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大麻醉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docx
麻醉学专业毕业实习大纲目的要求麻醉学专业毕业实习是该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必不可少过程。本实习大纲的总体要求是:学生能通过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密切联系,在巩固、提高所学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诊疗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的同时,合理运用麻醉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一般的麻醉处理、生命体征监测和心肺复苏,达到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目的,为毕业后从事麻醉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奠定基础。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及专业学科实习总时间52周,专业科室包括:麻醉科、内科(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肾/神经内科)、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小儿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电图(ECG)室等。麻醉科:20周内科:10周外科:8周小儿科:4周妇产科:4周ICU:4周ECG:2周麻醉科一、目的、要求1、熟悉围临床麻醉期工作程序,重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麻醉前准备及病情判断、麻醉方法选择、麻醉管理等;2、掌握临床麻醉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3、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麻醉器具(械)和监测仪器;4、了解常见麻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二、方法实习期间临床教学老师与学生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每12名学生由一位带教老师负责到底,以利于实习计划按质按量完成。三、临床麻醉实习计划与要求1、实习初期(了解、熟悉阶段)(时间:2周)1.了解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项文献记录如术前查房记录、麻醉前谈话单、麻醉记录单、麻醉小结、麻醉手术后随访记录等书写规范与要求;2,熟悉临床麻醉工作的运转程序及其相关规定;3.了解简易/多功能麻醉机、定容/定压型呼吸机、高频通气机、心电图机、肌松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仪等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上述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熟悉麻醉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如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舐管阻滞、臂丛/颈丛神经阻滞、气管插管、手控呼吸、动/静脉切开以及气管切开等技术。2、实习中期(巩固、提高阶段)(时间:14周)1 .在实习初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术、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培养一定的麻醉管理和调控人体生理机能的能力;2 .麻醉基本操作和专科麻醉数量:硬膜外阻滞8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5例能管阻滞5例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肌间沟法)15例颈丛神经阻滞15例气管插管20例手控呼吸30例全身麻醉(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30例腹部外科手术麻醉40例妇产科手术麻醉40例胸科手术麻醉5例颅脑手术麻醉10例小儿、五官科手术麻醉30例骨科手术麻醉20例1.基本要求:麻醉方法硬膜外阻滞时以正中入路法行硬膜外腔穿刺为主,熟练其操作技术,要求成功率达90%以上,掌握硬膜外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了解蛛网膜下腔阻滞、舐管阻滞、臂丛和颈丛神经阻滞等技术操作要点,以及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或处理。气管插管以经明视法为主,同时也应了解经鼻和清醒气管插管的方法及适应症。反复进行手控呼吸基本操作技术练习,达到能较好地控制PaCO2在正常范围的技术水平。全身麻醉以静吸复合麻醉为主,其中尤其要掌握麻醉诱导方法(快/慢速诱导)、麻醉药使用原则、术中麻醉管理、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专科麻醉着重了解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小儿外科、五官科、脑外科和妇产科等专科手术麻醉方法选择,以及麻醉管理特点,同时还须掌握上述专科一般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监测技术熟知并掌握心电图、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潮气量、血气分析等监测方法。3、实习后期(强化、成熟阶段)(4周)通过实习中期大量临床实际训练,在麻醉专业技术水平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危重病例如休克、高血压、嗜铭细胞瘤、糖尿病、脏器功能不全等手术病人的麻醉管理,初步了解不同病况下的麻醉管理要点。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求参加控制性降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过程。四、理论学习安排1、学习形式:讲座、病例讨论2、时间:每周一次五、考核1、定期考核(学生间相互观摩、教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麻醉前访视病人小结、工作环境布局、技术操作原则、麻醉后总结、提问、小专题总结或病例分析等。2、实习期终考核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技术和麻醉管理考核、译文(1篇)、病例总结和/或小专题总结(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