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
资源ID:314790
资源大小:65.18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应城市人民政府二。二二年十月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一、总则1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2(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2(二)矿产资源特点3(三)矿业发展现状5(四)上轮规划实施评估7(五)矿产资源面临形势与要求10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8(三)规划目标20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24(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24(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25()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26(四)矿产资源勘查管理27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9(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29(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30(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32(四)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34(五)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37(六)矿山安全生产监管38六、绿色矿业与矿区生态保护39(一)绿色勘查39(二)绿色矿山建设40()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43七、重大工程46(一)矿产资源调查重大工程46(-)重要矿产综合利用和转型升级重大工程46()矿山生态环境网络监测重大工程47八、规划实施与管理48九、附则52一、总则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为提高应城市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和保障应城“破冰突围、实干担当、奋勇争先”发展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孝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应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应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等规划,按照湖北省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指南的要求,制定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细化落实省、孝感市矿产资源规划部署要求,对本级审批管理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矿'业绿色发展做出详细部署安排,明确矿产资源产业布局和准入要求,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应城市矿业发展,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与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适用范围为应城市所辖行政区域,涉及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划,应与本规划衔接。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江汉平原北部。东以漳河、溪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市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境域南北长约48千米,东西宽为43千米。地理位置:东径113o19z113。45',北纬30°43,31。08',国土面积1103.38平方千米。应城市中心城区东南距省会武汉市91千米,东距孝感市50千米,居于武汉、襄樊、宜昌大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是省会武汉的卫星城市。汉渝铁路、孝洪高速公路(S43)纵贯全境,沪蓉高速公路(G42)、新汉宜公路(G347)、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烟应公路连接南北;汉北河、大富水河、殒水、漳河等河流穿境而过,内河航运已与汉江、长江水运相联通,水陆交通便利。应城地处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低岗为主,兼有平原,总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一般2580米。北部和中部属大洪山余脉,丘陵、低岗约占66%,坡度一般小于10度,起伏平缓,海拔一般在4080米之间,最高点为何家脑主峰白沙口,海拔H1.6米。中南部属江汉平原,约占市域总面积的20%,地势平坦,依势向东南伸展,海拔一般在25-40米之间。市境南部滨湖地带,多属湖沼洼地,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4%,地势较低,海拔均在25米以下,最低处在东汉湖的郎君镇蔡咀村,仅20.4米。境内湖泊主要有东西汉湖、龙赛湖、老灌湖、大湖等。河流湖泊众多,气候温和,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5.8°C,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质地较好,土地资源多宜性较强,是全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应城市是发展中的县级市,辖5个办事处(城北、城中、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10个镇(田店、杨河、汤池、杨岭、三合、陈河、黄滩、郎君、义和、天鹅)、1个场(南垸良种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63.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常住人口47.66万人。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8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6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7.6:55.9:26.5调整为2020年的15.2:42.6:42.2。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7.1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47.99亿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2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6元。“十三五”以来,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民生事业稳定推进,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各项改革事项有所突破,总体看来,实施进展顺利,情况良好,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二)矿产资源特点应城市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质量和分布等情况,具有以下三大特点。1、矿产资源种类少,总量丰富,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截至2020年,全市已发现并有查明资源量的矿产较少,只有5种,分别为岩盐、石膏、芒硝、地热、砂岩矿,矿产地16处。其中能源矿产1种(地热),化工或建材非金属矿产4种(岩盐、石膏、芒硝、砂岩)。石膏、岩盐、温泉被誉为应城“三宝”,素有“膏都盐海”之称。一级品纤维石膏占全国储量的82%以上,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矿体赋存于新生代古近系膏盐组中,埋深30-350米,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岩盐矿具有储量大、厚度大、品位高、盐层多、共伴生芒硝多且综合开发价值高、开采技术条件好的特点,矿体赋存于新生代古近系膏盐组中,伴生芒硝矿;工业盐层最少1层,最多38层,一般59层;埋深200-700米,开采技术成熟。汤池温泉地热能动储量较大,长年水温60左右,适于发展旅游、医疗、科研和特种养殖业。岩盐、石膏、芒硝资源量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20年底全市查明资源量的上表(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区(床)15处(其中8处有伴生矿产),未上表矿区1处。2、化工、建材矿产丰富,无油气及金属矿产应城市岩盐(伴生芒硝)、石膏资源丰富,地热资源潜力较大,前景广阔。没有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及金属矿产。3、优势矿产资源集中度高,区域特色明显石膏、岩盐(伴生芒硝)等优势矿产集中度高,岩盐主要集中分布于应城市东部四里棚、东马坊及长江埠一带,多为大型矿床,是湖北省重要的盐化工工业基地;石膏主要集中分布于应城市西部杨岭镇、城北办事处及陈河镇一带;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应城市西部汤池镇一带。应城市80%以上资源量被大中型矿产地(矿床)占有,空间分布与生产布局匹配较好,有利于建立较完备的,规模化的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体系。(三)矿业发展现状应城市矿产资源较丰富,成矿类型简单,矿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矿产资源仍然是应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应城市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多年来,中央和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在市境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活动。基础地质:全市境内先后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地球化学测量,1:5万地球物理以及航空测量,1:5万应城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10万湖北省云应盆地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区划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应城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产地质勘查:基本查明了全市矿产资源状况,截至2020底已发现矿产地16处,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其勘查工作程度达到勘探5处,详查5处,普查6处。其中地热累计查明资源量2.754兆瓦,岩盐(N源量累计查明资源量13536857千吨,芒硝(Na2SO1)累计查明资源量984933千吨,石膏(矿石量)累计查明资源量418743千吨,砂岩累计查明资源量20万吨。成矿区划:开展了全市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矿预测、第三轮成矿区划和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工作,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标志,划分出了1个III级成矿带,1个IV级成矿区,3个V级成矿远景区,并对主要矿产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指明了今后的找矿方向。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20年底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4种,其中:非金属矿产3种、能源矿产(地热)1种。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矿山企业16家。在这16家矿山企业中建设规模达到大型7家,占43.8%;规模达到中型的1家,占6.2%;小型8家,占50%。由于政策原因,目前全市9家石膏矿山都处于停采状态,待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到位并通过检查验收后恢复生产。2020年全市16家矿山企业中,从业人数2805人,7家生产矿山共开采矿石量844.4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IL6亿元。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在应城市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矿业开发为岩盐、石膏、芒硝及后续加工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应城市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全市已形成了以岩盐、石膏为主的膏盐矿业经济区,以及地热为主的地热资源基地,膏盐泉成为应城市重点旅游资源发展依托。3、矿业权设置现状截至2020年底,全市探矿权有4个,勘查矿种均为岩盐;采矿权16个,开采矿种有岩盐(伴生芒硝)、石膏、地热。(四)上轮规划实施评估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后,应城市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活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支撑了应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查取得一定成果认真落实基础地质调查和省地勘基金项目,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推进为商业性勘查提供了大量基础信息服务,降低了投资风险,推动了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通过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鼓励和支持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促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规划实施以来,基础地质调查程度不断提高,岩盐、石膏等优势矿产老矿山外围成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替区。但总体看,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后备勘查基地不足,矿产勘查投入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2、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取得成效规划通过开采总量控制促进矿产供需平衡,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等,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发挥了较好的宏观调控作用。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应城市主要开采的地热、盐矿等矿产,产量都有大幅增长,岩盐产量764.4万吨,地热水产量80万立方米。与规划基期相比,地热水产量大幅增加,盐矿产量增加约50%,均达到规划预期。由于政策原因,目前全市9家石膏矿山都处于停采状态。根据国内外矿产供需形势和规划控制要求,对岩盐、石膏、地热矿山数量和开采总量进行了合理调控,深加工水平得到提升。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高效利用,进一步促进了矿山规模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按照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的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规划要求,严格执行规划准入条件和矿床最低开采规模制度,避免大矿小开,使矿山开采规模普遍有所提高。通过实施规划,限制了新建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破坏环境的矿山,并通过改组、联合和控股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资源有效保护。4、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根据规划提出的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的要求,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并加大对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矿山企业年检制度,认真执行矿产资源统计年报制度,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矿山由于回采率水平提高,盐矿的井组回采率由73%提高到75%,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规划加大了对共伴生矿和低品位贫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应城市引导和强制企业在采矿和选矿等重要环节上切实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立考核体系。同时,加强了监督管理,对共(伴)生矿床没有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储量报告不予认定;没有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的,不颁发采矿许可证和批准建设矿山,使得先进适用的采、选技术和方法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既解决了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又提高了现有资源储量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开发正得到逐步加强,资源回收进一步加强,伴生芒硝回收率大幅提高。5、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自然资源部出台的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达标活动,绿色矿山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按照现有政策措施,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标准引领、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激发活力”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机制,实行边采边治理和复绿行动。规划期,应城市6家岩盐矿山中有3家矿山成功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2家矿山纳入省绿色矿山储备库;石膏矿山由于都处于停采状态,该项工作尚未有进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绿色矿山发展助力资源节约集约,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应城市的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加强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通过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测和防治,减少了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规划实施后,应城市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治理工程,应城市新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面积逐年增加,改善了矿区环境和矿区群众生活环境。据不完全统计,规划期综合治理面积累计69.8公顷,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累计约2855万元。(五)矿产资源面临形势与要求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形势(1)矿产资源保障供给成为矿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由于应城市矿产资源赋存状况以及所处地理位置,没有煤、油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许多矿产资源完全依赖于外调解决。应城市除岩盐、石膏、芒硝矿种自给有余,完全满足需求,可向外输出外,地热资源能部分满足需求,大多数矿产不能满足需求。矿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矿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保障资源供给,增强矿业持续发展能力。(2)矿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经过4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发展方式,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矿业发展必须树立底线思维,一是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矿业勘查开发布局,矿业活动应主动退出生态保护区;二是要守住环境质量底线,严格控制矿山“三废”排放,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三是要树立资源消耗上限,珍惜宝贵的矿产资源,实施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发展绿色矿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的前提下,开展矿产资源生态开发试点和创建绿色矿业示范区,为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应城做贡献。(3)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产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和激发社会创造力。简化矿业权审批手续,推行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从维护经济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把关,避免因繁琐的审批手续贻误投资时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矿业市场管住、管好,为各类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互联网+”和“国土资源云”为依托,争取提供更加充裕的公共产品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4)应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为矿业发展指明方向应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中部绿色化工产业集聚中心区、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瞄准绿色化工方向,纵向延伸补齐补强“盐一碱一肥”盐化产业链条,横向耦合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新都转型升级、双环战略重组和铸明生物、湖北研妆、三棵树涂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2035年建成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规划目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显著的实效性,必将引领应城矿业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应城是重要的盐、芒硝、石膏产业基地,“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应城市勘查开发的总体布局,从需求端指明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要立足“多规合一”机制,从空间和项目两方面实现矿产资源规划与国民经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应城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融入大武汉、建成绿色循环新高地”的发展路径。对接大武汉,融入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发展将带动应城市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提升将显著增加相关矿产品的需求。应城市“十四五”时期加快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激发和释放矿业经济发展活力,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2、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分析及资源潜力分析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城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矿产资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源安全形势严峻。(1)能源矿产应城市能源矿产缺乏,除地热外,煤炭、天然气、石油均需从市外市场调剂解决。地热:主要分布在汤池镇,资源量2.754兆瓦,可采地热水120万立方米/年。汤池地热资源潜力较大,近年来,温泉开发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康乐洗浴,部份用于采暖,是湖北省水体一温泉类地质遗迹的重要组成部份。汤池温泉的综合利用,汤池温泉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带动了应城旅游业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汤池地区的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已逐渐显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为了避免因过量开采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和塌陷,必须限制其开采规模。经过评估,汤池地热允许最大开采量为6000立方米/日,除去补水期,实际可承受开采量为120万立方米/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旅游、休闲、保键方面的消费会越来越多。地热作为一种环保的绿色资源,在旅游、休闲、保键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金属矿产无金属矿产资源量,完全不能满足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非金属矿产岩盐:主要分布于应城市东部四里棚、东马坊及长江埠一带,是湖北省重要的盐化工工业基地,其构造位置属于云应凹陷,盐矿全部埋藏于地下,被第四系覆盖。应城盐矿为固体石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至2020年底,岩盐保有资源量(NaCl)为133亿吨。本区石盐矿石具有良好的加工和工业利用性能。在生产盐的同时,还可综合利用,回收芒硝。应城市目前的6家盐矿开采企业,其开采规模全部为大型,2020年总产量为764万吨,自给有余,还可外销。按照现有盐矿保有资源量与现有产量计算,应城市盐矿还可以开采约750年,现有资源保证程度极高。目前市内原盐产量总体仍处于过剩状态,未来可提高岩盐的综合利用率,开发拓宽岩盐在其他领域的使用,大力发展盐化工特别是盐精细化工,开拓国内外市场。芒硝:应城芒硝矿为盐矿伴生矿产,分布于应城市东部四里棚、东马坊及长江埠一带。至2020年底,芒硝保有资源量(NazSOi)为9.7亿吨。2020年应城市回收芒硝产量仅为11.1万吨,其开采效率远远低于岩盐,芒硝矿资源保证程度高,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虽然目前各盐矿企业对芒硝的回收开采规模仅为小型,但其开采技术条件好,综合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未来可提升岩盐、芒硝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芒硝产量。石膏:主要分布于应城市西部杨岭镇、城北办事处及陈河镇一带,其构造位置也属于云应凹陷,石膏矿全部埋藏于地下,被第四系覆盖。至2020年底,石膏保有资源量为3.8亿吨。应城纤维石膏以其纯度高,选矿、加工的工艺较简单,成品性能好,在石膏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应城市石膏开采企业有9家,且每个开采企业都有自己的膏粉加工厂,2015年石膏矿总产量为38.7万吨,自给有余,可外销。按照现有石膏矿保有资源量与现有产能计算,应城市石膏矿还可以开采约290年,现有资源保证程度较高。由于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不达标,按照应急管理部门要求,所有石膏矿山停产整改,目前还没有通过应急管理部门的验收,全部处于停采状态。纤维石膏原矿供不应求,国际市场纤维石膏深加工产品俏销,原矿价格有上扬趋势。依托石膏资源,建成石膏开采加工工业区,这些石膏矿山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及农民创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风化)砂岩:主要分布在应城市田店镇一带,为古近系白沙口组的砂岩或粉砂岩,风化强烈,其用途主要为砖瓦用砂岩。查明保有资源量为20万吨,由于资源有限,难以规模化开发利用。3、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绿色矿业发展不够深入部分矿山企业绿色矿业发展的系统观念不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滞后,矿山“边开采边治理”要求未得到有效落实。开采活动对矿区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质量,甚至使得农作物受到污染。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仍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土壤盐渍化等。石膏矿山地下开采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安全生产条件较差。(2)主要矿产勘查投入不足,部分矿区勘查程度较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商业性地质勘查机制逐渐形成,一些膏盐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石膏矿、盐矿进行了一些勘查工作,相继查明了一些大型矿床。但区内部分矿区地质勘查工作程仍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勘查工作程度及矿产资源量级别,探明可供开采的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保证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综合研究成果,杨林楚珍园和汤池东部一带显示有地热找矿信息,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开展勘查工作。因此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应加大投资开展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引导和鼓励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3)采矿权布局及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应城市北部、西部的石膏矿分布区矿业权密度大,矿山企业集约化水平较低,矿产资源未得到优化配置。如张盛石膏矿区,该矿为我国最大、品质最优的纤维石膏矿,共有5家矿山企业,只有1家达到大型矿山规模,其余为中型或小型,致使矿山企业集约化水平较低。李咀石膏矿、团山石膏矿、鑫鑫膏业矿权间距离大于200米,形成矿产资源浪费丢弃,布局不合理。(4)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盐矿开采企业分散和资源深加工不够,大多数制盐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芒硝等共伴生矿产没有充分有效地综合利用,且没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岩盐总回采率仅在25%左右,芒硝回收利用率也较低,致使矿产资源浪费。应城纤维石膏矿是我国最大、品质最好的石膏矿,目前主要以出售原矿石和低端石膏粉产品为主,没有体现优质优用。区内盐矿和石膏矿总体是深加工少,附加值低。石膏矿开采中“采富弃贫、重采轻掘”现象仍然存在,矿产资源造成一定浪费。(5)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力度不够矿政管理系统性不够,政策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条块化、碎片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等有待提升。市场化改革不够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以保障资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确保碳排放达峰。统筹安排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业绿色发展工作,提升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依据作用,促进应城市矿业开发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应城冲刺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服务。(二)基本原则1、资源安全,强化保障强化资源安全保障和支撑作用,以找大矿富矿为目标,从重点成矿区带入手,加大优势紧缺矿产勘查力度,持续推进找矿突破,不断增加资源储量。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为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发展与保护相统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要求,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3、优化布局,协调统一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城镇建设体系相协调,实行矿种、区域差别化管理,统筹安排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与时序,形成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新格局。与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多规融合。4、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与效率,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观,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不断提升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加强低品位和伴生矿产综合开采利用,最大限度利用矿产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发展。5、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推进矿产资源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矿业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观念和技术的创新解决矿产资源采选及综合利用的问题,解决产品以低端为主问题;加快矿业转型升级,寻找新资源,增加新供给,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I)落实和细化湖北省、孝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公益性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部署,重点安排部署本级发证权限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2)完善准入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门槛,实行矿产开发绩效综合评估,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发展绿色矿业,全面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矿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绿色矿山建设与绿色矿业全面推进等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统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4)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矿业开发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矿业市场体系,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规划期目标(2025年)(1)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有新进展积极配合落实国家、省完成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进一步摸清全市矿产资源潜力,为商业性勘查提供信息服务。延续或新开岩盐勘查项目4个,提交岩盐探明资源量22亿吨。(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控制保护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稳定矿业及矿产加工业产值。预计到2025年全市矿产资源年开采总量达1020万吨,其中盐矿740万吨、石膏160万吨、地热水120万立方米,矿业产值预计达20亿元。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到2025年,矿山企业数量指标为18家,大中型矿山占比提高到70%左右,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及最低服务年限达到规划要求,并与占用资源储量规模相匹配。逐步推进盐、石膏、地热等矿产开发新基地建设,促进矿产资源产业聚集和跨越式升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积极提高盐、石膏矿产采、选能力及芒硝综合利用率,增强矿产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矿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盐、芒硝、石膏矿产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所有矿山应达到国家规定“三率”指标最低要求。(3)矿业绿色发展有新成效发展绿色矿业,建设和谐矿区。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在3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2家矿山纳入省储备库的基础上,到2025年,大中型矿山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毁损土地应全面复垦,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程基本建成。(4)矿产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发挥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完善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同、行业规范、公众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3、展望期目标(2035年)(1)坚持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生态保护第一。从严管理、适度开发,推动绿色矿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绿色勘查全面实施,力争发现重要矿产后备基地。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2)科学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矿产供需总量实现基本平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化工支柱产业成为应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盐化工矿业集团为骨干,各类大、中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3)进一步完善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碳排放达峰。大中型、骨干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在2025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省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加大尾矿、贫矿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实现整体利用技术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工业试验,促进贫矿资源、低品位矿产的采选冶工艺取得突破。(4)矿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矿山全面建成。矿山地质环境有效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各项管理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矿山环境;全面建成绿色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应城市资源充足、开发有序、高效利用、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矿业现代化新格局。上述规划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专栏1),前者为规划期望目标,后者是政府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实现的指标。专栏1应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主要指标类型指标规划期展望期属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交探明资源量岩盐/亿吨22预期性矿产地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要矿种年开采总量岩盐(矿石)/万吨740770预期性石膏(矿石)/万吨160160地热(水)/万立方米/年120120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矿山总数1817约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7080预期性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强矿产资源分类控制和分区管控,明确应城市矿产资源补给区矿业结构,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新格局,促进矿业高质量和低碳绿色循环发展。1、勘查开发功能区落实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四大功能区”分类,应城市为矿产资源补给区。矿产资源补给区是资源基础条件较好,生态约束较小,当前全省经济技术水平和资源保障安全较重点的区域。该区域以武汉城市圈发展为统领,兼顾南北区域协调,充分发挥应城市在清洁能源(地热)、非金属(岩盐、芒硝、石膏)等矿产的接续补给作用,为我省“一主两翼”发展提供接续资源支撑。2、勘查开发功能区布局方向对接应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主体功能区,融入区域大发展,结合本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业生产力发展现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矿产后续加工产业为依托,构筑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省市功能区布局一致的矿业开发利用格局。应城市主要勘查开发地热、岩盐、芒硝、石膏等矿产,为武汉城市圈盐化工基地、膏盐资源基地。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建成和完善地热特色经济区,发展温泉养生休闲旅游产业。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不断推进盐膏矿山绿色矿山建设;适度控制盐矿生产总量,推进盐矿企业盐硝联产,延长盐化工产业链;区内新建岩盐采矿权最低开采规模不小于60万吨/年,最低服务年限不小于20年。进行环境敏感边界核定,已设采矿权落入环境敏感区内,应依法进行调整或有序退出并及时开展生态修复。3、勘查开发能源资源基地为保障全省能源资源安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落实省级能源资源基地1处,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促进勘查与开采,提高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水平。通过老区挖潜、新区改进实现稳产,综合开发云应地区膏盐,壮大以湖北双环化工、久大集团、广盐华源等大型盐化工企业为龙头的盐化工生产基地,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盐化工产品;控制石膏勘查开发;发展地热为主体的温泉疗养旅游产业,共同打造云应膏盐、地热资源基地。(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鼓励在重点成矿区带进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鼓励进行适应市场需要的矿产资源勘查;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尤其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接替矿产资源勘查。应城市重点勘查岩盐及其伴生芒硝。重点勘查矿种可优先设置探矿权鼓励国家和社会多元投资勘查,争取实现找矿新突破。地热等矿产根据新的找矿信息及市场需求,适时投放探矿权。(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1、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应城市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主要落实省、孝感市规划的目标、任务,配合省、孝感市实施安排在应城市境内的基础性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农业、旅游、城市地质调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规划期,在全市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等项目。2、勘查规划分区依据自然资源条件和实际需求,应城市未划定勘查规划区。3、勘查规划区块根据成矿地质条件、资源特点,在综合考虑当前勘查程度、开发利用现状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基础上,划定勘查区块。应城市共划定勘查规划区块2个,分别为“应城市云应盐矿区一号井田北区勘查规划区块”和“云应盐矿区长江井田补充勘查规划区块二中央或地方财政出资勘查项目,凭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合同、设计审查意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财政出资勘查的项目成果,应及时纳入规划。依据成矿规律,充分考虑矿床、矿体空间展布特征,推进整体勘查,原则上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内设置一个勘查主体。4、探矿权设置与投放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社会发展需求、找矿潜力、开发技术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及勘查开发现状,按照勘查工作适度超前、资源保障逐年提高的基本思路,有计划地设置和投放探矿权。规划期内拟新设探矿权2个。拟设探矿权投放方向岩盐,区块位置分别位于一号井田北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