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益阳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现状与思考.docx

    • 资源ID:344125       资源大小:20.9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益阳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现状与思考.docx

    益阳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现状与思考“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目前,"文化养老"已成为老干部工作新的重点与热点,今年上半年,我局围绕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一、“文化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文化养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当前.,离退休干部和广大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增长,社会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却相对落后,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还相差甚远。大力推进''文化养老”工作,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二)“文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随着老年人在人口总量中比例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止,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94亿,居世界首位,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据推测,到2050年,我国每四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人。老年人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巨大的老龄群体,面对诸多新的老龄问题和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如何切实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如何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造既符合国情,又符合老人心态、习惯和需求的新的“文化养老”方式,以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真正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六个老有”,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已显得尤为突出。(三)“文化养老”是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二字体现在物质、精神的双重丰富上,体现在“思想凝聚、待遇保障”和“精神富有、作用发挥”目标的共同实现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老干部工作中大力推进“文化养老”正当其时。充分发挥“文化养老”主阵地和领头羊的作用,推动老干部工作由“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倾斜,实现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既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任务和挑战。二、我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开展情况多年来,我市围绕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体系初步建立。在多年的老干部工作中,我市坚持集体、组织和个人活动相结合,以老干部工作部门为主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了以老干部协会为龙头,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要阵地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组织体系。市级统一指导,县级组织示范,乡镇(街道)认真落实,村(社区)网络覆盖,打造了自上而下、覆盖基层的离退休支部、关协、老科协和计生协会“四位一体”体系。我市虽然经济水平不强,但各级各单位都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将离退休支部及文化活动经费列入预算,切实予以保隙,不少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经费每年都超过10万元,各离退休支部每年制定活动计划,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和文化活动,在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阵地建设取得突破。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加大了工作力度,把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市和区县(市)都要新建和改扩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财政投资300多万元,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提质改造和设备添置,改扩建工作也在筹备之中。桃江县投资IOOO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已经建成投入运行。资阳区财政拨款120万元用于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装修与设备添置,赫山区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提质改造。大通湖区投资IOOo万元,建筑面积4200余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安化县集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中心、影剧院为一体,总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老干部活动中心26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和沅江市计划投资1300万元,建筑面积4082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南县将老干部活动中心并入县文体中心,整体计划投资7000万元,现正抓紧筹备,拟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市和区县(市)都按照省级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示范校的标准安排了工作经费,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干部活动室(中心),村(社区)建立了老年(党员)活动室。老年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市已开设老年大学(含分校)9所,学员6000余人,市老年大学和资阳区老年大学去年被评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设施条件的进步,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老干部文化养老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市、县两级共成立老干部(老年)协会37个,拥有会员31000多人,建立老干部文化团队200多个。全市各级以老干部活动中心为阵地,以老干部协会为龙头,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经常有比赛,节日有汇演,每天到市、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老同志达近万人。近几年,我市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纪念干部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举办了两届老干部艺术节,举办了全市老干部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诗词吟诵会、京剧票友演唱会、摄影作品展等系列大型老干部文化活动。我市分别与湖南电视台、益阳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三湘红歌汇暨老少文艺联欢会”、“喜迎十八大、红心永向党”老干部文艺汇演,有3000多名老干部和青少年参加,在省、市电视台全场播放。老干部艺术团参加全市“红心永向党”红歌会荣获一等奖,展示了老干部风采。去年我市参加全省老年大学才艺展示,选送节目竹乡茶韵荣获最佳创作奖。(四)老干部文化养老载体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市将老干部文化养老与发挥作用相结合,着力打造老干部文化养老的新形式、新思路。一是组织老干部开展义工活动。去年开始组建的老干部“夕阳红”义工队,目前已组建20支分队,2000多名老同志参加,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免费写春联、免费医疗服务、抚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绿色环保行动多项义务服务。离休干部夏村、退休干部杨克昌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优秀志愿者。二是发挥老同志政治经验优势,扎实开展老干部网络宣传。组建了8000多人的老干部网宣员队伍(其中骨干成员200多人),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介身边好人好事,弘扬网络文化正能量。两名老同志在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参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网络签名承诺活动的老干部达IoOoO多人次。5名老干部成为省委老干部局网站推介的知名博主。市政协原巡视员陈恒祥、市人大原副主任刘德寿等老同志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数千篇,访问量均超过20万人次。三是组织老干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全市有50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活跃在基层,担任文明卫生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有3000多名老同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党风、行风监督。沅江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代表轮流参加市委常委会,还选派40多名退休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联络员,深入到“两新”组织指导党建工作,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评价。虽然我市的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己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目前,整个社会对老干部文化养老的认识还很不足,许多单位和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只注重老干部物质生活,忽视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工作安排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部分老干部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女的多、男的少,年轻的多、年纪大的少,自发活动多、集体活动少,低层次的多、高层次的少”的“四多四少”现象。社会主流文化对老年群体的重视不够,切合老干部需要的文化产品匮乏。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文化养老工作的发展。(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文化养老”虽然已开展了许多实际工作,但理论研究还不够,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运行和考核机制。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三)文化设施尚显薄弱。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老干部文化养老场所建设有所加强,但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基层文化养老设施还很匮乏,具备专业素养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很稀缺,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干部文化生活的需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显得捉襟见肘。(四)文化活动深度广度不够。虽然离退休干部文化活动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活动载体还比较单调,许多老干部的文化活动还停留在以报纸电视、棋牌麻将为主的层面上,难以起到学习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养的作用。三、关于如何做好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思考为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健全文化养老相关机制,加强文化养老软硬件建设,丰富广大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把文化养老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分,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把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抓好老干部文化养老建设。二是要建立“文化养老三纳入”机制,即把“文化养老”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文化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对有关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估。三是要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推动老年大学教学点深入基层,为老干部就近接受教育提供条件(二)健全工作机制。要明确文化养老工作的牵头部门或领导机构,整合老干、宣传、文化、教育、体育、人社、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职能与资源,构建部门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要进一步对文化养老的内涵和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要发挥社区在文化养老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与社区的工作对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老干部学习活动的地域分配,不断完善功能设施,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三)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老干部文化养老的资金支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进一步加强现有主要阵地建设的同时,推动资源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倾斜,既要抓好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等室内场地的建设,又要加强广场、公园等室外文化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老干部文化养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二是要要广泛发动力量。多层次、多体制、多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事业,参与到文化养老的建设中来。将老干部“文化养老”链条延伸进社区,依托社区资源,切实把“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三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建议上级部门研究制定支持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政策,对市、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四)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逐步提高社会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和知晓度。坚持把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不断挖掘和推介老干部“文化养老”的先进典型,鼓舞起更多的老干部对“文化养老”的信心和向往。老干部工作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对“文化养老”的认识水平,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不断适应老干部工作的新形势、新需要。(五)打造文化载体。要把“文化养老”与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提高老干部文化活动载体的思想高度和内涵深度,既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能思想常新、永葆先进。要精心策划,积极引导,打造一批老干部广泛参与、群众喜闻乐见、有广泛影响力的老干部文化活动,推进老干部文化品牌建设。要立足老干部特有优势,深层次挖掘老干部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稳定的宣传阵地,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提升老干部文化养老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中共益阳市委老干部局2022-4-19

    注意事项

    本文(益阳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现状与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