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和管理办法.docx
-
资源ID:35176
资源大小:16.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和管理办法.docx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和管理办法为深入挖掘和整合学院科学研究力量,形成持续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以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学院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现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及人才队伍现状,特制订本办法。一、组建原则科研团队的组建遵循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相统一、个人自愿与学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团队可以以现有学科、专业、研究机构为主体组建,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可以适量吸收院外、校外人员参加。团队的组建,可以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科研团队,也可以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应用型科研团队。二、建设目标1 .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发展的可持续性。2 .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搭建项目研究载体,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体现学院特色与方向的科研成果。3 .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发挥优势,建立持续稳定、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以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学院的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申报条件科研团队设置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较好的研究基础、合理的年龄结构。具体要求如下:1.科研团队原则上以现有学科方向、现有科研机构(所/中心等)、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为依托,有明显的研究优势,以项目为纽带,以学科/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主体。2,科研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力,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具体要求:(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2)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近5年在校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期刊目录上发表过权威期刊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3.团队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团队负责人和研究骨干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团队成员一般5-6人,不同团队人员不得重复,其中45岁以下青年骨干应占50%以上。4.团队需要有完整的组织运行程序和成员分工,并接受学院的管理。四、申报与审批科研团队带头人填写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申请书,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学院发文成立,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名单报校人文社科处备案。科研团队建设周期三年。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须在院级科研创新团队中遴选。五、经费及组织保障1.在一个考核周期内,每个团队资助六万元,分两次拨付,每次三万元。1 .科研团队须接受学院管理,制定相应的活动章程,依托学院开展学术活动,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负责协调团队建设的任务与目标、人员配置、运行活动和年度考核。学院科研秘书负责协助组织、记录科研团队活动等。六、考核办法1.科研团队的整体业绩由学院组织考核,考核周期为三年,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2.科研团队考核要求:(1)考核周期内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2)发表校期刊目录权威论文4篇以上;(3)出版学术专著4部以上;(4)获省级以上奖项1项以上;(5)获智库类成果2项以上或横向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6)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其他省部级以上标志性成果。以上成果必须以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考核分为中期考核(满1.5年)和验收考核(满3年)。3,中期考核标准:满足以上要求1条及以上,未达标准将不再资助。验收考核标准:(1)满足以上要求的任意4条以上(含),考核优秀;(2)满足以上要求的任意3条以上(含),考核合格;(3)其他为考核不合格。4.团队带头人年终向所在学院提交年度述职报告,重点报告本年度科研项目申报情况、在研课题进展情况、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省部级奖项获奖情况、举办学术讲座和参加学术会议情况、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落实情况等。5终期考核优秀团队给予4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奖励,验收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则予以撤销。七、本办法内容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解释,从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