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领导人员工作暂行规定.docx
一、后备领导人员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后备领导人员步伐,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后备领导人员工作制度,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领导人员队伍,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总公司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建工集团中层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培养选拔后备领导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组织管干部的原则;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4、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5、注重潜力、立足培养的原则;6、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7、调配使用的原则。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项目部、全资、控股企业和公司机关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总公司参股企业按管理权限确定适用范围。第二章后备领导人员的条件和资格第四条后备领导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具有搞好企业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二)具有较突出的工作业绩,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有较强的决策判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力;正职后备领导人员要具备战略思维、知人善任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意识强。()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国内外市场和相关行业情况。(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勤勉尽责,团结合作,忠诚企业,廉洁从业,作风形象和职业信誉好。(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素质。第五条后备领导人员还应当具备以下资格: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正职后备领导人员以45岁以下人员为主体,40岁以下人员要有一定数量;副职后备领导人员以4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35岁以下人员要有一定数量。3、正职后备领导人员,一般应当是同级副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正职,也可以列为上一级正职的后备领导人员;副职后备领导人员,一般应当是下一级正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副职,也可以列为上一级副职的后备领导人员。4、具有基层工作经历;5、身心健康。第三章后备领导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第六条后备领导人员一般按领导班子职数正职1:2、副职1:1的数量确定。总公司参股企业领导班子现职职数原则上按总公司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数量统计,也可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和目前人才需求状况,由企业组织委与董事会研究确定。第七条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应形成合理结构:1、要有年纪轻、发展潜力大、需要进一步培养锻炼的人选,也要有比较成熟、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人选,形成近期与中远期相互衔接的人员结构,实现年龄上的梯次配备,有序递进。其中,近期后备一般不少于同级后备领导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2、要有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员,也要有在施工、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具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有政治素质过硬、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复合型组织群工作人员。3、后备领导人员队伍中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组织员干部应有适当比例。特别要注意将那些长期工作在生产经营一线、业绩突出的,在艰苦环境或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长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纳入后备领导人员队伍。第四章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第八条选拔后备领导人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第九条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程序是:1、广泛推荐。后备领导人员推荐工作可采取个人自荐、社会举荐和民主推荐三种形式进行。个人自荐和社会举荐人员必须经过民主推荐。2、研究提出推荐人选。根据个人自荐、社会举荐和民主推荐情况,各单位组织委集体研究提出后备领导人员推荐人选。3、测试和考察。在对各单位组织委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形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并组织考察,在征求纪检部门意见后,形成考察意见。4、确定后备人选。公司组织委工作部依据后备领导人员推荐人选考察情况,参考测试和民主推荐情况,提出后备领导人员人选报公司组织委研究确定。第十条选拔后备领导人员要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严格把关,特别是把好政治素质关。第十一条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工作按照公司组织委规定时间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考察、调整工作一并进行。对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在竞争上岗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时不能提拔使用的,可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领导人员名单。第十二条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注重将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与各级团组织“推优荐才”有机结合起来。第十三条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选拔后备领导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第五章后备领导人员的培养第十四条后备领导人员选定后,要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后备领导人员的实际情况,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第十五条培养后备领导人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领导人员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尤其要重视做好组织政正职和比较成熟、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后备领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后备领导人员i般应当经过公司组织校主体班次的培训,未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一般不予提拔任用。第十六条要加强后备领导人员的理论武装和组织性锻炼。针对新时期后备领导人员的特点,把提高后备领导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风廉政教育,组织的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增强组织性,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十七条要加强后备领导人员的业务培训。紧密围绕总公司科学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后备领导人员进行履职必备知识能力培训。正职后备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重点,突出战略思维、风险决策、识人用人、国际视野、驾驭全局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副职后备中,业务型人才要侧重业务知识培训I,重点提高市场竞争、开拓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政工人才要侧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的政策理论培训,重点提高参与企业决策、开展组织群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第十八条要加强后备领导人员的实践锻炼。坚持以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后备领导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长期在机关或基层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的后备领导人员,要有步骤的进行岗位轮换。逐步加大交流任职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后备领导人员在政工与经营管理岗位之间,公司机关与二级单位之间,不同专业系统或同一系统的不同单位之间进行交流。分期分批选派后备领导人员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磨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各单位可根据实际,不断探索后备领导人员培养锻炼的新途径新方法。第六章后备领导人员的管理第十九条要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各单位组织委要加强与后备领导人员的联系,主要领导每年要与本单位的后备领导人员至少谈心谈话1次,了解后备领导人员各个阶段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民主作风、廉洁自律及心理素质等情况,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对后备领导人员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早提醒、早教育、早制止。组织部门要收集汇总后备领导人员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十条对后备领导人员要定期考察。不仅要注意考察后备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情况和发展潜力,还要了解他们生活、社交方面的有关情况。在定期考察的同时,应做好经常性的考察了解工作。考察结果作为后备领导人员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第二十一条对后备领导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应适时对后备领导人员队伍进行充实调整,使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一)对表现突出,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涌现出的优秀人员,符合后备领导人员条件的,要及时补充进后备领导人员名单。(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领导人员名单: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2、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3、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4、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5、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6、年龄偏大;7、因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领导人员。第二十二条建立和完善后备领导人员库。及时、准确录入后备领导人员简要情况、考察材料、民主推荐和公示情况、年度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录入信息,确保后备领导人员库内容完备、信息准确、更新及时、运转高效,实现后备领导人员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第二十三条后备领导人员因组织需要调动工作时,如管理主体发生变化,原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应当将后备领导人员档案与其干部档案一起转交新的管理部门,可否列为调入单位的后备领导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后备领导人员选拔程序重新研究确定。第七章后备领导人员的任用第二十四条公司组织委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后备领导人员可调配使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二十五条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面向符合条件的全体人员,坚持后备领导人员与其他人员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第二十六条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领导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任用。对特别优秀的后备领导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敢于破格提拔任用。第二十七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后备领导人员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第八章后备领导人员工作的组织领导第二十八条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组织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第二十九条建立后备领导人员工作责任制。公司组织委负责后备领导人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协调,建立规划、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把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单位组织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负责做好本单位后备领导人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集中听取后备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后备领导人员工作重大事项。第九章后备领导人员工作纪律第三十条后备领导人员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建工集团中层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有关纪律规定。第三十一条后备领导人员工作必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各级组织组织及组织部门,对违反本规定选定后备领导人员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第十章附则第三十二条各单位可按照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本规定由公司组织委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二、关于贯彻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组织委关于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各分公司、项目部组织委:为进一步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组织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京发<2005>15号),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公司组织委就贯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组织委关于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京组发<2005>ll号),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紧密围绕总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组织的工作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组织管干部和组织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的机制相结合,从严治组织与依法治企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职工群众民主管理作用与维护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相结合,努力做到组织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统一、机制衔接、任务融合、活动渗透,实现企业组织建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不断增强组织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总公司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努力把总公司各级组织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贯彻执行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引领职工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主要任务: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企业建功立业、得到职工群众衷心拥护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组织员队伍;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熟练掌握岗位管理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职工队伍;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公司实际、保证企业组织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条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组织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二、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原则、职责要求(一)基本原则1、有利于加强企业组织的建设,确保组织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2、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3、有利于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4、有利于整合组织群组织资源,发挥政治优势,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创新;5、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企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二)职责要求1、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凝聚职工共同奋斗。要把凝聚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作为组织组织的工作重点,认真履行组织组织的职责,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明确企业组织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职工利益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联系职工群众、宣传职工群众、组织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把公司建设成为“三型、四跨、双强、四满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总公司共同奋斗。2、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的各项工作措施中,引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各项决策符合组织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符合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坚持组织管干部、组织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兴企”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促进职工群众发展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推进企业改革,保证新体制运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引领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统一思想、解疑释惑工作,积极推进总公司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企业新体制运行的支持者、维护者,保证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康有序运行。4、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出资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各方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营造稳定、和谐的企业氛围。5、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组织员、教育职工,使广大组织员、职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鼓励干部职工干事业、支持干部职工干成事业、激发干部职工创造活力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一)理顺组织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关系。企业组织组织要按照“统分结合、交叉衔接、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依法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1、做好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发展思路、统一工作步调工作,确保组织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积极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依法依章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2、依据有关法律和章程,坚持和完善企业组织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主要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公司项目部的组织委成员与经理班子成员可以交叉任职组成工作班子。公司全资、控股企业的组织委成员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中的组织员可以依据有关规定进入组织委会,组织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董事长和经理原则上分设。公司未设董事会的企业,可实行组织委书记兼任副经理、经理兼任组织委副书记,采取组织政联席会议方式,由组织委成员和经营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决定企业重大问题。公司参股企业组织委书记(经理)以公司股权代表的身份依据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其它组织委成员依据法定程序分别进入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中的组织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组织委会。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中的组织员,以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身份,在群众组织中的法定地位,反映组织委主张,使组织组织的意图在决策中得到重视和体现。3、对于企业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建立依据有关法律和章程办事,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组织组织积极参与决策、董事会统一决策、经理班子具体实施、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4、结合不同产权结构企业实际,进一步规范组织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保证各项工作按照制度规定有序高效地推进和落实。(二)健全组织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公司项目部和全资、控股企业组织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生产方针、年度财务预决算、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制定修改、重要人事安排和机构设置调整、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兼任组织内职务的企业负责人要坚持“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组织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公司参股和中外合资企业组织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贯彻落实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企业组织组织要按照组织政“目标一致、相互信任、能力对等、信息对称”的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决策。决策前加强调查研究,畅通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了解广大组织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在组织内形成决策建议方案,保证各项决策方案充分体现民意;决策中由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组织员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反映组织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协调利益,兼顾各方,形成共识,使组织组织的主张得到重视和体现;决策后发动全体组织员,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积极推动决策的贯彻落实。要明确组织员董事在决策中体现组织组织意图的政治责任,加强对组织员董事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监督。()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坚持组织管干部、组织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企业负责人管理体制和选任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选聘、评价、考核、激励、约束、任免管理办法。组织组织要作好重要干部的推荐和选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充实和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制定并实施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规划,全面推进“人才兴企”战略,重点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努力造就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政治工作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四)进一步完善组织的群众工作机制。企业组织组织要按照依法治企的要求,坚持服从整体利益、尊重个体利益、协调群体利益、发展共同利益,依法保障和维护企业各方利益,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强组织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企业重大决策要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和接受职工代表的民主评议。完善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厂务公开的实效,坚持依法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督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五)着力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企业组织组织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坚持思想教育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总结创建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积极打造建工品牌,提升建工信誉。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职工的企业形象。(六)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企业组织组织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落实来信来访、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责任追究和预警信息反馈等工作制度。建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协商渠道,通过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等形式,增进沟通与了解,妥善调处矛盾纠纷。依法处理信访事务,切实维护信访人的权利。以超前防范为重点,在企业改革、改制等过程中,加强对职工思想动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制定稳定工作保证方案,制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聚集和群体性上访事件,防止出现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努力把各类不稳定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等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四、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保证措施(一)建立健全组织的基层组织。根据中国组织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范围内凡正式组织员3人以上的建制单位,必须建立组织的组织。不具备建立组织组织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建立组织组织。坚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时同步建立组织组织,调整经济组织时同步调整组织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时同步配备组织务工作人员。公司参股和中外合资企业,应在公司章程或相关协议中明确组织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活动方式和经费保障等条款,确保组织务工作机构纳入企业管理机构序列,组织务工作人员纳入管理人员编制,活动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支出预算,为组织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明确和理顺组织组织隶属关系。公司项目部,全资、控股企业,公司参股并参与管理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的组织组织由公司组织委领导。公司参股、不参与管理的企业组织组织可以实行属地管理或由投资双方协商确定。公司京外、境外分公司、分支机构和项目部组织组织,由派出单位组织组织负责建立并进行管理。()合理设置组织的工作机构。按照“精干、高效、有利于组织组织开展工作,高标准履行职责”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组织的工作机构和配备组织务工作人员。依据企业组织的工作任务和履职要求以及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企业组织的组织、宣传、纪检等工作部门可以分设,也可以合署办公,合署办公的要明确专职组织务工作人员。组织务工作人员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一视同仁,切实做到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四)加强组织务工作人员自身建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组织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组织务工作人员自身建设。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既精通组织务工作,又熟悉经营管理,善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组织建工作的复合型组织务工作人员队伍,尤其要选好配强组织组织书记。通过交叉任职、轮岗锻炼、系统培训等形式,提高组织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提升组织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加大组织务工作人员后备力量的培养选拔力度,选拔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组织务工作人员队伍。(五)深化组织员教育管理。针对不同岗位组织员的情况,探索分类管理的有效办法,充分运用专题教育培训、各种参观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信息网络等形式,创新组织员教育管理内容和方法,组织员每年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累计不少于12天。坚持开展“争优创先”、“组织员先锋岗”、“一名组织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不断提高组织支部工作水平和活动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组织员队伍。(六)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把保持组织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建立和完善保持组织组织和组织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组织员、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内行之有效的制度,坚持“上级组织组织为下级组织组织服务,组织组织为组织员服务,组织组织和组织员为群众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组织员提供政治上进步、技术上提高、事业上发展的平台,努力把组织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员之家”。定期慰问年老体弱老组织员,关心、帮助生活困难组织员和下岗、内退组织员,切实保障组织章规定的组织员的各项权利。建立组织内情况向组织员通报、重大决策征求组织员意见制度,健全组织组织选举等组织内民主制度,实现组织员对组织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切实加强职工群众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拓宽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法,组织组织员开展“一帮一”、“献爱心”等活动,逐步形成组织组织扶危济困的长效机制,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七)加强组织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培训范围是全体专兼职组织务工作人员,重点是各级组织组织负责人。积极组织基层组织组织负责人参加上级组织组织举办的脱产教育培训I,公司组织委每年对基层单位组织委负责人进行专题教育培训,每5年轮训一遍基层组织支部书记,每2年进行一次其他专兼职组织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I。基层单位组织委每年也要对基层组织支部书记进行普遍教育培训。要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组织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把参加、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组织务工作人员考察、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A)切实保障组织组织的活动经费。企业要保障组织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的使用,组织组织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提出经费预算,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由组织组织负责管理和使用。加大活动经费使用向基层倾斜的力度,下拨基层组织支部的活动经费不得低于组织员年人均100元的标准。遇有上级组织组织部署开展集中大型活动,其经费由组织组织和行政协商另行确定。公司组织委对各单位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五、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企业组织建工作责任制。坚持“组织要管组织、从严治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落实企业组织建工作各项任务,上级组织组织负有领导责任,本级组织组织负有直接责任。组织委书记是企业组织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组织建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组织委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委书记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健全组织委抓组织建,书记带头抓组织建,组织员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组织委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的企业组织建格局。对抓基层组织建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提出批评,限期改正。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组织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创新。企业组织组织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积极推进企业组织建工作的不断创新。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上创新;要在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充分发挥组织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上创新;要在坚持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探索建立组织建工作新机制上创新;要在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建设、增强组织组织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上创新;要在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做好服务、协调、参与、维护工作上创新。通过创新,使组织组织的职责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中充分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三)加强调查研究,抓好分类指导。公司组织委要加强组织建工作的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实际,选准组织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在项目部、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分别确定组织建工作创新的试点单位,抓好分类指导,坚持典型引路,确保整体推进。基层单位组织委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基层组织建工作联系点,特别要注意在组织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单位建立联系点。经常深入联系点具体指导、解决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组织建工作创新的示范点。坚持开展组织建工作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基层单位组织委要坚持制定组织建工作创新计划,确定创新课题,开展创新实践,总结创新做法,评选创新成果,推广创新经验。(四)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组织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特点,研究、制定组织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企业组织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增强组织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基层单位组织委每年要向公司组织委书面汇报抓基层组织建工作情况,组织委领导班子成员要把履行基层组织建工作职责情况作为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公司组织委采取巡回检查和抽查等形式,对基层单位组织建工作创新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企业组织建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二O。六年十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