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果园入侵杂草农业防治技术规程.docx
ICS 65. 020CCS B15H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XXXX-XXXX丘陵山地果园入侵杂草农业防治技术规程XXXX-XX-XX 实施XXXX-XX-XX 发布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 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外来生物入侵防控重点实验室(昆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付斗、徐高峰、申时才、温丽娜、杨韶松、金桂梅、郑凤萍、徐云、杨艳鲜、 李迪宇、刘树芳。丘陵山地果园入侵杂草农业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山地果园重点入侵杂草的调查与评估、对策与控草措施、田间管理、防效调查与 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坡度大于10°的果园农业防治紫茎泽兰、薇甘菊和空心莲子草等入侵杂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SN/T 1893杂草风险分析技术要求SN/T 2961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技术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场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丘陵山地果园 OrChard in the hilly regions一般将坡度大于10°的果园称为丘陵山地果园。通常地势起伏,地形多变,土层分布不均匀,有机 质含量偏低。3.2入侵杂草 invasive weed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来,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 地区传播过来,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和繁殖,发生分布广、群体数量巨大,造成严重生产损失和防除 较困难的植物。3. 3重点入侵杂草major invas i ve wee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总局/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物种名录,在中国危害比较大且防控困难的入侵植物。3.4农业防治入侵杂草 ag icu I Cu Itura I management of invasive weed利用果园耕作、栽培和田间管理等方式控制外来杂草种群,降低危害的措施。3.5田间管理入侵杂草 fiel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weed从果树种植到收获整个过程中管理杂草入侵危害的农事操作,包括预防、监测和清洁果园等各项针 对性措施的总称。3.6耕作控制入侵杂草 till age for invasive weedcontrol指借助土壤耕作的各种措施,对入侵杂草幼芽、营养器官、植株和土壤种子库造成不同程度伤害或 干扰,控制其种群发生危害的方法。3.7覆盖控制入侵杂草 mulching for invasive weed control指在果园利用活体植物(或作物群体)进行生长覆盖或非活体物体(如秸秆、有机质或薄膜)进行 物理性覆盖,在一定的时间内遮盖一定的地表和空间,阻挡入侵杂草的萌发和生长的方法。3.8栽培控制入侵杂草 CllltiVatiOn measurements invasive weed control指利用果树及其它具有经济、生态价值的植物,通过合理的种植、轮作、间(混、套)种及其茬口 布局等措施发挥群体竞争优势,降低入侵杂草生长繁殖能力的防治方法。4调查、评估4. 1 调查按照SN/T 2961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技术的规定,对果园入侵杂草取样调查。4.4 评估以相对密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覆盖度和相对生物量计算得出危害程度(DL)进行评估。 危害程度DL20. 8为最严重危害;0. 61DL<0. 8为严重危害;0,41DL<0. 6为中等危害;0. 2DL<0. 4 为一般危害;DLWo.2为轻度危害。4.5 危害程度的计算危害程度的计算见公式(1):DL= (RD + RA + RF ÷ RC + RB)5(1)式中:DL一危害程度,指入侵杂草发生的综合值RD一相对密度,指入侵杂草的密度(株/nd与所有植物密度总和(株/疗)的比例RA相对多度,指入侵杂草物种数(个)与所有物种数(个)的比例RF一相对频度,指入侵杂草出现的频率(%)占所有植物频率总和(%)的比例RC-相对覆盖度,指入侵杂草的盖度(%)与所有植物盖度总和(%)的比例RB一相对生物量,指入侵杂草的生物量(gm2)与所有植物生物量总和(gm2)的比例 5对策与控草措施5.1 对策5.1.1 尚未发生或发生轻度危害,按照预防性控草措施防控。5.1.2 一般危害或中等危害,采取覆盖控草措施结合田间管理进行防控。5.1.3 严重危害及以上级别,采取耕作控草措施并结合田间管理防控。5.1.4 任何危害程度都可采取栽培控草措施进行防控。5.2 预防性控草措施5. 2.1果树种植前应事先按附录A要求通过查阅、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手段掌握其种源地的入侵杂草发 生危害信息,按SN/T 1893进行入侵杂草风险排查。1.1.2 完全清除种苗上携带的入侵杂草植株体和种子繁殖体,避免人为引入新植果园。1.1.3 施用腐熟有机肥。5.3 覆盖控草措施1. 3.1 土层浅和贫瘠的幼龄果园,适于非活体物质覆盖技术措施,如秸秆、地膜、地布等非活体物质 覆盖方式,具体方法参见附录B。5. 3.2 土层深厚和肥沃的成龄果园,适于活体植物覆盖技术措施,如种植的绿肥植物、牧草植物、药 用植物、香料植物或其它经济植物(作物)进行覆盖控草,参见附录B。6. 3.3进入雨季并在入侵杂草萌发前播种覆盖植物。7. 3. 4播种前应先旋耕和平整果园行间,确保土壤深度15 cm以上且疏松。8. 3.5宜套种和间种托插苗、再生苗和大粒种子,可采取穴播或点播方式,混种或间种小粒种子的可 采取撒播或条播方式。9. 3.6其覆盖带应距离树盘40 cm-60 Cnb根据树冠大小在60 cm200 CnI范围内变化。5.4 耕作控草措施5. 4.1间隔2年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浅交替轮耕。5. 4. 2 第一次耕作深翻15 cm-20 cm。5. 4. 3第二次耕作5 cm-10 cm浅耕。5.5栽培控草措施5. 5.1栽培植物的选择参照附录C进行选择。5.5.2间(混、套)种植5. 5.2,1 土层深厚而肥沃的幼龄果园,适于套种植株矮、生长速度快和覆盖性强的经济作物或香料植 物。6. 5. 2. 2 土层浅而贫瘠的幼龄果园,适于间、混种抗耐性强的绿肥或药用植物。7. 5.2.3 土层深厚而肥沃的成龄果园,适于套种耐阴性强和覆盖性强的药用植物或牧草。8. 5.2.4 土层浅而贫瘠的成龄果园,适于间、混种生长速度快且耐阴性强的绿肥或牧草植物。6田间管理9. 1清洁果园9.1.1 果园无残留入侵杂草及其新鲜繁殖体,并符合NY/T 5010无的要求。9.1.2 每年在果树萌芽、展叶和开花前开展2次3次入侵杂草植株清除。6. 2方式和要求6.1.1 按SN/T 2961要求防除入侵杂草,所清除的植株应集中堆放、哂干或腐熟后还田覆盖树盘。6.1.2 空心莲子草、南美螃螟菊和薇甘菊等具有克隆繁殖能力的入侵杂草,其新鲜植株、藤蔓和枝叶 不应残留果园6. 2.3银胶菊、紫茎泽兰和假臭草等有性生殖力强的入侵杂草,应在其种子成熟前进行清除。6.3选留与控制自然草本植物参照附录C进行。7防效调查与评价7.1调查要求7.1.1 在果园入侵杂草农业防治后45d60d随机取样调查,调查防控靶标杂草的密度、多度、频度、 覆盖度和生物量。7.1.2 采用对角线或倒“W”取样方法,选取5个以上1 n/的样方进行调查。7.2防效计算依据对入侵杂草在防治处理(TR)和未防治处理(空白对照CK)的密度和生物量,按照公示(2) 分别计算出密度防效(%)或生物量防效(%) O防效的计算方法见公式(2):EC (%) = CK - TRTR × 100(2)式中:EC (%)防治效果,密度防效(%)或生物量防效(%)CK一入侵杂草在空白对照中的密度(株)或生物量(gm2)TR一入侵杂草在防治处理中的密度(株An?)或生物量(gm2)7.3防效分析7. 3.1定性分析依据4. 3公式(1)计算得出入侵杂草在防治后的危害程度(DL),与空白对照比较进行防治效果定 性分析。7. 3.2定量分析依据7. 2公式(2)计算株防效()或生物量防效(),与空白对照(CK)比较定量进行分析。7.4防效评价7. 4.1按照公式1计算出的危害程度(DL),参照4. 2所述的5个危害等级,入侵杂草的危害程度降 低一个等级以上,评价为应用效果合格。7. 4.2按照7.2公式(2)计算出的防效()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达到75%以上,评价为 应用效果优良。7. 4.3密度防效()或生物量防效(%)低于60%,以及危害等级等同未防治的空白对照(CK)时, 应及时查找原因或采取其它物理或化学措施防治。附录A(资料性)重点入侵杂草风险排查与防范重点入侵杂草风险排查与防范见表A.1。表A.1重点入侵杂草风险排查与防范表果园地点省、州、县名称:乡(镇)和村名小组名称:引种户主情况引种户主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果园区域和IB间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基本情况气候类型:地势地貌:土壤质地:种植区域现状机被类型:作物结构:种植规模:引进种植情况引进果树种类及其品种:果树种植日期:种苗地情况是(否)掌握:掌握方式(A.资料查询,B.电话咨询,C.实地查看)信息提供人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种苗地重点入侵杂草情况重点杂草名称:发生程度(普遍、常见或偶见):危害程度(严重、中等或较轻):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克隆繁殖):繁殖能力(较强、中等、般或较差):防治措施(农业、物理或化学):防治难度(较难、中等、一般或简单):风险排查与防范 措施当地是(否)已入侵危害:当地是(否)已扩散暴发:种苗是(否)检查携带杂草繁殖体:检查方式(普查、筛查或抽查):是(否)发现携带杂草植株或种子:发现携带杂草植株或种子的处理措施:其它注意事项相关信息是否上报相关农业部门:是否获得相关农业部门和技术员指导:果树幼林期是否开展调查(监测):是否发现重点入侵杂草情况:附录B(资料性)丘陵山地果园覆盖控草方式及其技术措施丘陵山地果园覆盖控草方式及其技术措施见表B. 1。表B.1丘陵山地果园覆盖控草方式及其技术措施覆盖方式覆盖材料控草技术措施用无生命 物体进行 死覆盖作物副产品利用作物副产品,将植株残体切碎成5 Cin左右,早春或秋季直接平铺在树盘上。初次覆 盖厚度应在25 Cm以上,以后覆盖厚度为15 cm20 cm。覆盖前要深翻耕土壤,浇水和施 肥。植物秸秆利用果园内或周边的植物与树叶,营养生长阶段刈割,晒干或堆后,平铺于果树行间。初次覆盖厚度应在20 Cm以上,以后为10 cm15 cm。覆盖前要深翻耕土壤降低土表种子 量。农家肥或有机 肥利用鸡粪、羊粪、猪粪、牛粪等各种禽畜粪便发酵的有机肥,用3 OOOkg/亩4 OOOkg/ 亩,结合深耕改土、扩展树冠进行。采取环状沟施或条状沟施。有机肥或肥土覆盖前要 高温堆讴或熏蒸灭除杂草种子。黑色地膜利用遮光率85%以上的黑色地膜,厚度0.01mm、幅宽95 cm。果树萌芽铺设树冠或全园铺 设。铺好后用土压实,1年2年更换1次。铺设前要清除萌发的杂草。园艺地布利用帕宽Im以上园艺地布覆盖,可全园铺设或仅铺设树冠。间隔E用地钉或其它材料固 定,铺好后用土压实,可5年8年更换1次。铺设前耍清洁田园杂草。用有生命 物体活覆 盖作物覆盖利用生长速度快和覆盖性的矮秆作物覆盖,如花生、大豆和萝卜等作物,主要适于幼林 果园。一年生作物在果树行间以LO mL5 m窄垄套作,尽早在杂草种子萌发前播种栽 培,占据杂草的生长空间。植物覆J利于药用植物、香料植物、饲用植物或绿肥植物覆盖,幼龄果园适于套种植株矮小、喜 阳并适于密植的植物;树冠成形后更适于匍匐性、耐荫性和覆盖性强的植物。多年生植 物在果树行间以2.0 m 3.0 m宽垄套作,在杂草生长旺盛期尽可能占据其生长空间。替代控制针对入侵杂草单优种群的果园,应尽可能应用其生长繁殖关键期(如幼苗、分枝(曝) 和花期生态位相近,且有较强资源竞争作用或化感作用的植物;通过合理密度配置发挥 种群竞争优势,替代降低入侵杂草的种群密度。自然生草自然生草的草种来源靠同田野生。根据对果树良性或恶性情况,人为选留保护自然植被 及其多样性,以降低群落的可侵入性。保留生草对象以具有,须根多,茎叶匍匐、矮生、 覆盖面大、耗水量小、适应性广等良性特点的加物为主。自然生草果园应在其幼苗种群 高峰期及入侵杂草的种群高峰前进行人工清理,一般3年以上才翻耕1次。附录C(资料性)丘陵山地果园适于种植、选留与清除的植物丘陵山地果园适宜种植、选留或应清除的植物见表C.1。表C.1丘陵山地果园适宜种植、选留与清除的植物植被管理植物种类适宜覆盖种植 的有益植物农作物:红薯 3pooea batatas )、花生(AraChiShyPOgaea)、矮脚豆(Vigna UngUieUlata) 等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等:香料植物:野薄荷(的1方a hapiocaiyx)、刺芫荽(betd"7)、香茅草(Cymbopogon ctratus) 韭叶芸香草(Cymbopogon tortilis )、茴香(Foeniculum vuIgarey) > 香蓼(Polygonum ViSCOSUi)、 香荆芥Nepeta Cataria)、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荔枝草(SaiVia PIebeia)等:药用植物: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 if)、龙胆草(Adenophora capillar is)、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蒲公英(Herba Taraxac')、紫草 Lithospcrmum Crythrorhizon)和滇黄精Polygons turn kingianum)等:绿肥植物: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三叶草(TrifoliUmPratense)、 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毛蔓豆(Calopogonium InUCUnOideS)、野花生(Senna tors') 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等;牧草机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鼠茅草(VUlPia myuros)、羊茅草 (Festuca OVina)、 臂形草(BraChiariaerUCifonnis)、宽叶雀稗(PtiSPidumWettSteinii)、菊苣(CiChOriUmintybUs)、 酸模(RUnlCX acetosay)和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等。适宜留的良性 植物画眉草(Eragrostis piIosa)、邹叶狗尾草(SetariaPliCata)、香茅草(CymbOpogOnCitratUs)、 鸭跖草(COnmelina communis')、墓草(Arthraxon hispidus')、蒲公英(Herba TaraXaC)、车前草 (Plantago asiatica、萍菜(Capsella bursa -pas tori s)、马齿范(Portulaca Oleraceay)、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龙奥(SolanUmnigrUm)、艾蒿Artemisia argyi)、白花蛇舌草(佐打OtiS diffusa')、野苜蓿(MediCago falcatay)和猪屎豆(CrotaIaria pallida)等应清除的恶性 植物英丝子(CUSCUta ChinenSis)、牵牛花(Pharbitis nil)、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茬草 (Humulus scandensy 等;或深根性杂草如香附子(CyPerUSrOtUndU$)、大蓟(CirSiUmjaPoniCUmFiSCh)、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苍耳 QXanthiUni Sibiricum )、野茴蒿(Crassocephaluin Crepidioides')和铁苑菜AcaIypha australis )等:或串根性杂草如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白茅(ImPerataCyIindriCa)、牛筋草(EIeUSine Indica )、粗毛耳草(Hedyotis mellii')、阔叶丰花草(Borreria Iatifoil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