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一、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具体目标: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内容要求: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I)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5、人格养成教育。(I)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通过“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利用手抄报,宣传窗等宣传手段,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保健能力。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烦恼,愉快地学习和生活。4、加强人际交往、学习心理、自我意识的教育,使之能积极与他人沟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完善学生人格。5、教师全员参与,树立人人成为心理辅导教师的意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1)做好学生个案辅导;(2)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6、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采取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1)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及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附:各年级心理辅导内容利用晨会课、活动课、班队课时间,可按游戏活动、辅导讲座的形式进行,寓教于乐。一年级: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能与伙伴互助互爱的合群心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及孤僻的不良心理。二年级:建立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能与伙伴团结协作,做好一件事,克服不愿与人交往或不适应交往的心态。三年级:培养责任感,知道自己的言行要负责任,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能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集体活动中能出主意想办法。四年级:培养学生对人宽容、谦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行动要表现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五年级:谦虚好学,取长补短,严以律己,树立自信心,能根据自己实际,确立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六年级:正确评价自己,做事充满自信,能不断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受挫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防御机能。不断为自己确立目标,积极进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为进一步贯彻XX的XX大关于“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工作部署,落实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XX教思函(2023)XX号)和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XX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XX沪(2023)XX号)等精神,切实加强和推进育德与育心相结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2023年度XX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有关通知,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以下简称“活动季”)。现将相关方案如下:二、活动主题和目的以“润泽心灵”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聚焦学生生命成长,通过各类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微视频、心理健康知识大赛等活动加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三、活动对象全校师生四、活动时间2023年XX月-2023年XX月五、活动内容主题活动部分将根据活动目的和内容侧重点分为“润心关爱”、“知心护航”、“慧心成长”、“齐心育人”、“健心向阳”、“暖心相伴”共六个板块开展。板块一:润心关爱本板块着眼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恋爱和就业话题,实施相关主题的心理状况的普测,了解学生在恋爱和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并根据普测结果,对潜在问题进行排摸,由心理中心给予相应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活动:恋爱和就业相关主题心理普板块二:知心护航本板块以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导向,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保健意识,展示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目的,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知识大赛为主要活动形式。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32学时2学分)活动一:心理健康知识大赛活动二:校园心理微视频大赛板块三:齐心育人本板块以继续广泛和深入推行“生命守门人”工作法为导向,以提升我校“心灵守护者”协同育人能力为目的,以各层面、各类别的心理专项培训课程为主要活动方式。课程一: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课程二:辅导员心理专题培训(3场)课程三:班长、心理委员心理实践课程专题培训板块四:慧心成长本板块以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和校园安全教育为导向,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发展理念,加强生命安全意识,增强生命价值感、意义感,从而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为目的,举办以“凝聚力”或“生命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一:心理主题班会活动二: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板块五:健心向阳本板块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体育、劳动有机结合,以涵养品德、陶冶情操、表达心声,展现学生积极有为、向上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愉悦身心、激发活力为目的,以植树、主题艺术创作、放风筝、心愿签等丰富多彩、受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活动一:“栽种希望,拥抱未来”植树活动活动二:“生活即艺术”帆布包彩绘DIY活动活动三:“纸莺寄情,放飞心灵”活动活动四:“我塑我人生”黏土DIY活动活动五:“许个心愿挂树梢”活动板块六:暖心相伴本板块将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作用,利用谈心和指导的方式,重点关注学校各类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现实需要,根据需要向困难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健康促进,从而缓解学生经济、学业、就业等压力,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六、闭幕仪式暨表彰大会七、活动要求L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保障,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动员,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增强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2 .加强宣传展示。注重发挥宣传推广和展示交流作用,开展优秀特色活动展评展示、总结交流,加强宣传报道,全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浓厚氛围。3 .加强沟通交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符合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疫情对学校师生带来的困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五十三团第一小学特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一、编制对象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以下几点心理变化:1、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认识上的逆反和情绪、行为上的对抗。2、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态度冷漠。3、社交恐惧,主要表现为青少年面对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4、生理变化,生理规律发生改变,出现不想吃饭或暴饮暴食、失眠、早醒等症状。5、情绪变化,表现为情绪偏离正常,过分依赖网络,甚至害怕、焦虑等。6、行为变化,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不符合常态,或者与之前的行为存在较大差异。7、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个体生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守护青少年心灵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要了解并做好这些。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这样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接受过人学准备教育的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其他一些儿童则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的孩子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问题。2、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学生身心因此可能受到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影响学生的身体状态,使其产生视力下降、食欲缺乏、精力不足等症状。在心理方面也有可能使学生出现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思维迟缓等现象。3、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10%o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画书或玩玩具,或者在课堂上打瞌睡,甚至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孩子的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也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4、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员,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还能获得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的依恋感无法满足,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指责批评,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的失败而告终的师生交往方式还会在小学生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5、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他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放任自流。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常常与家长溺爱、过度保护有关。孩子因此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自然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调适的心理问题了。6、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受到父母的娇惯,因此容易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过分依赖家人照顾其生活,过分依赖家长帮助其学习,过分在情感上依赖他人等。因过于在情感上依赖他人,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因此,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易于感到失去别人的爱,并因此焦虑不安;易于出现自责倾向,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抱有恐惧心理。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见,损害着他们的心理健康。7、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2、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来自家庭的因素1、气质类型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四、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学校应采取的对策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1)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2)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3)保密是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4)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好做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4)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家庭应采取的对策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2、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1)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失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待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H)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下:(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总之,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许多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发生不良事件。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这些问题的洞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小学生的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和调整,以避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结合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XX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学生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践行“为XX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关键措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在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予以贯彻落实,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基础薄弱、力量保障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地区间、学校间发展还不平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认真贯彻落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履行好工作责任,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固基础、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着力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基本原则。一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一一遵循规律,守正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一一三全育人,协调联动。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心理育人,充分发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家庭、学校育人合力,构建集教育、咨询、预警、服务、干预、处置于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一分类推进,综合施策。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堵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综合能力。()目标任务。到2025年,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全面覆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学校、医疗机构、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全面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三、主要任务(一)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L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统一编写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前教育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有条件的高校、特殊教育机构可开设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2 .注重全方位教育。构建心理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劳动课程,广泛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心理素养。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大力推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区域性心理辅导中心,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4 .完善预警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全覆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全面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普遍建立中小学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预警网络,编写修订高校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保健员等手册,提高高校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预警网络运行效率。5 .实施网络化管理。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心理档案转续衔接等机制,为高一学段学校及时实施心理咨询辅导提供信息支持。6 .健全干预体系。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创造条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专线等服务通道,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健全心理危机事件处置预案,完善学生在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预案,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二)落实家庭教育责任7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婚姻登记机构应积极开展婚前辅导教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婚姻登记机构开设结婚登记相关课程,引导适婚青年增强婚恋观、家庭观、责任观,力争到2025年,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构全部设立婚姻辅导室。组织实施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推动成立家长学校,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赋能。8 .完善家校协同干预机制。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入学时就确定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商定干预方案,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学生在校期间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应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三)完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9 .规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评估监督,促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整合卫生健康、教育、医疗机构、社会等力量,积极研制各学龄段心理健康状况标准,探索开发符合各学龄段特点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鼓励各类心理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10 .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的支持协作机制,持续强化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协同合作,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到2025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鼓励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11 .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及时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为挽救生命做出最大努力。(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12 .配齐配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编制部门应指导所属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统筹解决学校编制紧缺问题。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应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且配备至少1名专职教师。办学规模低于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应通过其他学校对口援助、教师定点支教等多种方式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