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民宿产业发展状况研究.docx
XX民宿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民宿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也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民宿的发展。为了了解XX市民宿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XX市统计局选取了24家农村民宿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民宿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结果显示,XX民宿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行业发展仍有待突破。一、民宿产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民宿是将农村闲置住宅和土地资源通过自营、合作社等方式有效整合利用,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乡村民宿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优势明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民宿的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一)民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伴随着民宿的不断发展,城市资本和人才被大量引入乡村,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新更好的思路和充足资金保证。根据乡村特色推动单一主题的农家乐模式向多样化的民宿产业过渡,提高了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本身成为了重要资源,发展民宿可以整合乡村的资源要素,重构多产业结构空间。民宿产业推动了一、二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基于乡村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当地农业与文化、创意、旅游、健康、教育、养生、生态等要素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价值链。(二)民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发展民宿可以推进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价值链,最大化的发挥溢出效益。民宿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适合自身环境的配套产业,优化乡村发展的功能布局,提高乡村的农业效益,能避免人才外流和空心化现象,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促进乡村农业结构良性循环发展。支持和鼓励乡村地区民宿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兼业收入。(三)民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发展民宿的前提是乡村优美的环境与休闲轻松的氛围。各地民宿的发展基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入大量的资本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生态环境得到整治,民宿配套设施和服务不断提升,在外部环境上体现出“美丽”乡村。同时,各地为保障当地民宿独特性,发掘发展当地历史文化,展现特有的乡土风情,在建筑格局,装修模式,纪念品设计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特色,积极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二、XX民宿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一)基本情况XX民宿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四经普数据显示,20xx年XX市共有住宿业法人单位1136家,其中“民宿服务”法人单位有23家,实现营业收入5608万元,“民宿服务”限额以上法人单位有1家,实现营业收入724万元。文化旅游部门数据显示,20xx年,XX已投入运营及试运营的民宿(法人+个体)约419家,主要分布在XX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岳麓区、雨花区、天心区,接待床位约8380张,年接待游客量约为371万余人,年营业收入约14.94亿元。(二)调查问卷分析本次民宿调查问卷根据市文旅部门提供的分区县民宿产业摸底汇总表,选取了XX民宿数量相对较多的XX县、望城区、浏阳市和宁乡市四个区县(市)发放调查问卷,截至20年7月底,共回收了有效调查问卷24份。1、民宿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有积极作用。被调查民宿户均客房数、床位数和餐位数分别为31间、64个和162个,户均聘用全职员工和聘用临时用工分别为13人和6人,由于农村民宿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员工主要为当地或周边农民。2、民宿经营业态丰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被调查民宿户有特种行业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接入公安部门身份证认证系统和消防许可证的占比分别为41.6%、79.2%、79.2%、75.0%和66.7%,绝大部分民宿拥有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多种经营业态。3、民宿投资回报率偏低,经营压力较大。被调查民宿户均改造装修费用和占地面积分别为1720万元和11927平方米,20xx年上半年户均营业收入为150万元,自开业以来实现收支平衡的占比为50%。4、疫情对民宿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冲击。被调查民宿户今年与去年同期比经营情况增长的占比为37.5%,今年与20xx年同期比经营情况增长的占比为29.1%。民宿业主普遍反映疫情的发生,对其收入影响较大。5、民宿反映享受到的相关优惠政策较少。被调查民宿20xx年以来享受过税费社保费等减免或延迟缴纳、租金贷款等减免或延迟偿还、援企稳岗补贴、水电优惠和其它优惠的占比分别为29.1%、4.2%、12.5%、4.2%和4.2%o(三)民宿发展制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民宿业主和基层旅游部门主要反馈民宿发展受制于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引导滞后。目前,民宿产业缺少可适用的政策依据、地方标准和管理办法,已经出现空间布局零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组合度差等问题。希望上级部门尽快出台指导性文件与扶持政策。2、用地问题突出。随着民宿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也开始凸显。一是日益增长的民宿用地需求和相对紧缺的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民宿发展过程中变更土地用途、破坏生态用地、占用农村耕地、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暴露;三是民宿土地产权交易、继承和抵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3、证件难以办理。文化旅游系统数据显示,全市民宿持有消防验收许可证、特种许可证、环境保护许可证的分别为22.3%、16.8%、9.8%o民宿产业涉及国土、消防、住建、质监、财政、公安、环保、农业、文化和旅游等多个监管部门,但尚未明确牵头部门和管理权职,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宿产业发展进程。4、投融资活力不足。民宿属于高投入、慢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初期比较脆弱。问卷调查显示,民宿以民宿主自有资金或民间私募渠道建设运营为主,缺少金融资金、产业资金及专项基金支持,当新冠肺炎疫情等类似事件出现时,抵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多数民宿缺少相应的退出机制,在原业主退出时得不到公允的估值转手,导致民宿行业难以吸引大体量外部资金。三、民宿发达省份产业发展现状(一)浙江省民宿产业发展状况2002年,浙江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诞生了第一家民宿:“颐园”,从此民宿在浙江迅速兴起。目前,浙江省民宿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效益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浙江民宿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行业的引导、监管和引流,20xx年1月,浙江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将民宿列入地方性法规的范畴;20xx年12月,浙江省出台全国首个民宿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民宿的概念、范围和需要符合的安全条件等;20xx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成为重大发展战略,被正式写进决议,开全国之先例。20xx年9月,原浙江省旅游局牵头起草首个国家旅游民宿行业标准,发布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地方标准。浙江各级地方政府出面为民宿引流。随着民宿数量的日益增多,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竞争加大带来民宿间的价格战,出现高端民宿倒闭现象,部分民宿企业联合建立集群,追求做大做强;民宿产业实现差异化战略,回到做小做美。截至20xx年底,浙江民宿已达16286家,仅客房直接收入就近50亿元。(二)云南省民宿产业发展状况云南的地理条件极为优越,使得云南成为发展民宿的沃土。云南民宿与旅游紧密结合,主要聚集在云南丽江、大理、泸沽湖、香格里拉、腾冲、西双版纳、昆明、抚仙湖、普者黑、普洱等地,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云南民宿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民宿业主自发经营推进,民宿业主主要由外来投资者构成,可以带动本地居民就业和致富,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发展较好的民宿都是选址在古城、古镇、古县等历史文化丰厚的地方,并形成了独特的民宿文化。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xx)中数据显示,云南现有民宿客栈15368家。但是由于发展过快,且缺乏省级层面民宿行业引导法规等原因,云南民宿客栈产业面临着发展规划滞后、粗放式管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消防及食品安全不到位、民宿客栈投资过热、部分地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等问题的考验。四、推动XX民宿产业发展的建议(一)因地制宜规划,科学统筹资源民宿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域旅游定位,结合城镇与乡村建设发展,客观评估城镇、乡村民宿发展的合适地区和集聚点,科学规划配置公共设施与服务资源,杜绝“一窝蜂”盲目发展,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尊重当地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善用民居、废弃矿山等资源,适当保留改造,融入自然人文特色。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形成目标明确、定位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民宿规划。(二)加强规范引导,提升行业监管民宿属于非标准化住宿产品,房源类型多样、地域分布广泛,需要包容审慎监管,规范实名认证、信用评价、安全卫生、房屋保养、服务培训等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必要便利,破解民宿办证及运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细化土地流转、房屋确权等制度程序,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监测和线上投诉处理,打击违法经营,加强第三方在线民宿平台管理。运营管理内外兼修,改善设施环境,推动民宿等级评定,打造安全优质的消费环境。(三)突出特色定位,构建集群品牌产品开发要突出特色定位,通过打造民宿集聚空间,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品牌矩阵建设。推动地方民宿集群式、品牌化发展。运营上结合地方实际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准确定位,提升文化、住家体验感,培育“软服务”核心竞争力,助推传统“农家乐”向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民宿转型,满足多层次的住宿需求,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四)拓展产业链条,打造发展动能以民宿为结点,裙带四方景色,激活全域旅游。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三产联动、多业融合”民宿经济业态,拓展城乡民宿产业链。一方面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方面着手,加强民宿业与周边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联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景区开发等项目,变出售资源为资源融合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经济新业态赋能民宿产业,构建“民宿+文创”“民宿+亲子”“民宿+研学”渠道,拓展民宿与文旅、商务、会议等产业融合,构建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民宿+”产业链,打造扩大内需“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五)积极扶持创新,实现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破解民宿办证难题。用足用好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带动就业增收。二是强化软硬环境基础配套。打造“内畅外联”的旅游交通体系,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燃气、通讯、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集散咨询体系,实现涉旅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三是加强人员培训I。进行民宿服务人员专业辅导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加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四是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科学保护开发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保护山体、河流、历史遗迹,保护民宿业核心价值和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