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东路(增城大桥至人民桥段)除险加固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docx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总则:1、本工程为增城区沿江东路(增城大桥至人民桥段)除险加固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2、本次设计消火栓9个,支管按90m计:污水管道管径DN400'D600,干管长度为268m,在桩号K0+488"K0+636处设DN600雨水管,管道长度为126米,其他范围雨水直接通过雨水算以及泄水管盖排入增江。3、设计图中尺寸,除已注明外,管径、井径以亳米计,其余以米计。设计图中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所注标高为管内底标高。设计管线与现状管线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复测现状管线位置及标高,确定设计管线能顺利接入后,方可施工。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与给水、燃气、电力、照明、通信、排水、等单位进行对接,确定好迁改、废除、保护方案,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二、初步设计意见及回复:设计说明部分:1、道路设计说明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等均为失效版本,应复核修改。回复:按意见修改。2、应补充增加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0回复:按意见修改。3、本工程道路及前后段东侧有正在运行增江东污水截污干管(d00-dl200),工程邻近增江河堤岸,下部基础中多粉砂。污水干管以前运行中局部存在粉砂进入污水干管导致道路路而起伏情况,应在设计说明及相应工程方案中考虑该现状因素。回复:本次设计污水管道采用中空壁缠绕管,电热熔连接,并对管道进行混凝土包封,防止粉砂进入污水管道情况,施工中如发现道路由于粉砂进入现状污水干管,道路有塌陷、沉降等危害时,需及时报告业主、监理、设计进行相应处理。4、暴雨公式应采用增城区暴雨公式。回复:按意见修改。5、给水管材及防腐做法应符合增城市供水部门要求,补充给水管道竣工验收具体要求:补充区域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指标;复核补充排气阀设置位置;复核浆砌石堤岸是否能够承担DN400给水管支撑要求。回复:根据业主意见,本次设计仅包含消火栓及支管设计,不包含给水主管设计内容,支管设计水压1.OMpa,管材及防腐做法均满足要求,。6、污水管改造方案应与现有污水干管及下游鹤洲泵站运行情况协调。回复:原设计泵站排污能力已考虑本次设计范围内纳污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对于需破除后恢复的污水管道需临时封堵上游管段,并用泵抽往下游污水管道。7、补充雨水管、污水管设计标准。回复:说明中已有雨水管道设计标准,有现期取5年,径流系数取0.7,集水时间取IOmin。污水管拆除段按原管径恢熨,原管径已按照远期标准进行设计,桩号K0÷719'K0÷845由于接入管为DN400,本次设计按最小管径设计。给水图纸部分修改建议:1、平面布置应补充坐标定位。回夏:根据业主意见,本次设计仅包含消火栓及支管设计,对消火栓采用桩号及坐标定位。细化管件工程量大样图和给水管道参数。回更:消火栓及支管做法、工程量见图集13S201-页15,16.2、跨越桥梁等处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检修阀门。回复:根据业主意见,本次设计仅包含消火栓及支管设计。排水部分修改建议:1、补充区域排水规划情况,熨核本工程设计与规划的一致性。回复:该区域未有规划,按相关单位意见进行设计。2、根据勘察报告完善管道基础处理。回复:不良地基道路专业均已处理。3、补充检查井井盖、防坠网工程量及参数要求。回复:检查井井盅、防坠网工程量见工程材料表。检查井井盖参数要求见说明书,按意见补充防坠网承载力要求,防坠落网的承教能力2100Kg.三、设计依据及相关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五、消防工程I、消防系统:本次设计仅包含消火栓及支管设计,其他部分给水管网由其他单位进行设计、施工,消火栓与给水管网连接支管以10米计,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与相关单位做好衔接,消火栓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需保证消火栓间距不得大于120米,消火栓距道路边线0.5米。2、支管管材与接口:消火栓与给水管网连接支管采用球墨铸铁管,球黑铸铁管采用接口形式为滑入式T形柔性接口,壁厚级别为K9级,内衬水泥砂浆层,外表面防腐蚀层采用喷锌加环氧树脂漆。有关管材的制作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公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质量证明书、提升堆放与装卸。使用与安装均应符合GBTI3295-2013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ISO2532可延性铸铁管技术手册的要求。球墨铸铁管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述要求:抗拉强度420Nmm,屈服强度N300Nmm.3、消火栓:消火栓安装在道路靠近居民侧,采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含标准图所有配件),型号为SSlOO/65型(含阀门井),支管浅装。消火栓阀门井井盖应符合6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中相应标准及要求,井盖最终形式应与业主确认。消火栓安装在人行道上,距路边0.5米。阀门井高度应根据管道埋深和阀门安装高度要求进行调整,阀门井与地面平齐。4、钢管及钢制管件防腐(1)外防腐1)埋地钢管及钢制管件:采用环氧煤沥青加强防腐,防腐层结构为:底漆一面漆一玻璃布一面漆一面漆。具体做法详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及相关产品使用说明书。对于埋地的螺栓连接件,采用不锈钢材质。2)明设钢管、钢制管件及钢制件: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外露部分清理干净后刷红色醇酸防锈底漆二道,再刷银粉漆二道;未做沥青防腐的管道表面除锈后刷红色酣酸防锈底漆二道,再刷银粉漆二道:已做沥青防腐的管道,表面再刷银粉漆二道;对于焊接钢管、无缝钢管和钢制件,要求外表除锈后,刷红色醇酸防锈底漆二道,再刷醇酸碱漆(面漆)二道。(2)内防腐采用耐水防腐涂料,要求外表除锈后,采用环氧煤沥青普通防腐,防腐层结构为:底漆(两道)一面漆(二道);对所有管径规格的钢制管件,均需做环氧煤沥青普通防腐,做法同前。(3)除锈: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6);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9、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IK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12、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13、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1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15、非开挖铺设用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CJT358-2010:16、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17、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BII/T594.2-2014):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CJ/T8-97):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99):2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I5-31-2003);24、国家、省、市有关的技术规定、规范及法规。四、设计标准:雨水采用广州市增城区暴雨强度公式。7,12q=2538.879*(l+0,4161gP)/(t+7.813)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P=5年t一降雨历时t=tl+t2L地面集水时间取L=IO分钟L一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分钟)综合径流系数巾=0.70o江,本次设计把该部分污水出户管接入污水主管,DN1200合流管由于标高受限,无法截流入污水管道,建议业主对设计范围外的合流管道进行雨污分流。施工中如遇到其他排污口,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检查井与井盖污水干管按规范间隔距离设置污水检查井以及污水沉泥井,污水检查井设在机动车道上时,其井盖采用机动车道沥青混合料路面污水检查井可调式防沉降井盖: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时,采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检查井填充式井盖。井盖最终形式应与业主确认,井盖及井圈性能指标以及安装等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铸铁检查井盅(CJ511T-2017).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关于新建井盖进行编号、安装标示铭牌等增加设计耍求的通知(穗开环建(2011)103号文件),球墨铸铁单层井盅及踏步施工(14S501-1)中相关标准及要求。污水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做法,具体做法详见标准图集06MS201-3检查井设计井顶标高如与实际路面不符时,应以实际路面为准,并做到与周边现状顺接。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污水检查井全部按有地下水施工。为避免在检查井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检查井内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网的承载能力2100Kg.6、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污水管道与检查并连接详见06MS201-2页56、57。7、严密性试验(1)污水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2)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3)管道闭水试验时,试验管段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管道未回填上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4)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IOm,但已超过上游检杳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管道闭水试验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B闭水法试验进行。七、雨水工程1、管道横断面与平面布置钢管、钢制管件及钢制件的除锈标准,参照相应防腐材料产品说明书要求并按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SYJ4007Y6执行,喷射除锈应达到Sa2级,手工除锈应达到Sl3级。5、水压试验消防管道安装完毕后,需按验收规范要求做水压试验,实验管段灌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小于48h,试验压力为1.OMPao6、冲洗消毒消防管道水压实验后,竣工验收前,需按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冲洗消毒。六、污水工程1、管道横断面与平面布置本次设计原有污水系统保留,并对原有污水管道进行清淤,加装防坠落网以及更换井圈、井盖。本工程道路及前后段东侧有正在运行增江东污水截污干管(d600-dl200),工程邻近增江河堤岸,下部基础中多粉砂。污水干管以前运行中局部存在粉砂进入污水干管导致道路路面起伏情况,施工中如发现道路由于粉砂进入现状污水干管,造成道路有塌陷、沉降等危害时,需及时报告业主、监理、设计进行相应处理。由于部分桩基以及挡土墙与污水管道存在冲突,因此对KO+180*0+237、K0+469K0+536(DK0+272)、DK0+272'DK0+316处污水主管以及部分污水支管废除后予以恢复。本次设计在桩号K0+719K0+845新建污水管,污水管布置于道路机动车道下,离人行道边O9-L5m,管径为DN400。2、管道纵段面设计管道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管道高程设计除考虑地形坡度外,还应考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关系以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本工程污水管高程主要依据地形地势高程确定,管道埋深为2.I34.4m°3、管材与接口:污水埋地管材选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环刚度10KNm2,采用电热熔连接。其质量及安装应符合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的相关要求。牵引管材选用HDPE牵引用实壁管,环刚度12.5KNm2,其质量及安装应符合非开挖铺设用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CJT358-2010)的相关要求。为防止粉砂进入管道,本次对污水管道采用20OnIm厚混凝土包封,混凝土等级采用C20。4、预留支管以及接户管由于东侧地块均已开发,本次设计不预留支管。由于设计范闱内部分污水出户管直接排入增1、本次设计为保证绿化浇灌要求,在临江人行道悬挂花箱处设置滴头,滴头流量2Lh,间距0.4米,以保证每个花箱2个滴头供水:滴头为压力补偿滴头,以保证出水稳定。绿化带处设置取水栓,水带取水浇灌。临近人行道给水管道采用支架固定,支架5米一个。绿化给水具体设计由专业公司深化安装方案。2、由于给水管道由其他单位负责设计、施工,本次设计给水管与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连接按10米考虑,具体数量及位置由现场确定。3、绿化给水管均采用给水PE管,承压LoMPa,PE管管道连接采用热熔连接,其质量及安装应符合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的相关要求。4、管道垫层: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采用砂石垫层,厚度0.15m。管道安装完毕,管段管坑两侧及管面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应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o5、管道埋设深度及原则:车行道下管道最小覆土为0.7米,绿化带下管道最小覆土为0.6米。6、管道安装完毕,在覆土愉须按有关规范进行水压试验,管道试验压力为LoMPa。九、基槽开挖1、为防止管道沟槽边坡失稳,施工时需做好预防、应急措施。2、围护结构设计:本次设计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钢板桩支护。(1)钢板桩设计采用IV型拉森钢板桩支护,桩长按6、9m控制;每延米板桩截面积A=242.5cm,每延米板桩惯性矩I=38600cm,每延米板桩抗弯模量W=2270cm。(2)支撑设计基坑设置一道钢管内支撑体系(集水井范围内设置两道支撑,两道支撑竖向间距3m),支撑采用(H28mmX12un钢管,水平间距5m。钢型板及腰梁与内支撑接触处采用满焊焊接:腰梁与钢板桩接触处采用满焊焊接。(3)围橡设计钢围檄采用45b工字钢,材料屈服强度为Q345。十、基坑工程1、基坑深度按管线施工图设计的基底标高确定,并应结合基底的岩.土状况:底部宽度应满足埋管施工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要求选取。2、管线施工中各种井的位置,基坑宽度与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局部加大,必要时可以改换支护本次设计废除原有雨水口及雨水口连接管,保留其出口,并对设计范围内合流管清淤、加装防坠落网以及更换井圈、井盖。本次设计在桩号K0+488'K0+636处设DN600雨水管,雨水管道位于右侧机动车道上,其他范围雨水直接通过雨水算以及泄水管盅排入增江。2、管道纵段面设计管道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管道高程设计除考虑地形坡度外,还应考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关系以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本工程雨水管高程主要依据地形地势高程确定,管道埋深为2.206.37m03、管材与接口: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H级),橡胶圈接口,管材性能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中相应标准及要求。4、检查井与井盖雨水干管按规范间隔距离设置污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设在机动车道上时,其井盖采用机动车道沥青混合料路面雨水检杳井可调式防沉降井盖;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时,采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检查井填充式井或。井盖最终形式应与业主确认,井盖及井圈性能指标以及安装等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铸铁检查井盖(CJ511T-2017)、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10100/T160-2013),关于新建井盖进行编号、安装标示铭牌等增加设计要求的通知(穗开环建(2011)103号文件),球瞿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1)中相关标准及要求。雨水检杳井采用钢筋混凝土做法,具体做法详见标准图集06MS201-3o检查井设计井顶标高如与实际路面不符时,应以实际路面为准,并做到与周边现状顺接。位丁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雨水检查井全部按有地下水施工。为避免在检查井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检查井内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网的承载能力2100Kg.5、雨水口及连接管为避免雨水口影响道路结构,本次设计在半路半桥段,雨水口除人民路段采用机动车道平入式收水口鼻子(双算),其他均采用砖砌立算式双篦雨水口(铸铁井圈);在正常道路段采用机动车道平侧结合式算子(双算);在挡墙路面抬高段,采用机动车道平入式收水口算子(双算),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连接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级),管径300,最小坡度不得001,采用200厚混凝.1:包封,混凝土等级采用C20。为避免破坏河堤,本次设计连接管排出口尽量利用现状排出口设计,靠近河堤侧雨水通过设置泄水管盖以及泄水管排入增江。八、绿化给水工程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11、成品保护施工时,应注意对成品的保护。十一、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要求I、雨水管道采用混凝上基础,其他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本次设计为改造工程为避免管道压实度不够,影响道路质量,本次设计回填中粗砂回填到道路结构层底,砂石基础可选择下列材料:(1)天然级配砂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2)中砂、粗砂。砂粒径不大于Iomn1,石子粒径不大于13mm。2、管道敷设完成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态,应尽快进行管道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沟槽应尽快回填至管顶以上05m高度处。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回填土0.5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夯实,但机械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驶。3、回填时应清除沟槽内杂物并排出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得有超限值的大砾石或石块,不得有大于砾石两倍的的土块,冻土,砖,垃圾,有机物及其它杂硬物体。4、选择回填材料时,应考虑它与原土的兼容性。回填材料不应被冲走或与原土相混合,且应防止原土进入到回填材料中,I、II区采用中砂回填。5、在回填中,运土,倒土,夯土时均不得损伤管节及其接口,不得出现管道移位,转动等现象。6、在管底腋角部位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7、沟槽管区内的夯实应从沟槽壁两侧同时开始,逐渐向管道靠近,严禁单侧夯实。十二、施工检测和工程质量控制1、施工检测:(1)本基坑工程施工要求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2)本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免杂,建议安排试验段进行试挖,以指导全线施工。(3)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指导原则,及时根据现场施工监测数据,修改、完善和优化设计。(4)施工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D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监测。型式。3、地基处理:(D给水管道采用天然基础,如果管底遇到淤泥等软弱地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要求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IoOKPa。(2)污水管道采用天然基础,如果管底遇到淤泥等软弱地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要求地基承戮力要求不小于IOOKpao(3)雨水管道采用天然基础,如果管底遇到淤泥等软弱地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要求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IOOKpao支管的地基处理与两侧干管相同,工艺所选标准井地基处理与旁边管线地基处理相同。4、施工降水施工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支护结构,采取合适的降水技术和措施。对于浅基坑,一般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开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排水采用坑内集水的明排方式。对针对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特殊管段,基坑支护体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采用止水帷幕或其他防水止水方式。5、管道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藤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浮设计水位为地面下0.50米,地面堆积荷载IOKNm汽车荷载采用公路级。6、为防止开挖边坡和施工基坑失稳,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好施工措施及基坑维护工作,采用拉森钢板桩的用量及支撑数量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务必做到安全、经济、合理。7、运营道路工程的保护:在运营道路的一侧或道路的下部铺设管道时,不应采用放坡施工。根据基坑开挖深度考虑列板支护、槽型钢板桩支护和拉森钢板桩支护等型式。8、周边建筑物的保护:在周边有建筑物的管段,首先管段布置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施工中应注重对临近建筑物的保护,采取适当的开挖和支护型式控制好基坑的位移和变形。尽量减小对临近建筑物的安全影响,针对临近高大或重要的建筑物的、基坑支护宜进行专项基坑工程的设计。9、环境保护施工中应加强时环境的保护,文明施工,对施工造成的临时破坏,应在施工完成后予以及时恢复。10、地下障碍物、文物及其他:施工中如发现地下障碍物,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发现文物或古墓等,应中止施工并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如发现方面的规定。8、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9、雨水排出口位置及标高应根据现场情况且核确定,可根据现状情况调整。10、施工单位应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和健全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等进行精心施工,并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与。11、基坑(槽)或管沟开挖和回填施工应保持工序的连续:紧凑,基坑(槽)不宜长期暴露,应做到尽快完成。12、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边坡,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基坑顶部边缘严禁堆放材料,堆土和行驶车辆等,堆放材料和堆土一般应在距槽(沟)边缘I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严禁出现超载。13、应尽量减小对基底土产生扰动,基底30Cm范围内的土人工挖除:当个别地段出现超挖时,需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14、土方开挖不宜在雨季进行,如需雨季施工,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一般应适当设置支撑或进行加强支护等。15、管道敷设施工中应加强对基坑结构的保护,防止对基坑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6、加强对水的管理,一般应在坑(槽)外侧围设临时排水沟或阻水坎,以防止地面的水流入基坑。17、施工时应加强对基坑、支撑、土堤的检查,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和问题应及时解决和处理。施工中根据需要对基坑进行检测,防止基坑变形导致临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变形或破坏等,深基坑和需要重点保护的管段,必须进行施工检测。18、由于给水管道由其他单位进行设计、施工,施工时需做好与相关施工单位的衔接,已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19、凡注有见XX标准图集号的图纸,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自备,不另发图。2)临近建筑物等的位移变形监测。3)临近地下管线设施监测。4)其他有关规定或需耍进行的监测项目。2、工程质量控制:(1)本工程宜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2)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部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组织旁站监理和检查验收。(3)各分部或分项工程完工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检查验收。(4)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5)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理是本工程的一项重要控制内容,应贯彻施工全程。十三、施工注意事项1、给排水管道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变更设计应经过设计单位同意。2、给排水管道管材、管道附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3、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地质复杂,地下管线较多,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4、本工程管道沿线现状管线较多,主要有给水、电力、电信、照明和燃气管线,给排水管道施工时,应做好对现状管线的保护或迁移工作,施工单位需根据物探和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现状管线的位置和尺寸,确定迁改方案,般采用平面移位、新建临时管、架空和混凝土包封加固等措施,迁改方案需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待施工完平面移位、新建临时管、架空和混凝土包封加固等措施,迁改方案需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实施。待施工完成后,部分改迁管线可根据需要迁移至原位置。5、新、旧排水管道接驳、改建,作业前,应提前1小时打开工作面及其上、下游的检查井盖,用排风扇、轴流风机强排风30分钟以上,并经多功能气体测试仪检测,所测读数在安全范围内方可下井。施工时各种机电设备及抽水点的值班人员应全力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施工期间每半小时须用多功能气体测试仪检测电否正常,以判断作业环境有无毒气等情况,有异常时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6、牵引管段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现有地下管道现况标高充分调查,避免管道交叉碰撞,以确保管道施工安全。7、管道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爆、环境和文物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