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品种改良技术规范编写说明.docx
中华蜜蜂品种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全省和国内外产业、技术现状中华蜜蜂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我国是世界上较早驯化蜜蜂的国家之一。 早在汉代已将蜂蜜作为普遍的饮品,后期蜂儿、蜂蛹、蜂王浆、蜂毒、蜂蜡、蜂 花粉、蜂胶等蜂产品陆续走入人们生活。为了提高蜜蜂生活力及蜂产品的产量,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蜜蜂养殖及人工育王的相关研究。早在1568年, 德国的Nickel Jacob就发现了工蜂房里的小幼虫可以被培育成蜂王;十九世纪五 十年代,美国的郎斯托罗什发明了活框蜂箱;美国GM.杜利特尔在总结前人经 验的基础上,于1888年撰写科学育王法详细介绍了人工移虫育王技术,为 现代化养蜂及蜜蜂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与养蜂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华蜜蜂人 工育王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步开展起来。贵州省内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野生蜜源植物,短时间内可产生较高的效益, 因此中蜂养殖被多地选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农村产业之一。目前,贵州省现 有蜜蜂90万群,其中中蜂84万群,占全省蜂群总量的93%。近年来从福建、广 西、广州引入了大量华南型中蜂,该种蜂种个体小、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差,蜂病 发生频繁、蜂蜜产量低,多数蜂场长期自繁自养维持生产,蜂群抗病能力严重下 降,生产性能降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 全的雌性个体,不仅是品种性状的代表者,也是雄蜂遗传特性的保存者。因此, 蜂王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后代蜂群的生产性能、分蜂倾向、抗病能力、温驯性等, 目前,在蜜蜂人工育王方面暂无国家标准。(二)制定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运用人工育王技术实现贵州中蜂本群提纯复壮及品种改良,从而提升蜜蜂生 活力、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贵州省中蜂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及时研究提出中华蜜蜂人 工育王的术语与定义、育王工具、育王时间、种用群选择与培育、移虫、哺育群 选择与组织、育王管理、交尾群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要求,制订中华蜜蜂人工 育王技术规范对于贵州省中华蜜蜂健康繁育十分必要。为规范贵州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指导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了编制贵州中华蜜蜂品种改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计 划,主要由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承担该标准的研究及编制工作。(三)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中华蜜蜂品种改良技术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 术语与定义、育王工具、育王时间、种用群选择与培育、移虫、哺育群选择与组 织、育王管理、交尾群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中华蜜 蜂人工育王工作。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由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同意立项制 定鸡常见病防控第1部分:细菌性疫病防控技术规程等17项贵州省地方标准 计划项目的复函批准立项,并由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省畜牧兽医 研究所、遵义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共同起草制定。(二)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为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期限24个月,分3 个阶段开展:1 .组织起草阶段(1)资料收集阶段2021年1月2021年7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收集标准 编制的背景材料和有关标准编制的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2)实地调研阶段2021年8月2021年9月,分别前往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 黔东南州黄平县、从江县,毕节市纳雍县、威宁县,黔南州都匀市,黔西南州兴 义市、册亨县,安顺市普定县,铜仁市江口县,遵义市凤冈县、赤水市等实地调 研,主要内容涉及贵州中华蜜蜂养殖现状、种质资源、繁育方式、设施条件及管 理运作情况等。并根据相应的资料和数据编写提纲和初稿。(3)综合分析、论证和标准编写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 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地方标准 的讨论稿,组织全体起草人员对初稿进行逐条讨论和修改,根据讨论意见和建议 对初稿进行逐条论证和完善。2 .征求意见阶段2022年11月,通过数据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撰写形成中华蜜蜂成熟蜜 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说明。牵头单位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是省级畜 牧行业主管部门,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是主要参与单位, 2022年12月编制组将征求意见稿向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7家有关单位和专 家征求意见,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3 .审查阶段2023年1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2月收到省标准化 院征求意见稿审查意见,2023年2月,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并反馈。(三)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分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刘嘉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田兵高级兽医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袁扬助理研究员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杜林助理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赵恬助理研究员实地调查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邓梦青实习研究员实地调查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周定勇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龚命正高级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樊莹高级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陈庆菊助理畜牧师实地调查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张,高级畜牧师实地调查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王燕畜牧师实地调查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张游宇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侯萍高级兽医师实地调查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翁吉梅畜牧师实地调查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廖中华畜牧师标准起草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李晨畜牧师标准起草遵义市畜牧站马啸天高级畜牧师实地调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水城县农业执法大队王涛助理畜牧师实地调查水城县农业执法大队章双龙助理畜牧师实地调查水城县农业执法大队何睿助理畜牧师实地调查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朱佳林畜牧师实地调查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罗显美助理畜牧师实地调查威宁县畜牧'W发展服务中心刘兰兽医师实地调查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陶果兽医师实地调查三、主要条款的说明及确定依据蜜蜂是由三型蜂(蜂王、雄蜂、工蜂)组成的社会性昆虫。蜂王是蜂群内唯 一-雌性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个体,其专职任务是产卵。蜂王对蜂群的影响至关重 要,优质的蜂王产卵力强可以使蜂群维持较强的群势,所产的后代也会表现出较 强的生活力及抗病能力。雌性幼虫个体发育为工蜂或蜂王主要由差别饲喂引 起,即营养水平,这为人工利用工蜂幼虫培育蜂王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是早期驯化蜜蜂的地区之一,早在汉代已将蜂蜜作为普遍的饮品,后期 蜂儿、蜂蛹、蜂王浆、蜂毒、蜂蜡、蜂花粉、蜂胶等蜂产品陆续走入人们生活。 为了提高蜜蜂生活力及蜂产品的产量,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蜜蜂养殖 及人工育王的相关研究。1568年JaCOb首次发现利用工蜂幼虫可成功培育出蜂王; JDzierzon研究发现蜂王可随意产生受精卵或未受精卵;美国G.M.杜利特尔总 结了前人的育王经验,于1888年撰写科学育王法,详细介绍了人工移虫育 王技术,为现代化养蜂及蜜蜂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直到19世纪,发明了人工蘸 制的蜡碗可以作为王台台基,并结合移虫针的使用进行人工移虫育王,实现了科 学人工育王技术,单式移虫育王技术普遍被人们采用。与养蜂发达国家相比,我 国蜜蜂人工育王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2030年代以后才逐步开展起来。20世纪 中期,黄子固先生结合单式移虫育王技术发明了复式移虫育王法,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王台接受率以及蜂王的质量。蜂王质量对蜂群的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o在中蜂养殖过程中由于蜂王衰老会 导致产卵力等一系列机能下降,因此需要每年更换蜂王,以保证蜂群维持较强的 群势和抗逆性,提高蜂产品的产量。目前为止,中蜂蜂王的获得主要通过筛选 优质的自然王台以及人工培育蜂王。HaneSSian等发现,自然选择使蜂群有一套 自己的机制来确保产生的蜂土质量,蜂王意外死亡后蜂群将部分工蜂巢房的幼虫 改造成王台,之后工蜂会咬掉部分幼虫较大的王台,但获得的蜂王质量参差不 齐。自然王台人为可控因素少,不能及时获得大量的优质蜂王以供新蜂群和更换 老蜂王使用,而人工培育蜂王不但可以及时满足蜂场需求,而且可以有目的地人 工选取优质蜂王网。因此,人工培育优质中蜂蜂王对中蜂资源的利用及开发具有 重大意义。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验证分析报告种用蜂群选择为了解我省蜂种资源情况,摸清种蜂生产及生物学性能,分别从威宁县、水 城区、大方县、正安县、务川县、松桃县、从江县选购蜂群群势6脾以上、工蜂 体色单一、年产蜜量5公斤以上蜂群IOO群,其中威宁县25群、大方县20群、水城 区10群、正安县20群、务川县10群、松桃县10群、从江县5群。充分考察引入蜂 群生物学性能和生产性能,优选出2月3月(约42d)期间繁殖力(封盖子数) 大于IoOoo个、群势增长率50%以上、抗病能力中等以上、抗逆性(越冬死亡率) 50%以下、分峰性中等以上、量针数20以下温驯的蜂群30群作为种群(如表2所 示),组建种蜂场,开展了良种选育。经过两轮选育,选育出繁殖力(封盖子数) 大于12000个、群势增长率50%以上、抗病能力强、抗逆性(越冬死亡率)20% 以下、分蜂性良、螯针数12以下的第二代选育蜂群30群作为种群,蜜蜂的繁殖能 力、抗病及抗逆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本标准中对种群做了如下限定:母群 (母系)选择:宜选择日产卵量IO(M)个以上、群势增长率50%以上,蜂群群势6 脾以上的蜂群。父群(父系)选择:宜选择抗逆性强、盗性弱、性情温驯、工蜂 体色相对一致的蜂群。育王框制作育王框上固定王台数量决定每次育王的多少,但在人工育王过程中,若王台 数量较多将增加蜂群哺育负担,降低蜂王质量;若王台数量较少则增加育王工作 量。同时,蜂群内工蜂根据蜂群群势和外界蜜源流蜜情况,选留王台数量。在人 工育王生产实践中,当王台数量超过20个,在王台封盖期前后将咬毁部分王台, 因此在制作育王框时,每条王台基上王台数量不宜超过10个,每框育王框不易超 过20个。因此,在本标准中作了如下限定:每个育王框内嵌入可拆卸的2条3 条木条作为王台基条,每条王台基条上宜固定7个10个王台。如下图所示:图1育王框哺育群选择哺育群群势强弱决定王台接收数量,当4脾以下蜂群作为哺育群时,因蜂群 内蜜蜂数量相对较少,哺育能力较弱,无分蜂热产生,放入育王框时,工蜂将不 接收培育王台或仅接收20%以下王台。当使用6脾以上蜂群作为育王群时,群势 相对较强,哺育蜂数量较多,易产生分蜂热,放入育王框后,王台接收数量较多, 接受率能达50%以上,最多能达98%。因此,在本标准中作了如下限定:选择6 脾以上、蜂多于脾、蜜粉充足、有少量雄蜂、封盖子和哺育蜂多、卵和幼虫少的 强群。表1中华蜜蜂种蜂情况记录表蜂群编号蜂群来源地繁殖力产卵 空巢率群势 增长率抗病 能力抗逆性(越冬死亡率)分蜂性温驯性(费针数)产蜜量 (公斤)是否外来 蜂种引入备注Cl威宁县1712712%50%强40%中134.12否体色单一C2威宁县139059%50%强20%良164.03否体色单一C3威宁县1408614%50%中33%中124.32否体色单一C4威宁县1067411%50%强40%中154.26否体色单一C5威宁县1423112%50%中25%良163.98否体色单一C6大方县1404917%50%强25%良114.25否体色单一C7大方县1013413%50%中40%中124.17否体色单一C8大方县1245317%50%强20%良154.56否体色单一C9大方县1286419%50%强20%良143.87否体色单一ClO大方县144238%50%中33%中113.95否体色单一Cll水城区132799%50%强40%中84.07否体色单一C12水城区149277%50%中25%良6435否体色单一C13正安县1061015%50%强40%中84.24否体色单一C14正安县104()09%50%中40%中84.31否体色单一C15正安县109257%50%中20%良64.25否体色单一C16正安县1182913%50%强33%中93.56否体色单一C17正安县1299611%50%强40%中9435否体色单一C18务川县1494517%50%强25%良83.57否体色单一C19务川县1233619%50%强20%良93.64否体色单一C20务川县1406420%50%强33%中114.18否体色单一C21务川县1300912%50%中40%中64.36否体色单一C22务川县177389%50%中20%良73.94否体色单一中113.86否体色单一中134.21否体色单一良154.51否体色单一中143.85否体色单一良103.76否体色单一良83.81否体色单一中74.47否体色单一良94.26否体色单一C23松桃县1225918%50%中33%C24松桃县1326614%50%中40%C25松桃县1312213%50%中25%C26松桃县1011217%50%强40%C27松桃县129129%50%中25%C28从江县1300012%50%中20%C29从江县1209916%50%中33%C30从江县124149%50%中25%移虫移虫方法是决定王台接收数量和蜂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养蜂生产实 践中,为节约育王时间,多数蜂场常采用单次移虫法。但人工移虫造成蜂王幼虫 20 min30 min断食期,该断时间幼虫因食物缺乏及气温等因素影响,造成人工 培育蜂王出生重(约160 g18Og)较自然王台低(17Og185g),从而影响人工 育王技术在养蜂生产中的推广使用。为提高蜂王出生重,改进蜂王质量,在威宁 县毕威种养殖合作社和大方县甜蜜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蜂王培育过程 中,采用复式移虫法进行蜂王培育,蜂王出生重能提高至180 g以上,部分能达 235 g,卵巢管数量也能达190根以上。因此在本标准中作出如下限定:移虫分两 步进行,采用复式移虫法:即第一次移虫从非种用群中取出幼虫牌,选挑选3 d 以内工蜂幼虫,使用移虫针连虫带浆一并取出放入人工王台底部。移虫时间宜控 制在IOmin以内,移虫后放入哺育群蜜粉幼虫脾中间。第二次移虫在第一次移虫 次日,从哺育群取出育王框,取出王台中的幼虫。从种用群提出幼虫脾,移取Id 幼虫放入王台。移虫后再次放入哺育群。交尾群组织处女蜂王出房后,经7天14天性成熟后将飞出蜂箱与雄蜂进行空中交配。 因蜂王仅婚飞时需要飞出蜂箱,但其认巢能里弱,交配后归巢时容易飞错至周围 蜂箱,从而造成出现蜂王被其他蜂群“围攻”而死,给人工育王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交尾箱常放置在蜂场边缘有突出自然标志的地方或在交尾箱 上涂上不同颜色,以方便蜂王回巢时认巢,可提高蜂王回巢成功率至90%以上, 有效降低了蜂王损失率。因此,在本标准中作出如下限定:摆放位置应远离江河 湖泊和大型水库,宜放置于蜂场周边有突出自然标志的位置或在蜂箱四面涂上不 颜色。五、标准实施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及论证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可以规范全省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推动 我省中蜂养殖业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的道路。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 模式,实现贵州中蜂本群提纯复壮及进一步的品种改良,从而提升蜜蜂生活力、 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我省中蜂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在产生 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六、与国内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协调情况,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无。七、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关系(1)制标过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等法律和规章。(2)本标准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本标准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4)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八、是否涉及专利说明本标准中未涉及相关专利。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无。十、作为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依据(推荐性标准无需说明)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根据农业部养蜂管理办法第四条“各 级养蜂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发展养蜂,推动养蜂业的规模化、机械化、 标准化、集约化,推广普及蜜蜂授粉技术,发挥养蜂业在促进农业增产提质、保 护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规定,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并进 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在贵州省中华蜜蜂繁育基地推广实施,大力推进中华蜜 蜂繁育基地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化经营管理,不断促进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快速发 展。十一、代替、废止有关地方标准的建议无十二、标准实施的计划、方案通过省内各地畜牧主管部门对标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发布、公告 标准信息,扩大影响。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标 准的修订和完善。十三、标准解释、归口管理以及获取意见建议的联系方式(应保证长期稳定)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解释并归口。获取意见建议的联系方式:0851-85281518十四、其它应说明的事项无参考文献1匡邦郁,匡海鸥.蜜蜂生物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2 BARCHUK A,CR ISTINO A, KUCHARSKI R, et al.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cast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highly eusocial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J. BMC Dev Biol, 2007,7: 70.3 DZIERZON J. GUtaChten Uber die von Herm Director Stohr im ersten und zweiten kapitel des General - Gutachtens aufestellten Fragen J. Eichstadter Bienenzeitung, 1845, 1: 109- 113; 119-121.4 DOOLITTLE G M. Scientific queen rearing M. Chicago, Illinois: Thomas G, Newman & Son, 1888.5陈世壁.人工育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7.6李镇业.移虫育王法J.养蜂科技,2003, 04: 25267黄文诚.蜂王培育技术(修订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8 Hanessian S, Margarita R, Hall A, et al. Worker regulation of emergency queen rearing in honeybee colonies and the resultant variation in queen qualityJ. Insectes Sociaux, 1999, 46(4):372-377.9杨冠煌中华蜜蜂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