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个人意见建议3篇.docx
乡村振兴个人意见建议孑篇乡村振兴个人意见建议篇1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大豆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500多公斤;2017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36.9遥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土地租赁,有的地方每年每亩收费800TOOo元,有的地方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1.转变乡村生产经营方式。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到“农、林、牧、渔、旅”的大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一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引导农业大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人、大学生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以农产品为载体,建立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四是依托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色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 .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工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而应利用工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立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二是由区县干部牵头,利用血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人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链;三是制定非农村人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大学生、离乡人才到乡村任职,带动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四是鼓励身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人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3 .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就能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橹着袖子加油干。这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确定各区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其次,需要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第三,需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及办法。第四,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之前,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科学论证。第五,该规划应满足几点要求:一是科学、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要求;三是重视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四是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4 .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首先,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细则,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原则、方式、方法、模式、流程、负面清单、组织领导、绩效考核、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从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土地、法规、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再次,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建立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以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乡村产业;第四,建立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第五,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以调动社会资源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对出现的相关问题与矛盾进行协调;第六,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补尝机制,对生态农产品的认证进行监督,并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和市场化发展;第七,制定农村闲置民宅改造置换办法,引进民间资本合作经营,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第八,鼓励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5 .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土地流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各区县应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年限、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办法、土地流转风险防患、土地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等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区县、乡镇、行政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招拍挂制度、履约风险保证金制度、监测分级备案制度和鉴证制度,以及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个人意见建议篇2乡村振兴无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版块。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然而农业产业大而不优、农村劳力大量外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村社会聚合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横亘在前塔庄通往“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为此,"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强化政策、产业、索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农村模式。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夯实乡村优先政策;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增机制;加强农村资本、人力及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保险杠杆合力,推广农业保险;制定优惠政策,强化科技、人才、土地、资金“四大保障”。作为带领农村发展的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干部队伍“老化”、主体作用“虚化”、凝聚群众手段“弱化”等系列问题。如何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把服务群众“最后-公里”变成与群众“零距离”?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升级,将加强农村党建与加大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扶持、保障的政策力度有机结合,强化农村党建的经济支撑。重点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整合优化。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等合作组织建设,按照“有所依托、就近就便、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的原则,推行“基地+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等设置模式,使党的活动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的每-一个角落上,乘余耕地为每家留存菜园用于日常耕种,为每家都做到有收入,无贫困户。积极发挥党建作用,我村一家企业加入我镇非公企业党支部,积极调动企业内部人员入党积极性,发挥党建企业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劳力大量外流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原因。政府应该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让回乡的人有更大的创业空间。同时,还要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现有种植养殖大户、经纪人、专业户培训,提升其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水平,让他们成为懂得乡.村、热爱乡村、根植乡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积极寻找北京天津的农业公司,寻求合作,提供耕地等形式,先期学习技术,经验,寻找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争取早起能够有吸引外流人才的资本。以后村民们在家养牛养羊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现在,村里建起了小广场,晚上很多村民去跳舞,精神生活丰富了,村民的心也留住了。从长远来看,乡村人才的培养还要从娃娃抓起。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是一大块,教育扶贫也必不可少。在农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孩子们从小传承乡村文化,培育文明土文明、用优秀传统文化维系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从农村人才看,乡村振兴关键看人气,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乡村难以真正振兴。总体上,我国仍处于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逆转,但今后人口回流回归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创造条件让农村产业留得住人,让农村环境留得住人,让农村更有人气。助力乡村振兴必然无法绕开“教育”话题,而作为教育起点的学前教育,我村现在还没有幼儿园,一方面是村内适龄儿童少,现在计划是前后塔,杜家营通村村通道路,解决小孩上学交通问题,让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距离更近,也留住了村民的心。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让前塔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城里人都喜欢前塔、都羡慕前塔农民!乡村振兴个人意见建议篇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建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福建省;乡村振兴;对策建议推动新时代福建特色乡村全面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对福建“三农”工作要求的使命担当,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内在要求。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1,对福建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1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深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一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稳定,7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1.万亿元。其中,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等5个产业的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3。二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5年完成造福工程扶贫搬迁87.9万人,脱贫11.O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0.02%o三是农村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率先推行河长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四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更加安定稳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累计增长超过45%,收入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五是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安全饮水,4G网络和高速宽带全覆盖,偏远建制村“五通”问题基本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改革有序推进。2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福建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业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不畅,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产品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二是农产品阶段性供需不协调局面依然存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三是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建筑布局比较散乱,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五是农村党建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人才支撑不足,乡村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六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较大,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3.1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乡村振兴关键要保护好乡村。坚持“五个留”规划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确保振兴后的乡村“像乡村”“是乡村”。强化县域空间规划约束作用,开展“设计下乡”,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三规合一”。结合村庄特点和资源优势,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提升农房单体个性设计水平,保护建设富有特色的“福建民居”,避免千村一面4o3.2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一是完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5。三是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着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拓展外向型农业发展体系。发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闽台合作先行等优势条件,促进闽台“农业+”新型业态合作和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3.3加快打造清新美丽乡村新名片。一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形成“投入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废弃物资源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二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把乡村家园建设得更清新、更美丽6o三是深入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3.4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一是强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乡村精神风貌,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乡村,奠定乡村振兴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弘扬八闽优秀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促进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围绕实现文化小康,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均衡发展,推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3.5加快开拓现代乡村善治新局面。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优化村党组织设置,深化推广“中心村”党总支、“跨村联带”“村村联建”党建模式,实现“强带弱”“大帮小”,推进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联。二是完善乡村自治体系。创新基层管理服务,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制度,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健全乡村法治体系。加快提升乡村法治水平,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是重塑乡村德治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农民讲道德、守道德,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3.6加快实现乡村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做到脱贫“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投资建设效率和运营管护水平,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发展。三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应将民生资源向农村倾斜,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乡村公共健康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7加快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新机制。一是推动八闽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人才激励引导机制。二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市场、要素,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制度性供给。三是畅通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参考文献: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01.2018-11-09.2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年鉴EB/01.2019-09-11.http:/1.3福建省人民政府.201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1.EBO1.2020-01-214刘水强,王周火,刘雪婷.邵阳市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略.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43-48.5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5-12.6蔡丽君,潘京.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农业经济,201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