmf其底座与本设计新建压条底座 一致。(2)现状旧混凝上路面结构按18Crn碎面层,20Cm水稳基层考虑。(3)现状需挖除行道树为榕树,胸径15Cnr20Cm有98棵,25Cnr30Cm有106棵,30Cnr35Cln 有 33 棵,45Cnr50Cm 有 8 棵。4.3 3改造措施1、路面现状及改造措施:现状:机动车道路面为沥青路面,进行过路面改造不久,施工范围为路宽8m。改造措施:对现状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和路面结构进行改造处理,两边各增设3. 5m机动车道, 新建沥青路面。2、人行道现状及改造措施现状:道路均无人行系统。改造措施:道路两侧新建宽度为367m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同时根据两例店铺及建筑物的 地面高度进行人行道高度的调整,防止积水。五、道路工程5.1 平面设计本次改造工程的中线基本按照现状道路的中线,对现状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和路面结构进行改 造。道路与沿线主要交叉口路口均采用平交灯控的方式。本工程呈南北走向,道路宽度为21'29m,本次设计道路全长1088. 61m,路线共设置9个交点, 最小曲线半任60Onu平面设计完善现状公交站2对。5.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30kmh指标进行设计.纵断面设计参考现状路面, 按“就地爬”原则拉坡。对现状蜷体沉降严JR路段,适当“削坡填谷”,拉直纵段线型。局部路段 均厚度 5.42m,层顶标高-0.39 17. 40m (埋深 3. 5012. 40m)(土岩层分布规律详见工程地用纵断面图。2,不良地班作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调绘及勘察钻探,场地范围内未发现仃活动性断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 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2特殊性岩土人工填土填筑土分布广泛,松散,老路路基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砂粒、碎石块及少量建筑垃圾回填 而成,土层孔隙大,滑透系数较大,其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大部为近期回填,土体本身未完成自重 固结,浸水时易湿陷、崩解,庖充分考虑填土自重固结或上部有我作用下引起的地面沉降。残积土及风化岩残枳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连续,压缩性高中等,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呈半岩 半土状,压缩性低,由于其均具有亲水矿物,水稔性差,遇水易软化,承载力大幅度降低。(3)地基土性能评价I)填筑土 I:沿线广泛分布,松散稍压实,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为软弱土,未经处理不 能作为拟建道路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2)粉质粘土 2-1:分布于冲积平原区,可塑,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中等,工程性质较好,可 作为拟建道路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3)中粗砂2-2:分布于冲积平原区,稍密中密,承载力中等,在一定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 生管涌、流砂或涌砂现象,可作为拟建道路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4)粉质粘土3:沿线广泛分布,可塑硬塑,承载力中等,压缩性高中等,工程性质较好, 可作为拟建道路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5)强风化粉砂质泥岩4:沿线广泛分布,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短柱状,工程性质较好, 可作为拟建道路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3、路基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基本与现地面相平,设计路面标高U.9622.I44m,浅部地基土主要为1层填筑土、 3层粉质粘土, KO+000K0+30O为2-1层粉质粘土及2-2层中用砂,填筑土以松散为主,局部老路 路基稍压实,除1层填筑土外,其余各土层承载力均可满足道路上部荷载要求,工程力学性质较好, 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基班持力层:沿线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较浅,对路基填筑土浸泡,使路 基失去稳定性,导致沉陷,施工时应做好排水措施:建议对老路路基及表层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 的填筑土进行开挖换填压实处理,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填土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优 含水率,压实度系数不宜小于0.93.底基层:20cm 4%水泥稔定级配碎石考虑到期施工与二期实施存在二久的时间间隔,为避免新建道路出现“补路”的情况出现, 破坏道路观感,本次改造对原一期道路加铺“4SAC-13C蝴粒式改性沥青咬”,最终完成的机动车 道(现状道路路段)路面结构如下:加铺层:4s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碎(加M)上面层:4cn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硬(现状)下面层;8co AC-20C中粒式沥青吐(现状)基层:20cm 5%水泥稔定级配碎石(现状)底基层I 20c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现状)(2)新建机动车道路段结合现状道路路段的4cm加铺层,统一将新建道路标高抬高4cm,路面结构如卜.:上面层:4ca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史中面层;5c ACTOC中粒式改性沥青史下面层:7ca AC-25C粗粒式沥青险基层,20cm 5%水泥稳定锻配碎石底基层;20cm 4%水泥稔定级配碎石其中,中面层以下的路面结构按现状道路标高进行衔接摊铺,上面层的“4c AC-13C蒯粒式 改性沥青碎”与现状道路路段的加铺层一起摊铺。局部低洼的路段,采用ICnr4cm的ACT3C细粒 式改性沥青碎进行调平处理。2、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透水砖,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具体结构如下:面层:6Ca彩色透水醇找平层,2c干硬性水泥砂浆调平层基 层:15c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3,路缘丁(1)机动车道侧石采用仿花岗岩侧石(规格为IOoX35x15Cm)(2)压条采用仿花岗岩压条(规格为IOoXI5x10Cm).5.5路基处理现状道路两IW大部分为绿化带,素填土较多,需对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基进行处理再进行道路 加宽改造。现状纵坡值小丁03不满足纵向排水要求,需设置锯齿形边沟.技术指标比较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单位采用值1路线长度m1088.642最大纵坡%2. 553最小纵坡%0. 14最大坡长m1755最小坡长m856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1007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2008竖曲线最小长度m605.3 横断面设计本次改造设计在现状道路两边各增设3. 5m机动车道。外侧新建宽度为3m'7m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现状横断面:4m(机动车道)+,加(机动车道)=8m改造后横断面:3m7m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含1.2m树池)+7. 5m (机动车道)+7.5m (机动车道 +3m7m (人 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含1.2m树池)=21m'29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新建原则:道路两侧新建3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局部路段道路边线距离构造物或围墙小于7m的地方, 则人行道延伸至构造物或围墙边线.人行道宽度范围为367u每6m间距新建L 2m树池.5.4 路面结构I、机动车道路面结构(1)现状道路路段(原一期工程,道路中线8m范图)七星岗工业路一期已经改造为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4c ACT3C细粒式改性沥青磴下面层:8c AC-20C中粒式新青史基层:20c« 5昧泥稔定级配碎石5.7道路面层材料参数要求5.7.1 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计算参数沥青混凝土铺奘结构以材料及设计计尊参数见下表:结构层材料规格适用层位抗压模量(MPa) (20*C)劈裂强度 (MPa)细粒式改性沥吉碍C-13C上面层14001.40中粒式改性沥青校C-2OC中面层12001.0粗粒式沥青碎AC-25C下面层10000.85.7.2 沥青面层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沥青沥青面层用基质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应满足下表要求。指标单位等级沥吉标号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C, 5$, IOOg)0. Inm60-80T 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1-4附录A针入度指数PIA-1. 5 + l. 0T 0604软化点(R&B)不小于,cA46T 060660P动力粘度不小于Pa. sA180T 0620IOC延度不小于cmA15T 060515匕延度不小于cmA、B100蜡含量(蒸馅法)不大于¾A2.2T 0615闪点不小于C260T 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 0607密度(15C)gcm,实测记录T 0603TFOT (或 RTFOD 后T 0610 或T 0609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A61T 0604残留延度(I(TC)不小于cmA6T 0605机动车道路段,先挖除现状土方50cm,再回康7:3碎石砂50Cm最后再铺筑路面结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路段,先挖除现状土方30cm,再回填7:3碎石砂30cm,最后再铺筑路面 结构.为了解决一二期道路路基沉降情况的差舁,本次项目,对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调高一级, 需达到次干道等皴.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筑路堤时应采用分层填筑逐层辗田,其分层最大厚度应与乐实机具功能相适应。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要求详见卜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0-0.862940.8-1.53292>1.52291零填及挖方路基0-0.362940. 3 0.84-5.6道路无障碍设计本次改造应按照规范要求,完善全线的无障碍设计,包括:绿石坡道、盲道、人行过街等.(1)道路无障碍设计原则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人行道上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设施。具体范用 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公交车站。本工程全线均考虑无障碍设计。盲道的位置和走向根据规范要求设计,以方便视残界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为目 的。(2)道路无障碍设计本方案采用全宽式无障碍通道,坡度小于等于1:20,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小于等 于 2cn盲道按作用分行进盲道、提示盲道,盲道的位身的般在人行道绿带边0 5m处,设置宽度为 O. 5m.提示盲道设在行进百道的起、终点、人行横道人口和转弯处。沿线的公交站站台处,盲道按 规范要求设置.平交口设置人行斑马线,斑马线宽度3-5m,部分与支路相交或地块开口处可设置为3m,道路 的人行道上设置连续的导盲带.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对应的人行道及被路绿石隔断的人行道上设置无 障碍通道。其中粒径大于9 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 5mm,不大于%12181520水洗法VO. 075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 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 0320粗集料磨光值PSX不小于BPN42/T 0321与沥者的粘附性,不小于级54 0616/T 0663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一个面:100两个面:90一个面:90两个面:80T 03464、蝴集料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满足下表要求。指 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需度,不小于2.50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T 0340含泥量(小于0 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 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 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 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 03455、矿物沥青面层用矿粉应满足下表要求。指 标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 50T 0352含水量,不大于%1.0T 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 6mm%100<0. 15mm%90 IOOT0351<0.075mm%75-100外观一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一<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一实测记录2、改性剂改性剂采用SBS类卜D型,具体要求见下表。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SBS类修)试验方法I-D针入度25匕,IOOg1 5sdn40-60T 0604针入度指数Pl不小于0T 06(M延度5*C,5cmmin不小于cm20T 0605软化点TRU不小于rC60T 0606运动粘度叫35*C,不大于PHS3T 0625T 0619闪点不小于C230T 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 0607弗性恢复25C 不小于%75T 0662粘物性不小于N mT 0624韧性不小于N mT 0624贮存稔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C2.5T 06613、粗集料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粗糙、有楂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扁平颗粒含量:粗集料 采用优质花岗岩轧制的碎石,谷沥青结构层用粗集技术指标应满足卜表要求。沥吉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 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表面以中、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 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 602.50T 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 0304坚固性,不小于%1212T 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T 0312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4002800水稳定性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年降雨量GnnI)及气候分区>100050010001.潮湿区2.湿润区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80T 0709改性沥青混合料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T 0729改性沥青混合料80港水试验要求浙青混合科必须满足以卜要求:级配类型淡水系数要求Glmin)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7、集料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沥青级配表见卜丁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室通过下列筛孔(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 752. 361. 180.60.30.150. 075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f824-5015-3810-287-205-151-8中粒式C-2010090-10074-9262-82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粗粒 式AC-1310090-10070-9060-8351-7640-6524-5214-4210-337-245-174-133-76、沥青面层混合技术要求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如下:密级配沥声混凝上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炎热区(1T、1-2、1-3、1-4 区)重载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nun 101.6mm × 63.5mn空隙率VV深约90mm以内%46忆)深约90mm以下%3-6糕定度MS不小于kN8流值FLnun1. 54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ran)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不小于2101131112412135131461415沥吉饱和度VFA(%)55-706575车辙试验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沥青混合料车撤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次 mm)试验方法七月平均最高气温(C)及气候分区>30L夏炎热区1-11-21-31-4普通沥青混合科不小于8001000T 0719AL(M)-I,用量为LOLm并在面层基层之间设置层ICnI厚ES-3型稀浆下封层。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项目种类_PC-2PA-2PC-3PA-3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3电荷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破乳速度试验慢裂快裂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r (S)8-20恩格拉度EJS1-6蒸发残留物含用不小于(%)50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 25r,5s) (0. Iron)80-30080-160残留延度比(25C)不小于<«>8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 于(%)97.5储存稳定性8d不大于(%)5Id不大于(%)1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史面积不小于2/3低温储存稳定性(-5C)无粗颗粒或结块用途透层油用粘层油用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快凝中凝慢凝AL (R) -1AL (R) -2AL (M) -1AL (M) -2AL (S) -1AL (S) -2粘度(S)Css.sCw>.s<205-15<205-15<205-15蒸慵体积(%)225TC 前>20>15<10<7315IC 前>35>30<35<25360七前>45>35<50<35<40<358、沥青路面表面层抗滑性能沥者面层抗滑技术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交工检测指标值横向力系数Fee构造深度TD (mm)>10002540. 559、基层集料税配要求本工程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骨架密灰型水泥桎定类基 层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L 5mm,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底基值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 5Mu集 料级配范围应符合卜表要求: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Inm)的侦量百分率()31.519.09.54. 752. 360.60.075基层IOO63-8638-5822-3216-288-150-3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科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Gn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09.54.752. 360.60. 075底基层IOO93-10075-9050-7029-5015-356-200-510、基层检测要求塘层、底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类集料,材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眼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五、 中交通集料所规定范围的要求,Il不超过高限。混合料时间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非机动车道 和人行道基层可参照轻交通标准执行。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轻交通(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973.5底基层2961.511、粘层、透层、封层材料弁数沥青各面层间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L/W, 柔性路面结构沥青路面与基层之间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中凝液体石油沥青12、聚酯玻纤布叁数指标聚丽玻纤布具有的低延伸性以及高抗拉强度,特别是和沥吉粘结层形成了牢固的增强里复合材 料,可以仃效地消除路面结合处或裂缝处的应力集中.降低裂纹在路面层中的扩散,从而延长道路 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道路的维护成本.详细指标见下表:聚酯玻纤布的物理性质要求性质单位技术指标测试方法幅宽m3.81抗拉强度,纵向KNZm>8.0JTG E50-2006抗拉强度,横向KN/m>8,0JTG E50-2006纵横向抗拉强度比/0. 8、1.2断裂延伸率,姒向<5JTG E50-2006断裂延伸率,横向¼<5JTG E50-2006熔点'C>257ASTMD276沥青吸收量kgs>0.7STMD6140单位重量g2>125JTG E50-2006厚度(2KPa)mm<1.2JTG E50-20065.8茶工注意事项1、沥方路面工程的承包商除保证提供工地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 技术要求和对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配合比设计,并经过试排试铺论证确定生产的标准配 合比,为施工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沥吉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相关原材料。2、施工过程中,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附录E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标 准”的要求进行有关成量检查和试验,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以试验检测质量指 标的变异系数作为施工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各项施工历量指标的变异系数的允许界限值作为 施工单位的管理目标。3、本项目为现状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管线设施和其他现有构筑物,禁止野蛮施工.并请相关主管部门派分现场监督,指导施工.4、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卜道工序施工。蒸储残留物针入度(100g, 25r,5s) (0. 1mm)60-20060-200100-300100-300延度(25C)5cmmin(cm)>60>60>60>60漂浮度(50'C) (s)<20闪点(TOC法)(*C>>30>65>70含水量不大于(%)0.20.20.2用途粘层油用粘层或透层油用透层油用稀浆封层矿科级配封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Din)的质量百分率(%)适宜厚度9.54. 752. 361. 180.60.30. 150. 075EST型-10090-10060-9040-6525-4215-3010-202. 5-3<diES-2 型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4-7mES-3 型10070-9015-7028-5019-3412-2517-185-158-IOnm稀浆封层混合科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可拌合时间S>120手工拌合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 (初凝时间)60min (开放交通时间)N mN m>1.2>2.0T0754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gm3<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 浸水Ihgn3<800T0752气温低于Iot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粘层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面层,但乳化 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方可铺筑.浇酒粘层后严禁沥青混合料车外其他车辆、行人通过。另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也应浇洒粘层:(1)沥吉混凝土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其下层的沥寸已被污染。(2)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恻面。5、本说明中未尽事宜,请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需立刻会同建设单 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协商并研究确定解决方法。6、本说明中未尽事宜,请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并事先征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 位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