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学院网络课程管理办法.docx
女子学院网络课程管理办法为进一步丰富学院课程体系,共享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学院决定开设网络课程。为加强网络课程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开设意义。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是学院推进教学观念转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项举措,也是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完善和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为校内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平台,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更快成长。第二条课程认定。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选用和认定,每学期由教务处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申请并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第三条课程选修。(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需登陆教务系统进行选课,每个学生每学期原则上不超过2门。(二)选课时间安排:按教务处规定的时间进行选课。(三)选中课程的学生名单将被导入通识课程教育在线平台,列为该课程的班级成员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并取得在线课程学习资格。(四)选课后登陆课程网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五)为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每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选课人数应不少于IOO人,专业网络课程选课人数应不少于50人。第四条辅导教师配备。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监控学习进度,每门课程配备相应的辅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和成绩评定,保证教学质量。(一)基本要求1 .学院在岗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专任教师优先。2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适应网络教学方式。3 .对通识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课程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基本职责1.发布学习公告。如发布作业通知、教学活动预告、资源更新通知等。4 .课程导学。如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要求;成绩评定等。5 .网上答疑。与学生网上交流讨论,实现师生互动。4,线下交流与讨论。每学期每班要组织该门课程线下答疑讨论课(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每次2学时,地点:线下固定教室)。5.课程考核。组织课程考试,结合线上和线下,综合评定成绩。考核结束后,按学院教务处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成绩登录和教学过程资料的归档。(三)辅导教师工作量计算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工作量=04*(1+(班级人数-IOO)/班级人数)*课程学时数。专业网络课程辅导工作量=0.4*(1+(班级人数-50)/班级人数)*课程学时数。学院课程中心平台自制的网络课程教师工作量计算,不按此办法执行。(四)申请者填写XX女子学院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辅导教师申请表,每学期申请辅导课程最多不超过两门,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交教务处,完成培训后方可正式上课。第五条学习及考核办法。(一)课程学习方式。网络通识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学生通过在线自学、教师在线定时辅导和线下交流讨论模式进行。学生在课程开放时间内完成以下学习任务: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课程答疑或讨论、参加课程考核等。(二)上课安排。学院不统一安排完整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由带班辅导教师负责具体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核。(三)课程考试。学习结束后,由辅导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考试。(四)成绩评定。课程成绩由线上和线下成绩两部分组成,都按照百分制计算。带班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可灵活采取“观看教学视频+章节作业+在线讨论+课后作业+考试”形式综合评定,线上成绩由观看教学视频(40%),章节作业(20%)和考试(40%)三部分组成,线上成绩必须达到60分,线下成绩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定,但最高不超过该门课程总成绩的30%,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