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300965       资源大小:49.1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docx

    湖南省地方标准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单位:湖南省植物园编制时间:2022年9月15日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产业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裸露边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尤其引人注目,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目前已突破70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000公里。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据统计,“两高”建设机械创伤面约70%为裸露边坡,其中挖方边坡约占40乐填方边坡约占30虬裸露边坡地表植被破坏后留下岩石或底土,对风力、水力作用的敏感性增强,生态环境恶化,稳定性下降,植被难以恢复。最终导致所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生态景观的破坏。传统的植被恢复工程有客土喷播、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等,但植被恢复后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与原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群落的外貌体征与周围不和谐,稳定性差,景观效果差,群落易衰退。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客土后引入外来物种为主的群落与原生群落成分差异比较大,很难保证生态群落向目标群落演替。而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加速了坡体毁损与植被损坏,亟待进行生态修复。(二)立项背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省裸露边坡生态系统受损退化问题突出,针对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开展边坡的保护和修复,重建边坡生态系统,全面提升边坡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增加碳汇增量。编制团队成员自1996年参加湖南省十九条高速公路景观恢复与生态防护的设计与施工任务:长潭、长常、潭耒、衡枣、衡大、邵怀、怀新、潭韶、桂武、常吉、宁道和道贺等。在对边坡周边植被进行调查后,以生态群落演替和植被恢复景观化为引导,综合考虑边坡安全等级、支护结构类型与施工条件等因素,选用乡土植物为主进行边坡修复。通过人工诱导后的边坡形成稳定的、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的生态群落。研究早、技术成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对我省及周边类似的边坡防护修复起到了有效的借鉴作用。在目前我省没有边坡生态修复规程的情况下,编制湖南省地方标准“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规范我省边坡生态修复行为,将推动我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理念得到强化和落实,引导边坡生态修复健康有序发展。(三)必要性总结多年在湖南省内高速公路大量边坡的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与研究成果,综合考虑边坡安全等级、支护结构类型与施工条件等因素。针对湖南省的裸露边坡,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生态安全的目标,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合理设计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物品种、综合考虑南方地区植物群落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规律,生态防护与抚育管理等技术指标相结合,在南方裸露的稳定边坡,科学地进行生态修复技术引导与规范。提高生态修复的质量,保护工程建设后生物多样性减退的现状,编制行业标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填补我国南方地区裸露边坡生态修复无标准的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编制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湘市监标函(2022)4号)文件批准立项,项目类别为制定,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项目名称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项目主持单位为湖南省植物园,起止年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二)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湖南省植物园湖南省植物园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科委批准于1985年成立的省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隶属湖南省林业局。全园现有在职职工157人。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2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3人(正高17人,副高26人,含二级研究员4人),中级技术职称29人,初级技术职称20人;有博士7人,硕士11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技术力量雄厚。主要从事生态园林、植物良种选育与繁殖、引种收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丰富的承担国家、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的经验,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新品种,同时建有一支由资深研究员领衔的技术水平高、产学研实践丰富、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工程技术团队,已建有多个先进的监测技术科技平台和完善的成果示范基地。本项目课题组城市生态研究所为湖南省植物园下属的研究所,拥有国家级生态监测平台“长株潭城市群森林生态站”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杜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一个。该所以生态监测与服务于地方生态环境安全为出发点,重点开展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定位监测、评价、修复应用研究与杜鹃等新优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研究,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推广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集成与推广示范、良种推广辐射20万亩,培育良种苗木200万株,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和人员分工本文件编制单位为湖南省植物园。项目参加人员具有多年从事高速公路生态防护修复与本地植物选育推广经验,掌握了生态环境安全修复、生态系统监测评价的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能够把握本项目边坡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环节。参加本文件的起草人及其承担的工作任务见表Io表1文件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业务专业为本项目工作时间(%)所在单位任务分工王玲女49高级工程师生态、园林80%湖南省植物园项目主持刘艳女46高级工程师园林、生态80%湖南省植物园管理规划廖菊阳男41研究员级高工生态、园林80%湖南省植物园规划监测李巧云女34工程师生态80%湖南省植物园分析测试吴林世男32工程师园林、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实验工作廖凌璐女28工程师风景园林60湖南省植物园分析测试魏勇男50高工林业60%湖南省植物园实验工作刘鸿升男31工程师信息技术60%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数据统计陈婵女31博士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分析测试易心铉女33工程师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数据统计张娟女31工程师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数据统计黄雅奇女27硕士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数据统计宋胤男47工程师园林、生态60%湖南省植物园实验工作(四)项目申报、立项2021年10月填写了标准查新课题委托单,对该课题进行了查新,形成了标准项目查新报告(编号为:BZCX-20211019-02)o2021年10月上报了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请书和标准项目查新报告等相关立项材料。2022年1月该项目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湘市监标函12022)4号)文件批准立项。(五)主要编制过程2021年8月成立规程编制小组,严格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进行起草。根据拟定的工作进度,整理、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基础标准和坡面防护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资料,完善边坡防护生态监测调研与评估,通过调研和讨论,确定了文件的适用范围和边坡、边坡生态修复、边坡防护的定义;同时,依托本编制组在高速公路生态边坡防护领域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确定了本文件拟制定的各项指标值。在上述各项工作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一致。本标准涉及边坡防护设计、施工艺标准,其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并引用国家标准的规定。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岐。标准草案向相关单位、公司征求意见进行文字描述修改,后经专家评审,按湖南省地方标准最新格式进行了修改。三、标准编制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制定坚持“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基本原则,根据我省边坡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及其他相关边坡修复标准,采纳适用指标,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边坡生态恢复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恢复原则、技术流程、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养护、检验和档案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南方边坡生态修复设计、施工与验收。2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在第3章里将术语对边坡、边坡生态修复、边坡防护等基础概念进行定义。在第4章里明确了边坡的生态修复原则、要求、技术流程,在本章以坡度和坡质等2个主要影响生态修复的因素对边坡进行分类。在第5章“调查”里中对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施工条件提出了要求。在第6章“设计”里中根据调查识别后的边坡情况明确设计方式分类: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并将主要措施提出设计要求:集排水技术、固土技术、建植技术、养护技术。在第7章“主要技术措施”里按分部、分类、分项和常用技术对成熟技术进行整合,编成边坡植被恢复主要技术措施一览表。在第8章“施工”里对集排水技术、固土技术、建植技术提出了施工要求。在第9章“养护”里对养护的一般要求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规范。在第10章“质量检验”里对验收指标提出了要求。在第11章“档案管理”里明确了档案提出了要求。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表2引用相关文件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2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3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4GB/T17689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5GB/T1874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三维土工网垫6GB/T17639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7GB/T15789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8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9GB/T1642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10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11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12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13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14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15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16LYlOOO容器育苗技术17CJ/T24园林绿化木本苗18CJ/T340绿化种植土壤19JT/T51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室20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21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22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23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24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5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二)主要试验(或验证)分析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情况;我省自1996年高速公路进入快速发展期,从前期的以进口草种进行快速边坡防护逐步转向草灌乔的生态防护过渡,本项目编制小组成员在多条高速公路参与了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施工,总结经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本标准的编制。1 .边坡分类在坡质分类中,按坡面表面物质,土质坡面、土石质坡面和岩质坡面。分类按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附录A土的工程分类系统框架进行划分,土石分类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021-2001)进行划分,岩质分类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o表3边坡分类表坡质坡度缓坡段陡坡段崖坡段微坡<5°缓坡5°15。斜坡15°25°陡坡25°35°急坡35°45°险坡45°55。崖坡55°65°陡崖65°75°崖壁75°土质松软土松软土微坡松软土缓坡松软土斜坡松软土陡坡粉砂土粉砂土微坡粉砂土缓坡粉砂土斜坡粉砂土陡坡粉砂土急坡粉砂土险坡粉黏土粉黏土微坡粉黏土缓坡粉黏土斜坡粉黏土陡坡粉黏土急坡粉黏土险坡粉黏土崖坡粉黏土陡崖粉黏土土石质砂砾土砂砾土微坡砂砾土缓坡砂砾土斜坡砂砾土陡坡砾石土(极软岩)砾石土微坡砾石土缓坡砾石土斜坡砾石土陡坡砾石土急坡巨粒土(软岩)巨粒土微坡巨粒土缓坡巨粒土斜坡巨粒土陡坡巨粒土急坡巨粒土险坡岩质较软岩较软岩微坡较软岩缓坡较软岩斜坡较软岩陡坡较软岩急坡较软岩险坡较软岩崖坡较坚硬岩较坚岩微坡较坚岩缓坡较坚岩斜坡较坚岩陡坡较坚岩急坡较坚岩险坡较坚岩崖坡较坚岩陡崖坚硬岩岩坡坚微坚岩缓坡坚岩斜坡坚岩陡坡坚岩急坡坚岩险坡坚岩崖坡岩崖坚陡坚岩崖壁注1:9类坡质与GB508542013中表A.1-1和表A.2-1对接,其中岩质完全符合GB/T502182014,并按GB501452007分别对土石、土质命名进行了修正。注2:表中简要列出了IOm高程地质安全允许坡度范围内不同坡质、坡度的典型坡面:“X”号代表工程设计限制区。注3:粉黏土特指稳固密实的母质土层,如老黄土、红黏±。在坡度分类中,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附录A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50487-2008)附录B进行划分。2 .主要技术措施围绕坡面立地条件和植被恢复所需措施分为集排水技术、固土技术、建植技术和养护技术等四类。表4常用技术措施表分部分类分项常用技术集排水技术截排水截排水措施预制或现浇截水沟、生态截水沟排水措施预制或现浇排水沟、生态排水沟、排水管/孔集蓄水集水措施人工集水面、天然集水面蓄水措施蓄水池、水窖固土技术表面固土平面网金属网、土工格栅立体网三维网、网笼毯垫技术植生毯(垫)、植生带分区固土格室混凝土格构、预制格室、现浇格室、土工格室穴槽台、种植槽、鱼鳞坑、刻槽、洞穴枕袋技术植生袋、生态袋水平拦挡隔档生态棒阶台水平阶(台)、水平沟(槽)、栅栏、挡墙、棚、架建植技术基质配制结构改良黏结材料、保水材料、轻质颗粒(珍珠岩、陶粒、蛭石类)、有机纤维、腐殖肥肥力改良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活力改良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播种喷播干法喷播、湿法喷播人工播种点播、条播、撒播栽植苗木栽植裸根苗栽机、容器苗栽植营养体栽植托插、埋条、分株、人工草皮、自然草皮植被诱导干预恢复表土回用、有机物料铺覆盖、封禁恢复、封育恢复养护技术光热调控遮盖无纺布、草帘、遮阳网、覆盖喷播、地膜水肥调控施肥、灌溉撒施、喷灌、滴灌、微灌种群调控限控技术刈割、修剪与平茬调配技术补播(栽)机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边坡的生态修复是在对岩体、土体的人为干扰结束后,运用科学、可行的措施使得生态系统依靠自有的组织能力、调节能力和人工引导有组织地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得到采取措施后的稳定边坡,可抵抗地表水对坡面的侵蚀,并与周边生态系统相似的生物生存环境。因而不仅是在传统的工程防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防护,更需要从构建健康稳定的、具有生物多样的要求入手遵循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调查、设计、施工与管护等步骤。3 .调查调查须通过收集区域水文、地被、植物、气候等资料,现场调查坡面立地条件和施工条件调查,查明历史经验调查,为植被选择、施工工艺提供依据。分为两类: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先通过走访业主、设计与施工单位收集项目区自然、气象、地质、坡面等资料,收集地质灾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文件资料,并整理类似工程经验与专家、群众的意见建议。现场拍照并收集坡度、坡向、坡质、坡面工程防护措施、集排水措施及潜在危害等资料,如发现坡面有不稳定因素,如浅层滑坡,坡体空隙涌水等现象,应提请相关部分处置。调查中选择与植被恢复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调查,科学全面选择调查因子。在现场调查指标中,土壤质地是判断坡面类型的重要依据,也是生态群落的重要基础,应查明土壤性质、肥力指标和水热条件等。人为干扰改变了原土壤生态系统,加速了坡面侵蚀。生态修复过程中需在了解现状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通过人为措施对遭破坏的土壤生态系统进行修正,调节、改善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尽快恢复,使其与周边原生态系统同步演进。现场调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在本地环境中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其特有的性状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其果实成熟期与本地动物迁徙期或繁殖期基本一致,为本地动物供给食源与栖息地。生态修复中需以乡土植物为主进行植被恢复,因此本底调查尤为重要。其他社会经济状况情况的调查也是措施实施的基础资料,施工中根据“三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条件,材料供应情况,为设计提供依据,并将前述资料填写调查图表并存档备案。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作为系统性工程,影响因素多、横跨专业多、设计难度大,为提高设计科学性,保证实施效果,收集同类边坡工程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的建议,提高施工可操作性,保证施工成功率,确保设计目标实现。4 .设计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应尽量弱化人工痕迹,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构成,使修复后的植被融入周围环境。应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角度综合考虑植被恢复的技术选择,不能为快速达到修复效果而在初期投入成本过大,也不应过度追求最节约成本而采取不适宜的措施。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识别分析后,依据边坡生态修复根据受损的面积、程度、影响因素、相关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综合评判后确定需要修复的生态系统、物种和关键要素。提出修复的目标及相关具体指标,进行修复设计: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设计分为四类:集排水技术、固土技术、建植技术与养护技术。4.1. 集排水设计是边坡生态修复的基础和安全保障,影响集排水设计的主要因素包括边坡所在区域的降水情况、坡面与周围地形、地貌形成的独立的集水面积、拟采取的植被建植技术和养护条件等。集排水设计参照GB50433、GB51018中的相关规定执行。4.2. 边坡表土是最宝贵、最有利于边坡修复、有利于恢复到原状的基础保证。因此边坡生态修复首先需要重建表土层,在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上重建表土层需要采取必要的固土措施,且需要结合植被建植技术来综合选择,固土设计分为表面固土、分区固土与水平拦挡提出设计要求。4.3. 栽植是边坡生态修复的核心,鉴于边坡的立地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坡面类型、固土技术及确定的目标植被类型来选择植物品种。因边坡生态修复还涉及林业、交通、水利、矿山、市政等不同行业,有植被建植中同时需要考虑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协调性问题。本标准从植物选择、配置、基质配制、播种、栽植几个方面提出设计要求。4.4. 养护技术是指边坡生态修复措施实施后,交工前的常规养护,养护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边坡所在区域的降水、气温、霜冻等气候条件和坡向、坡质、坡长等立场条件和设计采用的植物各类进行选择。5 .第七章将主要技术措施:集排水技术、固土技术、建植技术和养护技术进行了分类列表。6 .施工施工前需要明确边坡情况,如坡率、坡向、有无涌水、坡面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集排水措施是否到位等,保证在安全稳定的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工程施工,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字盖章,避免后期基质层滑坡等责任不清。5.1集排水技术是修复基础,将雨水按既定路径汇集并引出坡面,否则易造成坡面塌方等安全隐患,同时地表径流对坡面客土层影响很大,利用截排水技术调节地表径流可提高植被成活率,同时收集雨水蓄集使用可达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施工中截排水须在固土技术施工前完成,集蓄水技术须在建植植物完成时同步完成。5.2固土技术强调在安全稳定坡面进行生态修复的施工,首先进行清坡,处理危石和浮石,达到植被建植要求和条件。表面固土技术施工时应依据坡面局部特点和材料进行铺设,确保铺设在坡面的网片材料受力均匀并利用锚杆能与坡面紧密结合。锚杆的长度与固定深度应根据坡质、坡度确定。打入锚杆后用C20水泥砂浆浇筑锚杆孔洞固定,灌浆后及时多次抽动锚杆,使孔内砂浆密实无空洞。1 .3建植技术从基质配制、播种、栽植与植物诱导进行了施工要求。对施工后边坡进行试验分析,植被诱导与封育恢复不同措施,植物数量植被诱导乔木种数多于封育恢复,草本种数封育恢复略多;植物盖度植被诱导总盖度、乔木盖度和草本盖度均高于封育恢复;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诱导的乔木、草本植物SharInOrI-Wea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封育恢复。因而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结合行业的要求,采用遵循生态演替规律的植被诱导进行边坡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边坡生态系统是必要的。实验检测植被诱导的土壤容重略低,土壤速效P、速效K、全N、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封育恢复,土壤性质改善和肥力的提高将为后期的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7 .养护本规程的养护主要针对交工前的常规养护,养护期限根据施工要求为12年,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性原则。边坡生态修复的交工前1年为重点养护期,依据当地条件和所选植物,将养护技术分为光热调控、水肥调控、生物量调控和植物保护四方面。光热调控根据不同的保湿、遮阳或防冲刷等措施,选用无纺布、草帘、遮阳网、覆盖喷播和地膜等措施。水肥是边坡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由于基质薄、坡面立地条件复杂等原因,浇水根据当地气候,结合土壤墉情和叶面缺水情况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灌溉。为进一步提升坡面植被恢复效果,根据坡面植物生长情况,可通过刈害I、修剪、间苗和补播(栽)对坡面植物生物量进行调整,以利于生态群落的调控。8 .质量检验在检验部分确定了6个检验指标,其中苗木规格、数量和成活率为常规指标,增加对植被恢复和固土措施的检验。基质层厚度和状况为边坡生态修复的核心要素,是植物水分、养分供给的载体。植被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体现边坡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5 .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本文件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国家林业局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规程和矿山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标准等部门规章。本文件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本文件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表5国内相关标准文件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2DB43/T2057矿山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标准3TD/T1070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4DB43/T1788露天矿山采场边坡生态修复施工安全规程5DB42/T1355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规程6DB44/T499道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7LY/T2771北方地区裸露边坡植被恢复技术规范8LY/T2991煤肝石山生态修复综合技术规范9LY/T2356矿山废弃植被恢复技术规范10DB33/T2461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11NB/T35082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身技术规范12NB/T10510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13CECS361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4GB51287煤炭工业露天矿土地复垦工程设计标准15LY/T2770南方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16DB33/T2401重金属污染立地生态修复林营建技术规程17LY/T2964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组技术规程18CJJ/T292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19CECS353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20DB33/T2416城市绿化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21CECS285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22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6 .重大意见分歧及处理结果本文件是项目组查阅、收集在湖南十余条高速公路的生态保护防护设计、施工、试验资料以及现有标准、权威论著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现有的科技成果及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和试验验证后形成了标准草案,在广泛征求国内相关专家、施工和管理人员的意见,逐步修改和完善而成。本规范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国标,无矛盾和冲突。7,实施地方标准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在本文件颁布后,及时组织有关县市标准管理部门,广泛宣传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同时举办由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单位参加的有关本标准实施培训班,促进该标准技术推广应用,使当地林农了解本文件中相关的技术指标和参数,并熟练掌握生态恢复安全技术方法,保障本文件在我省主要边坡修复从设计施工中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生态安全为目标,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从而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注意事项

    本文(坡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