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
资源ID:345401
资源大小:39.45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41. 1编制目的41.2 编制依据41.3 适用范围41.4 事件分级51.5 工作原则92组织体系102. 1领导机构102.2 办事机构112.3 工作机构123日常监测134预警144. 1预警分级145. 2预警发布146. 3预警响应147. 4预警变更与解除165信息报告168. 1信息报告人168.2 报告时限和程序178.3 报告内容176应急处置189. 1先期处置189.2 分级响应189.3 指挥与协调199.4 应急处置措施196. 5现场指挥部具体分工206.6 扩大响应226.7 应急联动226.8 社会动员226.9 应急终止22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227. 1信息发布227.2舆情引导238恢复与重建238. 1善后处置238.6 社会救助238.7 保险238. 4总结评估238.5恢复重建249应急保障249. 1队伍保障249.2 物资保障259.3 通信保障259.4 治安保障259.5 卫生保障259.6 技术保障259. 7生活保障269.6 经费保障269.7 避难场所2610宣教培训和演练2610. 1宣教培训2610.2预案演练2611责任追究2712附则271.1 1名词术语271.2 预案制定271.3 预案修订281.4 预案实施28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 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XX市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办法、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卫生应急处置及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通知、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处置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进行编制。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在本中心区域范围内或发生在本中心区域外涉及本中心,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全体性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1.4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级)和一般(IV级)四级。其中,有下列九种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对多个区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7)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8)发生涉及我市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十三种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含5例)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市;(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发病20例以上(含20例),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包括我市在内的2个以上的地市具有病例发生;(3)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4)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含30例);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地市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5)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区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2倍以上;(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市发生或传入我市,尚未造成扩散;(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扩散到事发地区市以外的地区;(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10)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区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1)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IOO人以上(含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12)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含50人);或死亡5人以上(含5人);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含5人)的。(13)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区人员感染或死亡;(14)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50人以上;或者出现3人以上死亡病例;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15)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区发生。有下列九种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4例以下(含4例),流行范围局限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或疫情波及2个区市;(3)霍乱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上(含10例)、30例以下,或波及2个以上区市,或在我市的市区内当年首次发生;(13) 一周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5)在1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6)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7)影响范围涉及区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区市。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14)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含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15)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例;或死亡4人以下(含4人);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4人以下(含4人)的。(10)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3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出现3人以下死亡病例;市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11)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腺鼠疫在一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0例以下;(2)霍乱在一个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3)影响范围涉及区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镇、街道。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16)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17)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例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6)药品安全事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10人以上、30人以下;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7)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XX市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全市突发事件分级、信息报告、分级响应处置的基本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5 工作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院长、党委书记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工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分级管理和响应、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充分发挥专业应急处置的作用。(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设施引进和集成,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与驻地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协同机制,建立有序、合规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2组织体系2. 1领导机构成立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分管卫生应急工作院领导;其他班子成员成员: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医保管理办公室、医学装备科、物资采购管理中心、西药房、药品采购办公室、财务科、工会、团委负责人。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在市政府及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2)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法律、规范,研究解决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重大决策及重要事项,决定启动、变更或终止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3)负责建立、健全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组织体系,落实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部门)职责,监督、检查和考核各成员科室(部门)应急准备的落实情况;(4)组织制定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我中心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5)每年或视情况需要开展一次风险分析,结合中心脆弱易损性分析报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中心应急管理的措施;(6)协调与所在区市各有关部门及单位的关系,确保伤病员转运和救治工作无缝对接;(7)当突发事件超出中心处置能力时,依法请求区、市支援,并根据需要提请区、市政府启动相应应急响应;(8)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情况;(9)负责我中心应急响应终止及善后工作、总结与奖惩。每次应急响应终止后,及时总结处置经验教训,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10)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工作,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病能力;(11)承担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他相关应急工作。2.2 办事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主任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决定;(2)组织、协调成员科室按照本预案和职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3)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的修编、培训、演练、评估与管理工作;(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制度,统一接收、处理、核实与研判信息,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工作;(5)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6)配合区、市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工作;(7)完成小红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2.3 工作机构2.3.1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一旦启动应急预案,由中心领导小组组建现场指挥部,后者由分管卫生应急工作院领导、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门诊部、服药品采购办公室、医保管理办公室、后勤保障中心、物业管理办公室、基建办公室、财务科、办公室、工会、团支部、及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协调现场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主任担任。现场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I)负责组织落实现场指挥部的决定,并监督落实情况;(2)组织、协调现场指挥部成员科室按照本预案和职责分工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3)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工作。2.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具体请参照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常设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依据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应急预案,如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院内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对多发易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风险等进行评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如果发生暂无专项应急预案的突发事件,在事件所属主管科室(部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根据分工,由中心主任指定或突发事件所属分管副院级领导、突发事件主管科室(部门)和相关科室(部门)成立临时应急领导小组,首先是比照市专项应急预案,其次是相近的中心专项应急预案,再次是中心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处置等工作。3日常监测食源性疾病、突发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的主管科室为疾病预防控制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的主管科室为医院感染管理科;意外辐射照射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的主管科室为特检科;药品安全事件日常监测工作的主管科室为西药房;各主管科室要指定专人和配置必要的网络设备进行日常监测,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并配合区、市疾病控制中心及相关部门做好样本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为市卫计委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预测预报预警提供基础数据。4预警4.1预警分级可以预警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的界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文件的要求规定,或参照XX市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确定。4.2预警发布蓝色、黄色预警由中心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预警信息和要求向相关科室(部门)发布;橙色、红色预警由中心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预警信息和要求向相关科室(部门)发布。预警发布的内容包括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可能后果、警示事项、发布部门、发布时间等。预警可通过短信、微信、通知等形式发布预警。4.3预警响应预警发布后,各成员科室(部门)要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机制,做好防范准备、协同处置工作,并根据情况向协作单位通报,向发布预警信息和相应主管科室报告预警响应工作情况。4.3.1蓝色、黄色预警发布后,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科室(部门)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预警响应,并采取以下措施:L安排成员科室(部门)、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员密切关注和跟踪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及时将预测预警情况向各有关科室(部门)发布;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科室(部门)、有关专业人员或专家及时开展预测、监测、评估,研讨应对措施和意见建议;3,定时向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4 .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XXXXXX行政值班电话(24小时):XXXXXXXXXXX5 .各成员单位或科室做好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与协作单位启动联动机制;6 .检查各成员单位、科室(部门)预警响应工作落实情况,督促整改;7 .转移、撤离、疏散或保护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人员、重要财产,做好基础设备设施保障;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及专家组要求、建议开展的工作以及各项需要开展的其它工作。4 .3.2公共卫生事件橙色、红色预警发布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除采取4.3.1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L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5 .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6 .加强对重点科室、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7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8 .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9 .关闭或限制使用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10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 4预警变更与解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发布单位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单位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5信息报告5. 1信息报告人第一发现人接报科室(部门)或接报人3 .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办公室4 .分管副主任,主任。5 .2报告时限和程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第一发现人第一时间向医务科、行政总值班、疾病控制科报告。医务科及疾病控制科接报后,根据情况预判形势向领导小组报告,按领导小组指示进行预警和先期处置筹备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市卫计委报告;书面报告应在电话报告后半小时内上报。紧急信息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提供书面终报(有时限要求的按要求,无时限要求的一周内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以及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应在1小时内尽早报告。6 .3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类别、基本过程、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对事件的初判级别,已经采取的措施,有无次生或衍生危害、周边有无危险,是否需疏散群众,需要支援事项和亟待帮助解决的问题,现场负责人和报告人的姓名、科室、联系电话等。接上级批示的,按要求进行及时报告。信息报告,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6应急处置6. 1先期处置发生或确认即将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第一发现人、事件科室、主管科室应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救治措施并启动相关预案的预警响应,同时,按信息报告要求立即逐级上报。接报的科主任和护士长、行政值班人员、相关职能部门、院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核实,组织开展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先期处置期间,抵达现场职务最高者为现场总指挥,其余人员要服从指挥,协同施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到达现场后,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按照属地原则,在2小时内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辖区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6.2 分级响应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确定并发布应急响应,各成员科室、相关科室和救援人员接通知后迅速抵达现场,按照相应预案和责任分工,现场指挥部署分级开展应急响应工作,同时做好信息报告工作。按照突发事件的可控程度、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IV级响应。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具体参照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3 指挥与协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相应政府成立专项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政府或其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会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我中心在其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和帮助下,开展本单位达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在驻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帮助下,我中心专项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未达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6.4 应急处置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6.5现场指挥部具体分工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相关工作组,通力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具体组成参照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现场指挥部各成员科室职责如下:医务科:现场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捡伤分类、医疗救治、转运后送、心理干预、后期康复等工作;组织落实参与应急处置人员医疗保健工作;安排专人联系本预案专家组成员。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开展突发事故本身及次生、衍生灾害导致或可能引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护理部:协助医务科组织开展突发事件伤员转运、护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全科门诊:协助医务科组织开展突发事件伤员医疗救治工作。助医务科、门诊部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调配人员,落实参与应急处置人员政策待遇。协助开展应急知识宣教;做好突发事件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收集并宣传突发事件应对信息资料。负责采购、保管应急装备和储备物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损固定资产清点、评估、处置,为伤员救治提供物资保障。接待、处置突发事故本身及次生、衍生灾害伤员和相关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证供水、电、气、暖、梯等后勤保障供应。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搭建临时应急场所及组织恢复重建。责协调院内餐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提供食品供应,必要时餐厅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使用。负责对突发事故责任调查和应急处置期间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失职、渎职,信息发布舆论导向不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进行监察。西药房:负责调剂、发放应急储备药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药品目录以及抢救药品目录;从多渠道收集整理药品信息,为临床科室及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做好应急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上报、反馈工作。药品采购办公室:负责采购、保管应急储备药品,为突发事件伤员救治提供药品保障。提供保洁服务、伤员医疗救治配送服务。物业:负责维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秩序,在救助病房出现短缺时提供应急场所和安全保卫工作。医保管理办公室: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及相关人员做医疗保险政策解释及协助理赔。财务科:负责管理应急专项资金,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伤员救治提供资金保障。工会:组织突发事件公众有序参与、志愿者服务;按程序接受社会捐赠并合理使用;对事故或救援受伤职工及参与救援职工慰问、安抚、政策落实;为符合条件的伤员募捐、协助办理救助援助。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志愿者服务。相关临床科室: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配合现场指挥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6.6 扩大响应如突发事件的事态进一步扩大,超出本中心控制或处置能力,或已波及到本中心以外区域,直接或间接造成巨大灾害,由领导小组同意,向驻区政府、市卫计委及有关部门请求支援,扩大响应。6.7 应急联动我中心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与区域内的医疗、消防、供电、燃气、自来水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通信联络、信息共享、队伍及资源调动程序等,确保能密切协同,按照预案和职责分工快速、有序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处置工作。6. 8社会动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根据灾情及处置需要,经领导小组报请驻区专项应急指挥部同意,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博、电话通知、上门通知等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发布应对提示,动员社会力量协助做好救援处置工作。6.9应急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确认危害因素消除后,由领导小组批准,由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的科室(部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激状态解除。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7. 1信息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新闻宣传组按照信息发布流程,安排新闻发言人及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或通过向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报送新闻通稿的形式,及时发布事件基本情况,随后发布事态进展、应对措施、救援进展、伤员情况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7.2舆情引导新闻宣传组要做好网络和媒体的舆情监控,对出现的失实信息和不当言论,通过及时公布事实真相、进展情况给予正确引导。8恢复与重建8. 1善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结束,由物资保障组及时汇总统计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和应急处置中的伤亡人员、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等情况。依法依规协助办理安抚、补助、补偿等。8.2 社会救助由物资保障组负责,做好社会、个人捐赠款物的接收、登记、统计管理和发放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协调司法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民政、社会有关团体等,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依法进行法律援助、救助。8.3 保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物资保障组协调有关保险公司、社保部门及时开展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8. 4总结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结束,领导小组组织对事件起因、性质、过程和损失、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对负有责任的科室(部门)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受害者、救助者心理损伤和后期康复进行评估与调查,提出善后处理措施。总结于应急响应结束后一周内书面报驻区政府和市卫计委及有关部门。8.5恢复重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结束,物资经费保障组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进行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建和恢复方案、实施计划,报程序审批后组织实施。需要驻区、市政府支持的,报驻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报请。9应急保障9. 1队伍保障中心依托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医疗救援队、传染病防控救援队、中毒(食品与饮用水安全)救援队、核与辐射救援队、医疗救治专家组;依托120救护队成立急救转运队;依托水、电、气、暖、医疗设备、信息化专业维修人员和维保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成立基础设备设施保障队、医疗设备保障队、信息系统保障队等。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主管科室均有责任和义务加强所成立应急处置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动态管理,建立平战快速转换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事发现场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成为“第一响应人”队员,在第一发现人、事发科室的领导下开展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行政值班、安全保卫科、领导小组等均可第一时间随时调动响应队伍实施应急处置。9.2 物资保障各主管科室(部门)应根据所拟定应急预案和防控、应急处置需要,搭建平战转换平台;配备足以应对较大突发事件所需药品、耗材、设备、用品等,对于常用、用量较大的,可视情况采用一定量实物储备和渠道储备相结合保障机制,对于平时用量极小、特殊事件中可能用到的药品物品,可采用一定量实物储备与渠道储备、资源共享相结合保障机制。9.3 通信保障医院办公室负责无线通讯、外线电话、院内信息化网络和内线电话保障,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各支队伍成员要求建立通讯一览表。9.4 治安保障中心与驻区公安、片区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和本院安保队伍共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治安保障。9.5 卫生保障依托本中心医疗资源和应急救援队伍,为伤员提供院内医疗保障;依托市120、其他委属单位医疗资源,为伤员院外转诊和救治提供保障。9.6 技术保障中心建立有监控室,在重点部位安装有监控探头,重点区域、监控室、后勤保障24小时专人值守,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服务机构、委属其他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处置中提供技术保障。9.7 生活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通过协调本中心、临时搭建、外部订购、临时借用租用等方式做好受灾及应急救援人员的饮食、工作、住宿等生活保障。9.8 经费保障中心每年投入一定应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人员培训I、应急物资储备等购置、更新。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经费使用审计。10宣教培训和演练10. 1宣教培训各主管科室(部门)、文化宣传部可通过宣传栏、宣传画、学习材料、短信、微信、培训等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与主管科室(部门)自行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经常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应急队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救互救、应急疏散等宣教、演练活动。各主管科室相关预案发布后,要对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解读培训,使其熟悉应急职责、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切实提高应急联动处置能力。10.2预案演练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各主管科室按照年度内每个预案开展演练不少于1次、疏散方案及应急处置方案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原则,根据风险评估针对性地围绕可能模拟构建情景,编制演练方案、演练脚本,开展桌面推演或实战演练,并做好评估。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演练音像资料归档备查。11责任追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对应急处置中推诿扯皮、不作为,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场处置中失职、渎职,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不力,以及应急准备中责任应尽未尽并造成严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进行调查,并视情况及造成的后果依法追究责任。12附则12.1名词术语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12.2预案制定本预案由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解释,并具体组织实施。各主管科室(部门)、工作组、基层科室根据本预案制定各专项预案、疏散和处置方案。12.3预案修订本预案由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完善。12.4预案实施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