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复习题.ppt
,1、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什么?机械零件2、什么是通用零件?什么是专用零件?试各举三个实例?3、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是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系统;辅助系统4、机械零件有哪些主要的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5、机械零件常用的有哪些计算准则?它们是针对什么失效形式而建立的?强度-断裂;刚度-变形;寿命-腐蚀,磨损,疲劳;振动稳定性;可靠性6、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习 题,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习题),一、选择题1、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1)专用零件和部件;(2)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3)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4)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2、下列四种叙述中 是正确的。(1)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2)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3)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4)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3,4,3、发动机连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该变应力的应力比r为。(1)0.24;(2)-0.24;(3)-4.17;(4)4.17。4、发动机连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如题3图所示,则其应力幅a和平均应力m分别为。(1)a=80.6Mpa,m=49.4Mpa;(2)a=80.6Mpa,m=-49.4Mpa;(3)a=49.4Mpa,m=80.6Mpa;(4)a=49.4Mpa,m=80.6Mpa。5、变应力特性max、min、m、a及r等五个参数中的任意 来描述。(1)一个;(2)两个;(3)三个;(4)四个。,2,2,2,6、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1),或,(2),或,(3),或,(4),或,7、一直径d=18mm的等截面直杆,杆长为800mm,受静拉力F=36kN,杆材料的屈服点s=270Mpa,取许用安全系数S=1.8,则该杆的强度。(1)不足;(2)刚好满足要求;(3)足够。8、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1)屈服点;(2)疲劳极限;(3)强度极限:(4)弹性极限。二、分析与思考题1、什么是变应力的应力比r?静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的r值各是多少?,3,3,2,静应力r静=1;脉动循环r脉=0;对称循环变应力r=-1。,解:,2、图示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形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应力?它们的应力比分别是多少?,解:a)静应力r=1;b)非对称(或稳定)循环变应力 0 r+1;c)脉动循环r=0;d)对称循环r=1。,例2-2:一铬镍合金钢,-1=460N/mm2,s=920N/mm2。试绘制此材料试件的简化的m a极限应力图。解:按合金钢,=0.20.3,取=0.2,由式(29a)得:,如图2-10所示,取D点坐标为(0/2=383,0/2=383),A点坐标为(0,-1=460)。过C点(s=920,0)与横坐标成135 作直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G,则直线化的极限应力图为ADG。,例2-3:在图2-10的极限应力图中,求r=-0.4时的a和m值。,从而得,又由式(3-9a):,得,联立以上两式解得:,即图上M点。,解:由式(2-8)得:,作业:1-1、1-2、1-5习题分析:,静强度区:,疲劳区:,如果工作应力点在极限应力曲线以内,说明零件是合格,不会失效。,例题:45号钢经过调质后的性能为:-1=307Mpa,m=9,N0=5106。现以此材料作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变应力1=500Mpa作用104次,2=400Mpa作用105次,试计算该试件在此条件下的安全系数计算值。若以后再以3=350Mpa作用于试件,还能再循环多少次才会使试件破坏?解:根据式(2-46):,根据式(2-47),试件的安全系数计算值为:,又根据式(2-19):,若要使试件破坏,则由式(2-42)得:,即该试件在3=350Mpa的对称循环变应力的作用下,估计尚可再承受0.97106次应力循环。,总 结,1、在解决变应力下零件的强度问题叫疲劳强度。零件里通常作用的都是变应力,所以其应用更为广泛。2、疲劳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f(N,r,K,材料,形式)疲劳强度比静强度复杂得多。3三大理论一假说:疲劳曲线解决对称循环变应力的强度计算问题;极限应力图对称非对称的关系;复合极限应力图复合和简单应力的关系;Miner法则稳定和非稳定应力的关系;,例题:一零件采用塑性材料-1=275Mpa(N0=106,m=9),K=11)当作用一工作应力1,n1=4103(N1=8103)后,又作用一工作应力2=275Mpa,试求其工作寿命n2=?2)当作用1=410Mpa,n1=4103后,若使n2=106,则工作应力2=?3)若工作应力1=410Mpa,n1=4103,2=275Mpa,n2=5105求:S(安全系数)。解:1)这属于不稳定变应力下的强度计算问题,应用疲劳损伤累积假说的数学表达式。,2),3),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习题续),一、选择题2-145钢的持久疲劳极限-1=270Mpa,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106次,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4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 Mpa。(1)539;(2)135;(3)175;(4)417;2-2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1)增高(2)降低(3)不变(4)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2-3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与 等因素有关。(1)零件的应力集中、加工方法、过载;(2)零件的应力循环特性、应力集中、加载状态;(3)零件的表面状态、绝对尺寸、应力集中;(4)零件的材料、热处理方法、绝对尺寸。,1,1,3,2-4 绘制设计零件的ma极限应力简图时,所必须的已知数据是。(1)-1,0,s,k;(2)-1,0,s,K;(3)-1,s,K;(4)-1,0,K;2-5在图示设计零件的ma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0N线与横轴间夹角=45,则该零件受的是。(1)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2)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3)脉动循环变应力;(4)对称循环变应力;,2,3,脉动循环,应力幅等于最大应力,2-6在题2-5图所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0N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90时,则该零件受的是。(1)脉动循环变应力;(2)对称循环变应力;(3)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4)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2-7已知一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max=180Mpa,最小工作应力min=-80Mpa。则在图示的极限应力简图中,该应力点M与原点的连线0M与横轴间的夹角为。(1)685744;(2)21215;(3)66215;(4)742833;,2,1,2-8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上,M为零件的工作应力点,若加载于零件的过程中保持最小应力min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1)M1;(2)M2;(3)M3(4)M4;2-9在上题中若对零件加载的过程中保持应力比r等于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1)M1;(2)M2;(3)M3(4)M4;,2,3,2-102-8题中若对零件加载的过程中保持平均应力m等于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1)M1;(2)M2;(3)M3(4)M4;2-11零件的材料为45钢,b=600Mpa,s=355Mpa,-1=270Mpa,=0.2,零件的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K=1.4。则在图示的零件极限应力简图中角为。(1)365535;(2)411422;(3)484538;(3)6786;,1,2,2-12 在题2-5图所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0N线与横轴间夹角=50,则该零件受的是。(1)脉动循环变应力;(2)对称循环变应力;(3)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4)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2-13一零件由40Cr制成,已知材料的b=980Mpa,s=785Mpa,-1=440Mpa,=0.3。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max=240Mpa,最小工作应力min=-80Mpa,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K=1.44。则当应力比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工作安全系数S为。(1)3.27;(2)1.73;(3)1.83;(4)1.27;2-14若材料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则以对称循环应力1=500Mpa作用于零件n1=104次以后,它所造成的疲劳损伤,相当 于应力2=450Mpa作用于零件。(1)0.39104;(2)1.46104;(3)2.58104;(4)7.45104;,3,2,3,2-15若材料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则以对称循环应力1=400Mpa作用于零件n1=105次所造成的疲劳损伤,相当于2=Mpa作用于零件n2=104次所造成的疲劳损伤。(1)517;(2)546;(3)583;(4)615;2-1645钢经调质后的疲劳极限-1=300Mpa,应力循环基数N0=5106次,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若用此材料做成的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应力1=450Mpa作用104次,2=400Mpa作用2104次。则工作安全系数为。(1)1.14;(2)1.25;(3)1.47;(4)1.65;2-1745钢经调质后的疲劳极限-1=300Mpa,应力循环基数N0=5106次,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9,若用此材料做成的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应力1=450Mpa作用104次,2=400Mpa作用2104次,再以3=350Mpa作用于此试件,直到它破坏为止,试件还能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为 次。(1)6.25105(2)9.34105(3)1.09106(4)4.52106,1,2,3,习题:第三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理论一、选择题3-1 现在把研究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的科学与技术统称为。(1)摩擦理论;(2)磨损理论;(3)润滑理论;(4)摩擦学;3-2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1)液体摩擦;(2)干摩擦;(3)混合摩擦;(4)边界摩擦;3-3 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0.43时,其摩擦状态为;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35时,其摩擦状态为。(1)液体摩擦;(2)干摩擦;(3)混合摩擦;(4)边界摩擦;,3,4,1,3,4,3-4 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是为了减小。(1)粘着磨损;(2)表面疲劳磨损;(3)磨粒磨损;(4)腐蚀磨损;3-5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的摩擦副的磨损过程图(磨损量q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中 是正确的。,3-6 根据牛顿液体粘性定律,大多数润滑油油层间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偏导数v/y之间的关系是。(1);(2);(3);(4);3-7 动力粘度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泊(p);(2)厘斯(cst);(3)恩氏度(E);(4)帕.秒(Pa.s);3-8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下润滑油 的比值。(1)密度;(2)质量m;(3)相对密度d;(4)速度v;,3-9 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m2/s;(2)厘斯(cst);(3)厘泊(cp);(4)帕.秒(Pa.s);3-10 当压力加大时,润滑油的粘度。(1)随之加大;(2)保持不变;(3)随之减小;(4)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视润滑油性质而定;3-11 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1)随之升高;(2)随之降低;(3)保持不变;(4)升高或降低视润滑油性质而定;,二、分析题1、何谓摩擦、磨损和润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按摩擦面间的润滑状况,滑动摩擦可分哪几种?3、按照磨损机理分,磨损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如何防止或减轻这些类型的磨损发生?4、获得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润滑剂的作用是什么?常用润滑剂有哪几种?,习题:第四章 螺纹零件一、选择题,1、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2、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最好的螺纹是。(1)三角形螺纹;(2)梯形螺纹;(3)锯齿形螺纹;(4)矩形螺纹;3、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1)双头螺柱联接;(2)螺栓联接;(3)螺钉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4、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4,1,2,3,5、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6、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1)增加拧紧力;(2)增加扳手力臂;(3)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7、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1)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2)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3)减小螺栓的刚性;8、有一汽缸盖螺栓联接,若汽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为。(1)对称循环变应力;(2)脉动循环变应力;(3)非对称循环变应力;(4)非稳定循环变应力;,2,3,1,3,总 结螺栓组 单个螺栓轴向轴向力,松配:轴向力Qp,紧配:横向力(假定每个螺栓所受力相同),松配:轴向力Qp,紧配:横向力(单个螺栓所受力是不等的)(rmax),轴向力,横向力,横向,转矩,对于单个螺栓来讲只受两个方向的载荷,倾覆力矩轴向力(rmax)翻转半径最大的地方;,例题1 平行,均匀分布,解:,例题2 某钢制吊架用螺栓组固定在水平钢梁上,螺栓组由四个普通螺栓组成。,解:找中心线,向中心简化,向联接中心平移。有两种基本外载荷:轴向力和倾覆力矩,在倾覆力矩作用下,一边受拉,另一边受力减小,力臂最大处,载荷最大。,例题3 螺栓组联接的的三种方案如图示,试问哪个方案较好?哪种螺栓布局更合理?,解:(1)a)松配,b)紧配,(2)第二种方案 半径为a,(3)第三种半径为a,最合理。同时由三个螺栓来承受转矩T,每个螺栓F2。,F2是有两个螺栓起作用。用平行四边形法则,预紧力小。a)紧配横向力比第一种小,要合理一些,所用的螺栓直径很小。,例题4 试分析图示电动机螺栓联接中受哪几种基本载荷?,解:左、右翻,前、后翻。同时受横向、轴向、转矩和翻转力矩的作用。,例题9-1:P219 图9-23 图9-23所示钢制搭接梁用8个螺栓(每侧4个)连接起来。梁的厚度为25mm,搭板厚度为15mm,梁上的横向静载荷F=40kN,梁与搭板接合面之间的摩擦因数f=0.15,取过载系数Kf=1.2,装配时不控制预紧力,试分别按钢制普通螺栓连接和钢制铰制孔用螺栓连接设计此连接,并确定连接件的规格。,习题:第四章 螺纹零件一、选择题8、承受预紧力F的紧螺栓联接在受工作拉力F时,剩余预紧力为F,其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0为。(1);(2);(3);(4);9 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紧螺栓联接,该联接中的螺栓。(1)受剪切作用;(2)受拉伸作用;(3)受剪切和拉伸作用;(4)既可能受剪切又可能受拉伸作用;,2,4,10、现有一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联接的刚度C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达到与预紧力F的大小相等时,则。(1)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结失效;(2)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3)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4)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还可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F的两倍;11、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的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1)单线矩形螺纹;(2)单线梯形螺纹;(3)双线矩形螺纹;(4)双线锯齿形螺纹;12、被联接件受横向载荷作用时,若采用一组普通螺栓联接,则载荷靠 来传递。(1)结合面之间的摩擦力;(2)螺栓的剪切和挤压;(3)螺栓的剪切和被联接件的挤压;,4,3,1,13、设计螺栓组联接时,虽然每个螺栓的受力不一定相等,但对该组螺栓仍均采用相同的材料、直径和长度,这主要是为了。(1)外形美观;(2)购买方便;(3)便于加工和安装;14、确定紧螺栓联接中拉伸和扭转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当量应力时,通常是按 来进行计算的。(1)第一强度理论;(2)第二强度理论;(3)第三强度理论;(4)第四强度理论;15、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杆受到 作用。(1)弯曲和挤压;(2)拉伸和剪切;(3)剪切和挤压;(4)扭转和弯曲;,3,4,3,如图9-21所示,当工作拉力在0F之间变化时,螺栓所受的总拉力将在QpQ之间变化,则螺栓危险剖面的最大拉应力为:,*自学 9-6(P224)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例题9-2 P222螺旋传动一、作用 它主要用于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二、类型 螺旋传动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传力螺旋:它以传递力为主;,传导螺旋:它以传递运动为主;,调整螺旋:它用以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螺旋传动,滑动螺旋,滚动螺旋,静压螺旋,按其摩擦性质不同,螺旋传动按其螺旋副的摩擦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本节重点讨论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和计算。,三、设计(滑动螺旋传动的),习题:第五章 带传动一、选择题1、V带传动主要依靠 传递运动和动力。(1)带的紧边拉力;(2)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3)带的预紧力;2、在一般传递动力的机械中,主要采用 传动。(1)平带;(2)同步带;(3)V带;(4)多楔带;3、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1);(2);(3);(4);4、带传动打滑总是。(1)在小轮上先开始;(2)在大轮上先开始;(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2,3,2,1,5、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拉应力是。(1)有规律变化的;(2)不变的;(3)无规律变化的;6、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1)带的材料不符和胡克定律;(2)带容易变形和磨损;(3)带在带轮上打滑;(4)带的弹性滑动;7、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1)带的预紧力不够;(2)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3)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4)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8、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处。(1)进入主动轮;(2)进入从动轮;(3)退出主动轮;(4)退出从动轮;,1,4,2,1,11、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1)使结构紧凑;(2)限制弯曲应力;(3)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4)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12、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1)带的型号;(2)带的速度;(3)主动轮转速;(4)传动比;13、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1)减轻带的弹性滑动;(2)提高带的寿命;(3)改变带的运动方向;(4)调节带的预紧力;14、下列V带传动中,图的张紧轮位置是最合理的。,a),b),c),d),2,1,4,C,习题:第六章 链传动一、选择题1、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1)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2)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3)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4)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2、链传动中,最适宜的中心距是。(1)(1020)p;(2)(2030)p;(3)(3050)p;(4)(5080)p;3、设计链传动时,链节数最好取。(1)偶数;(2)奇数;(3)质数;(4)链轮齿数的整数倍;4、多排链排数一般不超过3或4排,主要是为了。(1)不使安装困难;(2)使各排受力均匀;(3)不使轴向过宽;(4)减轻链的重量;,1,3,1,2,5、链传动只能用于轴线 的传动。(1)相交成90;(2)相交成任意角度;(3)空间90交错;(4)平行;6、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1)同带传动一样;(2)提高链传动工作能力;(3)避免松边垂度过大而引起啮合不良和链条振动;(4)增大包角;7、链传动人工润滑时,润滑油应加在。(1)紧边上;(2)链条和链轮啮合处;(3)松边上;,4,3,3,习题:第八章 滑动轴承一、选择题1、含油轴承是采用 制成的。(1)硬木;(2)硬橡皮;(3)粉末冶金;(4)塑料;2、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可以根据 来选择。(1)平均压强p;(2);(3)轴颈圆周速度V;(4)pV值;3、在滑动轴承中,当 时,应采用。(1)油脂润滑;(2)油杯润滑;(3)油环或飞溅润滑;(4)压力循环润滑;,3,2,4,4、动压向心滑动轴承中在获得液体摩擦时,轴心位置O1与轴承孔中心位置O及轴承中的油压分布,将如图中 所示。5、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值的主要目的是。(1)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2)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3)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4)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6、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值的主要目的是。(1)防止轴承因过度发热而产生胶合;(2)防止轴承过度磨损;(3)防止轴承因发热而产生塑性变形;,1,1,1,习题:第九章 轴一、选择题1、工作时承受弯矩并传递转矩的轴,称为。(1)心轴;(2)转轴;(3)传动轴;2、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1)心轴;(2)转轴;(3)传动轴;3、工作时以传递转矩为主,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称为。(1)心轴;(2)转轴;(3)传动轴;4、自行车的前轴是。(1)心轴;(2)转轴;(3)传动轴;,2,1,3,1,5、题5图表示起重铰车从动大齿轮1和卷筒2与轴3相联接的三种形式,图中a为齿轮与卷筒分别用键固定在轴上,轴的两端支架在机座轴承中;图中b为齿轮与卷筒用螺栓联接成一体,空套在轴上,轴的两端用键与机座联接;图中c为齿轮与卷筒用螺栓联接成一体,用键固定在轴上,轴的两端支架在机座轴承中,以上三种形式中的轴,依次为。(1)固定心轴、旋转心轴、转轴;(2)固定心轴、转轴、旋转心轴;(3)旋转心轴、转轴、固定心轴;(4)旋转心轴、固定心轴、转轴;(5)转轴、固定心轴、旋转心轴;(6)转轴、旋转心轴、固定心轴;,5,6、轴环的用途是。(1)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2)提高轴的强度;(3)提高轴的刚度;(4)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7、增大轴在截面变化处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1)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2)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3)使轴的加工方便;8、转轴上载荷和支点位置都已确定后,轴的直径可以根据 来进行计算或校核。(1)抗弯强度;(2)扭转强度;(3)扭转刚度;(4)复合强度;,4,2,4,习题:第十章 齿轮传动(1)一、选择题1、在机械传动中,理论上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的是。(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4)摩擦轮传动;2、在机械传动中,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和速度适用范围最广的是。(1)带传动;(2)摩擦轮传动;(3)链传动;(4)齿轮传动;3、成本较高,不宜用于轴间距离较大的单级传动是。(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4、能缓冲减振,并能起到过载安全保护作用的传动是。(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3,4,3,1,5、一般参数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1)齿面点蚀;(2)轮齿折断;(3)齿面磨粒磨损;(4)齿面胶合;6、一般参数的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1)齿面点蚀;(2)轮齿折断;(3)齿面塑性变形;(4)齿面胶合;7、高速重载且散热条件不良的闭式齿轮传动,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1)轮齿折断;(2)齿面磨粒磨损;(3)齿面塑性变形;(4)齿面胶合;8、一般参数的开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1)齿面点蚀;(2)齿面磨粒磨损;(3)齿面胶合;(4)齿面塑性变形;,1,2,4,2,9、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 失效。(1)齿面胶合;(2)齿面磨粒磨损;(3)齿面点蚀;(4)轮齿折断;10、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主要针对的失效形式是。(1)齿面塑性变形;(2)轮齿疲劳折断;(3)齿面点蚀;(4)磨损;11、设计一对材料相同的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一般使小齿轮齿面硬度HBS1和大齿轮HBS2的关系为。(1)HBS1HBS2;,3,2,3,13、在闭式减速软齿面圆柱齿轮传动中,载荷平稳,按 作为计算齿轮工作能力准则是最可能的。(1)齿根弯曲疲劳强度;(2)齿根弯曲静强度;(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4)齿面接触静强度;1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轮齿弯曲强度计算中的复合齿形系数只决定于。(1)模数m;(2)齿数Z;(3)齿宽系数d;(4)齿轮精度等级;,3,2,二、计算题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20,Z2=40,m=2,b=40,ySa1=1.55,ySa2=1.67,yFa1=2.80,yFa2=2.40,ZH=2.5,ZE=189.8(Mpa),P=5.5KW,n1=1450r/min,K1=K2。求:F1/F2和H1/H2。注:,大端模数:,例题:4-3(P113)十二、齿轮结构、润滑(自学)几种结构(形式)如何选择?何时采用齿轮轴?润滑方式、应用,习题:试分析下图所示的齿轮传动各齿轮所受的力(用受力图表示出各力的作用位置及方向)。,习题:第十章 齿轮传动一、选择题1、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 的计算值不应圆整。(1)分度圆直径;(2)齿轮宽度;(3)传动中心距a;(4)齿数Z;2、齿轮因齿面塑性变形而失效最可能出现在 齿轮传动中。(1)高速轻载的闭式硬齿面;(2)低速重载的闭式软齿面;(3)润滑油粘度较高的硬齿面;3、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故目前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一般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用适当增大模数的办法以考虑 的影响。(1)齿面点蚀;(2)齿面塑性变形;(3)磨粒磨损;(4)齿面胶合;,1,2,3,4、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1)齿面要硬,齿芯要韧;(2)齿面要硬,齿芯要脆;(3)齿面要软,齿芯要脆;(4)齿面要软,齿芯要韧;5、齿轮传动中,齿间载荷分配不均,除与轮齿变形有关外,还主要与 有关。(1)齿面粗糙度;(2)润滑油粘度;(3)齿轮制造精度;6、斜齿轮和锥齿轮强度计算中的复合齿形系数Y F应按 查图表。(1)实际齿数;(2)当量齿数;(3)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7、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1)H1 H2;,1,3,2,2,8、为了有效地提高齿面接触强度,可。(1)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大模数;(2)增大分度圆直径;(3)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9、为了提高齿根抗弯强度,可。(1)增大模数;(2)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3)采用负变位齿轮;10、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传动尺寸不变并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齿数宜适当取多些。其目的是。(1)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3)提高传动平稳性;11、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在保证不根切的情况下,宜取较少齿数。其目的是。(1)增大重合度,提高传动平稳性;(2)减小齿面发生胶合的可能性;(3)增大模数,提高轮齿的抗弯强度;(4)提高齿面接触强度;,2,1,3,3,12、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通常使小齿轮的宽度比大齿轮宽一些,其目的是。(1)使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强度接近相等;(2)为了使传动更平稳;(3)为了补偿可能的安装误差以保证接触线长度;13、设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螺旋角一般在820范围内选取,太小斜齿轮传动的优点不明显,太大则会引起。(1)啮合不良;(2)制造困难;(3)轴向力太大;(4)传动平稳性下降;14、由于断齿破坏比点蚀破坏更具有严重的后果,所以通常设计齿轮时,抗弯强度的安全系数SF应 接触强度的安全系数SH。(1)大于;(2)等于;(3)小于;,3,3,1,15、Hlim和Flim值是试验齿轮在持久寿命期内按,通过长期持续重复载荷作用或经长期持续的脉动载荷作用而获得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应力和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应力。(1)可靠度为90%;(2)失效概率为1%;(3)失效概率为99%;(4)可靠度为10%;16、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1)小端模数;(2)大端端面模数;(3)齿宽中点法向模数;(4)齿宽中点的平均模数;17、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是以 的当量圆柱齿轮为计算基础。(1)小端;(2)大端;(3)齿宽中点处;18、在闭式减速软齿面圆锥齿轮传动中,载荷平稳,按 作为计算齿轮工作能力准则是最可能的。(1)齿根弯曲疲劳强度;(2)齿根弯曲静强度;(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4)齿面接触静强度;,2,2,3,3,6、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例题:闭式蜗杆传动设计P144作业:5-1、2、3、6习题:第十一章 蜗轮蜗杆传动一、选择题1、当两轴线 时,可采用蜗杆传动。(1)平行;(2)相交;(3)垂直交错;2、在蜗杆传动中,通常 为主动件。(1)蜗杆;(2)蜗轮;(3)蜗杆或蜗轮都可以;,3,1,3、在蜗杆传动中,当需要自锁时,应使蜗杆导程角 当量摩擦角。(1)小于;(2)大于;(3)等于;4、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装置,应用 蜗杆。(1)单头、小导程角;(2)单头、大导程角;(3)多头、小导程角;(4)多头、大导程角;5、为了减少蜗轮滚刀型号,有利于刀具标准化,规定 为标准值。(1)蜗轮齿数;(2)蜗轮分度圆直径;(3)蜗杆头数;(4)蜗杆分度圆直径;6、为了凑中心距或改变传动比,可采用变位蜗杆传动,这时。(1)仅对蜗杆进行变位;(2)仅对蜗轮进行变位;(3)同时对蜗杆、蜗轮进行变位;,1,1,4,2,7、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相类似,其中 最易发生。(1)点蚀与磨损;(2)胶合与磨损;(3)轮齿折断与塑性变形;8、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的计算主要针对 来进行的。(1)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抗弯强度;(2)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抗弯强度;(3)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抗弯强度;(4)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抗弯强度;9、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1)防止润滑油受热膨胀后外溢,造成环境污染;(2)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而使润滑条件恶化;(3)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力学性能下降;(4)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10、与齿轮传动相比,不能作为蜗杆传动的优点。(1)传动平稳,噪声小;(2)传动比可以很大;(3)可以自锁;(4)传动效率高;,2,4,2,4,二、试分析如图所示蜗杆传动中各轴的回转方向、蜗轮轮齿的螺旋线方向及蜗杆、蜗轮所受各力的作用位置及方向。,三、已知二级传动,一级蜗杆传动,二级斜齿轮传动,试确定各个轮的旋向,接触点处所受的力,并且轴要受力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