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351879
资源大小:20.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理论调研】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香菇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一、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我市人工种植香菇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全市香菇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和产量由X年的X亿袋、X万吨大幅增加到X年的X亿袋、X万吨。集中种植程度不断提高,X年以前香菇均为分散式种植,X年规模化种植占比接近X%。销售范围不断拓展,X年以前主要在省内销售,X年销售范围覆盖湖北随州、山东滕州和福建、广东等多个地区。产业链不断延伸,X年香菇产业基本停留在种植阶段,无香菇制品和加工类企业;X年具有初加工类企业X家、专业深加工企业X家,开发了干香菇、香菇粉、香菇酱等多种香菇制品。总体收益不断增加,X年产值为X亿元,X年产值为X亿元、综合收益突破X亿元。二、香菇产业市场情况分析香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由于投资少、见效快,香菇产业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近几年全国刮起了“香菇风”。据不完全统计,在X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近X%选择种植香菇,产业呈现“快增长”趋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香菇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辽宁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根据X年X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数据测算,xX年产量年均增速约为X%,X年达到X万吨,占食用菌产量近X%,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X%以上,产值超过X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X万人。利润空间大幅缩减。从X和X年数据看,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菌棒成本增加近X%,土地租金成本增加约X%,人工成本增加X%以上;销售价格逐年下降,鲜菇价格下跌近X%,干菇价格下跌约X%,净利润下降X%以上。河南省作为全国香菇种植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X%。省内香菇种植以X西、X西南、X南为主,X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年产量占比达X%以上。近年来,X、X、X等地多措并举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在全省甚至全国香菇市场上形成了相对优势。比如,X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成为全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X县建立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香菇标准化生产率超过X%;引进河南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香菇生产龙头企业,建设香菇精深加工产业园,拉长了香菇生产加工产业链。X县联合科研中心等推动主栽品种优化升级,推进核心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相较而言,我市香菇产业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竞争优势不够明显。三、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市场感知不敏锐。虽然我市南部山区适宜发展香菇产业,但各县所选主要菌种与周边地市完全一致,同质化严重。调研发现,部分县区对市场行情变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等情况缺乏敏感性,风险意识不强,应对方法单一,有的试图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值,存在滞销和恶性循环的隐患。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全市香菇产业发展,合理控制香菇种植规模。二是引导各地加快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大力探索夏季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发展羊肚菌、赤松茸等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新品种,实现错峰错季上市和错位发展。(二)种植方式不先进。我市香菇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为主,虽然在菌棒制作、杂菌灭杀、菌种接种等前期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但香菇生长、采摘等环节由菇农操作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香菇的产量。经初步测算,一个普通香菇菌棒产量应在X-X斤左右,但实际产量平均下降X%左右,有的甚至不足X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作用,为菇农提供生产资料供应(菌种、原辅材料)、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香菇种植从“零散粗放”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三)产业链条不够长。我市香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向上下游延伸的空间较大。菌种研发落后。我市香菇菌种可分为自有和进口X类,自有菌种一般为天然形成,品种相对老化,出菇量低、约为进口的X%,菌种研发技术落后,进口菌种没有知识产权,不掌握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加工能力不强。我市从事香菇加工的企业共X家,多数停留在分拣、烘干、密封包装等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交易市场缺失。我市香菇约X%以鲜菇的形式自销或供应周边地区,剩余香菇烘干后外销,其中约X%运送至XX县的香菇市场销售,没有市场定价权,销售价格上不去。建议:一是加强菌种研发培育,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菌种研发机构深度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更多优质菌种,着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二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引导已有企业改造升级,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香菇酱、香菇提取液、香菇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食品,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谋划建立综合交易市场,完善分拣、加工、展示、信息发布、产销对接等功能,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市场话语权。(四)专业人才不够多。目前,在香菇种植方面,除了一支省“四有四化”项目专家团队外,我市几乎没有既掌握科学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市内综合性大学和农科院等职业院校均未设立食用菌相关专业,缺乏成熟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菇农学习种养技术主要依靠“土专家”、“田秀才”传授获得。建议:一是在我市农科院、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食用菌相关专业,稳定输出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从涉农部门、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定期到种植基地开展上门送学流动培训。三是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县委党校、乡镇农技站、农民夜校等,对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进行系统培训I。四、香菇产业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启示(一)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深入研究产业规律,精准选择发展方向。选对产业发展方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市部分地区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缺乏深度思考、系统规划导致产业同质化、效益萎缩的现象启示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只有遵循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市场情况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对区域农业产业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弄清产业发展所需的气候特征、土地空间、土壤类型、水利设施、电力供应,以及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情况,筛选出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二要对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切实弄清不同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小、经济效益的高低,选择具备更好市场扩展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产业细分领域。三要对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又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农业产业网络,厚植产业发展根基。四要对选定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阶段性目标,把握发展节奏,及时调整产业促进策略,从整体上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二)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加快推广现代化种植方式,大力提高产品品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与香菇种植存在的问题类似,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是导致我市特色农业产量和品质不高的重要原因。面对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的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植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效益。二要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持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依托伏牛山区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方式,完善农业标准化的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三)发展农业产业必须着力拉长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市香菇产业之所以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偏短、偏弱。缺环短链问题在我市农业产业领域普遍存在、亟待破解。一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引进培育,结合“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等活动,支持有基础的农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布局,带动一批关联度大的“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企业集群集聚。二要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体系,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成果、服务等资源优势,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形成一批农技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场服务平台,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完善信息、仓储、物流、交易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三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依托我市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农业生产设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四要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拳头产品,走出优质农产品“高质低价”“有品无牌”的困境。(四)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强化智力支持。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市香菇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驱动力。一要强化农业专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施“千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锻炼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难题。二要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需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置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定向培育后备人才。通过各级各部门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方式,加大对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三要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采取点单式等方式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项目等平台,重点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以乡贤返乡创业为契机,吸引农业产业领域的企业家、技能人才、大学生等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