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docx
-
资源ID:325805
资源大小:27.4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docx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的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查、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一)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L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也就是说,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形态。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2 .马克思提到:蒸汽、电气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他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找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3 .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出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现代科学革命包括相对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和分子生物学革命等。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海洋、空间、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革命。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基因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基因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应用。(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L生产力方面,从手工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4 .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如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开始出现;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强,专家治国、网络民主凸显出来。5 .生活方式方面,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走向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马克思指出: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固有的属性;它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他还曾断言: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发挥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点。(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的范围的扩大实现的。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系统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罗默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三)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历史体现马克思说过: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科学向技术的转化以及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发生的变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开始走在技术的前面,科学引导技术发展或导致新的技术产生,重大的科学破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成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的最重要驱动力。(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一系列经济转型L产业结构呈现升级。原有产业部门得到改造,新的产业部门和朝阳产业开始出现,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减少。2 .经济形式发生变化。新的经济形式,如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等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逐渐被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集约型经济代替。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被提出并得到贯彻实施。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论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他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对于劳动来说,现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作发生作用。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他指出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奕民需要救济的贫民。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这既不是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二)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扬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进行反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的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形的,单向度的人,现代得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工具理性成为唯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裁的手段。法兰克福学派如实地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技术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高兹,莱斯,奥康纳,福斯特,阿格尔,克沃尔等。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经济持续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是导引。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以保证科学技术的良好运行。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一)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科学认识总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项基本内容。这表明早在IOO多年前马克思就已经涉及科学的社会建制问题。(二)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内涵及形成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建构环境、存在形式和发展条件。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从科学家创建科学学会而组成特殊的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壮大的。技术的社会建制与工程教育、工程师社会角色的确立有关。这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制度化过程。(三)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内涵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科学技术体制化以相应的职业化为核心,其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与传播体制、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一)科学技术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化科学技术与其他各种事业密切相关,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科学技术组织机构随着历史的演化而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组织保证。在科学技术社会史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组织机构有:科学技术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科学技术传播机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机构等。(二)科研组织的特征各种科学技术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推进,科研组织呈现新的特征。第一,作为一种的新的科学活动方式,大科学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第二,科学活动出现制度性分化,科学进入到后学院科学时代。在学院科学存在的同时,产业科学和政府科学出现了。三者分别在大学、产业组织和政府实验室中进行,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第三,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形成了政府一一产业界一一学术界三螺旋发展,政府、企业与大学之间呈现出新的关系。第四,人类进入21世纪初,计算的数量和信息的范围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张。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发展进程所推动,科研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提出虚拟科研组织或E科学的概念。避免科学技术组织活动的行政化对科研的不利影响,是当代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三)科学技术共同体与科学分层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和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工作者或技术工作者群体,是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在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内部,科学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按照职称、学术职务、学术声望等维度进行社会分层。这种分层呈金字塔形态,呈现马太效应和优势积累,在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加剧科学体制内部不平等现象和学术不端行为。(四)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互动科学技术共同体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竞争与冲突等形式进行互动。良性互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良互动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包括正规的这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文献摘要和目录索引等;另外一类是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就是无形学院。技术共同体有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叫创新者网络,它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现阶段,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活动方式。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凡是表现为良心的进步东西,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燕尾服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一一献身精神、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了的思想财富。(二)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个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大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伦理原则:一切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三)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四)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核伦理问题等,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可行的伦理规范,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第三节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需要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撑,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技术顺利运行的保证。科学技术的运行必须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相一致,为此,需要进行恰当的公共政策。科学技术运行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应该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导引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深刻地分析了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性前提和构成性原则,认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是与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前者不可逾越的社会基础。马克思认为:只有大工业已经达到较高的阶段,一切科学都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就将成为一种职业,而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相关论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社会的经济结构出发,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需要社会的支撑,社会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中不难看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既是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三)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 .社会制度层面。在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呈现出很大差异。2 .政策和体制层面。科学技术政策和体制实际上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并进行着对科学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调整。3 .社会政治行为层面。政治思想和军事对抗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评价。(四)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运用理论思维。科学愈是向前发展,理论思维也愈益重要。一切理论思维过程一一不管从事理论思维的科学家们愿意与否、承认与否、自觉与否一一都要受到他们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科学技术活动有指导作用。(五)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教育发展的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着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的速度和程度。(六)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制定为了保证科学技术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充满活力的科学技术运行机制,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恰当的科学技术法律体系与奖励模式,充足且结构合理的科学经费投入,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等;必须处理好政府规划与自由探索,自主创新与消化引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战略性研究与非战略性研究之间的关系。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目的科学技术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家利益,服务于民生,为提高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方面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等。(三)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方面包括:大力发展最贴近百姓生活,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技术;改善科学技术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发挥科学技术在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等。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契合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需求和实践取向。(四)科学技术风险的公共决策与国家治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运行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克隆人的伦理风险,水南和核电站的环境风险,因食品的健康风险等,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分柝方法为理论框架,运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利益群体理论等相关知识,对科学技术风险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进行正确的公共决策,实施科学技术风险的社会治理。三、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一)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的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化,以及对李约瑟难题一一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的解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L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2.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一一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科学技术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探讨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相关问题,形成女性主义科学技术研究。它对科学技术领域的性别分层原因、科学技术的性别化特征以及性别建构等作为深入研究,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从女性主义的经验主义到立场理论,从差异女性主义到反本质主义,都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后殖民主义的科学研究对科学的多元文化起源与欧洲中心论进行了反思,指出:地方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西方科学并非唯一的科学知识,还有民族科学;西方科学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欧洲中心主义怀男性至上主义的社会建构,成为剥削殖民地国家的手段;从西方发达国家输入科学思想和技术制品会导致虚弱的依赖性,会导致科学技术的殖民主义。反思扬弃这些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欠发达国家科学与西方科学,正确处理消化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四)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科学主义试图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裁决人类的认识和生活,把一切与科学不相符合的人类认识与价值信仰看作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或是错误的,把科学技术看成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这是科技乐观论和科技万能论的集中体现,应该反思批判。反科学主义不能走向极端,否则会走向反科学,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反科学思潮,具体表现在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极端的环境主义者等的论述中。它表明科学事业是非常复杂的,对科学研究纲领、技术设计,以及与此相产社会过程的选择,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应该引起公众和决策层的注意。但是,如果不加批判接常驻,会走向科学技术悲观论甚至反科学,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