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x
,理解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的概念,掌握洗手与手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隔离原则熟悉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和控制措施;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隔离的种类和措施,以及消毒供应室的布局和工作内容,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隔离技术,第四节,消毒供应室,第五节,医院作为病人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加之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节 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二)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按感染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二、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二、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三、医院感染的形成,三、医院感染的形成,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是感染的来源。在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染源有以下几种:,1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病人是最重要的感染源。病原微生物从感染部位的脓液、分泌物中不断排出,它们往往具有耐药性,容易在另一易感宿主体内定植。病原携带者也是主要的感染源。,2病人自身病人的肠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及口腔黏膜上寄居有人体正常菌群,或来自外部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微生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自身感染或传播感染。,3动物感染源各种动物都可能感染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成为动物感染源,以鼠类最多。鼠类不仅是沙门氏菌的重要宿主,也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感染源。,4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病人时,医务人员通过手或工作服等,将致病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属于交叉感染。,5环境储源医院的环境、设备、药品及垃圾等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而成为感染源,如铜绿假单孢菌、沙门氏菌在潮湿的环境或液体中可存活数月。,6其他病人家属和探视者;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器械;不合格血液制品及药物等。,三、医院感染的形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以空气为媒介,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随气流流动造成感染传播。,3饮水、饮食传播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增加感染机会。通过饮水、进食进行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注射、输液、输血传播是指通过污染的药品、血制品、注射器等途径传播感染,如输血导致的丙型肝炎等。,5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是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三、医院感染的形成,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如将易感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医院感染常见的易感人群主要有:,病人,婴幼儿,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者,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住院时间长者,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各级医院都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机构,并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的规模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各临床科室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做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具体措施包括:环境布局合理,设施有利于消毒隔离;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及效果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如内镜、接触血液的医疗器械、医院污物的处理等;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性隔离等。,(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明确各级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对各级各类人员、病人、探陪人员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增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四)开展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五)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责,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法按相对湿度,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1)燃烧法,2)干烤法,(2)湿热灭菌法,1)煮沸消毒法,2)压力蒸汽灭菌法,本法由热源通过空气传导、辐射,对物体进行加热,传热较慢。,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利用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依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是应用最早的消毒方法之一。,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可靠、在临床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本法是通过空气和水蒸气对物体进行加热。由于水和水蒸气传导热能的效率比空气大,导热快,穿透力强,故消毒灭菌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也低。,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灭菌效果的监测】,消毒前 消毒后,二、消毒灭菌的方法,2光照消毒法,(1)日光曝晒法,(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本法是利用日光的热量和紫外线的作用而杀菌。,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A波、B波、C波和真空紫外线。消毒使用的是C波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 nm。常用紫外线灯管有15 W、20 W、30 W、40 W四种。,臭氧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通电后能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依靠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杀菌,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芽孢、真菌,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态或气态的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化学消毒剂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细菌细胞膜变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凡不适用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如病人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由于每种消毒灭菌方法都有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二、消毒灭菌的方法,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二、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注: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中效:能杀灭除芽胞以外的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低效: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芽胞。高浓度的碘、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低浓度时属中效消毒剂。,三、洗手与手的消毒,(一)洗手技术,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1)接触病人前后。2)接触不同病人之间。3)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5)处理污染物品后。6)进行无菌操作前后。7)戴口罩、穿隔离衣前,摘口罩、脱隔离衣后。8)戴手套前、脱手套后。9)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之前。10)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三、洗手与手的消毒,(一)洗手技术,三、洗手与手的消毒,(二)手的消毒,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重点部门前后。3)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4)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5)在特殊情况下,因条件限制无法按规定洗手时,可用手消毒剂替代洗手。6)进行无菌操作之前。7)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三、洗手与手的消毒,【注意事项】1)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2)消毒时,手的各个部位均应消毒到位。3)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4)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不得接触容器边缘。5)经常进行消毒后卫生学监测,并要求达标。,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其操作规程是根据科学原则制订的,在进行各种无菌技术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第三节 无菌技术,一、无菌技术的概念,二、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a)三叉钳(b)卵圆钳(c)长镊子(d)短镊子,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无菌持物钳有两种存放方法,一种是湿式保存法,即无菌持物钳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浸泡在内盛消毒液的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的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 cm或镊子长度的1/2。另一种是干燥保存法,即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使用前开包,48 h更换一次。无论哪种存放方式,每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及非无菌物品。2)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无菌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也不能用来换药或消毒皮肤,防止污染。3)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怀疑被污染,应重新灭菌。4)如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以防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包扎法,开包法,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单层底铺盘法1)铺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平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无菌面向上,边缘向外2)盖巾: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物品上,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3)记录:记录无菌盘名称、铺盘时间并签名,双层底铺盘法1)铺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从远到近,3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2)盖巾:放入无菌物品,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边缘对齐,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护理工作方式,第四节 隔离技术,一、隔离的概念,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使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二、隔离病区的管理,(一)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二、隔离病区的管理,3隔离室隔离室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单人隔离室病人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未被确诊、发生混合感染或危重且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尽可能住单独隔离室;同室隔离即同一病种的病人可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应用隔离室来控制感染的对象主要包括患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卫生状况较差的易感病人、细菌培养分离出流行性或感染有多重性耐药菌的病人。,2传染病区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 m,侧面防护距离约10 m,以防空气对流传播。病区设有工作人员与病人各自的进出门、梯道,配置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二)隔离区的设置,1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属于专科医院范畴。传染病医院应有醒目标志,与周围居民区及公共场所有明显的隔离带。,三、隔离原则,四、终末处理,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五、隔离种类及措施,六、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一)帽子、口罩的应用,1帽子的应用帽子可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屑飘落、头发散落或被污染。戴帽子时应遮住全部头发,并保持清洁。离开污染区前将帽子放入特定污物袋内,以便集中处理。,2口罩的应用口罩可以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口罩应根据用途及佩戴者的脸型大小来选择,戴上后能罩住口、鼻及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佩戴方法以带过滤功能的N95型口罩为例:双手提起,找出鼻梁夹位置,勒带自然下垂;将口罩固定于下巴位置,鼻端朝上,上带拉过头,下带系于耳朵和颈项之间;轻压鼻端,调整位置,检查有无漏气。,六、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二)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进行简单隔离操作时,使用避污纸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程序。取避污纸时,应从页面抓取,不可掀起撕取,注意保持避污纸清洁,以防交叉感染。避污纸用后弃于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六、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穿、脱隔离衣 穿隔离衣(如图所示),(a)取隔离衣(b)隔离衣清洁面向外(c)穿一只衣袖,(d)穿另一只衣袖(e)系领口(f)系袖口,(g)将一侧衣边拉到前面(h)将另一侧衣边拉到前面(i)衣边对齐,(j)向一侧折叠(k)系腰带,六、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脱隔离衣(如图所示),(a)松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d)一手在袖口内拉另一衣袖的污染面(e)手持衣领,对齐衣边挂在衣钩上,(b)解开袖口,部分塞入工作服袖下(c)用清洁手拉袖口内的清洁面,【注意事项】1)穿隔离衣前应计划好工作内容,准备好操作时需要的物品。2)隔离衣的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内面工作服并完好无损。3)穿脱隔离衣过程中避免污染面部、衣领和清洁面。4)穿好隔离衣后,双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5)消毒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6)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7)隔离衣如挂在清洁区,则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时,则污染面向外。,六、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穿、脱隔离衣,第五节 消毒供应室,一、消毒供应室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消毒供应室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也是医院各种病原微生物最集中的场所。消毒供应室除了承担提供医院各项工作所需的器械、用具等任务外,还负责重复使用的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保管、发放等,是最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媒介之一,其提供的物品的灭菌质量关系到每一名病人的诊治。因此,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从现代医院感染控制的角度来说,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之一。,二、消毒供应室的布局,1污染区污染区为回收、处理临床使用后的物品的区域,范围不宜过大,一般设污物回收室、一次性物品处理室、洗涤室(包括初洗和精洗区)和推车清洗室。该区的工作是固定专人、专车将用过的污染物品回收并进行分类、预处理和清洗。,2清洁区清洁区包括包装和灭菌两个区域,一般设包装室、消毒灭菌室和下送车存放室。该区的工作是将已去污的物品进行检查、配备、包装并灭菌。凡进入清洁区的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去污处理的干燥物品。,3无菌区无菌区设有灭菌监测室、无菌物品储存室、一次性物品存放库及无菌物品发放室。凡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均存放于无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求有较高的洁净度,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仅负责运送和发放无菌物品的人员可以进出无菌区,且要求穿规定的服装。,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消毒供应室固定专人、专车回收医院各部门的用品。回收后的物品初步处理分3类:送物车回本室后,先进行清洗、消毒再送入专用存放间备用;送出消毒供应室或各科室未使用的器械包等物品,不能再放回无菌间,须重新灭菌处理;病区使用后的污染物品,在固定专用的房间内拆包、分类,并选用适宜有效的方法浸泡消毒,然后送入洗涤室。,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的各种诊疗器械,使用后会附着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如不彻底清洁干净,可在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将微生物包裹其中,阻止消毒灭菌因子穿透,导致灭菌失败。物品洗涤应分类进行,洗涤过程包括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清洗4个环节。每一步均要认真操作,达到要求。要求玻璃类物品光亮透明,不挂水珠、无划痕;金属器械光亮清洁、无锈、无污、无血迹;橡胶类物品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弹性良好。,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灭菌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消毒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根据各类待灭菌物品的特点和灭菌要求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一般诊疗包、金属器械、敷料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剂、粉剂、膏剂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介入导管、内镜、精密仪器、植入物等选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各类物品灭菌合格率应达100%。,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灭菌物品应摆放在距地面20 cm、距天花板50 cm、距墙壁超过5 cm的储物架上,储物架每日擦拭。无菌物品存放间每日湿式清扫,室内空气按规定消毒。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存放有序。无菌室的物品由专人发放。,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在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上,应严把采购、使用和回收消毒处理3个环节的质量关。除认真检查各包装标识及省级以上卫生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准销证”外,应对每批号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等按卫生部规定进行抽样热源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过的一次性器具应严格实行以旧换新制度,认真清点,经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分类进行毁形处理,达到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