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docx

    • 资源ID:303992       资源大小:559.66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docx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本书要紧介绍跟据我国引进日本的企业管理软件中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OtalPreventionMaintenoce,iTPM),结合发电厂的特点,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也参考了己运用TPM管理电厂的做法与实践经验。TPM又称之点检定修制,最初是由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防维修制。结合英国的综合工程学与我国的“鞍钢宪法”进展而形成的。它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防止“过维修”与“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了设备保护费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应用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使之成为当代设备管理有代表性的手段之一,也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多的设备管理方法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于介绍点检定修管理及其内涵;第五章介绍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与状态检修;第六章介绍了点检定修制的实施;第七章阐述了点检定修制要紧的技术标准;第八章是点检定修制的管理体制与基层管理中各个管理岗位的有关管理内容与岗位职责;第九章收集了部分供参考的有用资料与表格。本书总结了1998年以来进行点检定修制培训与咨询工作的实践,并与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进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3月9日公布的行业标准火力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的有关内容与要求相结合。本书着重进行应用方面的叙述。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着体制改革,许多读者都是从事设备管理多年的专家,大家都希望在设备管理高效率、低成本上走出一条新路。我们编写了本书,希望对推进发电企业的设备管理现代化有所帮助。同时,本书紧密联系电厂实际,要紧用于发电厂实行点检定修制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的参考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宝钢自备电厂与许多实行点检定修制电厂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有许多谬误之处,希望读者批判指正。第一章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4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通常概念4第二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5第三节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6第四节发电厂设备管理8第二章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内涵11第一节点检定修制概述11第二节具有我国特点的点检定修制11第三节点检定修制内涵12第三章设备的点检管理15第一节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特点15第二节点检分类与周期17第三节精密点检18第四节设备的五层防护线18第五节点检工作优化21第四章设备的定修管理24第一节设备定修概念24第二节定修分类25第三节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26第四节定修的业务流程28第五节设备定修策略及优化检修29第五章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与状态检修33第一节劣化倾向管理概述33第二节状态检修概述35第三节状态检修的实施38第六章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40第一节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与作业区划分40第二节设备点检人员的配置与岗位职责41第三节点检计划的制定与点检业务流程41第四节建立与完善相应的管理标准42第七章点检定修管理的要紧技术标准44第一节检修技术标准44第三节点检标准44第三节检修作业标准46第四节设备保护保养标准48第八章点检定修制的管理体制53第一节设备管理部53第二节专业主管55第三节设备工程师61第四节专业点检员62第五节点检定修管理的工作方法69第六节全员设备维修体系的模式与特色70第九章示例71第一节检修技术标准示例71第二节检修作业标准示例74第三节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与使用77第四节设备的点检标准示例80第五节计划类管理工作示例88第六节台帐与基本业务表式示例94第一章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通常概念一、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要紧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事实上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展。二、设备管理的通常概念1、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含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与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操纵,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设备综合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综合效率二(设备一生产出/设备一生投入)XlOO%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入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当设备投入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两大部分。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化设计部门与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朋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不断进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现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踪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健因素之一。2.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1)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与生产的不断进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2)由于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性能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操纵设备、由操纵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逐步完成由操作的技术含量逐步下降而维修的技术含量却逐步提升的转化。(3)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而随着科技进展,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企业生产主体已日渐由生产操作人员方面转向设备管理维修方面。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备管理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也是生产力。(4)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没有科学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而前期不太好的设备交由生产企业使用后,通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实现设备完善化,对设备实施精心维修,逐步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也完全能够使设备安全、稳固、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因此,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就是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之所在。第二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进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在不一致的进展时期有不一致的目标与要求,但同时又是相对稳固的,它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但各国又都有其特色。它是运用现代先进科技与先进管理方法,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要紧有下列几方面1 .管理思想现代化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思想。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市场、经营、竞争、效益现念。树立信息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制造性。2 .管理目标现代化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努力使设备-生各阶段的投入最低,产出最高。3 .管理方针现代化以安全为基础,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消灭人身事故,使设备事故降低为零。努力做到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经济性相统一。4 .管理组织现代化努力做到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劳动组织与管理机制现代化。要以管理有效为原则,实现管理层次减少、管理职能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5 .管理制度现代化推行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制造与使用的结合。实行设备使用全过程的全员管理与社会大系统维修管理相结合,推进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6 .管理标准现代化实行企业管理标准化作业,建立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含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7 .管理方法现代化要紧运用系统工程、可靠性、维修工程、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员维修、网络技术、决策技术,ABC管理法与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实施综合管理。8 .管理手段现代化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实施设备倾向性管理,进行设备动态管理,做到设备受控。9 .管理人才现代化关健是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方法、手段与技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现代化人才队伍。这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根本所在。IO,管理措施现代化建立完善的信息与反馈系统,实施设备管理体系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第三节设备检修管理方式的演变工业进展从手工业直至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随着科技进展,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维修管理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与进展。尽管设备维修管理有许多学派,有许多理论,也有不一致的看法,但从设备管理进展史来看,它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要紧有下列基本方式:1 .事后维修(故障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性能下降到合格水平下列的非计划性维修。在18世纪(1760年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工业化生产开始以后长期以来,设备维修要紧是采取事后维修。这是比较原始的维修方式,通常是操作人员兼顾维修并凭经脸进行。设备不坏不修,坏了就修,也称之“兼修”方式。它的特点是设备比较简单,科技水平不高,人员素养不高,设备管理意识薄弱,维修处于从属地位。在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下,事后维修在下列两方面仍然存在:i是维修策略中对生产影响极小的非重点设备,有多余配置的设备或者从经营(费用)上使用其他维修方式不经济的设备,能够实行事后维修;二是突发事故,设备强迫停用,实行故降组修2 .预防维修从19世纪后期(1870年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应用为代表)开始,重工业系统逐步形成,进展到流水线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从20世纪40年代起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开始,科技突飞猛进,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相应地设备维修管理也逐步推行预防维修管理。这个时期,操作与维修有了专业分工,步入“专修”阶段。在我国设备预防维修管理中,又分为:(1)计划预维修。在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前,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萧条,当时的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是照搬当时西方国家的方式。建国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学习与实行前苏联的计划预防维修制.这是一种以设备结钩夏杂程度为根据的一套定额标准,规定了设备修理周期,按计划周期表对设备进行维修,严格地说,设备一出厂,维修周期就基本上定下来了。它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是一种强制性维修手段。我国电力企业的维修体制,长期以来执行这种传统方式,有的企业沿用至今。在这种维修体制下,发电企业保持了庞大的维修队伍,大分场.小分场全套配备。加上企业办社会,一个电厂容量不大,但职工动辄上千人、几千人,劳动生产率低下。特别是,使用这种维修方法已充分暴露了存在大量过维修现象,维修费用高,综合效率低。当然,也会发生欠维修。(2)全员设备维修。预防维修首先在美国推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后,吸取了英国综合工程学,中国鞍纲宪法的设备群众路线管理,并结合本国实际,创新与进展为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全员设备维修是以点检为基础的维修。它制定了严格的点检流程,根据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编制与修订检修计划,适时对设备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与欠维修。通过国内部分发电厂的推行与实践,认为这种维修方式是与状态检修相习惯的。比较适合我国国情。推行这种维修方式的要求是:设备制造质量较高,自动化水平较高,单机与系统联动,发电企业的机、电、炉、仪、自控等多专业综合,实行企业内部系统专业性管理。目前,我国的发电企业(特别是新建电厂)基本上都具备了以上条件,并积极实施这种维修方式。3 .预知维修(状态检修)从20世纪80年代起(第四次产业革命以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为代表),生产向集约化进展,向大容量、高参数进展,实现高度自动化与信息化,并向智能化大系统管理与操纵自动化进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并向巨型、微型、网络、智能化方向进展,设备发生事故,其缺失与影响重大,设备的状态检修也就应运而生。预知维修即状态检修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维修,使用这种维修方式不仅要有多种管理理论为指导,而且要有可靠的监测与诊断技术手段为后盾。设备管理也朝着社会化、专业化乃至国际化方向进展,并出现运行人员参与维修的趋势。实行这种维修方式的要求是,设备在设计上广泛使用自动监侧系统,实行在线监侧。在维修上采取了高级诊断技术,实行离线监侧,根据状态监侧与技术诊断提供的信息来推断设备特殊,预知设备故障,在故障发生前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维修这是一种最合理的维修方式。但是,进行状态监侧与设备诊断,所需投入费用较大,常用于关健设备,重点部位。应当指出:全员设备维修与预知检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是为了确定运行中设备的状态,点检基础上的定修也能够说是在实施状态检修。两者在性质上十分接近,无非是对状态的掌握程度,后者具备更准确的检测手段,对设备状态的确定更有把握而已。因此,很多学者把点检定修视作状态检修的初级阶段。4 .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是基于设备的一生管理理念为基础,它跳出企业内部专业维修的圈子,重点研究从设备技术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维修管理。把设备生产过程、安装过程、使用维修过程、社会支援过程、更新废弃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社会大系统维修体系。假如说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设备维修体系,基本上做到技术与备件依靠本系统或者自身能够解决,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引进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以后,单靠企业自有维修体系,不但是不经济的,而且也是难以继续维持与进展其装备的先进水平,并朝着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进展的,实行社会大系统维修无疑是维修管理改革的方向,是维修实行市场化的长远目标。5 .维修预防维修预防就是设备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改进其可靠性与维修性,从设计、制造上提高质量,从根本上防止故障与事故的发生,又称之无维修设计。也有使用等寿命设计。使用这类设备,其维修概率趋近于零。使用维修预防、设备可靠性特别高,但费用也特别高。目前,比较多的是用在航天器等设备上。在发电设备中,也用在一部分先进设备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与重要操纵设备上。建国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国外先进发电设备与先进管理经验,己经建成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发电企业,综合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总的看,设备维修管理大部分仍沿用传统模式,特别是老电厂,亟需进行维修体制的改革,目前新建或者引进国外设备的电厂,已实施或者正在实施预防维修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推广宝钢电厂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点检定修制)以来,国内己有近80家发电企业组织实施或者正在实施,向状态枪修迈进了一大步。第四节发电厂设备管理一、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厂的要紧任务电力生产的特点是产、供、销同时瞬间完成。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务必保证其设备在计划发电期限内做到安全、稳固、可靠、不间断的连续发电。电厂的全体员工都要围绕这一要紧任务而奋斗。同时包含人力资源、流淌资金在内的全部资资源要向设备管理倾斜。二.发电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使设备受控长期无故障运行是发电厂的最大效益。当前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开停机一次的费用均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要使运行周期内的设备总产出与设备总投人的比值最大化,首先务必努力减少非计划停运直至达到非计划停运为零的目标。参与设备管理的员工,应该十分清晰自己的职责与目标,就是把你所分管的设备操纵起来。设备管理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算是尽到了职资,不能满足于有了缺陷去消除,而是要树立缺陷、故障为零的目标,完全掌握设备的可靠程度,做到对在连续生产系统中运行设备的状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期无故障运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三、设备受控务必建立全员参与的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大型发电机组特别是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其生产系统十分庞大,众多生产环节,需要各专业(机、电、炉、燃、化等)的协调配合,需要管理方、运行方、维修方(检修方)共同努力,为了达到设备受控的目标,务必建立一套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它至少要包含下列几点:(1)目标管理体系一计划值制。把设备受控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包含运行、保护,检修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然后使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目标管理值(又称计划值)的方法,逐步逼近既定目标值。这个目标值既包含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目标,也包含有关维修费用与其他经济性指标。(2)使用与优化检修相习惯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也就是本书重点介绍的点检定修制管理。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设备的全员参与管理与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它在强调加强设备管理方职资与管理力度的同时,对运行方与检修方明确了在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应尽职责。点检定修管理有一套使设备受控的管理方法,使用这些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过维修”与“欠维修”.逐步使设备受控。(3)建立以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设备主管是指各发电企业中各个专业的带头人。这个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明确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使每一台(件)的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管理责任人,在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中,定位为设备的责任主体。(4)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含:1)设备的技术标准。2 )设备的作业标准(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者工艺标准)。3 )设备的点检标准。4)设备的保护保养标准。5)与上述四项基准标准相习惯的工作标准与管理标准。以上标准是设备管理的“法”,认确实不折不扣的执行上述标准将使企业的设备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范畴。按点检定修制的要求,这些标准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支持体系,它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运用PDCA工作方法逐步完善。认真执行上述标准有助于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加强与改善保护效果、早期消除设备隐患,达到设备长期稳固运行的目标。(5)培养一支高素养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引导并开展以人为本的制造性的自主管理活动。自主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对自己所管辖范围的设备与相应管理标准开展动态管理(PDCA)o把完善各类标准与设备受控作为自主管理的目标。自主管理在策略上可归纳为下列几点:1)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不断完善。2 )积极鼓励,正面推行。3 )高透明度推进,全员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养。4 )落实责任制,全体员工主动参与设备管理。第二章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第一节点检定修制概述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习惯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设备的过维修与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特别适合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点检定修制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前苏联引进的传统计划检修模式的明显区别,在于改变过去计划检修的做法,实行以设备点检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通过点检基础上的定修(即根据设备状态安排检修,使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达到最佳配合的一种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保护的责任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点检人员是其所管辖设备的责任主体,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定与修改维修标准、编制与修订点检计划,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这种体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这种体制提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要求运行方、检修方与管理方都要参与围绕设备的PDCA管理。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标准日趋完善,设备的寿命周期不断延长,达到故隙为零、设备受控的目的。这种体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管理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这是设备持续改进,管理日趋完善的内在动力。第二节具有我国特点的点检定修制一、点检定修制的引进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的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花了数千万美元引进全套管理软件,其中就有点检定修制的管理软件,他们从不自觉强制实行点检定修制到比较自觉地执行这种管理方法,设备健康情况明显提高,故障减少,在提高设备可靠性(全年未停机)的同时,在降低维修费用上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根据1997年厂长年会上确定的管理跨越与创新的思路,认为点检定修制是与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相习惯,即新厂新模式能够使用这种体制,老厂的改革能够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原电力部也提出了要推行状态检修的要求,而点检定修制的内涵就是要逐步走向状态检修因此该次会议后决定把点检定修制作为重点研讨与推广的课题。与此同时.当时原冶金部也从宝钢集团实行点检定修制中总结了这种先进管理模式的优点,并安排十个钢铁企业进行试点,对试点情况进行统计说明:在设备管理推行点检定修管理后,设备的故障与事故停机的下降率为40%;维修费用下降达到20%-30%。1998年初,原华东电管局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在浙江镇海电厂召开了电力行业内第一次设备点检定修的研讨会,由上海宝钢自备电厂作为时两天的专题介绍,受到当时华东电管局所属三省一市电力局(公司)的重视,1998-1999年2年内三省一市电力公司生产管理部门先后组织点检制推广研讨会,以后逐步推向全国。由于其内涵与客观需要相习惯,得到了许多电厂的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为止,已有80余家电厂已在实行或者正在准备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其中除了火电厂外,还有多家水力发电厂与石化系统的自备电厂。二.点检定修制的推广点检定修制的引进与推广,首先在华东地区的发电厂全面推行。为了规范点枪定修的管理行为,有些省(市)的电力局跟据各自特点编写了自己的实施细则(导则),推动了TPM设备管理与我国传统管理的有机结合。1999年5月,受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科技服务中心代编写该公司点检定修管理导则,并在该公司试行。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电厂从1997年北仑电厂进行点检定修制试点到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历时5年左右。点检定修制的先进现念与内涵受到全国众多发电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电厂的广泛响应与欢迎。但在这项工作的推广过程中,由于各个单位具体情况的不一致而产生不一致做法,因此,很多企业希望有一个规范性的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在2002年上报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正式安排了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是在引进TPM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汲取了一些先行实施点检制电厂的经验,与我国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TPM管理,它有下列儿个要紧特点:(1) 管理内涵进一步丰富,除含有TPM原有内容外,还汲取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优化检修的理念,提出了这方面的具体做法。(2) 推荐的组织机构设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基本与TPU相一致,又把我们传统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整合在一起。(3) 把我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技术监督工作与热力试验,与设备点检管理的设备“五层防护体系”相整合。整合后的设备五层保护体系能更有效的确定设备的状态。(4) 把原先的给油脂标准升为设备保护保养标准,并丰富了该标准的内涵、使其与我国发电企业普遍执行的实际保护保养工作相触合。(5) 强调了“四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它列入了设备的保护保养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卓有成效的达标、创一流工作的成果。(6) 综上所述,这次出版的行业标准具有兼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将TPM的先进理念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兼容在行业标准中,同时对世界上不断进步的管理方法,本行业标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使这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为我所用。第三节点检定修制内涵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而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设备管理专家的重视。一、设备点检管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们从长期以来计划检修的思路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步向优化检修与状态检修过度,务必使管理者做到对设备心中有数,也就是设备受控,只有当设备管理者真正有效的掌握了设备的状态以后,实现优化检修与状态检修才有了扎实的基础。假如设备的状态搞不清晰,也就不可能正确决策。因此加强设备的点检管理是点检定修制的首要任务。点检定修制确定了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因此点检管理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通常称之为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即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与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与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与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设备的性能与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性能与精度不好就意味着设备没有管好。设备点检是通过全员参与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检测工作的总与,其目的是掌握设备的状态与性能,为设备检修、改进提供决策根据。二、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推行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而安排的检修工作严格的说每一台设备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设备,由于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辅机配套等方面的原因,设备都有所差异,因此,符合自己的标准要由使用单位自行确定,而这些标准的完善并最后形成,则是通过“点检+定修”的PDCA来获得。对发电厂来说,设备定修的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定修安排,根据年修模型定期消除劣化,使年修周期内的参与连续生产系统工作的设备能保持连续无故障运行,关于可独立检修的辅助设备,则按点检结果安排检修或者根据设备寿命周期轮换检修。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有一段较长的时期,其间还牵涉到设备的各类诊断手段与检测手段的完善、管理人员素养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合理等。三、优化检修是融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与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优化检修是在TPM基础上汲取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设备在运行周期内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模式。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已出版的行业标难DL/Z870-2004,把优化检修策略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予以列入。导则提出了设备分类的意见,并界定了什么设备宜使用何种检修方式。关于要求可靠性程度高的设备,则尽可能在年度检修中消除劣化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关于有备用的重要辅机,通过合理安排,使用点检基础上的定修(即按状态安排检修),在平常轮番检修;关于不影响发电可独立检修的辅助设备则尽量不列入定修,为降低维修费用,列入故障检修范畴。应当指出,优化检修的实施,要与加强设备点检管理、技术诊断与技术检测相协调,而且优化检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融全员(含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协调配合,强化各自管理的成果。四、点检定修制的要紧特点点检定修制有丰富的内涵,它对我们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中的有用部分能够很好兼容;对世界上新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作方法上则始终如一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原则。与传统的设备管理相比较,它有下列儿个要紧特点:(1)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一点检员,而且明确了点检员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负责,而传统设备管理中设备的管理职责难以十分清晰界定。(2)点检制明确了以设备状态为定修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检修策略,执行点检定修管理将使我们的管理从计划检修逐步进入状态检修与优化检修。(3)点检制明确了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实行PDCA循环的同时,对设备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设备受控、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客观实际的目的。(4)点检制所推荐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是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减少机构层次,它的管理模式可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接轨。(5)点检制要求管理方一一点检员共同参与现场的安全、质量上的“三方”确认,加强了对重大安全、质量工作的管理力度。(6)点检制明确了对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电厂的要紧管理力量要放在管理设备上,运行、检修、管理三方均要树立自己对设备的责任与管理要求,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与自主管理的观念,激励员工全员全身心投入设备管理。(7)点检制明确实行标准化作业,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的“四大标准”体系。即检修技术标难、检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设备保护保养标准。同时也要求建立为贯彻“四大标准”相应的管理标准。强调所有标准均是科学管理的支持体系。(8)点检制主张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强调工作是否有成效。比如点检工作的有效性:编制计划的准确程度(命中率)、减少过维修与欠维修、设备是否受控等。(9)点检制推行满负荷工作法与人员的多能化,比如要求点检员实行随手点检(消缺)与实行A、B角.对维修人员要求一专多能等。(10)点检制要求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的协调统一,要求专业间相互协调统一,实行“工序服从”原则,要求管理决策尽量符合客观实际,要求计划命中率不断提高,突出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观点。(11)点检制明确规定了设备的最佳状态,提出了设备的“四保持”,该项工作的落实与推进,有利于巩固我国电力行业前一阶段达标、创一流的成果。(12)点检制规范了点检员的行为,要求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标准化,要求点检员抓“五大要素”,实行“七步工作法”等。第三章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观(“五感”:视、听、触、嗅、味觉)或者用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人、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的特殊、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前兆信息,及时采取计策,将故障消灭在发生之前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日本在美国预防维修制的基础上汲取当时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念利方法进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与制度。广义的点检是指对设备各保护点的检查、检测、技术诊断的总与,根据这些状态信息最终确定设备的劣化程度,判定设备能否连续运行,并及时安排定修(消除劣化)。点检管理是设备预防维修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准确掌握设备状态,采取预防设备劣化措施,实行有效的预防维修,以设备受控作为点检管理的目标,从以修为主转为以管为主上来,使设备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第一节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特点一、基本原则设备点检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设备检查业务机构层次与业务流程,不一致于传统的设备巡回检查,它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点:1 .定点科学地分析以确定设备的保护点,找准该设备可能发生故障与劣化的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位检查的项目与内容,如回转部位、滑动部位、传动部位、荷重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与承压部位等。2,定标准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保护点的检查参数(如温度、压力量、间隙、电压、电流、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3 .定人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点检员是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养要求选定的,所辖点检区的设备管理者是分管设备的责任主体。一经确定,不轻易变动。点检员实行常白班工作制。点检员是通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设备管理能力、熟知本专业技术、有实际工作经验、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设备管理人员。4 .定周期制定设备点检周期,有的点可能每斑检查,有的则一日一查,有的数日一查、一周一查或者一月一查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同时按分工分别进行日常巡(点)检、定期点检与精密点检。5 .定方法根据不一致设备与不一致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感观或者用普通仪表、工具与精密仪表、工具进行监测、诊断等。6 .定量在点检的同时,把技术诊断与倾向性管理结合起来,对有磨根、变形、腐蚀等减损量的点,用劣化倾向管理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逐步达到通知维修的要求,实行现代设备技术同科学管理的统一。7 .定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含点检结果处理计策。业务流程应包含日常点检与定期点检,发现的特殊缺陷与隐患,凡急需处理的由点检员预知维修人员解决,其余的列入正常维修处理。8 .定点检要求对点捡员工作质量严格要求,务必傲到:(1)定点记录。通过不断积存(量化管理),找出设备状态的内在规律。(2)定标处理。坚持标准要求,发现问题,按标准处理。(3)定期分析。点检记录周分析,月分析,重点设备定期分析,每年有系统汇报。(4)定项设计。查出问题,需要改进的,规定计划项目,定项进行。重大问题则需提出课题,开展自主管理,发动员工提出革新、制造建议予以解决。其余的列入正常维修处理。(5)定人改进。改进项目,从设计、改进、评价、再改进的全过程都要有专人负责,保持系统性、连续性。(6)系统总结。每半年进行一次点检工作的期中总结,每年进行一次系统、全面总结,不断推进点检管理“上述点检管理的内容与要求,都务必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不断进行PDCA循环,通过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图3-1为点检管理PDCA循环。图3-1点检管理PDCA循环二、要紧优点有效的设备点检管理,能够逐步深入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使设备的状态受控,它有下列优点:(1)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计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2)通过资料积存,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与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固,延长设备寿命。(3)设备的故障与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创一流发电企业。(4)维修费用明显下降,有资料说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降低20%30%。(5)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立,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6)在实施点检制后,在持续改进设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设备状态检测与技术诊断,不断扩大状态检修的比例,实现优化检修。第二节点检分类与周期点检管理的分类按不一致的要求通常可归纳为三种。1.按点检目的分类(1)良否点检,检查设备的好坏,即缺陷、隐患与性能降低,推断是否要维修。(2)倾向点检,对重点设备或者已发现隐患需加强操纵的设备进行劣化倾向管理,预测劣化点的维修时间、与零部件更换周期。2 .按

    注意事项

    本文(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