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pptx
教学,1.教学,1,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班级情况,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备教材(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参;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和开发者;了解该学科知识,与时俱进)备教法,还有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标点内,方达祖坟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1.教学,2.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掌握科学知识,发现自身差距和不足认识的简捷性课程内容经过筛选和编排,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有指导的认识,1.教学,3,3.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什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2.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保持在记忆中,正确及时提取4.运用知识:抽象知识与具体事物联系,知识迁移5.检查效果:反馈,了解教学,调节教学活动方向和节奏,1.教学,4,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形式教育,重智力;实质教育,重知识。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赫尔巴特,教学具有教育性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5,1.教学,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教学的发展性规律),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知识是掌握智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要防止单抓知识或者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6,1.教学,6.知识和智力相互转化的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科考试组织龟兔赛跑,每个人都参与进来。,1.教学,7,7.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说法错误智力是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会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只有在学习动机强且学习行为良好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才会好。综上,智力高学习成绩不一定高。,1.教学,8,8.简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该规律说明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理由是(1)学生各方面不成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德提高都离不开老师指导。(2)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3)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否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2.相对学习对象而言,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由是:(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内容只有被主动消化吸收才能掌握(2)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仍然是认识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两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适应教学。割裂开来,只强调某方面是片面的,错误的。,9,1.教学,9.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面对发难,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课堂中存在预想之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掌握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应对突发事件,对教学就能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2.“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地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 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更具生命力。然而,两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事实上,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也需要。,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两者具有互补性,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的预设。要理性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留白,以便在目标实施中宽容的开放的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10,1.教学,10.教学原则:如何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过程。课堂上,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基本要求是: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实例和录像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11,1.教学,11.请简要说明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 2.启发性 3.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 5.理论联系实际 6.因材施教 7.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寻古气质 联姻 可思量,1.教学,12,12.直观性原则的实施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材料分析题,宁可多回答,也不要只写一条。根据分值来写。某老师的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值得赞扬作业要有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科学性。,1.教学,13,13.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老师应讲得“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空洞情丝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小主 动手 把农民 毒死了。,1.教学,14,14.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3.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借租房 换改用巩固一下,1.教学,15,15.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教导系主任抓住了一头猪,循序渐进的游到了岸边,1.教学,16,1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教学,17,17.制定教学方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1.教学,18,18.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问话明确启发归纳,1.教学,19,19.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1.教学,20,20.教学评价的原则,1.整体性2.指导性3.科学性4.客观性整治科科老师,1.教学,21,德育,2.德育,22,23,2.德育,1.品德的特征(结构)包括?,知 情 意 行1.道德认识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2.德育,24,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德育包括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型,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2.德育,25,3.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错误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未终结向前发展的。2.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2.德育,26,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错误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道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道德水平上来解决。2.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次要矛盾。,2.德育,27,5.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德育,28,6.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角色扮演5.价值辨析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福榜定,演变奖罚,2.德育,29,7.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埃及 想统计劳动人民!,2.德育,30,8.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一安,四生,2.德育,31,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内部知情人活动反复无常,2.德育,32,10.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2.疏导性3.知行统一(课堂与生活相结合)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6.长善救失7.因材施教8.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书 方 知 信,极 致 因 善,2.德育,33,11.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2.德育,34,12.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是指 进行德育应当 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其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统一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组 调 配 包(保),2.德育,35,13.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明 阴 阳,2.德育,36,1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运用锻炼法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一种是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常规训练;另一种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锻炼。2.在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4.要不断的督促检查,使之坚持5.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2.德育,37,15.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说服法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参观,报告,讨论等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2.要有感染性:以诚待人3.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4.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注意时机,2.德育,38,16.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含义: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具体要求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2.德育,39,17.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福榜陶炼修指甲,2.德育,40,18.榜样示范法,含义: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示范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3.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节行为选,引,发,励,2.德育,41,中学生发展心理,42,3.中学生发展心理,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1)主体和客体的分化2)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2.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语词,表象和形象图式。儿童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认为外界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阶段读书。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43,3.中学生发展心理,2.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二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根据上述思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这是他的最重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44,3.中学生发展心理,3.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知觉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的进行知觉。2.知觉事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在空间知觉上有更大的抽象性,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3.感知觉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45,3.中学生发展心理,4.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46,3.中学生发展心理,5.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中学生发展心理,47,6.简述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2.中学生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3.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3.中学生发展心理,48,7.简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意注意进一步的深化并达到成人的水平。2.注意品质不断改善。注意的广度、分配达到了一般成年人的水平,能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及时迅速的转移注意力。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注意趋向稳定,注意的稳定性对初一学生成绩的影响比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加明显。,3.中学生发展心理,49,8.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士兰格理论该理论认为 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3.中学生发展心理,50,9.阿德诺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说”理论的内容,三个主要观点1.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2.情绪产生原因: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内导神经丘脑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外导神经皮层的冲动丘脑的交感神经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就是“评定-兴奋”说,3.中学生发展心理,51,10.请简述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和认证过程3种因素制约。实验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人对生理反应的认识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因此,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3.中学生发展心理,52,11.简述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53,3.中学生发展心理,1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3.中学生发展心理,54,13.请问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3.家庭4.自我调控因素,3.中学生发展心理,55,14.简述 人格的结构组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四个方面。,3.中学生发展心理,56,15.简述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 1937年首次提出 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生态下,大多数人或者一个群体身上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3.中学生发展心理,57,16.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中学生发展心理,58,17.气质类型学说内容,3.中学生发展心理,59,18.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2.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为5个时期,3.中学生发展心理,60,19.简述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3.中学生发展心理,61,20.简述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2.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3.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较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渴望交往。,3.中学生发展心理,62,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63,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有哪些?,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 终身教育之父2.教育的全民化适龄儿童进入小学,所有人进行教育,中青年脱盲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对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5.教育的多元化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64,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8世界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1.教育性教学原则。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道德和性格的完善。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方法(联系)5.赫尔巴特秉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极力鼓吹的“性恶论”,来阐述儿童管理问题,65,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流派,民主主义与教育。1.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的目的。4.提出五步教学法 5.提出儿童中心论3.论课程与教学。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66,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赫尔巴特 vs 杜威,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67,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68,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69,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2.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选择、融合、创新功能,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0,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1.不平衡性:发展2.历史继承性:内容,理论,方式与经验3.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受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继承的以往教育的内容,与分不开在新政治制度下,与旧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绝不会长期存在,迟早要改变。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下才能普遍实施和发展,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1,8.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2,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是积极主动的。,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3,10.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4,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5,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2.如何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点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6,1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主要依据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受生产关系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受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7,14.简述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8,15.简述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不可替代,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79,16.简述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0,17.简述 教师角色,1.传统地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也。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角色。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实践者。,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1,18.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2,19.简述 专家型教师和 新手型教师的区别,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3,20.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4,21.简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管委巡警观、微、训、经,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5,2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4.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86,中学生学习心理,87,5.中学生学习心理,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 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88,5.中学生学习心理,2.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2.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3.正确组织课堂教学4.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89,5.中学生学习心理,3.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一直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转换。,90,5.中学生学习心理,4.简述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1.识记。识记是指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的特点,即对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2.保持与遗忘。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3.回忆或再认。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 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人们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91,5.中学生学习心理,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中学生学习心理,92,6.思维的形式有哪些?,5.中学生学习心理,93,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流动性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2.对教育的意义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初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教师不但是知识的呈现者,它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5.中学生学习心理,94,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审美),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为5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层次。,9.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5.中学生学习心理,96,10.请问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5.中学生学习心理,97,11.请问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98,5.中学生学习心理,12.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1.主体性2.内化性3.特定性4.生成性5.有效监控6.个人效能感,5.中学生学习心理,99,13.请问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5.中学生学习心理,100,14.请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5.中学生学习心理,101,课程,102,6.课程,1.简述学生中心论课程主张,1.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核心来编排。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因为儿童还没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经验,所以应该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103,6.课程,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与案例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104,6.课程,3.简述新课改的具体内容,1.三维目标新课改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综合与分科相结合,高中以分科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和产能,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105,6.课程,4.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6.课程,106,5.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性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3.教材。是系统阐述课程标准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6.课程,107,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编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6.课程,108,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7种智力是:1.言语智力:说话,阅读,书写2.逻辑-数学智力:数字运算,逻辑思考,科学分析3.视觉-空间智力:认识环境,辨别方向4.音乐智力:辨识声音,韵律表达5.运动智力: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6.人际智力: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7.自知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6.课程,109,8.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6.课程,110,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综合素质,111,2.简述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7.综合素质,112,3.简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完关人不差钱,7.综合素质,113,4.简述现代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老师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7.综合素质,114,5.简述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