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件.ppt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国民经济核算课件总 论,第一章 2 32第二章 3371第三章 7278第四章 79107第五章 108117第六章 118134第七章 135156,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MPS与SNA相比较,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我国1992年正式颁布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1995年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完善,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反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有许多不同。例如核算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或微观资金运动过程。另外,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不同。,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一)机构单位 概念: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国家统计局有关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中把后一类称为法人单位,具体统计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分类:机构单位有两种分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的区别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二)、机构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国民经济机构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因而这些机构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三)、基层单位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帐户。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四)、产业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在联合国有关文献中还称国民经济活动标准分类。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也是有许多层次的,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分类: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1、货物和服务交易。货物和服务统称为产品,因而又称产品交易,产品是生产的结果,产品交易是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企业自制生产设备,固定资本消耗.5、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货币进行的交易,称为货币交易;(按直接发生额核算)另一是以易货的形式或以实物形态的转移方式进行的,如产品或服务的易货交易、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实物报酬、由政府免费对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等,对这些交易一般称为非货币交易。(间接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经济流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或转移)、交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属时期指标特征:*按货币单位计量*与时期长短有关-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特征:*与时点有关*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素,而且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化的数量特征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市场价格的价格形式: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采用统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要素收入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要素价格的理论内涵不仅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而且还包括其中间投入(或称中间消耗,的产品(含服务,内含的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这种价格形式主要是理论概念。,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八)、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含服务)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最终得到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相比,它包括从生产者到购买者之间所发生的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使用的购买者价格包括不可抵扣的增值税。,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五、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就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过程。作为一般市场活动过程,其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机制。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基本上可以分为产品(含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三大类。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表现为生产、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的过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含总量和结构描述两个层次,它们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是以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积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外核算。见教材图1一1国民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图1一1中列出了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总量指标,也标明了各总量指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联系。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左边:再生产循环过程*右边: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积累过程.,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及产品分类。2、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3、最终使用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和积累领域。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主要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主要是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七、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设计、范围确定、核算的系统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或决定作用。1、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就成为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帐户划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则,这就是我们简称的市场原则。生产范围: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生产活动.如农民自产自用粮食,自建房屋自己使用等.,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七、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2、所有权原则-所有权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资产和负债是进行生产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根本条件,因此,它必须表现为企业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的所有权,才可能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决定的作用。正由于这个原因,国民经济核算把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行使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这就是简称的所有权原则。*一般指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非生产的自然资产,如土地,矿藏等-看能否归属具体部门所有*不是资产的:大气,公海,教育.,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七、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3、三等价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七、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其次是现行价格核算原则.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同:都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际价格*异:对资产,存货的核算,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八、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国民收入与支出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衡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吸收或直接使用了平衡表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主要的)、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辅助说明)。,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八、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的特点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九、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 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累帐户(流量帐户)和资产负债表(存量帐户)。,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九、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特点 3、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保证帐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帐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帐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例如购买原材料问,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十、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指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主要是在部门和宏观总量两个层次上。,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十、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1、机构部门帐户。机构部门帐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帐户体系的,具体包括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其中含原始收入(初次)分配帐户、收入再分配帐户、实物收入再分配帐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积累帐户(其中含资本帐户、金融帐户、资产数量其他变化帐户和重估价帐户)、资产负债表(其中含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化表、期末资产负债表)。各帐户之间是通过平衡项相联系的。,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十、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2、产业部门帐户。产业部门帐户主要描述生产及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产品(含服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投入产出表,或称货物和服务供给(产出,表和货物和服务使用(投入与最终产品)表,及货物和服务帐户。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包括国民经济合并整体的总量帐户和五大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国外的各综合帐户,第二章 生产核算,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消费投资一、生产核算的地位 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也是核心内容,第二章 生产核算,二、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货物或服务的同一性划分成各个产业部门。*微观主体-基层单位*宏观主体-产业部门(内在一致性),第二章 生产核算,产业部门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我国与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是基本一致的。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四个层次:流通,生产生活,教科文,公共)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三次产业产业部门-行业部门-机构单位及机构部门-基层单位,第二章 生产核算,三、生产的产出:货物和服务 货物和服务是生产活动的两大类产出。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商品。服务的生产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第二章 生产核算,四、服务产出的种类(四种)1、为确保货物价值的顺利实现,服务的生产者为消费者所提供的对货物的服务运输,销售,修理等;2、服务的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生活需要的服务客运,医疗等;3、服务的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精神需要的服务教育,娱乐等;4、服务的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的生产及商业需要的服务-科研,保险,金融。5、服务可以分为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服务根据使用还可以分为中间服务消费和最终消费服务。,第二章 生产核算,五、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实现的生产产出被称为市场产出。市场产出的特点是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它的生产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市场价格。非市场产出是指不经过市场的产出。它的特点是生产产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是由市场决定其价格。非市场产出主要有以下两类:自给性生产和其他非市场产出。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也就是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全部列入生产总量的核算范围,第二章 生产核算,六、生产理论 生产概念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生产的产出为社会形成了新的货物和服务,按照对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货物和服务,最终产品是指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是指用于居民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第二章 生产核算,六、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的本质:生产活动创造价值国民经济活动是一个循环过程,生产是起点,继而是收入分配、消费、金融融资和资本形成,因此,生产概念、生产理论、生产范围和生产总量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中占据重要基础地位。*生产收入分配消费融资资本形成,第二章 生产核算,七、机构单位总产出*基层单位基本单位*机构单位基本核算单位(公司、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对一个具体的微观生产单位如一个企业来说,其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出的新的货物和服务是它在该时期内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出的已经出售或准备出售的产品以及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它们是企业生产的总产出或称总产品,是企业内本期不再进行加工的企业最终产品。从价值形成看,具体包括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对货物与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生产税净额的价值,也就是(CVM)的全部价值。,第二章 生产核算,七、机构单位总产出 从机构单位生产成果的使用出发,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生产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和生产产品的库存增加的价值总和。从生产的价值出发,机构单位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一个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即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CVM)。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核算。,第二章 生产核算,八、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一般说来,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主要是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第二章 生产核算,九、增加值生产法核算 生产法的核算公式: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生产者价格)机构单位中间投入(购买者价格),第二章 生产核算,例如某企业1999年生产轿车11万辆,其中销售10万辆,每辆市场售价13万元。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0亿元。企业1999年职工餐厅服务产出价值5000万元、幼儿园和学校服务产出价值3000万元、房地产服务产出价值2000万元。上述全部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总计96亿元。要求计算该企业1999年的增加值。该企业1999年总产出10万辆13万元/每辆(40亿元20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2000万元151亿元该企业1999年中间投入96亿元(已知)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151亿元96亿元55亿元,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增加值分配法核算 分配法核算机构单位增加值就是分别核算增加值的各个构成项目,然后汇总求得。即,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劳动报酬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为弥补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营业盈余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是由机构单位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一、增加值分配法核算例题 某企业1999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25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5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0亿元。要求计算企业1999年增加值。该企业1999年增加值劳动报酬25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亿元生产税净额5亿元营业盈余20亿元55亿元,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1、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工厂法”,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工业总产出(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应为: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工业性作业价值计算原则:单位内原则 本期内原则 最终原则,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工业总产出按报告期产品实际销售价格计算(实际出厂价格),没有出厂价格的项目,如自制设备,按实际成本计算。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包装(规定不需要包装的产品除外)入库的产品价值,包括次品价值(规定不合格不准销售的除外)。工业性作业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生产性劳务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按加工费计算,不包括被修理、加工产品的价值,但包括在工业性作业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和零件价值。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但尚未完成生产过程仍需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期末减期初得到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2、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农业部门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对实物产量难以核算的就以所支付的生产费用来代替。,第二章 生产核算,3、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是将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即针对各建筑生产单位,分别计算上述各项建筑产品的总产值。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交通运输其总产出以货运收入和客运收入表现。货运收入与客运收入之和为运输业总产出。仓储业分为营利性仓储和非营利性仓储。营利性仓储活动以其收费收入作为总产出。非营利性仓储活动,如国家储备,以其储存活动的经常性支出加上有关固定资产折旧为其总产出。邮电业的职能是以其业务活动的总收入为其总产出。,第二章 生产核算,批发和零售贸易可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其总产出。一是用已售商品销售收入减商品的进价所得的差额计算总产出。另一是用所支付的流通费加上税款和利润计算。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一般直接按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其产品的价值。转卖业务与商业活动相类似,其转卖作业总产出的计算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一致。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计算。其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就是其核算期内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也就是它的总产出。,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5、房地产业总产出的计算 房地产管理部门:总产出=房租收入十其他业务收入。房地产开发经营部门:总产出销售收入一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城乡居民自有房屋其产出应接当期市场的房租价格进行虚拟。以上三个部分的总产出相加,即可得到房地产业的总产出。,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6、金融业总产出的计算 金融业的总产出公式可归纳为:总产出=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金融次要活动的总产出=各项利息收入-各项利息支出+从辅助性金融或商业服务中提取的手续费、服务费+从事投资活动所得的收入我国金融单位的总产出可基本归纳如下:总产出=(各项利息收入-各项利息支出)+手续费收入+信托业务收入+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外汇业务收入咨询业务收入+投资分红收入,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7、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 保险是通过从投保人处筹集资金,最终回流到投保人,并在此期间内保险人可以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一定的收入的活动。保险人从事两种性质的活动:为投保人提供保险服务。该类服务的产出价值为:实收保费收入减到期索赔支出;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的产出应为投资净收入。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公式可归纳为:总产出=实收保费收入+投资净收入+手续费收入-到期索赔支出,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8、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计算 社会服务业包括广泛的行业,(1)公共设施服务业,包括市政公共交通业、园林绿化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业、环境卫生业、市政工程管理业、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和其他公共服务业。(2)居民服务业。(3)旅馆业。(4)租赁服务业。(5)旅游业。(6)娱乐服务业。(7)信息、咨询服务业。(8)计算机应用服务业。(9)其他社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总产出是社会服务部门(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之和。即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9、三种服务业总产出计算 三种服务业指教育、文艺及广播影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保障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三种服务业总产出是指相应行业的企业和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服务总值。具体计算方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1)全额财政拨款、差额财政拨款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般采用经常性业务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即,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2)服务业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计算公式为: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二、产业部门的生产10、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总产出计算 总产出是指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服务总值。在计算方法上,一般采用经常性业务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即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三、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是指与产业部门总产出范围、口径一致的核算。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从实物形态看,即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材燃料等;从价值形态看,它是生产的转移价值。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小型工具200元 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普通保修)研究与开发(提高生产效率无折旧率核算),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三、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产业部门增加值是指一个产业部门的全部基层生产单位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之和。它的核算范围口径与总产出和中间消耗核算是一致的。其核算方法主要是生产法和分配法。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是: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三、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是: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该产业的基层单位劳动报酬该产业的基层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的基层单位生产税净额该产业的基层单位营业盈余,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三、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3、生产帐户 生产帐户是表现生产核算结果的工具生产活动核算的统计指标彼此是相互联系的,生产帐户是描述这种联系的较好形式,它可以完整、清晰、简捷地表达生产核算的内容。生产帐户的基本形式如表。生产帐户 单位:亿元使用(分配法)来源(生产法)中间消耗 3775 增加值 4778 劳动者报酬 2583 生产税净额 601 固定资产折旧 589 营业盈余 1005 总产出 8553 合 计 8553合 计 8553,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三、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3、生产帐户A、产业部门的生产帐户 各产业部门生产帐户即是所属各基层单位生产帐户的合并。(基础帐户)B、机构部门的生产帐户 将不同的机构单位再按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居民等加以分类,再将划入相同机构部门的机构单位的生产帐户加以合并,便可得到各机构部门的生产帐户。其形式和指标内容与下般的生产帐户是一致的。它也可以用综合的形式表达。,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四、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增加值表明了生产单位对国民经济所做出的净贡献。对国内各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求和后所得到的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有与其相应的实物形态,即全社会的最终产品。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其实物表现为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总和。,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五、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应的有生产法、收入法(分配法)及支出法(产品法)。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核算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或: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国内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六、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法核算 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其他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各机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机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机构部门营业盈余+其他收入,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七、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 用公式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从理论上讲,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是一致的,但实际中会有差异。这是因为三种方法估算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的渠道不同,通常支出法得到的数字会更标准。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为国内生产净值,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内生产最终产品总量。,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八、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其他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总量指标,主要是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净福利的计算公式可以列为:国民净福利=净增加值+为改善坏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不完善),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九、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及计算可比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几种方法(见书62)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做为一个总尺度,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即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一般都是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其中剔除了价格变化的因素,可以较好地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物量的实际增长变化。,第二章 生产核算,十九、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及计算可比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几种方法(见书62)1、直接利用两个时期以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求物量指数。2、利用指数体系间的关系推算物量指数,即用增加值的动态指标,也就是按现价计算的增加值发展速度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求得产值物量指数。3、直接编制生产指数反映产量综合变动,即采用一部分代表性产品的个体物量指数用增加值加权计算平均数。,第二章 生产核算,三十、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 经济增长率是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或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基础上计算的,计算公式是: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或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100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增长是与周期波动相伴随的,经济增长的波动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的发展速度波动为主要标志的。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环比数列的时间序列分析,是分析和测定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法其核心是投入产出表 产品生产的技术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说来就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大类,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见书97页表33)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以下主要涉及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见书97页表33)简化的产业部门投人产出表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第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第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第、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级别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