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技术操作规范.docx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腹腔镜作为单纯的诊断手段仍常采用,因它对腹腔内器官的观察更为直接,且可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尤其对腹膜的观察是其他诊断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故腹腔镜对腹腔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适应证】1.肝脏疾病对各种肝脏疾病诊断均有重要意义。2 .腹腔内肿瘤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形态、分期并判断其是否适于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超声的引人使其对腹腔肿瘤的诊断更加敏感和可靠。3 .腹膜病变腹膜间皮瘤、腹膜炎等用一般影像学方法难以发现者。4 .腹部外伤腹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腹腔镜检查能正确反映内脏损伤的情况、对是否剖腹手术的阳性预测值为82%,可使68%的非治疗性剖腹术得以避免。5 .不明原因腹痛对使用常规检查方法均不能明确病因的慢性腹痛,腹腔镜检查可便约90%的患者明确病因。6 .不明原因的腹水【禁忌证】1.腹腔广泛粘违;7 .出凝血功能障碍;8 .心肺功能不全;9 .高度腹胀气;10 极度衰弱及检查不合作者。【术前准备】1.气腹机及装有二氧化碳或氧化亚氮(笑气)的气瓶,以全自动气腹箱较好,因其可全程监测气腹情况,并自动补充气体。11 腹腔镜全套设备。12 冷光源。13 .吸引器.14 其他附件,包括活检钳、探棒、高频电发生器、电切刀等及留取标本的容器及固定液。6+腹部手术包,内有手术刀、缝针、止血钳、布巾钳、消毒手术衣、手术单、手巾、方纱布、弯盘、碗、杯等常规手术用品。7 .常用急救药品。8 .检查扬地最好选在外科手术室或具备同等条件的专用腹腔镜检查室。【操作方法及程序】1 .麻醉诊断性腹腔镜可选用局部麻醉或加清醒镇静,一般不选用全身麻醉。若用全身麻醉,应由麻醉师实施。2 .皮肤消毒同腹部手术常规消毒3 .建立气腹(1)气腹针穿刺点可选在左下腹脐骼联线中外1/3处,也可选在脐下或脐旁Icm处。(2)术者及助手提起腹壁,插入气腹针至腹腔内,自动弹入针芯,从针尾接头处滴人数滴无菌生理盐水,如盐水顺利流人针腔内,证实气腹针已进入腹腔,可注气;如盐水停滞不动,说明气腹针没有进入腹腔,应重新调整气腹针的方向或深度。(3)注入二氧化碳气体3000-4OOOm1.形成气腹,肝浊音界消失是气腹形成的标志。4 .插入腹腔镜(1)切口常规选用跻上2cm偏左侧,或脐下,还可根据观察目的物来选择进镜点,通常进镜点选在与观察目的物有一定距离处。(2)局部麻醉后,做长约Icm的小切口,从切口处插入装有针芯的腹腔镜套管,穿刺方向要避开脊柱、腹主动脉及腹部包块;进入腹腔后有突破感。(3)取出针芯,从套管处插入腹腔镜,接上光源,即可对腹腔内脏器进行观察。如腹腔脏器清晰可见,说明气腹形成良好;如视野一片红,可能是镜头贴近脏器或腹壁,回拉腹腔镜可看清腹腔内脏,也可能为气腹充气量不够,须补充气体。通常观察上腹部脏器时,常取头高脚低位;观察下腹部脏器时取臀高头低位。对拟进行组织学检查的病变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活检。(4)操作完毕后,先拔除腹腔镜,打开套管阀门并提起腹壁,尽量放出腹腔内的气体,最后拔除套管,缝合切口,覆盖夫菌纱布。【注意事项】1.术前进行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有出凝血功能异常者应先予以纠正。2 .术前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并做好记录。3 .气腹针进入腹腔后,应抽吸检查有无血液或肠内容,以防气栓、肠穿孔等。4 .插入腹腔镜套管及检查中切忌暴力,以防伤及脏器及大血管。5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6 .取活检后应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若有出血,应进行腹腔镜下止血,如高频电凝止血、药物喷洒或明胶海棉填塞止血。7 .活检结束后要监测血压、脉搏,第1小时每15min测1次;第2、3小时每30min测1次;此后每小时测1次,共5次;如发现有异常变化应及早处理。【并发症】1.由人工气腹造成的并发症休克、疼痛、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空气栓塞、结肠充气、出血.、低氧血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8 .由腹腔镜穿刺针引起的并发症损伤腹部大血管、损伤腹腔内脏器、空腔脏器穿孔等。9 .由穿刺活检引起的并发症出血、穿孔、腹膜炎。腹腔镜检查的并发症有些是在检查时即刻发生的,较易识别;有些是迟发性的,如结肠损伤引起的迟发性穿孔、骼动脉损伤引起的出血等,如不能及早发现,可因腹膜炎、出血性休克导致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