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技术开发与创新工法与工法制度.docx
建设项目技术开发与创新工法与工法制度一、工法的管理1、工法的含义“工法”一词来自日本,日本建筑大辞典中“工法”的简单定义是建(构)筑物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广义的解释还应当包括“构法”(构图方法、构筑方法,系指设计而言,它是指材料及部件构成的建(构)筑物实体)。而日本国语大辞典则把工法解释为“工艺方法和施工方法:日本的科技界和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工法词义并不严格,它大体包括新的工程结构和构造、设备、材料和新的工艺方法,大的工法可以包括一个生产装置的施工和管理方法,小的工法也可能是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在美、英则称"工法”为COnStrUCtionMethOd(施工方法)和SySteIn(体系);法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有TeChnOlogiCal(工艺),也有用TeChniCaI(技术)的。各国的称呼虽然不相同,其含义差别不大,词义也不很严格。但对其所包含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体系等内容,都非常重视,政府均委托一些权威机构对其进行评定和认定。我国在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时,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工法赋予了严格的、科学的定义,这就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从定义的词义上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工法编制和服务的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而不是其它方面。第二,工法的核心是工艺,也不是其它。第三,工法是用系统工程原理总结出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第四,工法不是单一的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是一般常规的施工方法,而是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结合体。第五,工法必须是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是具有新颖、适用和提高工效、保证质量、降低造价等特点。2、工法的内容及编写要求工法的内容一般包括前言、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及工艺程序、机具设备、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劳动组织、物料消耗及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例等。由于每项工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都用一个模式,上述的工法内容可作为编写时参考。具体的编写要求如下:(1)前言:是写在前面的几句话,概括地简要解释该工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或说明一下该工法的形成过程,包括课题下达、研制、鉴定、获奖及推广应用等情况,以及该工法的先进性、新颖性和该工法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和发展情况。(2)工艺原理:从理论上简明扼要地阐述,实行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根据。(3)施工工艺及工艺程序:这部分是工法的核心。工艺程序可以用表格方式或方框图表达,尽可能做到一目了然,并详细说明该工法的施工程序要点。介绍采用的先进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机具的使用方法。阑述一般施工方法,重点叙述关键工序,从而显示其先进性和创新点及工序管理点。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有时需附施工网络图及施工总平面图。(4)机具设备:说明在该工法中需要的几种主要机具设备的规格、数量、性能、适用范围、能量消耗指标(用表列出);与工序相适应的机具设备调配计划和管理办法,编制大型装置的综合工法中,还应绘制大型机具设备的流向图表。(5)质量标准:指明该工法遵循的国家、专业和企业的技术规范、标准文件及主要项目的检验方法,关键工序所采取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或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目前国内外的水平。(6)安全措施:遵照有关安全法规结合该工法具体情况,阐述应重点注意的安全事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合理办法,或建立的安全保证体系。(7)劳动组织,按工序将工种构成、人员组织、承包方式、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列表说明。(8)物料消耗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要将该工法单位长度(面积、体积)内的物耗指标同定额相比,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每台班和每工日的工作量、工程量、单价、机械费、材料费、性能指标、人工费),分析、比较后将数据积累记录下来,物料的科学管理体系及管理方法。最后综合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工程实例:介绍应用该工法最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重点阐述应用的难度、特点及工期、物料消耗所职得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3、工法与常规管理的关系工法是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方法,它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现有的各种技术文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不能相互取代。(1)工法与规范、规程、标准的区别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技术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事业)标准(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除一部分产品外多数称规范;而专业标准大多数称规程。但也有例外,如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却是国家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多数为企业标准)。国家标准级别最高,任何专业,企业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都不能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它是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它是总结了全国各地区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而拟定的,适用于全国的技术文件。就技术而言。所制定的条文是保险可靠的,但并不一定是技术最先进和经济最合理的。而工法是属于企业标准的范畴,将成为企业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某个工程对象制定的具有新颖的、经过工程实践证实技术上是可靠的、经济上是最佳的新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施工前就具有的新技术、新工艺,而工法是施工后才总结编制的。规范和标准是企业实行工法的依据,而工法成果则又是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和修定规范的重要内容,两者互有关联,但又不可相互取代。(2)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区别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都是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应该编制好的技术文件。工法是通过工程实践后证明确实是新颖可靠的、达到较高技术水平的、有实用价值的、综合配套的新技术。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对以往技术和管理来说都是先进的,因为它是在施工实践中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逐步跟踪、积累、改进、创新并加以总结出来的。它是经过实践,并经过申报、上级审查批准的一种技术文件。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在内容上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也不能互相取代。(3)工法与施工工艺卡的区别施工工艺卡是我国施工企业早已实行的一种工艺技术制度,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人操作技能以及管理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作业层起到了指导作用O它侧重于对某项工程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叙述清楚施工过程,特别是关键施工工序更要详细说明;而对科学管理、经济分析、工程实例,工艺卡中一般均不列入。它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作业层,是作业层管理人员向工人班组作技术交底的内容。而工法则以本行业某单位已有的、目前正在应用的技术成果进行跟踪。积累、总结、认定而形成的施工方法,目的是为了方便施工生产、减少一线技术人员中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使新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能更快地适应施工生产业务,掌握本行业及本单位比较成熟的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本行业施工管理水平,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它是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结合体,它服务于工地技术人员、工地主任、项目经理这个管理层次,今后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必须考虑采用哪一个合适的工法,因而它实际上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技术模块。(4)工法与科技论文、施工技术总结的区别工法是以总结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实践为基础,它把通过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加以归纳、整理、分析、比较,经综合、优化后提炼出对某个项目具有指导意义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成果,并按工法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编写而成的,因此工法不是某项工程的技术总结,也不是某专题的科技论文,但它包含了技术总结和科技论文的内容。(5)工法与专利技术的区别工法中可以包含一项或多项专利技术,这部分与专利技术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在编制时可以把专利技术部分避开或只描述它的代号、功能、用途、效益等非保密的部分,使外单位只能了解工法的基本内容,不能直接引用到工程上去,这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专利技术是以公开披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公开性技术。它具有时效性、专有性、地域性。工法是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它也是一种受工法制度保护的另一种形式的公开技术。专利技术专有性中的“专利权人”是集体或某个人的,而工法制度的“工法权人”一般情况下是某单位、某企业集体所有,是属于集体的、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财富,也可以有偿转让,也有专利技术的时效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特点。4、推行应用工法的意义科学技术发挥生产力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二是科学管理,两者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施工企业极需加强的就是科学管理及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施工企业要取得有一定水平的成果,必须围绕建筑物这一完整的综合产品,在管理上实现智力密集,技术上发挥全面优势。因为每项成果都不是单方面所能独立完成的,而是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紧密结合的结果。从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工法不是单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不是一般常规的施工方法,而是一种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的结合体,它反映的是企业各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它具有新颖、适用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期、优质、低耗降低工程造价等特点。实行工法制度能够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强技术积累和技术储备,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在我国施工企业中建立并推行工法管理制度,对调动施工企业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我们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化学工程建设企业与试行工法的实践,归纳起来有以下好处:一是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后,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施工企业可以用工法推进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化,工法的编制、应用与科技成果推广紧密结合,有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二是总结工程经验,找出施工的规律性,巩固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成果,形成本企业宝贵的技术财富,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技术跟踪,有利于技术和管理结合,促进建筑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科技成果和施工经验进一步深化,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企业拥有工法的数量越多,反映这个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技术实力越强,实行工法可促使老一代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把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贡献出来,为企业增加技术积累和技术储备,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四是工法具有新颖、适用和可传播性的特点,对内可作为组织施工和普及职工技术教育的工具性文件,对外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招标竞争与企业的开拓经营。五是企业工法体系形成后,可大大简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缩短编制时间,推动企业的技术普及和增强经营能力。六是实行工法制度是加强标准化工作有力的措施。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标准的制定、贯彻与实施。此项工作为不断深入和发展也就是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编制工法的依据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实验的成果,根据这些经验、成果制定成工法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考验,使其不断完善,这与编制标准、贯彻、实施标准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工法本身属于企业标准范畴,因此推行“工法”也可以说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工法制度的管理1、工法制度的含义工法制度是指以工法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工法的评审、确认、考核、奖励以及发明、专利、诀窍等的管理。其主要特征可归纳以下四点:法律保护、科学审查、公开发布、国内外技术交流和有偿转让,实质上工法含有专利的性质。法律保护是指对开发、发明的工法,依据一定的法律形式授予“工法权”,对授予“工法权”的发明创造,“工法权人”拥有创造、使用、转让的实施权,他人未经“工法权人”许可,不得利用实施该项工法,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科学审查是指工法在颁发前的审查,主要审查工法的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新颖性、广泛性、适用性、经济性。这种审查建立在已有技术的充分检索基础上,因此通过审查的工法都具有一定的水平,也比较可靠。公开发布经审查通过的工法,既有利于把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工程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国内外技术交流和转让是指国内同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的先进工法内容的交流和转让。2、工法的评审和考核(1)工法的分级工法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省部级和企业级三个等级。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国家级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省先进水平、有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省级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企业级工法。(2)工法的申报程序工法的申报、评审、确认和管理一律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层层选拔。企业的工法是整个工法的基础,一般情况是国家级、省、部级的工法应从企业工法中选拔。 .工法申报表填写的内容。包括:申报单位、申报日期、工法类别、所属专业、申报级别、工法开发起止日期、主要完成者及协作人员名单、成果登记编号、主要内容提要、先进性与创新点、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曾获奖励情况、附件及附件目录、申报单位评委会的意见、上级评委会评定意见。 .工法申报程序。工法的审定工作按工法等级分别由企业和相应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审定时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工法审定委员会,评委人数由组织审定单位确定,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委不得少于30%。评委要保持相对稳定。对个别专业性强的工法,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参加审定。审定工法时,专家们应根据工法的技术水平与技术难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用价值与推广应用前景、编写内容与文字水平综合评定工法等级。经工法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企业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工法,分别由企业和相应的主管部门批准公布。经公布的企业级工法只可申报省(部)级工法。经公布的省(部)级工法才能申报国家级工法。自1988年开始,住建部每两年评审一次国家级工法,已批准的国家级工法有效期为6年,具体评审工作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承担。 .工法的奖励。本着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法有显著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按各企业、地区、部门、国家规定,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并记入个人考绩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工法的转让。工法成果属于企业的技术成果、技术财富,国家规定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实行有偿转让。3、工法制度的管理(1)建立工法制度的管理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组织机构,公司应建立工法领导小组及工法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开发研究工法项目的审批,组织工法申报、经验交流和工法档案的管理工作。企业二级单位也相应成立工法领导小组,负责基层单位的工法管理工作,如工法的立项、申报和资料的收集等等。日常的具体工作由各级技术部门负责。这样层层落实,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法工作,对实行工法制度才能起到保证作用。(2)建立工法制度的立法工作为使开展工法工作有章可循,应先建立以下各种制度:公司工法制度管理办法、企业级工法编制规定、企业级工法评审办法、工法成果申报制度、工法的立项制度、工法制度的考核办法、工法成果的奖励办法、工法的研究与开发规划(计划)、工法档案的管理办法。(3)工法制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开展工法的总结整理、研究开发工作。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编一些单项的专业工法,先总结整理一些行之有效、工艺先进、管理科学化、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的工法。为了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布置、有检查地进行工作,应先制定工法研究开发的规划或计划,落实编写单位、人员、时间、同时还应做到定期检查,保证工法实施。 .制定并落实工法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把工法的开发研究,推广应用和编写工法数量,列入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内容,与企业资质,技术人员的晋级、晋职称挂勾,并制定奖励制度认真兑现,可提高企业实行工法制度和技术人员编写工法的积极性。 .健全工法的档案管理。为便于今后查找和推广应用,企业申报的工法项目、向上级推荐的工法项目、奖励情况、确认的等级(国家级、部、省级、企业级)均需统一编号、登帐,建立健全工法档案,逐级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