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座谈会汇报材料).docx

    • 资源ID:326173       资源大小:50.6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座谈会汇报材料).docx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水源水质好,水量可靠,它的建设是利在当前,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建成后可显著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工程不仅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宏大的生态与环境工程,目前水库是全国最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及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北方地区供水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受水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年月,总理在视察水库时强调:“南水北调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水源永远是一库清水”。年月,副总理在视察水库时同时指出,推进库区及上游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是确保“一江清水”入库和“一库清水”北送的关键,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的前提条件。南水北调办公室张基尧主任在库区考察时提出:“以上游水资源保护为重点,结合一库清水和清水廊道的要求,从工程和环境两方面,研究水资源保护的标准、要求、管理机制和管理责任。不仅要有水资源保护规划,而且要有实施方案,要有一套管理办法”。近年来,水源区各级政府坚决拥护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自觉服从全力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把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当做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争取南水北调政策和项目,开发本地优势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水源区流域面积广、污染类型多,尤其是农村面源难觅解决办法,工业点源中一些污染工艺尚属顽症。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还需要从体制、机制、投入、队伍、科技、法制等众多方面不断逐步予以加强,对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正确处理好调水水质水量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水源地水质和生态环境现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精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制定水源保护区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与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本汇报材料主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和水资源保护工作,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汇报一、区域简况1、自然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主要是指库区及其上游地区,涉及陕西安康、商洛、汉中、河南南阳、三门峡、洛阳及湖北十堰等7市40个县(县级市、区),土地总面积8.81万km?。土地类型属于山地丘陵河谷。区内河流水系较发达,主要河流有汉江(干流上已建有安康水库、石泉水库、水库)、丹江、老灌河、堵河等,其中流域面积在IOOkm2以上的河流有215条,IOOOkm?以上的河流有21条。水库以上为汉江上游,库区及上游总集水面积91388km2,其中陕西省为62263km2,河南省为7911.13km2,湖北省为21214媪。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库于1973年建成初期规模,设计蓄水位157m,相应库容174.5亿013,水面面积7451<1112,回水长度汉江为177km,丹江为80km。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实施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将抬高到17Onb总库容增加290.5亿到水面面积105Okm2。2、社会经济(1)库区概况库区周边主要涉及湖北省的十堰市、市、那县、哪西县和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西峡县,幅员面积为17938km20至年底,区域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达到200人k目前库区周边5个县市的工业已形成以机械、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支柱工业,以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依托的汽车配件生产,推动了该地区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医药、冶金、橡胶、食品等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县域经济比较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差别大。据统计库区周边县、市年农民年均收入最高的,是河南淅川县,人均元。最低的是国家级贫困县耶西县,人均元。河南省汉、丹江流域的黄金、石墨、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已形成一定开采规模;工业体系以机械、电子、造纸、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为主体,农业在稳定粮油的前提下,已形成以烟叶、辣椒、黄姜为主的支柱产业。表1库区周边9县(市)年人口、经济、土地、水系统计表县市地区人口总数非农业人口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业人均纯收入镇民均入城居人收土地面积耕地面积GDP水资总量大小河流万/人万/人亿元元元元(km2)万/ii亿(亿/m3)条十堰城区哪县员口西淅川县西峡县合计(2)上游区域概况汉江上游区域主要包括陕西省的汉中、安康和商洛市,共个县市,幅员面积为km2,耕地面积约公顷,至年底,上游区域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人/km?。按河流水系划分,上游区域又可分为汉江上游区域和丹江上游区域。汉江上游区域涉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两市;丹江上游区域涉及陕西省的商洛市。汉中、安康两市涉及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石泉、宁陕、紫阳、岚皋、镇坪、平利、旬阳、白河等21县市,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公顷。丹江上游区域涉及到陕西省商洛地区商州、丹凤、商南、山阳、洛南等5县(市),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公顷。库区上游区域是陕西省主要的粮油、水电生产基地以及矿产与生物资源开发、加工基地,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矿物开采为主。矿业资源种类繁多,品位低,分布零散,开发利用程度低,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45种左右,其中黄金、铅锌、汞、铺以及玻璃硅质、水泥灰岩、建筑石材等的开采量在全国都占领先地位,已开发亿吨,共处,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汉中盆地工业以飞机制造业为龙头,机械、冶炼、纺织、食品、造纸、医药等产业也形成一定规模,安康盆地以缴丝、纺织工业为骨干,广大秦岭山区散布有小型采矿、冶炼等工业,黄姜种植与加工成为县域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丹江上游的商洛地区工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矿产冶金、建筑材料、化工医药、食品饮料,日用轻工为主的五个支柱产业,但由于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贫困山区,土地资源贫乏,“三农”问题突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工业基础薄弱,全区仍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表2库区及上游陕西省三地市年人口、经济、土地、水系统计表县市地区人口总数非农业人口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业人均纯收入镇民均入城居人收卜地面积耕地面积GDP资量水总大小河流万/人万/人亿元元元元(km2)万/田亿(亿/m3)条安康汉中商洛合计据统计,年水源区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80.6%;非农业人口万人,占19.4%,主要分布在库区周边、汉江、丹江干流沿岸、盆地和坝地。属于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年水源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农业人均纯收与同期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财政收入为元,农业人均纯收入为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水源区共有个县,其中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个是省级贫困县,目前仍处在争取温饱的发展进程中,脱贫任务繁重,总体属于贫困地区。二、区域水资源状况根据1920年系列资料,库区及上游多年平均降水量900.7mm,地表水资源量367.96亿/,地下水资源量106.47亿nA水资源总量370.56亿/,其中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67.57亿m3,湖北省水资源总量83.59亿m3,河南省水资源总量19.40亿m3o区内人均水资源总量2850高于全国人均水平2200m3,亩均水资源总量3038/亩。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中,以陕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地表水资源量为最大,其次为湖北省,河南省为最小。本区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地域分布不均,区域内陕西、湖北降水总体较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OnIm左右,河南降水较少,多年平均降水在80Onml左右;陕西省商洛市、西安市,河南淅川县、邓州市、栾川县降水均在80OnIln以下。降水最丰的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2Innb其次是陕西省安康市,为965.Omnu(2)年内分配不均,710月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5%,河川径流也多集中在7月10月汛期,占全年径流的5060%,年际径流变化不大,变异系数C、.在0.30.4之间。丹江的年际变化较大,C值在0.6左右。丹江紫荆关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15.63亿nA丰水年(1964年)径流量46.6亿旅,枯水年(1995年)径流量4.68亿最大最小极值比达10倍;汉江干流白河站的年径流变化较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59.99亿最大为1983年实测径流量538.4亿最小为1995年,实测径流量129.9亿其极值比为4。(3)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工程措施以引水为主,缺少调控工程,农业用水紧张时有发生。三、区域水质现状1、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年调查统计,库区及上游地区(5地市)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表3年5地市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污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表一县市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废水排放量总排放量COD氨氮十堰南阳安康汉中商洛合善备注南阳市只涉及到淅川、西峡、邓州、内乡4个县市据年统计结果(表3),水源区5地市的排污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十堰市汉中南阳商洛安康。COD年排放量顺序为:十堰市汉中南阳商洛安康。氨氮排放量顺序为:汉中十堰市商洛南阳安康。2、水质状况水库水质常规监测始于1977年,监测站点为水库坝上断面。监督性监测开始于年,每2年一个周期按季度进行监测,监测站点主要集中于库内,包括白渡滩、台子陶岔、龙口、浪河口,支流为老灌河、丹江等。另外,在年的监督性监测中还对库区水中微量有机物和水生生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监测。年月开始,为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将水库及主要入库支流共计9个监测站点按常规监测要求进行了监测。(I)水库i)总体水质状况据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自1980年代以来的多年水质监测结果,水库现状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能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理想的水源地。水库水质丰水期较平、枯水期略差。水库的汉库浪河口、丹库台子山以及陶岔等三个断面近几年高镒酸盐指数和氨氮达到II类水标准,除98大水年外,水质基本稳定。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的要求,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其中硝酸盐(以N计)限值以不超过10mgl进行评价,水库除神定河、老灌河、堵河、浪河等入库支流污染严重,局部库湾水质超标外,水库总体水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完全可以满足南水北调调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2)支流水质近期所监测的13条入库河流和3条二级支流共20个断面中,属于IV类至劣V水质的有12个,约占用60%;属于V类或劣V类水质的断面有9个,占45%。而且超标因子是高锦酸盐指数、氨氮、总氮,表明有机污染物和磷仍然是水库水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入库支流神定河、老灌河、泗河、天河、剑河、白石河等由于沿河工业和生活废、污水的排入,未经适当处理,水质较差,一般为IV类,有的甚至为V类水,其它支流水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般为IW类水,支流污染总体有加重趋势3)水库营养化程度水库目前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局部库湾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根据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水库近十年来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变化均比较平稳。但受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水体中氮、磷浓度已达中营养化标准的上限,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局部库湾的水体有富营养化的可能,尤其是加高大坝后,库流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变差,加上被淹没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促进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对此应当引起充分重视。4)省界水环境质量水库涉及湖北、陕西和河南三省,据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对省界水体水质监测结果,汉江干流的白河断面水质为IHTV类,上游支流夹河、任河、天河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严重。陕西与湖北交界的夹河南宽坪、天河照川断面均为超V类水,超标项目为总汞、总铅、总镉和总磷等重金属和营养物质,其中总汞超标24倍。汉、丹江上游支流小矿业开采有禁不止,重金属污染对水库水质安全造成潜在威胁。(2)水库上游在汉江干流上布设了9个监测断面,自上而下为烈金坝、梁西渡、南柳渡、蒙家渡、黄金峡、石泉I、安康I、安康H、白河°在丹江干流上布设有5个监测断面,自上而下依次为峡口、构峪口、东龙山、张村、丹凤下。经多年对汉江、丹江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汉江石泉以下水质良好,达到I、H类标准。烈金坝黄金峡段水质较差,为IV超V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石油类;丹江峡口构峪口水质较好,综合评价为m类。东龙山丹凤下总体水质较差,综合评价为V超V类,主要污染物为高锌酸盐指数和氨氮。四、主要环境问题综上所述,本地区水资源较丰富,水资源较丰富,可作为调水水源。水体总体水质较好。基本保持在I类,水库水质达到I类。但是本地区存在着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加大防治力度,否则会对水库的水质产生危害。(1)局部区域和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对库区的水质安全形成威胁库区、汉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大部分水质比较良好,库区水质除总氮外能够保证在II类水,其他主要支流基本能够达到IH类水质要求。但局部支流和主要城市江段下游有污染物超标现象,库周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均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使老灌河、神定河、浪河等入库支流水质严重污染,枯水期更为突出。神定河因接纳十堰市的工业、生活废污水,油类污染较为严重。老灌河源头区的卢氏栾川采矿密集区的断面水质重金属超标严重,这些对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了潜在隐患。(2)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荷重,生态环境脆弱水源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荷重,生态环境脆弱,初期工程建成后,移民安置区人口密度平均达185人k而目前库区五个县、市中人口密度已达200人kA土地负荷量重,据近期统计,安置区人均耕地0.7亩,其中7万余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造成库区剩余可利用荒山荒地开垦难度大,费用高,加上农田水利设施缺乏配套,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库区农民不得不开垦25。以上坡地种植粮食,“牛皮癣”地随处可见,植被遭到破坏。(3)山地灾害多,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较大水源区山高坡陡,地表岩层松散,土壤抗蚀力低,降雨集中,多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虽然区域内自然植被总体上比较好,但局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地质、气候环境的因素,是山地灾害集中区域。灾害加剧了贫困化,贫困化又加剧了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由于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经常发生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的现象,加剧了山地的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河流和水库,对水库造成污染。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造成了压力。根据丰、枯水期监测结果分析,目前影响水库总体水质主要是面源污染。面源污染除水土流失原因外,还来自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原因,由于农业生产承包以来,库区的农民不愿在所承包的土地上投入更多,有机肥料施用大幅度减少,而化学肥料快速增长,并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加上当地的务农人员主要是中年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而留下来的这些人,普遍缺少环保意识,滥施化肥、农药。尽管有关部门上门推广环保有机农药,但是很多农户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缩减生长周期,拒绝使用,结果造成大量化肥、农药侵蚀大片农田。近几年区域内养殖行业的发展,畜禽存栏数、畜禽养殖数量、年产生粪尿不断增加及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和农村人口数及排污量增多,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4)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未来经济发展会对库区水质安全造成压力目前,库区及上游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严重滞后,只有十堰市、汉中市、南阳市、安康市4市均有1座污水处理厂,且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均未能投入正常运行,大量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造成河流水质污染,局部江段甚至出现劣V类。随着区域内城市化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源对汉、丹江等河流水体的影响将日益严重。同时,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沿河道随意堆放、弃置的现象严重,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场很少,垃圾入河情况突出,多年堆存的垃圾对蓄水后的水库运行和水质安全将产生不利影响。(5)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破坏生态环境情况突出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比较落后,人民收入不高,经济较不发达,目前工业主要依靠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开发、造纸、医药、化工、冶金、机械、黄姜种植与加工等产业,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不高。化工、造成纸、有色金属等工业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黄姜加工缺乏宏观调控,无序发展,大量废水废渣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水源区水环境质量构成了威胁,。根据近期调查资料统计,年水源区(5地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万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万万t,生活污水排放量万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9%和61%,COD总排放量吨,氨氮吨。(6)突发水污染事件已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库区及上游地域面积广,山大沟深,河陡流急,矿山和小型水库较多,山区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大小桥梁遍布,各乡镇公路纵横交叉。矿山化工原料需求量大,所极易造成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的发生意外事故,已成为今后影响供水安全的重要潜在危险源之一。尤其是水源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并且主要以国营或集体、个体经营形式开采,有色金属矿藏开采和加工方式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现代技术和治理手段,个别矿主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无序的采矿、采石、取土,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而且尾矿库分布比较集中,库存量大,又处在偏僻乡村,给汉、丹江流域水质安全构成威胁,虽然各地政府根据国家安全总局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尾矿库安全分级监管责任制、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检查,但尾矿库不同程度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尾矿库出现塌陷、堵塞、水质变混,废水排放不达标现象,垮坝、漫坝、泄漏事故现象时有发生,2000年到2008年,汉江、丹江上游共发生水污染突发性事故6起,已经进入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五、水资源保护主要工作根据水法和国家赋予流域机构职责,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在库区及上游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有:(1)机构与能力建设情况根据水法赋予的流域管理职责,为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保护好地跨陕西。湖北和河南三省的水库的水质,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市成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行使水库和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管理职责,对上游及库周的水功能区及重要排污口实施监督,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管理,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年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直属水保总队水政监察支队,加大了水政执法和水资源监察力度;与此同时年完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立项与审查工作。年月日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办公基地即将交付使用。(2)水功能区划及纳污能力核算和限排意见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开展了区域水功能区的划分。目前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人民政府已分别对所辖区域的水功能区划进行了批复。库区及上游区域共划分80个水功能一级区,其中保护区22个,保留区30个,开发利用区18个,缓冲区10个;共划分了18个二级水功能区,其中饮用水源区3个,工业用水区14个,渔业用水区1个。按给定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设计水量、排污口位置及排污方式,分别对各类不同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COD纳污能力为万吨/年,现状排放入河量为万吨/年,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部分功能区的污染物现状入河量已超过水体纳污能力,需削减。为此,我局正在组织开展水库水域纳污能力核算工作,为提出水库水域纳污能力及限排总量意见提供依据。(3)有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工作根据水利部调水局要求,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配合中国环境规划院完成了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于年2月经国家院批复实施。根据水利部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年长江委启动了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工作,以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根据水库实际情况,目前长江委已起草水库管理办法草案已上报水利部。(4)库区及上游区域排污口的全面普查登记和水质监测等基础工作年至由水保局组织陕西、河南、湖北省水利部门,完成了区内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除定期水质监测外,对区域的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进行了多次的系统调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基础数据;开展了水库水质预测与保护专题研究,为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普查登记涉及汉库、丹库上百条入库大小支流,水源区入河排污口共计522个,其中湖北省十堰市159个、河南省南阳市85个、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市计345个,污水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石油类。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汉江、丹江干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大小支流,等标污染负荷比较大,除了那县城区污染物直接排入水库外,其它污染物大多通过大小支流进入干流所致。目前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已纳入行政许可规范化管理,但需要进一步规范。由于现行法规不完善、与地方权限划分不明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入河排污口设置未按规定申报审批,尚需进一步规范。虽然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很多数据还有待进一步核实。(5)丹工口水库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了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于年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源地一一市召开了库区及主要支流(湖北、河南段)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会后,随即会同与会的地方水利和环保部门人员组成两个联合检查组分赴湖北十堰市和河南南阳市,对位于库区的10个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进行了入河排污口现场监督检查工作。这对探索水利、环保两部门间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联手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6)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长江委成立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流域应急工作机制,针对目前库区及上游众多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水库及上游突发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草案。并在局内规范了应急工作程序。局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开展了内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研究,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预案要求,制定局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初稿),为局在内部初步建立应对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机制,规范应急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响应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已初步搭建的我局与库区及上游3省5地市及各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之间渠道,建立了联系方式,使本区域内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协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年来水保局先后参与了入库支流(河)连续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县支流金钱河“2.15”因车辆翻覆盐酸泄漏水污染事件、金矿业“4.30”尾矿坝溃坝突发水污染事件,帆矿“4.11”尾矿库泄漏水污染事件,机矿“7.22”尾矿库泄漏水污染事件的调查核实及上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7)开展库区及其上游水资源保护工作实地考察和广泛调研至年水保局对中线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及管理情况进行了4次实地调研。先后与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对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水土保持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调研,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源地及其库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就推进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设、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设、水库及其上游水环境监测信息交流与重大水污染事件会商制度的建立,以及库区及其上游多部门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与地方交换了意见。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我们掌握了各地市(县)在水资源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新情况,发现了新问题,看到了新亮点,为加强区域和流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8)对库区及其上游设置断面,开展水质监测情况长江委水保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七十年代年就开始对汉江流域,包括丹江水系和水库以及重要河流省界断面实施水质常规监测,并对水库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进行了多次的系统调查,定期向有关单位通报汉江流域省界水生态环境水质状况。年开始,水保局开始发布汉江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通报,为各有关单位提供水功能区水质信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积累了大量资料和基础数据,目前,流域机构在水库、干流、入库支流上共设置监测网站点23个(其中常规监测9个,监督性监测断面14个),近70个监测断面,基本覆盖了流域地表水体。开展的常规监测项目三十多项,累积水质监测数据100万多个,并全部进入计算机水质数据库。重点加强水库省界断面水质监测、排污口监测和重大污染事故监测等监督性监测工作。由于库区监测还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水库干、支流上,既有流域机构的监测站点,又有地方水文的监测站点,还有环保部门在坝上和陶岔渠首设置的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虽然监测的重点不同,但由于各自为政,未建立起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形不成合力,这不利于水源区水质保护。5对策与建议目前,水库总体水质良好,但所面临的许多威胁和隐患,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统筹规划治污和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贯彻水质、水量并重,点源、面源同控的原则,实现水库水质持续达标,使水质指标成为水源地保护系统运行优劣的判别依据,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1)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双嬴保护与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够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是一个惠及调水区和受水区、永留青史的济民工程。一方面,水源区要保护好水库水体水质,另一方面,要全面脱贫,力争与全国同步发展经济,实现建设新农村、共同奔小康的目标。这些关系的协调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关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上游与下游、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只强调保护,忽视发展是不符合现实和科学道理的,也是保不住的,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到保护和开发两不误,“既要确保清水北送,又要群众脱贫致富”。我们认为要处理好库区水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重要的是在国家层面上,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水源地安全保障等方面给予水源区特殊的政策扶持,逐年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农村能源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建立水源区发展基金,组织北方受水区省(市)在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实施对口支援;制定相关财政补偿政策,增加国家财政对水源区各县(市)的转移支付;减免一定税费,或调整分税制基数,实行财政返还。如黄姜种植加工业曾是库区几十万姜农致富的途径,建议国家科技部门对黄姜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皂素加工先进废水治理技术,减少对汉江和丹江的污染。针对水源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应有选择地扶持当地开发矿产资源,建设一定规模并有治污设施的企业,指导地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层面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生态型库区,建立水质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机制,加强地方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流域管理机构层面上,以水功能区为单元,建立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网;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控制高耗能、重污染的工业项目的发展;实施库区水质监督管理,通过水质信息发布,进一步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指导和协调库区各地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大坝加高工程的建设,有关水源区保护与发展各专项规划将逐步实施,在监督管理层面上,现有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各方面的关系,包括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管理的责任主体已明确。关键是在实施层面上,要有适合于水源区管理的配套法规和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方案,保障库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国家、地方、流域管理机构、相关部门以及利益各方共同关注水源区的保护与发展,按照各自的定位,建立完善的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联动机制,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妥善解决好库区移民问题,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项目与经费,发展绿色经济,才能使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2)加快水源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有效实施市场化运营机制水源区现阶段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严重滞后,进度缓慢,当务之急是国家和各地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调整投资进度,加快在库周兴建一批(大中小)型高效污水处理厂,包括至今尚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哪县、哪西和商洛等县市,这是大幅度减少库区及上游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釜底抽薪之举措。这些污染治理工程的建成使用,可极大地改善水源区的水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但是由于水源区河流纵横,地势复杂,加之城镇生活、工业取水口及排污口的布局不太合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选好建设地点、排污方式、排污地点,要结合本地区“十一五”规划和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及人口总量增长情况,并考虑城镇给水规划、城镇建设布局、城镇防洪规划及污水管网等相协调,规范排污口和取水口的设置,实行雨水和污水分流和污染物截污工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建议在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兴建污水处理厂之前,要确保现有的十堰、安康、汉中三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包括正在试运行的淅川县、西峡县污水处理厂,要考虑到水源区域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时照顾到水源区人均收入较低,恢复重建任务重,扶贫县多的特点,对各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排放标准的运行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征收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得成用得起。(3)优先发展无污染型企业,限制污染型工业防线结合大坝加高淹没的工矿企业搬迁,调整库区产业结构,加快对造纸、印染、化工、采矿等重污染行业的调整,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或设备限期淘汰,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管理模式,对库区污染严重的造纸废水和黄姜加工废水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制定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立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投融资机制,同时寻找可替代生计,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特色经济。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矿山资源。(4)加强工业防冶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截污于源水源区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合理的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资产优化重组,加快对造纸、印染、酿酒、医药、化工、采矿等重污染行业的调整;对产品没有市场,没有前途、污染又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特别是“五小”企业,要坚决关掉;抓住结构调整契机的同时,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管理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对于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万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的企业,当地政府应提供必要条件和专项经费,组织科技人员攻关;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控制污染的产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的发展,减少废水排放量,实行废水限期达标排放。工业企业废水预处理后,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方式,减少污染.可在一些厂矿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污水,这样做所需管道线路短,处理费用较各自为政时低,而且有利于中水利用(5)加强生态与环境建设,建立生态保护防线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成因复杂,加上大部分县位于山区,偏远高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在生产生活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较大,因此,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要以科学的规划作指导,既要符合水土保持的普遍要求,满足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殊需要,建议国家加大现有水土保持项目对水源区的支持力度,建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三道防线。在离库周较远、人口较少、自然植被较好的低山区,重点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宜林荒山造林和退耕以还林(草)工程,采取以沼气池为主的能源替代措施,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实行全面封禁,充分依靠自然力量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对人口分布较多,耕地面积较大,植被较差的区域,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恢复保护发展森林植被、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结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全面改善生态与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木瓜、板栗、核桃等到经济林果,鼓励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无公害粮食、蔬菜等农业品生产;发展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力度;控制渔业养殖面积和规模,监督鱼饵和鱼药投放;限制使用含磷合成洗涤剂。在环库周一定范围内,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河道及库周的湿地;开展库周水生植被建设;建立环库周防护林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泥沙直接入库的小流域,大力修建拦沙坝、谷坊,减少入库泥沙,确保库周的湿地及河道生态系统维持良好状态。(6)依法划定水源区范围,完善水源区保护政策法规和水资源保护机构库区水质保护立法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法律保障,当务之急是结合水库的特点,尽快依法划定水库水源区范围,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明确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保护目标;明确水质监测的任务及监测结果的发布程序;同时还要明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有关要求。从政策上、行政上来约束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同时,地方各级水行政部门均应完善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机构,加强有关法规的学习和人员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对库区取水、排污及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严格行政审批,控制新的

    注意事项

    本文(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座谈会汇报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