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docx

    • 资源ID:291785       资源大小:52.9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docx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L系统的定义及理解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三个方面理解:1)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2 .系统的思想1)突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等级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3 .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开放系统、低级有机体、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3)按系统的抽象程序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4 .系统的特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稳定性4)系统的突变性5)系统的自由组织性6)系统的相似性N第二节信息L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5 .信息的基本属性1)事实性2)扩散性3)传输性4)共享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3.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1)人需要反馈2)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3)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4)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5)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4 .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5 .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的三个阶段1)情报阶段2)设计阶段3)抉择阶段6 .结构化决策的定义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7 .非结构化决定的定义非结构决定是没有明确决策规则的决策。8 .各管理层的决策特点1)高层管理(战略管理)指有关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决策2)中层管理(战术管理)指为了保证战略性决策所需要的人、财、物的准备而进行的决策。3)基层管理(作业管理)指为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效益而进行的决策。第三节信息系统1 .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2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了系统、它收集数据,并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与管理人员道在整个企业中起着反馈控制作用。具体如下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主要是识别、采集、校验2)数据的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实质是数据通信。3)信息的存储:介质、地点、时效,目前存储设备有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4)信息的加工:查询、排序、归并、数学模型、人工智能5)信息的维护: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保密6)信息的使用:系统输出结果应易读易懂,直观醒目。输出格式应尽量符合使用者的习惯。第四节信息化1 .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即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利用信息资源而创造的价值上升,直到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占主导地位的过程。2 .信息系统的应用1)数据处理系统早期的数据处理系统EDPS主要用来处理交易数据,产生各种报表,重点在于实现手工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2)管理信息系统MIS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高度集中;二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支持管理决策。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第一节信息系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1 .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的原因1)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a)技术手段复杂b)内容复杂、目标多样C)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d)环境复杂多变2)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3)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变革相结合BJ第二节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L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定义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是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2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1)系统规划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4)系统实施5)系统运行与维护第三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信息系统早期开发方法的不足1)目标含糊2)通信误解3)步骤混乱4)缺乏管理控制2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人们从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受到启发,把模块化思想引入到系统设计中来,将一个系统设计层次化的程序模块结构。这些模块相对独立,功能单一。这就是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3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1)面向用户的观点2)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3)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研制工作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5)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第四节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1 .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分成的六个阶段1)初装2)蔓延3)控制4)集成5)数据管理6)成熟2 .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2)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3)能组织一支拥有同层次人员的技术队伍4)具备必要的资源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1)进度管理和控制2)经费管理3)质量管理4)文档管理5)人员管理第三章系统规划第一节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1 .系统规划的任务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2 .系统规划的特点1)系统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关键问题,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2)系统规划是高层次的系统分析,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3)系统规划不宜过细。在系统规划阶段抽象程度最高,系统结构着眼于子系统的划分,对数据的描述在于划分“数据类二4)系统规划是企业规划的一部分,并随环境发展而变化3 .系统规划的原则1)支持企业的总目标。2)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3)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4)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5)便于实施。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1 .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是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之一,其内容如下1)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发展战略与总体结构。2 )了解当前信息系统的状况。3)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4)近期发展的计划第三节企业系统规划法1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定义和步骤企业系统规划法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要,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它的四个基本步骤:1)定义管理目标2)定义管理功能组3)定义数据分类4)定义信息结构2 .企业系统规划工作流程1)总体规划的准备工作2)组织机构调查3)定义管理目标4)定义管理功能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结构7)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第四节可行性研究L可行性的定义可行性是指在当前情况下,企业研制这个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可行性的含义不令包括可能性,还包括必要性、合理性。2.可行性的内容1)技术可行性a)据现有技术条件分析能够达到系统所提出的要求b)否具备所需的物理资源2)经济可行性a)资金可得性b)济合理性3)社会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失道寡助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第四章系统分析第一节系统分析的任务L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系统说明书审核通过之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系统分析要回答新系统“做什么”这个关键性的问题。2.为什么说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对问题被单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环境的不断变化?1)由于系统分析员缺乏足够的对象系统的业务知识,在系统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问用户一些什么问题。2)用户往往缺乏计算机方面的足够知识3)系统说明书是这一阶段工作的结晶,它实际上是用户与研制人员之间的技术合同。作为设计基础和验收依据,系统说明书应当严谨准确,无二义性,尽可能郁怒;作为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工具,它应当简单明确,尽量不用技术上的专业术语。4)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了系统的成败。5)数据流图是结构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数据流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明等工具来描述系统。第三节数据流图1.数据流图的定义数据流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的关系,也称为逻辑数据流图,一般用DFD表示。2,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1)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处。2)处理指对数据的逻辑处理功能,也就是对数据的变换功能。别名:功能、处理过程,数据加工3)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箭头表示数据流向o4)数据存储表示某种数据保存后的逻辑统称。不是指保存数据的物理地点或物理介质。3.画数据流图的注意事项1)关于层次的划分层次的划分应遵守:a)展开的层次与管理层次一致,也可以划分得更细。b)同一张图上的所有处理过程应该处于同一个抽象层次上(抽象粒度一致)。c)一个处理框经过展开,一般以分解为410处理框为宜(最好59个)d)最下层的处理过程用几句话,或者用几张判定表,或一张简单的HIPO图能表达清楚2)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a)数据守恒,或称为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匹配b)在一套数据流图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存贮,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C)父图中某一处理框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d)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3)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a)简化处理间的联系(利用数据存储)b)均匀分解,应齐头并进C)适当的命名4)确定系统边界第四节数据字典1 .为什么使用数据字典?1)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描述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但还没有说明系统中各个成分的含义。只有当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成分都给出定义之后,才能完整、准确地描述一个系统。为此,需要其他工具对数据流图加以补充说明。2)系统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数据字典功能)2 .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1)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描述重点,是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3)数据流(可引用定义好的数据结构)4)数据存储(可引用定义好的数据结构)主要描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5)处理过程处理过程需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处理框的编号、名称、功能的简要说明,有关的输入、输出。6)外部实体3 .数据字典的定义及作用数据字典是所有人员工作的依据,统一的标准。这可以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具体讲,数据字典有以下几个作用:1)按各种要求列表2)相互参照,便于系统修改3)由描述内容检索名称4 )一致性检验和完整性检验第五节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1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逐层分解成许多足够简单的基本处理(功能单元)。数据流图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它养生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据字典补充说明系统所涉及的数据,是数据性情的清单。数据字典中包括了对各个处理功能的一般描述,但这种描述是高度概括的。在数据字典中,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描述各个处理功能的细节。为此,需要另一种工具小说明(或称为基本说明)来完成。基本说明应准确地描述一个基本处理“做什么”,包括处理的激发条件、加工逻辑、优先级、执行频率、出错处理,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加工逻辑。2 .编写基本说明的三种工具1)结构化语言结构化语言是受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启发而扩展出来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只允许三种基本结构。结构化语言也只允许三种基本语句:即简单的祈使语句、判断句、循环语句.2)判定表一些条件较多、在每个条件下聚会也较多的判定问题,可以有判定表表示。其优点是能反各种组合情况一个不漏表示出来,有时还能帮助发现遗漏和矛盾的情况。3)判定树若一人动作的执行不只是依赖一个条件,而是与多个条件有关,那么这项策略的表达就比较复杂。如果有前面介绍的判断语句,步有多重嵌套。层次一多,可读性就下降。用判定树来表,可以更直观一些。B第六节事件和数据流图第七节数据建模第八节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第九节系统说明书第五章系统设计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1 .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收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个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2 .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文件一一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具体的任务这些具体任务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总任务。这称为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其基本任务是:a)将系统划分成程序模块;b)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C)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d)决定模块的界面(接口),即调用时传入的信息(函数参数),以及返回的信息(返回值)。总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关键一步。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换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B第二节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L模块的定义1)模块(ModUIe)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对应于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子程序或函数)2)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3)模块用程序代码完成它的逻辑功能。2 .结构图的定义结构图(StrUCtiIredehart)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及模块间的联系3 .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1)模块:用长方形表示2)调用:从一个模块指向另一模块的箭头表示前一个模块调用后一个模块。有循环调用和条件调用3)数据:用带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从一个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数据(有实义)4)控制信息: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控制信息4 .模块间的联系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系统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组成的层次结构。为了衡量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模块间的耦合与模块的内聚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模块的独立性。耦合反映模块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而内聚指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所有模块的内聚都很强,模块之间的耦合自然就低,模块的独立性就强,反之亦然。希望模块内的联系越紧越好,模块间的联系越少越好。5 .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有三方面的因素:1)联系方式一一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直接引用”和“有过程语句调用”)2)来往信息的作用一一模块间来往信息作什么用(可能作为数据使用,也可能作为控制信息使用)3)数量一一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结构化设计要求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尽可能小。为此应:a)用过程语句调用其它模块b)模块间的参数作数据用c)模块间的参数尽可能少6 .模块的内聚类型模块的内聚反映模块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1)偶然内(coincidentalcohesion)2)逻辑内MfLogicaIcohesion)3)时间内聚(temporalcohesion)4)步骤内(proceduralcohesion)5)通彳言内聚(COmmUniCationalcohesion)6)顺序内M(Sequentialcohesion)7)功能内聚(functional_cohesion)按其顺序,内聚越来越高6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1) 一个判断的作用范围是所有这样的模块的集合,这些模块内含有依赖于这个判断结果的处理。或称影响范围。2) 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它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块的集合。7 .模块的扇入与扇出1)模块的扇入是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调用它。2)模块的扇出是指模块的直属下层模块的个数,扇出系数不宜过大,设计得好的系统平均扇出是3或4.3)设计得好的系统,上层模块有较高的扇出,下层模块有较高的扇入。第三节从数据流图导出结构图1 .数据流图的两种典型结构1)变换型(Transform)结构2)事务型(Transaction)结构2 .变换分析的步骤对线性结构的DFD作分析,它可以明显地分成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步骤:1)划分数据流图的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2)套用固定格式生成第1、2层模块结构图3)对第2层模块进一步分解,构造完整的模块结构图3 .事物分析这种结构中,某个加工将它的输入分离成一串平行的数据流,分别执行后面的某些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数据流图,可以通过事务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构图。事物分析也是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进行。先设计主模块,其功能就是整个系统功能。第四节一体化设计方法L为什么使用一体化设计方法?1)结构化设计方法也有明显的不足。系统的总体设计应包括程序结构和数据结构两个方面,但传统的结构化设计只考虑程序结构方面,而进行数据结构方面的需要参考其他方法。事实上,关于数据库设计的许多信息在系统分析阶段已经得到,但没有充分利用。2 )一体化方法对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做了改进,集功能分析、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为一体,充分利用系统分析的结果,完成系统功能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填补两个开发阶段之间的空隙。第五节代码设计L代码的定义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这应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代码也简称“码”.3 .代码的功能1)鉴别功能:唯一标识一个学生、一种产品2)分类:O代表男、1代表女3)排序:数字、字母容易排序,而汉字按照拼音排序通常不符合管理需要4)专用含乂5)其他可能的好处:提高录入速度、节省存储空间(使用代码作数据库的主键PK、外键FK)4 .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2)矩阵码3)自检码4)系列码5)层次码5 .代码的类型1)数字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也便于排序,但对象特征的描述不直观2)字母型:便于记忆,人们有使用习惯。与同样长度的数字码相比,容量大得多。但会出现重匆和冲突3)数字字母混合型:兼有前两种代码的优点。但是其组成形式复杂,计算机输入不便,人工录入效率低,错误率高(要避免出现:I和1,。和。)6 .代码的检验方法代码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的下厨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当人们抄写、录入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为了验证输入代码的正确性,要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7 .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1)唯一性2)合理性3)可扩充性(千年虫问题)4)简单性5)适用性6)规范性7)系统性7,代码设计的步骤1)确定代码对象2)考查是否己有标准代码3)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4)考虑检错功能5)编写代码表第六节输出设计1.输出设计的内容1)确定输出内容:首先确定用户在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包括使用目的、输出速度、频率、数量、安全性要求等等。然后设计输出信息的内容、信息形式(表格、图形、文字)、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位数及取值范围等等。2)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打印机、磁带机、磁盘机、绘图仪、缩微胶卷输出器、多媒体设备。输出介质有纸张、磁带、磁盘、缩微胶卷、光盘、多媒体介质等等。3)确定输出格式:输出文字、报表或图形,清晰直观,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和习惯,符合行业标准第七节输入设计1 .输入设计的原则1)最小量原则2)简单性原则3)早检验原则4)少转换原则2 .输入设计的内容1)确定输入数据内容:包括确定输入数据项名称、数据内容、精度、数值范围。2)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集中式输入还是联机分布式输入,与数据发生地点、时间、紧急程度有关。3)记录格式设计:记录格式设计得好,能减少数据冗余,降低错误率和操作员劳动强度。4)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可能的话直接从己有数据中选择5)确定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读卡机、字符识另IJ机、光电阅读器、条形码识别机、语音识别仪、图像扫描仪3 .数据记录格式设计输入数据记录格式既要便于操作人员录入,又要便于填表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填写。这种记录格式本质上分为两部分:预先印刷部分和插入数据的空格。第八节用户界面设计(人机对话设计)1 .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1)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2)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3)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设性。4)关键操作要有强调和警告。第九节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L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定义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则是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即内部的执行过程,包括局部的数据组织、控制流、每一步的具体加工要求及种种实施细节了。通过这样的设计,为编写程序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2 .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的描述方式1)流程图2)盒图3)程序设计语言PDLB第十节技术系统的设计1.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是:1)功能要求2)容量要求3)性能要求4)外部设备配置要求5)通讯和网络要求6)市场和国情考虑7)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第十一节系统设计说明书L系统说明书的内容1)引言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a)模块结构设计b)代码设计c)输入设计d)输出设计e)数据库设计f)网络设计g)安全保密设计h)实施方案说明3)实施的计划安排第六章系统实施第一节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L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准备2)软件准备a)系统软件b)应用软件i .开发及测试ii .软件产品安装部署iii .软件的客户定制3)人员培训4)数据准备2.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1)工作量大2)投入的人力大3)物力大第二节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L自顶向下的方法定义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尽量先实现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实现下层最基本的模块。即首先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模块间的接口,确保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B第三节编程技术1 .编程方法定义编程就是为各个模块编写程序。这是系统实现阶段的核心工作,2 .好程序的标准1)能够工作2)调试代价低3)易于维护4)易于修改5)设计不更杂6)效率高3 .结构化程序的定义及内容对于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至今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通常认为结构化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限制使用GoTo语句,从理论上讲,只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2)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3)自顶向下的设计、编码和调试4)主程序员制的组织形式4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1)不使用可能干扰其他模块的命令或函数;2)按总体设计的要求传递参数,不随意修改其内容与含义;3)按规定的统一模式操作公用文件或数据库;4)按统一的原则使用标识符;5)按统一要求编写文档6)保持程序风格的一致。0第四节编程风格1 .注意使用一些编程的技术,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如何提高可读性可好程序的标准?1)简单、直接地反映意图2)变量名、文件名、过程名应规范化3)表达式的书写应一气呵成4)合理使用GOTO语句2)第五节系统测试2 .检验软件有三种手段1)动态检查即是测试,即有控制地运行程序,从多种角度观察程序运行时的行为,发现其中的错误。2)静态检查3)正确性证明3 .根据GlenMyers的定义,测试的目的在于:1)测试是指“发现错误而执行一个程序的过程”;2)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这个测试用例有很高的概率可以发型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3)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它成功地发现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4)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的错误。测试的关键问题:设计有限的测试用例,在有限的研制时间、研制经费的约束下,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3 .测试类型1)模块测试模块测试也称单元测试,是骊一个模块进行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验模块是否有错误。2)联合测试联合测试也称集成测试,检验模块及系统结构,即是通常所说的联调。3)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检验系统说明收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是否实现,是否满足要求,也可称验收测试。4)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测试,将硬件、软件、操作人员看作一个整体,检验它是否有不符合系统说明眉目的地方。4 .测试的原则1)测试用例就换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2)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而且应选用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3)既要检查程序是否完成了它应做的工作,以要检查这它是否做了它不应做的事情。4)测试用例应长期保留,直到这个程序被废弃。精心编制测试用例对今后的测试带来方便。5 .传统的测试方法白箱测试是根据一个软件部件的内部控制结构,测试是否依据设计正确地执行。黑箱测试是根据一个软件部件由外部界面所能观察到的功能效果,测试它是否与其他部件正确地沟通,一般指输入正确时,看是否有正确的输出。6 .测试的用例设计技术1)语句覆盖法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一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2)判断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个IF判断语句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一次。3)条件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所有判断的每个子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4)条件组合覆盖就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5)路径覆盖就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1-5白箱测试)6)边界值测试7)等价类划分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一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做为测试用例。(6-7黑箱测试)第六节系统的交付1 .系统的交付使用的定义系统的交付使用即系统的转换,包括把旧系统的文件转换所新系统的文件,数据的整理和录入,也饭人员、设备、组织机构的改造和调整,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2 .系统转换方式1)直接转换方式2)试运行方式3)逐步转换方式第七章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第一节原理和工具L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1)对问题空间的理解更直接,更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规律2)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使用同一模型,不存在过渡困难3)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从本质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4)维护成本降低3 .面向对象分析的活动1)识别信息系统目标和系统边界2)识别信息系统用例3)识别信息系统对象信息类及关系4)识别信息系统设计用例的详细实践图、顺序图和协作图4 .如何识别系统的目标和边界1)根据企业目标制订信息系统目标;2)根据企业的流程和业务内容,识别所包含的信息处理,确定信息系统范围。识别信息系统的目标:1)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表达2)信息系统的目标要尽可能明确和简洁3)每个描述都支持企业行为4)避免使用技术术语识别信息系统的边界:1)通过识别系统参与者来确立系统边界2)系统参与者直接使用系统信息与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人或事物3)参与者可以是个人,外部硬件,第三方系统第二节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的过程第三节识别系统的目标和边界第四节用例和用例图第五节对象与类图第六节交互图第八章基于学习的开发方法第一节原型法1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构造一个系统原型,使用户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在系统原型的实际运行中与用户一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原型,使它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2 .原理法的基本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改和完善原型3 .原型法的优缺点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2)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优点)6)系统质量容易疏忽(缺点)第二节软系统方法的由来1.软系统方法的由来系统方法的思想:在研究的初始必须知道并陈述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即阐述系统目标,然后再用系统思想指导我们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种观点构成了“硬”系统思想的基础。第三节软系统方法的应用L“软”系统与“硬”系统两种方法论的主要差别1) “软”系统与“硬”系统两种方法论的主要差别,在于后者把问题和需求当作是“给定的”,而前者允许后面的阶段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回答。2) “软”系统方法论中包括了比较阶段,而“硬”系统方法论中没有相应阶段。如果问题有足够良好的定义,那末“概念化”就成为系统设计,实施某种变革就是实现一个设计好的系统。3)因此,"硬”系统方法可以看作是“软”系统方法的一种特殊情况。第九章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第一节项目管理的念1 .项目的属性1)独特性2)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3)项目有一定的生命期4)项目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 .项目管理的特点1)项目管理是一项更杂的工作。2)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3)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并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4)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特点1)目标不精确,越界较模糊,质量要求更多地由项目团队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并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更改。3)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智力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组的结构、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心和能力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第二节进度管理I .进度的安排1)估计活动的工期2)进度计划a)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i最早开始时间(earlieststarttime,ES)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II .最早结束时间(earliestfinishtime,EF)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EF=ES+工期估计b)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i.最迟开始时间(LateststarttimezLS)是指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ii.最迟结束时间(LateStfiniShtime,LF)是指为了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些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显然有:LS=LF工期估计3)关键路径总时差=项目要求完工时间一(最后一项活动)最早结束时间=LF-EF=LS-ES1>第三节经费管理第四节质量管理1 .全面质量控制1)严格挑选项目组成员2)加强培训工作3)正确选择系统开发策略与方法4)设立质量控制点5)建立严格的文档管理制度6)建立集体评议制2 .软件质量特性软件质量特性二级特性功能性可追踪性,完备性,一致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简单性,健壮性,可防护性效率通信有效性,处理有效性,设备有效性安全性保密性,可防护性,健壮性,数据安全性可维护性一致性,简单性,模块性,结构性,清晰性,可见性,自描述性,文档完备性可移植性清晰性,模块性,自描述性,系名充无关性,兼容性,通用性易使用性培训性,简单性.蒯斤性,自描述性,可见性可扩充性兼容性,模块性,结构性,一致性,简单性,公用性可黛用性通用性,模块性,结构性,系统无关性,公用性第五节文档管理1 .文档的作用与地位文档的沟通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进行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开发期的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的沟通4)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沟通5)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的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系统运行维护期间的沟通2 .信息系统文档的类型和内容*4用户文档.演日志日报、雄护IeMr议竹级科硼书信反系统文dT开发戏(、程仔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RlMLM*目开为L管理文档flfcRB开发谢8报告1开发初报告3 .文档的编写1)要分清读者对象,适应他们的需要。2)文字准确、简单明了。行文要确切,没有二义性。前后内容协调一致,没有矛盾。3)完整统一。4)可追溯性,必要时可以跟踪追查。5)可检索性。文档的结构安排、装订都应考虑读者查阅的方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的内容.4 .文档的管理1)文档管理制度化2)文档标准化、规范化3)维护文档的一致性4)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第六节人员管理1.项目经理的技能1)获得资源的能力2)组建团队的能力3)权衡项目目标的能力4)应付危机及解决冲突的能力5)谈判及广泛沟通的能力6)领导才能及管理技能7)技术能力8)创业能力第七节系统开发的监理第十章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第一节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制度第二节日常运行管理L日常管理的工作1)数据的收集2)例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3)设备管理与维护4)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a)信息系统工作数量b)系统工作的效率c)提供服务的质量d)系统的故障情况e)系统维护修改情况第三节系统维护1 .系统维护的目的意义1)系统维护一一在信息系统的整个使用期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使系统处于最好的工作状态。2)可维护性一一评价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可维护性好的系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