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docx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压力容器在化工生产中不但要承受各种压力(内压、外压),有时还处于高温、深冷、剧毒和强腐蚀的条件下工作,易发生泄露、着火和爆炸等事故。为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一、压力容器管理权限1、使用单位(车间)为一级管理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安全技术管理。负责对本单位使用的气瓶进行安全技术管理。2、公司为二级管理单位(职能部门:机动部(车间)。负责对公司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安全监督管理。3、使用单位(车间)新建工程拟用压力容器,由使用单位技术人员提出具体工艺技术参数,报公司机动部审定,由机动部联系具有相应设计、制造资格的外协单位制造。注:压力容器分类详见附录1。其中:按压力等级分类详见附录2;按毒害程度及易燃介质分类详见附录3;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分类详见附录4o气瓶的管理要求详见附录5。二、压力容器安全管理1、使用压力容器单位(车间)的技术负责人(主管负责人和主管技术人员),必须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负责,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内容见附录6。2、使用单位(车间)必须认真贯彻压力容器的有关法规,编制本单位(车间)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详见附录70工艺操作规程及岗位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详见附录8o3、使用单位(车间)提供完整的设备技术资料,由公司机动部门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监察)部门办理“使用证”后可投入运行。4、使用单位(车间)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随时将压力容器变动情况上报公司机动部备案。建立年报制度,每年12月30日前将本单位压力容器统计表报公司机动部。5、使用单位(车间)按压力容器及其附件检验的具体要求,在每年的12月30日前编制出下一年度压力容器及其附件、储罐、气瓶等的检验计划,并上报公司机动部统一安排。注:检验周期具体要求见附录11。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划分详见附录12o6、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车间)应做好压力容器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的检查,做好压力容器检验、修理、改造、报废的技术审查工作(二类压力容器的修理、改造、需报请公司机动部同意)。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改造方案应报市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7、发生压力容器爆炸及重大事故的使用单位(车间)应将详细情况迅速上报公司机动部(机动部会同集团公司安保部按事故等级迅速上报有关部门)。8、使用单位(车间)必须对压力容器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后(高类别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安全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方准上岗,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9、压力容器出现异常现象时,操作人员在采取紧急措施同时,迅速按程序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待查明原因后,方可重新开车。注:异常情况见附录13。三、违规处罚:对违规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或个人,将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强令停用。由于违犯规则,致使压力容器爆炸,造成责任事故的,将按国家有关法规追究负责人及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四、本规定编制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本为依据。本规定中未述及的问题或工作中出现的有争议问题,均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为准。附录1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分类如下: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第一类压力容器:a)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0.1MPaWPVL6Mpa)°b)易燃或有毒性介质的低压分离反容器和换热容器。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第二类压力容器:a)中压容器(1.6MpaPV容MPa).b)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和储存容器。C)毒性程度为极高的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d)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e)玻璃压力容器。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第三类压力容器:a)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中压容器且PV0.2MpaM,低压容器;b)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0.5Mpa'的中压反应容器和PV210MPaM3的中压储存容器;C)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d)高压容器(10MPa100<MPa)o附录2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低压0.lMpaP<l.6Mpa中压1.6MpaP<IOMpa高压10MpaP<IOOMpa超高压PelOoMPa附录3压力容器分类中所谓极度危害(I级)指最高允许浓度01mgm3;高度危害(H级)为0.1SVLomg/ml中度危害(HI级)为LoSVlonlg/也轻度危害为(IV级)为HlOmgzW1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线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气体。当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并按毒性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附录4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来划分,分为反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和气体净化分离等的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盛装生产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体气体等的压力容器。附录5气瓶的管理要求1、运输气瓶安全规定a)旋紧瓶冒,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碰击;b)气瓶在车上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C)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暴晒);d)车上严禁烟火。运输可燃、有毒气体、气瓶时,车上应具备灭火器材及防毒面具;e)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或强氧化剂气瓶同车运输;f)不得同车运输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可引燃烧、爆炸的气瓶。2、储存气瓶安全规程a)旋紧瓶冒,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气瓶卧头,头部朝向一方,高压气瓶堆放不应超过五层;b)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并与附近设有防毒面具或消防器材;C)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d)储存其气瓶的仓库建筑应符合GBT16-87的规定要求。3、气瓶使用安全规定a)禁止敲击、碰撞;b)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C)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d)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e)夏季要防止日光爆晒;f)瓶内气体,使用过程中应留有剩余压力;g)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不得置于有反射线的场所。附录6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车间)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内容1、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规章。2、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参加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5、参加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6、定期向公司机动部门上报压力容器的年度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7、向公司机动部门报送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8、负责对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9、负责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10、负责对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附录7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a)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制度;b)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制度;C)压力容器修理、改造检验、报废的技术审查和审批制度;d)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移装的竣工验收制度和停用保养制度;e)安全附件的校验、修理制度;f)压力容器的统计上报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制度;g)压力容器的操作、检验、焊接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h)压力容器使用中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规定;i)压力容器使用中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规定;L压力容器三个报告制度;k)接受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检验的规定。2、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a)容器的操作工艺控制指标,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压力及温度波动幅度的控制值、介质成份,特别是有腐蚀性的成份控制等;b)压力容器岗位操作法、开庭车的操作程度和注意事项;c)压力容器运行中日常检查的部位和内容要求;d)压力容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e)压力容器的防腐措施和停用时的维护保养方法。附录8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编制压力容器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1、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3、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附录91、压力容器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是容器从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他向人们提供各种过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它可以使压力容器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其技术状况,了解其运行规律。完整的技术档案是正确合理使用压力容器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压力容器的技术档案是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压力容器也应逐台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包括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容器使用情况记录资料和容器安全附件技术资料等。2、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设计资料: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提供,包括技术总图(蓝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制造资料:由制造单位提供,包括竣工图样(如在原蓝图上修改,则必须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3、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原劳动部颁布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地、市级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机构申报很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使用证,才能将容器投入运行。4、压力容器使用情况记录资料:压力容器运行情况记录:主要记入容器开始使用日期、每次开车和停车日期;实际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及其波动范围和次数。操作条件变更时,应记下变更日期及变更后的实际操作条件。还应当存入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5、压力容器检验和修理记录:主要记入检验和修理日期、内容、检验中发现是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和检验结论;容器耐压试验情况评定结论;容器受压部件的修理或更换情况等。6、安全装置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安全装置技术证书和安全装置的检验或更换记录资料。附录10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公司)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内容1、压力容器档案卡(见附页)。2、压力容器设计说明书: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压力分析报告;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放量;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书等。3、具设计单位资格印章的竣工图样;产品质量证明书(见附页);产品铭牌拓印件;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产品使用说明书等。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注:压力容器原始技术档案应生产厂家随设备一同交付。其他档案材料由使用单位(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建立。技术档案复印件,报公司机动部存档。附录11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检验实行定期的检验,是及早发现缺陷、消除隐患,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定期检验,能了解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和消除检验中发现的缺陷,或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特殊监护,从而防止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保证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连续安全运行。通过定期检验,检查验证压力容器设计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制造、安装质量是否可靠,以及缺陷扩展情况等。通过定期检验,还可及时发现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以便改进管理和操作。1、集团公司压力容器检验周期为:外部检查:一年一次内外部检验:安全状况1-2级,每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3-4级,每3年至少一次。耐压试验每6年一次。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附件:安全阀每1年检验一次;压力表每半年或1年检验一次。2、各类气瓶检验周期为:盛装腐蚀性气体气瓶,每2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一次;液化石油气瓶,使用未超过20年的,每5年检验一次;超过20年的,每2年检验一次。附录12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1级: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2级:出厂技术资料基本齐全;技术、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3级:出厂技术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于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问题或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由于使用而发展和扩大;焊接质量存在超标的体积性缺陷,经检验确定不需要修复;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对经安全评定的,其评定报告确定为能在规定的操作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4级:出厂技术资料不全;主体材质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材质不明,或虽属选用正确,但已有老化倾向;强度经校核尚满足使用要求;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和扩大;焊接质量存在线性缺陷;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腐蚀、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对经安全评定的,其评定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按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安全使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理,改善安全状况等级,否则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使用。5级: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和修复后仍难以保证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判废。需要指出的是,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缺陷,是压力容器最终存在的状况。如缺陷已消除,则以消除后的状况,确定该压力容器的等级。压力容器只要具备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问题与缺陷之一,就可确定该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附录13压力容器出现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露等危及安全的现象。3、安全附件失效。4、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5、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6、过量充装。7、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8、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9、其他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