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闻写作】新闻写作专题知识.docx

    • 资源ID:32517       资源大小:37.9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写作】新闻写作专题知识.docx

    新闻写作专题知识一、新闻主题(一)新闻主题的含义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新闻主题产生于采访过程中对生活的观察,产生于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二)新闻主题的选择提炼选择什么样的主体进行报道才更有意义呢?这里有三个原则:1 .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抓方向性的问题,选择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政治思想高度的主题。这样的主题与全国的形势紧密相连,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2 .涉及最迫切的问题最迫切的问题通常包括: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群众中的“热门话题”,也就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问题。3 .关注受众注意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主题时,应该考虑受众真正关心和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受众有阅读的兴趣。(三)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1 .从认识事实人手没有事实材料,新闻主题也就无从产生、因而新闻主题的提炼必须着眼于事实,从认识事实人手。2 .上头下头结合既能符合中央政策,又紧扣当前形势的新闻主题,其新闻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形势是指一个时期的社会趋势、大众思潮、民意民心。政策、形势与鲜活的事实连成一线,新闻传播的效果由此就能显现出来。3 .选好主题角度选择巧妙的角度来展现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变化中寻找新角度;从比较中发现新角度;从人民群众思想动向中发掘新角度;从相同中寻找不同,抓住有个性特点的新角度。4 .在比较中鉴别通过两种以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情景的比较,往往能体会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因而比较的方法经常被人们所采用。(四)提炼新闻主题的注意事项1 .必须依据事实提炼主题很多新闻报道,把原本一件小事的意义说得很大,这就不符合新闻事实,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对其报道的新闻的意义不能随意拔高。2 .主题必须集中通常,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只确定一个主题。那么在新闻素材的多样性以及新闻主题的开放性的条件下,我们该如何选择视角、提炼主题呢?“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这样可以避免报道因“小而全”“大而空”而影响宣传效果。3 .“主题先行”的利弊新闻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主题先行”,可以理解为策划新闻,也可称之为“造假”。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我国新闻界十分强调新闻的宣传作用,和新闻的舆论导向以及教育功能,所以,日常报道出现了到“什么季节唱什么歌”的习惯。如五月一日总要宣传几个劳动模泡;六月一日总要推出几个儿童教育单位:反腐倡廉时总要抓出几个贪官等。当然,我们反对带着“框框”、强+实来套主题。然而,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主题先行”,有利高报道质量,更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因为记者在采访前就有了这种思者以在采访时,就会对相应的题材更加敏感,就会捕捉得更准、反映得更深。二、新闻材料(一)新闻材料的含义新闻材料,是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用以认识和表述新闻水实的各种情况的记载的总称。新闻材料,不仅指用于具体报道中的材料,同时也是指记者在写作前积累和搜集的材料。(一)新闻材料的分类1.按照材料的性质可以分为新闻事实材料、背景事实材料和言论性材料(1)新闻事实材料。这一材料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材料。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新闻事实,事实在作品中正是由这些材料构成的。(2)背景事实材料。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一些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实,来解释和衬托新闻事实的材料。(3)言论性材料。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引述人物的言论,以此来说明新闻的意义和本质的材料。2 .按照获取材料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也称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从新闻现场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得来的材料,是写作中最重要、最生动的材料。(2)间接材料。间接材料是别人提供的材料,也是新闻报道中运用最多的材料。因为间接材料转述的次数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运用间接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后再用。(三)新闻选材的方法1,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的真实,要靠材料的真实。如果材料虚假,就会造成新闻的虚假,从而影响新闻的社会意义。所以新闻选择要严把真实关,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有其特定的新闻主题,新闻主题主要靠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展。凡是能够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材料,都要选取;而那些和主题没有关系,不能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材料就要舍弃。3 .选择典型的材料新闻报道不是总结,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所选的新闻事实必须能以少胜多。因此要求新闻写作必须选择典型材料。4 .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总和,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新闻价值就越大。这就需要在选择材料时注意选择那些新闻价值较大的材料。5.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材料新颖、生动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内容,才能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新闻报道大多篇幅短小,所以更要注意使用新颖、特色的材料。6,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新闻材料的选择,受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两个标准的限制。凡是与新闻政策相抵触的材料,一般不允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7,选择材料不要重复在同一篇新闻作品中,使用的事例应有差别,在说明同一问题和同一侧面的事实时,列举一个就可以,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三、新闻来源(一)新闻来源的含义新闻来源,就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来源在新闻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新闻稿的来源,二是指新闻所依据的事实来源和新闻转发来源。新闻稿的来源有通讯社采写或转发的电讯,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记者采写的新闻,通讯员、读者投寄的稿件。新闻稿的来源要在新闻的开头或末尾的地中交代清楚。获得新闻事实的途径,有他人口头或书面提供的,有获得者目睹的。对新闻事实的来源,有的在新闻中作明确交代;有的为防止泄密、打击报复或应事实提供者的要求作间接交代,或不交代。关于保守新闻出处的秘密,有些国家法律形式作出规定;有些国家靠新闻界内部制订的记者信条、新闻道德规约予约束。我国保障人民反映情况的权利,不允许对反映情况的公民进行打击报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佑失实。交代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轨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二)获取新闻来源的途径1 .从媒体上获取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了解新闻,时刻关注新闻动向。此外,通过阅读媒体新闻,也可以掌握社会热点、焦点,从中找到有价值的题材,再进行深度挖掘报道。2 .通过观察生活获取新闻来源于生活,新闻事实常常夹杂在众多的生活事件中。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遇到看似普通的事情时也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思考过后发现的不同点,很有可能是一个好的新闻线索。3 .当事人、知情人、“新闻线人”与“爆料”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从当事人那里获取新闻,很多媒体和记者都会将联系方式公之于众。所以每当自己身边有新闻事件发生时,当事人或者知情人常常会主动联系媒体或记者前往进行米切报道。此外,发展“新闻线人”,即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也是我国新闻界获取新闻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4 .关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人们每年都会在固定的节日和纪念日来举行庆祝、纪念活动。比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的时候,要关注一些欺骗消费者的企业;教师节来临的时候,要关注尊师重教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等。在这些节日、纪念日举行的活动常占据着媒体的主要版面。5,通过做连续深度报道获取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的新闻资源深度挖掘,做深度报道。利用现有材料寻找新的线索进行挖掘,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此外,还可以以已有报道为线索进行深挖,使新闻内涵更深。四、新闻角度(一)新闻角度的含义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在新闻报道中,常见以下几种角度: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工作角度与生活角度、表扬角度与批评角度、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对内角度与对外角度,还有可读性与可用性即宽幅传播和窄幅传播两个角度等。(二)新闻角度选择的重要性1 .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新闻角度选得准,人手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会使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就会削弱新闻价值。2 .不同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由于事物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针对性,所产生的新闻价值也就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3 .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在新闻时效性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想通过打时间差获取独家新闻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径来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获取非时间差独家新闻成为记者们努力的方向。(三)寻找最佳的新闻角度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要注意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体现事物的本质,要有生动活泼的内容和新颖巧妙的形式。要做到这些,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严格地说,一个新闻事实只有一个最住用度,但判断哪个角度是最住其标准是随着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而变化的。新闻工作者在面对新闻素材动王作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读者对象,即目已要与的内容是给谁看的。同根据自己所在传媒的舆论导向来选择最隹新闻角度。通常这个角度应该是新事实与自己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三者“聚焦”的结果。2 .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在我国新闻界,一直以来都是以“靠读者近些”为追求。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一般来说,从读者的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四)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1 .以旧见新找角度这里的“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老体裁、老典型、老话题等。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见一些需要反复报道的老体裁、老典型、老话题等,例如,教育报道中每年一度的高考、环境保护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等。如果在这些报道中以旧见新找角度,将过去的报道和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就容易写出新意,引起读者的兴趣。在“以旧见新”的报道中,“旧闻”作为背景、铺垫、反衬是很重要的,在新旧的对比中,从变化的角度人手,往往容易在旧体裁中挖出有价值的新闻。2 .以小见大找角度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以小见大。这里的“小”,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具实的小故事。从“小处”着手,读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生活气息。以小见大选择角度,要求新闻工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性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细节;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个性见共性,深人挖掘蕴藏在具体事例中的普遍意义。3 .逆向思维找角度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情可以反过来思考,在这种“反思”的过程寻找新闻角度,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突破老一套的模式。4 .发散思维找角度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答案。运用发散式思维可以发现和挖掘事物更多的角度与侧面。5 .统摄思维找角度统摄思维又称聚拢思维,这种思维的态势是向心的,思维的方向是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以求得对新闻事实更深刻的认识。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将事实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新闻事实的新闻内核,最后找出一个最佳的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6 .全局高度找角度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都是新闻的社会背景。如果新闻工作者能够以这些作为社会大背景,具有宏观与全局的眼光,那么他在选择某一具体的新闻事实时,就能够找到把握时代脉搏的最佳角度。7、虚中觅实找角度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人手表现这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这一方法对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五、新闻跳笔(一)新闻跳笔的含义新闻跳笔是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书、片段和段落省略掉,简要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它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主张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有较大的跳跃。我们来看下面的消息:今日起我国对长江实行首次全流域禁渔三个月新华网重庆(2003年)2月1日电从2月1日起,我国首次对境内的第一大河长江,实行全流域春季禁渔三个月。这也是世界首次在大江大河实行全流城禁渔。禁渔期间,万里长江将出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的奇异场面,买卖江河鱼类品种、市民江边垂钓等都在禁止之列,宾馆、饭店等饮食行业经营江河鱼类也被视为违法。据农业部渔政局发言人介绍,这次长江禁渔共涉及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上海等10省市8100多公里江段,其中长江干流4090公里,支流4000余公里,以及都阳湖、洞庭湖等主要湖泊,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根据水温差异导致的鱼类禁殖期的不同,以长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的葛洲坝为界,葛洲坝以上至云南德钦禁渔时间为2月1日至4月30日,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城为4月1日至6月30日。之前,我国已在东海、南海等海区实行伏季休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除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水城污染等原因外,一些渔民为多捕鱼,甚至不惜采用电、炸、毒鱼等非法作业方式,产重破坏了鱼类资源的生存和休养环境,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开始枯竭,不少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诸如白鳍豚、白符等物种面临灭绝。长期从事渔政工作的重庆渔政处助理调研员邱成松说:“由于捕榜过度,边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要实行全面禁渔制度。禁渔期正值春于江河鱼类的产卵繁殖期,这有利于保护和恢复长江的水生动物资源。为了养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谩制资源不断衰退的趋势,确保长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要当代人有鱼捕,更要子孙后代有鱼吃,且要有优质鱼可吃,农业部2002年就对长江中下游试行了禁渔制度。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处长程渝说,本次长江全流域春染,一方面传承了夏禹时代“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古训,另一方面,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农业部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禁渔期内渔民直接收入会有所减少,但考虑开捕后由于资源状况的好转而增加的收入以及禁渔期间节约捕鱼成本等因素,实际上专业渔民全年的渔业收入减少并不多。禁渔期间,沿江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将对渔民采取各种经济补助措施。该消息一共有九个自然段,全文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叙述时有条不亲,给我们的感觉是虽有跳跃性,但全文的中心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全文之所以给我们一种有节奏的“跳跃感”,关键在于它的叙事没有一般文章时间、空间、事理的顺序,没有一般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过渡;而是根据传递新闻信息的需要,直接叙述必要的内容,每个段落均比较短而相对独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形成了“跳跃”的感觉。所以,新闻跳笔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内容上对含有新闻信息的材料进行直接叙述,略去与新闻信息无关的过程、过渡等因索;二是形式上对每个有独立意义的信息材料简要表达,并赋予独立的段落。(二)新闻跳笔的形式新闻跳笔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点面结合的跳笔。新闻作者写作时,将具体性的材料和概括性的材料结合运用,由点到面、由面到点,从而形成叙述上的跳跃。(2)穿插叙述的跳笔。在新闻报道中,同时存在两条叙事线索,可以交叉叙述,于是形成跳笔。(3) “倒金字塔”结构的跳笔。也就是在安排材料时,使用了先重后轻的办法,从而形成跳笔。(4) “蒙太奇”式的跳笔。根据报道目的的需要,对不同时空的画面进行剪辑,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形成跳笔。、(三)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 .多分段,短段落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分自然段,而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这种方式方便读者接受和消化。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消息:奉化坍塌居民楼为学区房居民希望原拆原建随着挖掘机“铁手”不停地来回摆动,昨天上午10时开始,奉化居敬小区29幢未坍塌部分的楼体开始拆除。在机械手的映衬下,阳台外晒着的被子、毛巾、衣服格外醒目,它们都已经哂了4天,但即使没有换洗的衣物,主人也不敢再去“取回”这些衣物。一个老太太红着眼睛在那里抹眼泪,对于居住在这里已经十几年的居民来说,看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突然变成一片废墟,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不舍。昨天下午15时,29幢居民楼未坍塌部分楼体的拆除工作基本完成。(2014年4月8日钱江晚报记者郑巍)这则消息正是用“多分段,短段落”的方法,说明浙江奉化为避免安全隐患,拆除居敬小区29幢未坍塌楼体的现场情况。2 .断裂行文新闻跳笔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也不平铺直叙,不用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形式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重点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这些事实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即段落之间可以彼此没有联系,也不需要过分地注意文字连贯性和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例如,下面的这篇报道:三联韬奋书店试行24小时营业或将长期运行本报讯(记者孙海悦)“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4月8日17日,三联格奋书店将进行7X24小时试运营,并有望实现长期24小时营业。“目前北京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24小时营业的书店。此举以弘扬三联品牌为主,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近期专门下拨100万元用于扶持三联韬奋书店发展,加上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等国家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书店每年免税额可达五六十万元,在实现一些销售的情况下,营收与投入应该可以持平。如果持平,三联楣奋书店24小时营业就将长期运行下去”。谈及夜间经营与白天经营在服务方面有何差异时,张作珍表示,三联格奋书店将在夜间营业时为读者准备桌子和取暖坐垫,并从灯光设置等方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同时,书店将在试运行24小时营业的10天内摸索经验、听取读者建议。豆瓣网发布的“读一夜三联韬奋书店'深夜书房'体险交流”活动说明中这样写道:“我们邀请爱书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深夜书房'读书、发呆、聊天,顺便帮我们挑挑毛病。24小时经营,是我们向爱书人展现的最大诚意,我们将努力营造一个温暖亲切、轻柔舒辍的平台,提供阅读、聆听与交流,现在需要爱书的您来体验、参与和创作-书店这道城市风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维护。”在实体书店发展遭遇困难的今天,不少新浪微博网友得知三联韬奋书店进行7X24小时试运营的消息后纷纷留言支持“点赘”:“很怀念台北诚品到了十一二点还有很多人聚集在书店里专心阅读的情景,希望北京也能有这样的属于爱书人的天堂。”“24小时书店,好创意!总有一部分读者不肯放弃纸质书籍的阅读乐趣!”“把书店和酒吧结合为书吧,24小时不断,陌生读书人之间能交流。这就大大提升了社会的读书氛围。”“但愿能发展壮大:由京城至各省会至各大中城市。文化之星,燃遍全国!”据悉,三联韬奋书店7X24小时试运营期间,于晚9点至次日上午9点到店的读者可以享受打折、满赠、换购、返券等多项优惠,位于书店二楼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也将联动通宵营业。(2014年4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这篇消息充分运用“断裂行文”的结构,多层次、多角度地将打散的新闻素材灵活自如地组织在一起,使整篇报道从头到尾处于“变化”之中,不仅增加了可读性,而且使全篇充满了新闻报道的快感。3 .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本来是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指通过将不同的镜头进行有机连接与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表达效果,例如产生对比、引起联想等效果。“蒙太奇”结构与新闻跳笔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是在电影语汇之间跳,而新闻跳笔则是文字语言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跳。如果我们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看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运用跳笔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那样推拉移动,将它们连接起来,就是新闻写作中的“蒙太奇”。甘南藏区沿黄草原绿化固沙工程取得实效新华社兰州2016年8月4日电(记者姜伟超)“玛曲”在藏语里是黄河的意思。这个位于甘肃省甘南藏区的县,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黄河流经此地获取了源区总径流量的58.7%,被誉为“黄河之肾”。经过多年努力,沿黄草原绿化固沙工程取得实效。玛曲有1.28万平方公里草原、562万亩湿地,是青藏高原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过度放牧、鼠害及风蚀加重,玛曲草原以每年3.1%的速度沙化,大量湿地变成“黑土滩”。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玛曲湿地的面积是45万公顷,如今仅存30多万公顷。在一些湿地和生态专家眼里,无论从自然资产价值还是国家生态安全角度,玛曲草原和湿地群在中国生态屏障的构建格局中都应受到重点保护。但草原和湿地群是牧民主要的生产资料,为生态保护,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不得不减少自已的发展空间。为妥善解决生态恢复与藏区群众收入增加的矛盾,让其“减产不减收”,当地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并且实施草原亮化、美化工程,让每一寸山水、每一处草原都变成景观,引导藏族群众由卖牛羊变为“卖山水”。在政策引领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开始自发加入治沙大军。2015年补播牧草5万亩,栽植云杉1万株、高山柳8万株,黄河边沙化地苗木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牧草成活率达到70%。一处处藏家乐、藏家风情旅社从无到有。卓玛加布家的牧场从去年开始不再放牧牛羊,开办了一家旅行社。去年卓玛加布自掏腰包治理沙化草场40亩,今年达到150亩,他计划明年这个数字还要扩大。当地一些农牧业及环保部门领导认为,要保护“黄河之肾”,靠地方的“自我拯救”能力远远不足。”虽然禁牧、休牧在玛曲实施达标,但草原载畜量仍然与保护生态的需求有差距。”玛曲县畜牧林业局局长拉毛加说,目前玛曲草原实际载畜量仍超出保护需求的50%。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牧民不再单纯依靠最原始的牛羊养殖致富,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最大限度放大单个牛羊的价值。玛曲的高寒草原到处都是宝,除了天然生长的托牛藏羊外,还有珍稀的草原蘑菇、名贵的中药材,但这些都没有变成群众致富的主要来源。“玛曲期待更多外部力量来和我们一起'绿色开发'。”拉毛加说。如今的玛曲湿地一年比一年“硬朗”,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渐向中早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同时黄河对草原的冲刷造成的沿岸沙化不断扩大,要治理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需要专业科研带动。令人欣喜的是,黄河干流冲刷造成的草原破坏已经引起国家重视,目前总投资3.57亿元的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通过修建堤防、护岸、护坡等工程措施,将遇制黄河上游草原生态恶化。这篇报道由不同的“镜头”组成,每个“镜头”自成画面,自成故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文字的衔接与过渡,跳得干净利落。这种写法让人产生看电影的感觉,通讯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也由此而生。4 .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在新闻写作的行文过程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跳笔几乎随处可见,其具体表现在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并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跨越。例如,法新社1998年9月26日发自柬埔寨的一条消息的导语:有122个席位的柬埔寨新国民议会今天宣誓就职。而在两个小时前洪森刚在一起暗杀他的行动中幸免于难。这段文字,既有事实主体的变化,即第一句的主体是新议会,第二句的主体是新议会的领导人;也有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第一句是对最新消息的报道,第二句是用背景材料所做的说明。六、新闻语言(一)新闻语言的含义新闻语言即新闻作品的语言,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一)新闻语言的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闻语言要与新闻描述的事实相吻合,用语要准确、贴切,要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事实的原貌。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因此,根据新闻写作的时效性(新鲜,快速、及时)与可读性(具体、通俗、生动)的要求,新闻语言不但要有准确性,还要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有时代气息是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这种新闻语言是社会词汇中最直接、最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甚至可以说它是“引领时代新潮流”。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新鲜感,也需要通过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传递出来。在词汇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媒体上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词出现,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既应该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也应该保持对新鲜语言的敏感。3 .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新闻语言在符合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报道、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要求。(1)新闻语言的风格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被采访者是一位农民,其语言生动、幽默、明快、简短,那么所报道的通讯的语言要尽量接近被采访者的说话风格,多用农民的口语,要简短;当被采访者的身份是一名群众干部时,因为干部既有面对群众时的生动的口语,又有做报告时富于鼓动性的语言,以及同人民群众说理时带有一些哲理性的语言,所以新闻报道在语言上应该比较正式,尽量用长句或者复句。(2)新闻语言的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不同内容和题材的新闻事实,其基调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分清新闻题材的基调,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在写作中选用恰如其分的语言风格,对表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报道题材基调确定的时候,撰写这篇报道时的语言风格也就确定了。(3)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消息的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通讯承担着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乃至解释事实的任务,它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深人,其报道的范围也比消息更广泛。因此,通讯的语言比消息更形象、更丰富、有更多的感情色彩。4 .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白描”原指中国绘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即在作画时,用墨线勾描物象,线条简练而传神逼真,不用颜色渲染,只是略施淡墨。这种技法借用到新闻写作中,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白描是直接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统一。它不尚华丽,质朴平实,透明度高,有利于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进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即突出新闻价值。(三)如何使用白描语言1 .多用大白话绘画技法中,白描式的线条勾勒,不仅要简洁、准确、具体,还要生动、传神,而“大白话”往往具备这种语言的要求。所谓“大白话”,指的是群众语言,即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大众口语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具有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因此,用大众化的语言来写新闻,既能为大多数读者所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2 .多用动词,用准动词白描语言,要求采用简洁而准确的线条对事件进行勾勒,主要是依赖“动词”实现的。动词是语言中最生动活泼的要素,广泛运用于陈述人物和事件的动作、行为、变化等。例如,千古名篇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一句,一个“上”,一个“人”,给石阶上的青苔以及屋外的绿草都赋予了运动着的生命境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动感画面。所以在新闻写作时,多使用动词能够将所写事物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和通讯“立于纸上”。此外,在提倡新闻写作多用动词的同时,还要注意用准动词。动词运用准确,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3 .多用子概念新闻写作中的白描,不仅要求简洁与准确的线条勾勒,还需要具体、形象化的概念做支撑。子概念的特点就是具体、丰富、形象。母概念和子概念,是形式逻辑中的专有名词。如“蔬菜”和“豆角”就具有母子关系的概念。母概念“蔬菜”外延较大,而豆角属于蔬菜中的一种,是子概念,它虽然外延没有蔬菜大,但它的内涵却比食品更具体、更丰富,如扁豆、四季豆、荷兰豆、油豆等,显然这些子概念比母概念又具体、形象化了一层,读者会联想到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发人们的形象思维。比如,”气温低至零下25摄氏度”比“天气很冷”更符合新闻语言的特点,更形象、准确。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写作】新闻写作专题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