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上半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汇报.docx
202x上半年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一、基本概况2014年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5户1456人,2018年新识别贫困户19户67人,2019年新识别贫困户1户3人。2014年脱贫100户344人,2015年脱贫1户3人,2016年脱贫644户1109人,2019年脱贫13户39人,2020年脱贫7户26人。经动态调整,现有脱贫人口603户1212人,监测对象24户82人,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0户27A0二、工作开展情况(-)聚焦“四个不摘”抓落实不摘责任,持续发力不懈怠。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强化担当、压实责任。成立了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村乡村振兴工作站,新增1名新录用人员到镇乡村振兴办,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队伍力量。不摘政策,持续支持不间断。在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实施产业项目,增设公益性岗位,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持续推进就业扶贫。不摘帮扶,持续结对不撤退。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全镇定点帮扶单位4个,637户脱贫户监测户安排帮扶责任人206名,调整优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定期走访帮扶,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不摘监管,持续跟踪不返贫。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二)聚焦排查梳理抓整改根据各级督查暗访反馈问题,认真梳理,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责任,以问题有效解决带动工作全面提升。所有认领问题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镇村根据工作实际,持续更新完善。抓实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认领问题20个,制定整改措施55条。(三)聚焦资金项目抓管理凝心聚力,谋深乡村振兴项目。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调研,分为三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副书记任组长,其他分工村干部任成员,国土、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参加,大胆谋划,推深做实项目储备。建立衔接资金项目库台账,2021年项目库谋划项目51个,其中农业农村局29个,科经局2个,交通运输局16个,林业局1个,乡村振兴局2个,金融办1个。2022年项目库谋划项目36个,其中交通运输局8个,金融办1个,科经局3个,林业局1个,农业农村局15个,卫健委1个,水利局1个,乡村振兴局3个,生态环境分局1个、文体旅游局1个,自然资源与规划局1个。强化对接,加快项目推进。2022年衔接资金项目5个,中央第一批项目一山明葫芦嘴生态观光采摘园,已完工,拨付资金24.39万元。长枫村和民阪村美丽乡村增补工程已开工。郑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开工。龙山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开工。2021年衔接资金项目21个,其中交通运输局项目16个,农业农村局项目5个。道路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拨付325.Ol万元。唐兴村特色农家乐建设项目,已完工,拨付资金150万元。民阪村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拨付资金61万元。改厕和改厕整改已完工。资产清查,注重后续管理。2022年3月,对全镇2021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2013-2020年扶贫资产共计91个,资产净值共计为2171.54万元,其中公益性资产60个1662.43万元,经营性资产6个195.14万元,到户类资产25个313.96万元。收益分配,发挥资产效益。全镇4个经营性资产-双港镇金谷源家庭农场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开发项目、白果村生态种养殖产业化项目、福桥村粮食烘干设备、双铺村粮食烘干车间、福桥村粮食烘干车间,按程序制定收益分配方案,收益主要用于项目运行管护、村级公益事业和劳务补助以及特困群众救助。(四)聚焦防贫监测抓排查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排查。聚焦重点环节、重点工作、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突出重点人群,开展拉网式大排查。调整优化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组321个,选派网格长109名,网格员321名,其中镇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18个,村组网格321个,排查农户14469户51218人,排查问题82个。严格标准,持续监测帮扶。准确把握监测范围,坚持工作标准和认定消除程序,逐户逐人审核排查对象,全面了解收入支出状况、“三保障一安全”及分户子女家庭情况,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或消除致贫返贫风险。2021年确定监测对象6户27人,2022年纳入监测对象17户57Ao(五)聚焦接续政策抓落地协同配合,全面落实小额信贷。我镇小额信贷“三合”模式涉及53户贫困户119万元,经营主体4家。与经营主体、开户银行和村级协同配合,全年投资收益51765元,已全部打卡发放到位o2021年小额信贷投放90户298.5万元,其中户贷户用30户142万元(展期4户12万元,新增26户130万元),三合60户156.5万元(展期42户94.5万元,新增18户62万元),半年收益34038.75元已打卡发放。宣传发动,做实做细到户项目。大力实施“四带一自”,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摸排,鼓励引导有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同时积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2021年全镇实施到户项目270个,补贴199户脱贫户39.4285万元,补贴Ill个经营主体7.399万元。逐人审核,狠抓智力扶贫。全面摸排,掌握中高职学生在籍在校情况,逐人审核学籍证明,保证申报雨露计划项目扶持对象无漏报、无错报,全镇春季雨露计划资助22名学生3.3万元,秋季雨露计划资助25名学生3.75万元。2022年春季雨露计划资助26名学生3.9万元。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稳岗就业。一是大力促进返岗务工。以省外返程返岗、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推动有市外及省外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通过客运、自驾、拼车等渠道尽快返岗复工、外出务工。二是积极引导就近就业。双港作为塑料之乡,劳动力需求大,引导贫困劳动力就地务工。三是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坚持“应开发尽开发、能上岗尽上岗”原则,以贫困群众劳动能力及实际就业需求为依据,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全镇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务工495人,无受疫情影响就业情况。(六)聚焦人居环境抓整治南河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利用党建+书记项目,充分发动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全力建设美好大河沿,打造南河村样板组,形成单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引领效应,逐步实现全村推进,赋能乡村振兴。成立组织,突出党建引领。成立大河沿人居环境理事会,理事长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成员由上老、中屋、河沿组党员、联防长和村民组长组成。理事会集体商议整治项目、资金使用、机制制定和人员调配等事项,共同构建党组织引领村民议事同心同向、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众筹建设,激发参与热情。建立大河沿人居环境整治微信群,号召村民主动参与,为建设美好大河沿建言献策。村民自发捐款30500元,现已种植风景树800棵,拆除无功能房屋200平,整治乱搭乱建十多处,制作站牌15个,公益广告牌44平方米,绿化隔离栏200米,家禽实行圈养,改厕已全面开展,不到一个月,大河沿组面貌焕然一新。健全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成立卫生清洁队,由三人组成,定期对公共场地和不在家户进行清理。设立“组务公开栏”,所有收支明细定期张贴,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和评选机制,不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对清洁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增强人居环境整治的荣誉感,共同维护美丽整洁的大河沿。三、存在的问题L动态监测排查不到位,未做到应纳尽纳,体外循环现象严重。未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集中排查不深不细,动态监测工作停留在纸上。对于重点人群,仅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对家庭情况持续跟踪关注不够。大部分村发现了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帮助给予低保政策,实行“一兜了之”,怕麻烦,怕督查,不愿意识别为监测对象。2.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染增多,群众参与度还不热,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起不到共鸣作用,农民群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上边热、下边凉”,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长效管护机制未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当前整治工作在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路面清扫层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整治成效不明显,长效管护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 .加强工作指导,明确排查要求和重点。组织各村书记和扶贫专干召开专题培训会议,明确排查范围和对象、排查任务和时间节点,就动态监测工作进行重点解说,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程序和落实帮扶措施,精准把握监测帮扶工作的基本要求。开展网格员培训I,明确工作职责。把解决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作为排查的重要任务,全面排查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确保有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2 .实现科学谋划,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文明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二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制定长效管护方案,明确镇、村两级责任,建强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建管并重持续加强考核,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成绩纳入村级年度考核,表扬先进、通报后进,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挑选4个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坚持打点、穿线、扩面,以好带差,形成比赶超氛围,带动全域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