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docx
-
资源ID:334526
资源大小:598.51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时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docx
时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北京市海滓区人昆曲府十体海政发(2011)39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地区)建设进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力、局,区属各单位: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地区)建设进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特此通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年七月十三日主题词:科技规划通知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8月12日印发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暨海淀北部地区)建设进展规划(2011-2015年)-O一一年六月前言第一章进展回顾与面临形势1一、“十一五”北部地区进展回顾1(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1(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四)社会事业稳步推进2(五)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分析3(一)需要破解的问题3(二)立足新的起点46一、指导思想6二、进展原则6三、目标阶段7(一)进展目标7(二)进展阶段8四、进展战略9第三章空间布局11一、一心科技绿心11(一)建设低碳生态科技新城11(二)构筑“T”型生态核心区11二、一带一一产业聚集带12三、多组团一多个功能组团12(一)上地西北旺功能组团(上地软件园)12(二)永丰功能组团(永丰产业基地)12(S)温泉苏家坨功能组团(翠湖科技园)13(四)上庄功能组团(上庄科技园)13四、生杰空间建设13(一)建设西山生态涵养区13(二)加强“三线”建设14第四章产业进展19一、打造合理的产业体系19(一)加快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9(二)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20(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二、构筑清晰的产业空间布局21(一)重点建设“北清路科技创新产业进展轴”21(二)精心规划“综合配套服务中心”21(三)全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22三、促进产业间协调进展23(一)突出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23(二)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进展2425一、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建设活力北部25(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25(二)加强城乡统筹,增强带动功能27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低碳北部28(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9(二)加强区域绿色空间建设29(三)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30(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30三、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建设与谐北部30(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进展31(二)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31(S)大力进展公共文体事业32(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2四、提升区域文化形象,建设人文北部33(一)打造北部立体形象33(二)推进北部文化建设34第六章重点工程36一、产业聚集区开发建设工程36(一)上地软件园36(二)永丰产业基地36(三)翠湖科技园36(四)上庄科技园37二、农民安置房建设工程38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39(一)道路交通网建设39(二)轨道交通建设40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41(一)高端服务业中心41(二)商业进展中心41(三)区域医疗中心41(四)文化艺术中心41(五)体育中心41五、生态环境提升工程42(-)环境综合治理工程42(二)大西山生态旅游景观建设工程44(三)翠湖生杰旅游景观建设工程45(四)城市公共绿色空间建设工程45(五)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工程45六、形象文化塑造工程46(一)区域形象塑造工程46(二)区域整体宣传工程47(三)区域主题策划工程47第七章保障措施49一、保障体系49(一)组织保障49(二)机制保障49(三)政策保障50(四)资金保障50(五)人才保障50二、规划实施50(一)加强规划衔接50(二)加强统筹协调50(S)抓实重大项目51(四)健全监督考评机制51(五)规划调整51附件: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北部地区建设进展要紧项目表.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按照北京市对海淀北部地区的新定位、新要求,大力推进北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与区域统筹,尽早把北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城乡统筹进展的典范地区与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进展新区,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构成部分,特编制此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北部地区开发建设与城市进展的行动纲领与重要根据。规划范围:海淀北部地区,包含北部四镇(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及上地、清河、马连洼与青龙桥等近几年因城市化调整由街道管理的一部分区域,总面积约226k占海淀全区土地面积的53%o规划期限:2011-2015年。其中,按照“三年基本、五年完成”的目标要求,2011-2012年为基础建设期;2013-2014年为全面推进期;2015年为优化提升期。第一章进展回顾与面临形势一、“十一五”北部地区进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北部地区按照建设新型城市的进展要求,通过新型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进展方式与组团式进展模式,重点开展了生态环境整治与园区开发建设,使北部经济社会进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海淀北部经济进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平稳进展。2010年北部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75.4亿元,占全区农村经济收入的37.5版产业升级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软件与通信服务与新材料产业等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的进展局面。开发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完成投资约12L42亿元,比2009年增长15.1%。(-)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逐步完善。顺利完成园清路、温阳路、六环路、稻香湖路等12条城市主次干路建设,北部四镇公交站场顺利投入使用,“村村通”公交建设项目同步进行,初步开展了以滨河路、上庄路、上庄东路等为主的7条主次干道的全面启动工作。市政建设逐步完善。温泉、永丰、翠湖等地再生水厂顺利完工;粪便消纳站、融雪剂搅拌站建设顺利完工;三大市政工程及新农村建设小五项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城市管理信息化顺利推进。建成覆盖25个街镇、225.9km2的监督管理体系,电信局、有线电视基站等信息化项目开始启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北部地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建设进一步推进。翠湖万亩湿地一期建设完成,成为国家首批城市湿地公园;稻香湖水循环工程与上庄闸改建工程相继完工,水系水质显著改善;天然林保护与风景林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84.89%。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温泉、苏家坨与上庄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温泉镇还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四)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海淀北部按照民生项目与社会事业项目先行的思路加大了对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体事业蓬勃进展。教育优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教育体系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正在逐步构建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已拥有大型医疗机构2处,7个卫生院与数十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医疗设施全覆盖。文化设施趋于完善。各村“一村一场(文化广场)”,“一村一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基本满足各级居民的文化活动需要。(五)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向更加宽裕水平迈进。居民收入普遍提高。2010年农民劳动所得6.8亿元,占全区总额达到34.5%o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十一五”时期已初步形成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分析(一)需要破解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尽管北部地区在各项建设中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园区进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北部固有制约因素逐步显现,要紧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L镇园经济需要协调“以园带城、以业带城”的架构尚未形成,镇园产业对接较难。北部地区经济以镇区传统产业及园区高端产业经济为主,镇区传统产业以进展果林业与少量的种植业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与传统的商贸租赁业为主,园区高端产业则要紧以进展富含技术含量的高端产业为主,两产业之间关联度小,使得北部传统的镇区经济较难与园区的高端产业对接。“十二五”期间尚需进一步完善镇园利益协调机制。2 .环境压力日渐突出开发建设与资源承载力矛盾日渐突出,环境压力趋于明显。特别是水资源问题日渐突出,北部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北沙河、南沙河等主干水系治理任务仍较重。垃圾处理问题存在隐患,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新型垃圾污染开始显现,电子垃圾将成为新型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Q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显现,北部地区人口流淌加剧,对资源环境进一步压迫,成为区域未来开发建设的瓶颈。3 .公共服务尚需完善“十一五”期间,道路交通、能源等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事业也有一定进展,但仍不能满足北部进展需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北清路以北次干路与支路的骨架路网尚未形成,水、电、气、热及通讯市政设施未实现全覆盖,公共交通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加快。目前北部基础教育设施单薄,缺乏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等服务;部分区域医疗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尚需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的进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4 .城乡问题仍需解决随着城市化加速进展,北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愈加明显,农村人居环境落后、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成为北部进展的重要难题。农民转移安置、就业问题尚需解决。城乡建设成本较大,资金平衡难度大。需统筹考虑的各类城乡问题较多,需进一步加强各方利益协调。(二)立足新的起点L承担的新使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及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北部地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及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背景下,被给予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重要标志性区域的历史新使命。为了进一步拓展强化海淀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北部以其土地优势及良好的产业基础逐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市要紧领导强调,海淀北部地区是核心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首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腹地,是全市重点规划建设的重要功能区。海淀北部地区的进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作为北部地区的建设者,要勇于抓住难得的机遇与承担新的使命,努力开创海淀北部进展新时代。2 .进展的新机遇:北京要设世界城市提升进展层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将为海淀北部快速进展带来新的进展机遇。未来,北京势必会加速战略转型,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努力实现创新驱动与持续进展。北部地区作为未来研发服务核心区的集中区,将成为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功能拓展区,未来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将会得到更多倾斜。3 .面临的新挑战:全球、国内、北京竞争更为猛烈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全面开展。全球金融危机给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造成不一致程度的创伤,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纷纷增强科技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进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国内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继中关村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成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相为建设示范区而倾尽全力,竞争压力明显加大。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又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战略新区,掀起了新一轮新区建设进展高潮。北京各区县争相抢占先机。北京市各区紧抓机遇,抢占先机,不断加快进展步伐:新东城、新西城成立,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大兴、亦庄资源进一步整合,进展势头更加强劲;朝阳、通州、顺义东部进展轴飞速进展;石景山、门头沟西部崛起、南城计划等层层压力扑面而来。各区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昌平区“北清路一七北路”沿线高技术产业进展轴建设;石景山区“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建设;北京CBD东扩等等。这些都为北部进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北部务必“独树一帜”,才能顺势崛起,打造进展新形象。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按照北京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进展格局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要求,以“创新、活力、低碳、与谐”为进展主题,紧抓北清路科技创新产业进展轴与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两大重点,实施“南北互动、创新驱动、业城联动、项目带动”四轮驱动战略,推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端集群,塑造一批理念超前、品质优良的生态建设精品亮点,为把北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产值过万亿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城乡统筹进展的典范地区与生态环境一流的生态化科技新城奠定坚实基础。二、进展原则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部开发建设提出的“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一体”规划原则要求,“十二五”时期,北部地区要坚持下列建设进展原则:L坚持统筹进展。打破城乡、镇园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进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共建共享;统筹考虑北部社会经济进展,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2 .坚持高端进展。着眼于进展高端产业,聚集高端企业、高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实现跨越式进展,成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新引擎,首都自主创新的新地标。3 .坚持集约进展。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产业、居住、游憩、交通等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导向,引进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产值高的产业,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价值04 .坚持绿色进展。依托大西山、稻香湖等山水资源,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与居住功能区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进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三、目标阶段(-)进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期,海淀北部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项目,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眼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与高水平创新团队;城市建设品质进一步优化,产生一批“绿色、低碳、节能、生态”的精品建设项目;城市功能全面完善,交通路网格局基本成形,公共服务实现有效供给,居民生活更加快捷便利;城乡统筹进展取得新突破,辖区内农民全面实现生活城市化,城乡统筹进展的典范地区的地位基本确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基础形态基本形成。具体目标如下:区域经济显著提升:农村经济总收入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建设用地投资强度有明显增加;重点功能区建设初显成效,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对区域经济进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与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整体建设水平高于建成区平均标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至十二五期末,北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十一五”末有明显改善;区域植被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有进一步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有明显降低。(二)进展阶段为完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北部地区“三年基本、五年完成”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将北部地区的建设进展分为下列三个阶段:1.20112012年:基础建设期服务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需要,全面开始并完成启动区翠湖科技园、永丰产业基地两大产业片区新增用地与西北旺镇、温泉镇工业用地等4个产业用地的土地一级开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5个安置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满足安置需求,7条市政道路陆续开工建设。到2012年末,在北清路沿线的两大综合性产业功能区土地开发完成,全面进入产业建设期。2.2013-2014年:全面推进期强化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做好服务区域产业进展的配套建设工作,启动并完成启动区外土地一级开发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村庄整理任务,实现规划;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争取到2014年,北部新型城市形态初步显现,城市功能逐步完备,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进入产业全面推进时期。3.2015年:优化提升期在产业前期进展基础上,紧抓一批特色亮点项目,做大做强,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及全球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区域各项城市功能,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城市进展形态,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全面进展打好基础。四、进展战略为实现上述进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应实施“四轮驱动”的进展战略一一“南北互动、创新驱动、业城联动、项目带动二L南北互动落实海淀区“南优北拓、双轮驱动”的空间战略部署及加快“北清路-七北路”沿线高技术产业进展的具体要求,形成南有“中关村科学城”,北有“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双轮驱动”格局,切实加强与海淀南部地区与昌平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科技城”、顺义的“临空经济区”等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合作,在区域产业进展格局中明确自身核心价值,主动融入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促使自身加速进展的同时,推动区域全面进展。2 .创新驱动立足建设北部研发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目标,提升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保持一流生态环境,营造吸引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入驻的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破除制约北部进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区域建设管理模式,释放北部进展活力,为建设产业过万亿的创新产业基地奠定基础。3 .业城联动以解决北部历史遗留的“有业无城”进展问题为着眼点,大力完善交通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北部城市功能,以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企业人才入驻,通过企业人才入驻,带动北部人气、商气,实现业城联动、产城融合的良性进展效果。4 .项目带动通过产业用地开发项目、村庄整理项目、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等落实北部进展举措。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以项目促进高端生产要素聚集,以项目促进社会投资,以项目促进政府管理服务的优化。第三章空间布局“十二五”时期,按照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规划实施的“南优北拓、东合西美”的空间进展战略,拓展北部产业空间,提升北部休闲功能,加强空间资源集约利用。落实四大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着力推进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与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建设,认真落实海淀北部地区操纵性全面规划(街区层面)(下列简称“控规”)的要求,重点构筑“一心、一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同时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生态空间建设,提高北部资源承载力,推进产业聚集区的空间拓展并增强生态休闲功能,与海淀南部区域形成南北互动、协同进展的空间格局。一、一心科技绿心保护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绿心,与产业带融合进展,为高科技产业进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建设低碳生态科技新城围绕“科技绿心”,按照建设绿色北京与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以“生态、产业、人居”功能的协调进展为目标,依托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与高技术产业进展优势,“十二五”期间争取把北部初步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清洁优美,工作生活安全舒适,城市管理高效便利,人与自然协调进展的低碳生态科技新城。(二)构筑型生态核心区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结合沿上庄路(翠湖北路以南段)两侧约2公里范围的主通风廊道建设,构筑北部地区“T”型生态核心区。通过与周边产业功能区融合进展,使翠湖生态核心区成为建设低碳生态科技新城的重要载体。二、一带一一产业聚集带沿“北清路一一七北路”为轴线,建设高技术产业进展聚集带,围绕轨道交通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居住、商业等配套,建设综合性的城市进展带。三、多组团一一多个功能组团立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进展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对北部提出“一轴一心五大功能区”的产业空间进展格局要求,结合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空间整合,加强城市居住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设施,重点形成四个产业集聚、生活便利、设施配套、环境良好的功能组团。(-)上地西北旺功能组团(上地软件园)涵盖上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功能区。该组团要紧依托软件园、北大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是北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区。同时针对软件信息产业对高品质空间要求,在周边区域同时形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与城市功能,塑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功能区Q(二)永丰功能组团(永丰产业基地)涵盖永丰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该组团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为依托,重点打造北京新材料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在产业功能区的周边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环产业区的居住功能带。(三)温泉苏家坨功能组团(翠湖科技园)涵盖通信产业功能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功能区。该组团依托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功能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功能区的进展,在产业聚集区周边进行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建设,形成新型城市的维形,是海淀北部未来进展的核心区。同时该组团内还建设以稻香湖风景区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该中心重点强化产业配套与社会配套两方面职能,建成后将成为北部地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四)上庄功能组团(上庄科技园)涵盖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功能区。该组团将依托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功能区建设,吸引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总部与研发型企业,并依托上庄滨水休闲旅游,建设高端旅游区、生态办公区及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社区。四、生态空间建设“一山三水”的自然生态优势是北部进展的重要空间特征,“十二五”期间,以建设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为依托,围绕“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着力构筑起北部地区建设进展的生态空间载体,保护与利用好北部的生态优势。(-)建设西山生态涵养区以天然林的保护与繁育工作为基础,做好西山生态建设,严禁浅山区的人为破坏活动,做好绿化隔离带建设工作;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的封育保护,恢复天然林资源,进一步提高北部林木覆盖率;结合基本农田调整,与农田生态建设一起构筑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与翠湖“T”型生态核心区共同构成北部地区建设进展的生态两翼,为北部科学进展保驾护航。(二)加强“三线”建设L保护京密引水渠“绿色生命线”京密引水渠是北京的重要饮用水源。它贯穿北部地区南北,流经多个重要功能组团与城市主干交通线,务必以保护“绿色生命线”为前提,统筹安排沿线建设开发。2 .构建南沙河、北沙河“景观生态线”按照控规中提出的打造“滨水生态特色区”的城市空间引导要求,重点以南沙河、北沙河水系及湿地为载体,建设滨水地区景观生态带,塑造滨水新城轮廓线。3 .构筑城市与产业功能区“生态缓冲线”按照“业城联动”战略,根据未来北部新城产业进展与城市布局规律,在产业功能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相互作用较突出与集中地带,构筑“生态缓冲线”,建设城市绿色空间。北沙河景观生态线沿河水库上庄功能组团南迹遢观生态线丽能组团上地西北旺功能组团图1北部地区速设进展空间示意图马池口镇沙河阳坊镇;温京镇I西苑集团回龙观镇清河集团图2北部地区土地使用规划图第四章产业进展“十二五”时期,北部地区将积极落实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要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强做大、做精做优一批优势产业,同时整合区域产业空间资源,加快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协同、规模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一、打造合理的产业体系落实海淀区“做大三产、做强二产、优化一产”的产业进展思路,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进展,优化完善区域现代服务业进展水平,提升改造一批传统产业,构建起特色鲜明,清晰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调整北部产业结构,推进北部产业高端与创新进展。(-)加快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通信业三大竞争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优势地位,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软件,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及服务规范、标准制定。做强科技服务业,以研发服务与设计服务为核心,加快进展研发服务与设计服务业,充分释放区域内科技研发资源效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与设计层次。大力进展通信产业,把握“三网融合”的进展机遇,推动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宽带接入技术与设备、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进展,突破一批核心与关键技术,抢占通信产业制高点。培养壮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养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加强技术研发,吸引与聚集一批新能源有关的总部型企业,突破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领域的核心与关键技术,加强储能与能量转换技术、煤变油技术等能源利用环节的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重大项目与高端成果转化落地,带动有关技术与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产业整体快速进展。做强做优新材料产业,紧密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新能源环保等产业进展的需求,重点研发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加强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积极壮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加快在以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为重点的医药生物技术、生物芯片、制药工艺等领域加强研发创新与应用。(二)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北部的现代服务业进展水平,加快科技金融、商务服务、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产业进展,增强高端产业进展配套能力。金融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业务与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对其他产业创新进展的有力金融支撑。商务服务业: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会展等行业专业化进展,打造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流商务服务环境。教育培训业:大力进展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专业资格考试培训、高端国际性认证培训等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业,形成创新进展的智力支撑。商贸物流业:引导进展丰富多样的新型商贸业态,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业的改造提升,完善城市与农村商业配套,建设城乡现代物流网络。(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布局浅山及西山山前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农业对各大综合组团的防护作用,拓展农业的生态生活保障功能。促进一三产融合进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精品化;引导农业用地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突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拓展。房地产业。加大农民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适当进展商品房,满足农民迁并、产业居住配套的要求,并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进展。休闲旅游业。以西山与翠湖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推进旅游与科技融合进展,大力进展科技文化旅游、商务休闲旅游、观光度假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具有北部特色的旅游产品谱系。二、构筑清晰的产业空间布局着眼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以现有专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结合北部地区产业空间拓展方向与范围,结合核心区进展规划要求,重点构筑“一带一心五大功能区”的产业空间进展格局,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产业用地进展。(一)重点建设“北清路高技术产业聚集带”推进北清路两侧空间的拓展,将新拓展空间与永丰新材料产业基地、环保科技园等现有园区进行空间统筹规划,完善产业功能区与乡镇产业用地建设统筹协调机制,重点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高端环节,发挥“交通串联、要素串联、功能串联”职能,打造北部新区科技创新的要紧地带与标志区域。(-)精心规划“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依托稻香湖风景区及周边建设用地,强化产业配套与社会配套两方面职能:一是以满足产业功能区企业进展需求为导向,健全行政审批、信息咨询、管理与服务、投诉与监督、公安与政治等中心职能,加快会展、会计、法律、知识产权、金融等配套服务环节进展。二是以满足北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需求为导向,加快以商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体育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配套环节进展,健全公共服务中心职能。(三)全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功能区”统筹产业进展与新城建设,在充分考虑北部产业进展现状、产业用地分布与核心区产业进展方向的基础上,以“北清路-七北路”为轴线,以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功能聚集区为重点,建设形成约40平方公里的研发型高技术产业集聚带。上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功能区。空间涵盖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一、二期)、北大科技园(上地园区)、硅谷亮城,占地规模约5.5平方公里。推进软件园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区域整体配套环境,加快天元网络、曙光信息、亚信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吸引云计算、物联网、4G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机构与龙头企业集聚,力争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产品、软件外包、新兴信息服务领域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以企业总部为主体、产业辐射与自主品牌输出功能突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基地。永丰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空间涵盖永丰产业基地及周边新拓展纳入园区的用地范围,占地规模约14.2平方公里。以轨道交通山后线建设为契机,推进新增园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加快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环保材料与航天航空材料等重点领域进展,推进中视中科激光显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信息通信产业功能区。空间涵盖环保园、创新园及其以东新纳入园区用地,占地规模约14.9平方公里。把握“三网融合”进展机遇,加快中科院“龙芯”产业园、华为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TD-SCDMA.SCDMA、物联网有关的标准研发及产业链推广,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测试技术与设备、终端设备与产品等重点环节进展,吸引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上下游配套环节等产业资源集聚,形成集研发、孵化、高端生产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通信产业集群,抢占信息通信产业进展制高点。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功能区。空间涵盖温泉科技产业基地及其南侧、西侧、北侧新纳入园区用地,占地规模约3.8平方公里Q围绕研发、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等高端环节,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态办公大楼与研发、中试、高端生产的空间载体,吸引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与医药生物技术、生物芯片、制药工艺创新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形成包含研发、中试、临床、生产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创新基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功能区。空间涵盖上庄路北端新增产业用地,占地规模约4.15平方公里。围绕核心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部署,重点吸引新能源、环保产业领域内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内领军企业总部机构、高成长性新能源企业、环保企业及重大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入驻,研究行业进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引领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进展方向,为首都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促进产业间协调进展“十二五”期间,通过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使产业重点向产业园区集中布局,集聚进展。同时结合城市功能完善,推动有关产业配套建设,促进产业间协调进展,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一)突出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以产业集群进展为重点,加强各自纵向产业链的延伸,加大主导产业对有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主导产业的引领支撑地位。突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通信业、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进展中的优势地位,并以此带动有关配套产业进展,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加速关联产业进展。通过产业功能区建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能力,促进产业链延伸完善,带动有关联的产业进展,加快促进北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进展加强产业间的横向联系,提高产业关联度,促使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融合。促进加快二、三产业融合进展,大力进展面向高科技产业的高端生产型服务业,实现高技术行业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提供支撑保障作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依托现代经营方式全面提升北部的服务业进展水平,为居住、教育、医疗等提供保障,实现业城联动。农业产业融合进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进展农业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第五章配套建设“十二五”时期,海淀北部地区依托产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进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塑升区域文化形象,要以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北部城市设施建设,促进海淀南部优质资源向北部倾斜,使海淀区南北区域平衡进展。一、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建设活力北部“十二五”期间要以区域城市进展转型、创建北部生态科技新城为导向,逐步树立北部地区高端产业集聚、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的整体城市功能形象。(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以统筹城乡、完善设施、优化布局、构建网络为建设要求,形成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设施承载能力与整体进展水平,满足北部地区产业进展与居民宜居需要。L完善交通设施完善公路网体系。进一步提高北部公路网与周边区域通达性,建立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的区域公路网。3年内完成产业用地范围内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及部分支路建设,5年内基本完成所有市政道路及轨道交通建设,形成具有北部地区特色的五横三纵格局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与管理,加快停车场建设。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海淀山后线前期规划设计及征地拆迁准备工作,2015年末实现试运行。公交系统体系建设。依照北部地区的功能定位、人口及道路特点设置进行站点布置,将北清路与永丰路作为要紧的公交干线道路。其中永丰将作为海淀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2 .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社区便民商业、特色商业等四级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六条线联动进社区,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与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得到基本满足。加快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加与优化早餐市场网点;引导规范企业进入社区开办家政服务。3 .完善能源设施供热系统建设。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环保的供能方式,提倡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使用,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改造,实现住宅供暖技术多元化。加强供热管网建设,达到节能安全运行。供气系统建设。加强液化石油气气源与供应站的统一管理,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优化天然气输配系统,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供电系统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高城市高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并实现电力适度超前经济进展。4 .完善市政设施给水系统建设。加快城市给水干网的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加大节水科技投入,实现科学用水。“十二五”期间,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