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与准入标准.docx

    • 资源ID:36468       资源大小:54.65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与准入标准.docx

    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与准入标准本标准为医疗机构级别调整准入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医疗机构申请执业参照标准中的相关条款执行。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1 .医院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区域卫生规划要求。2 .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70%o3 .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20.5:1。4 .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N50%;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o5 .至少配备5名临床药师,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o6 .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二)临床医疗服务能力与运行绩效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要求1 .平均住院日WO天。2 .收治病种数量1500种。3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o4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N60%。5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N80%。6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之98%。7 .能够规范开展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8 .严格控制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达到助产级别要求。(三)能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1 .急诊科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2 .重症医学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的2%以上。3 .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四)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1.临床科室设置一级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卫生科(心理治疗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麻醉科、感染疾病科、康复科、输血科、营养科。二级诊疗科目:内科:设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血液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等。外科:设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科、整形外科等。妇产科: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儿科:设儿内科、新生儿科。4 .医技科室设置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理疗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科、超声、心功能、肺功能、电生理等。5 .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40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五)医疗设备设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保留检验科时应具备)、彩超(二维彩超、三维彩超)、CT,数字X线(DR、CR)、MR1、DSA、数字胃肠透视机、乳腺X光机、胃肠X光机、小C臂等。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一)参加并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社会公益项目,有申报前三年完成项目数量、参加的医务人员总人次、资金支持等资料。1 .有计划,并完成每年到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义诊和指导任务。2 .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具体实施方案,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3 .有详细的为辖区居民开展的健康咨询服务的材料。(二)按照规定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五)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系统,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六)依法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健康教育等工作。三'教育'科研与信息化建设(一)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要求.承担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二)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每年承担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三)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研究经费。(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1 .医院应建立较为规范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2 .医院应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及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健全电子病历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合理规划并实施。3 .积极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估工作,水平达到三级及以上。4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准确、系统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保证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应用基本满足工作需求。5 .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四、医院服务(一)预约诊疗服务1 .医院至少开展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现场等预约形式。2 .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3 .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4 .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o(二)门诊流程管理1 .门诊布局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2 .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有门诊突发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3 .有各种便民措施。4 .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5 .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6 .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7 .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三)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1.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8 .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9 .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资料(每年至少一次)五'公共卫生(一)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管理。1 .有公共卫生相关工作制度、流程与职责。2 .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公共卫生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二)认真组织落实法律法规赋予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公共卫生法定义务和职责1 .依据上级部门与公共卫生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2 .依法开展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疑似病例/事件报告、信息收集与统计、传染病隔离、消毒等工作。3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4 .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实施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工作。5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6 .开展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职业暴露及职业病防护相关工作。六、患者安全(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三)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产科所生新生儿,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四)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五)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六)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1 .实施“三步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项目正确记录并填写完整。2 .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3 .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4 .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七)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八)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及易混淆的药品加强管理,并做好贮存与识别。(九)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激励机制。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件。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十)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 .要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职能分工体现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设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组织。2 .定期(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二)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相关任务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3 .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4 .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三)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有院内会诊、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四)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定期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效果1 .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等。2 .定期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水平。(五)加强重点科室管理,提高专科服务能力1.科室人才梯队建设符合要求(带头人、骨干)。3 .技术特色与临床能力在本区域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4 .技术发展与科研创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取得一定成效。5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六)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1.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档案,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6 .落实一、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是二、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7 .一类技术经过医院审核批准,二、三类技术经医院审核后报送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和相关部门批准。4,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8 .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9 .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与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1 .核心制度知晓情况病房负责人、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对医疗核心制度知晓度高。2 .首诊负责制门诊科室医师对首诊科室、首诊医生负责制度的要求知晓度高。3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认真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与住院医师病程记录内容应充分体现三级医师的各自职责,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每周查房频次符合相关要求。4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认真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的人员应有三级医师,根据疑难病例具体情况,应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讨论记录应记录发言人具体意见、讨论有总结意见。5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临床各科室以及医技检查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诊断科等辅助科室和门诊治疗室)应有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并配有抢救设备、药品,抢救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无过期抢救药品;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抢救预案知晓度高。6 .会诊制度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场;常规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医师应为科住院以上资质人员;会诊记录书写规范。7 .术前讨论制度认真落实术前讨论制度,记录规范。8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讨论;记录内容齐全,有三级医师参加。9 .交接班制度重点突出;医护交班内容相符;有重点病人交接记录;夜班有处置,病历中有体现;交接班记录规范(八)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实施动态管理1.医院有手术、麻醉、介入、腔镜等高风险技术操作人员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并实施动态管理。有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10 分级授权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与其他技术人员。11 手术及高风险技术操作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12 管理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知晓率100%,无越级手术。13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九)有临床路径工作组织体系,将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1 .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2 .有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并组织落实;相关数据齐全。3 .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临床路径变异原因进行分析、反馈。4 .不少于1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N50%,入组后完成率¥70%。(十)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风险评估。(十一)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建立手术质量管理的数据库,与有关基准数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有持续改进的措施和结果1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3 .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4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5 .单病质量指标监测的病种数量及指标(十二)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1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2 .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3 .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1)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2)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跟踪最新指南,及时更新心肺复苏流程。(3)麻醉医师继续教育达标率N90%。4 .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1)人员配置合理,基本满足临床需要。(2)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3)麻醉科主任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4)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麻醉医师人数与手术台比例应不低于2:1。(6)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数与手术台比例应不低于3:1。(7)每张手术台配备一名麻醉住院医师及一名主治及以上的麻醉医师。5 .麻醉医师必须于手术前一天到病房查看病人,详细了解病情,书写麻醉师查看病人的病情记录。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必要时参加手术科室的术前病例讨论。6 .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报请上级医师审核。7 .履行麻醉知情同意。8 .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9 .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10 .麻醉后复苏室合理配置,管理措施到位。(1)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1:3o(2)麻醉复苏室配备医护人员满足临床需要,至少有一位能独立实施麻醉的麻醉医师。(3)复苏室每床配备吸氧设备,包括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在内的监护设备,复苏室配备足够的呼吸机、抢救用药及必需设备等,满足需求。11 .有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1)有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2)患者在复苏室内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3)转出的患者有评价标准(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评价结果记录在病历中。(4)有患者转入、转出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与内容规定。(5)准确记录患者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的时间。12 .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13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价。建立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十三)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原卫健委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1 .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病房配置设备设施符合基本管理要求。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技检查信息的及时传递。2 .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至少配备一个单间。3 .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2%5%。4 .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0.8:1,重症医学科必须具备执业范围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2.53:1。5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每天至少应保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6 .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7 .科主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护士长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十四)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1 .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2 .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3 .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4 .有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5 .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6 .有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备用完好状态。7 .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培训,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十五)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医院对医师与护理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对重症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1 .有医护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并落实到位。2 .各类人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3 .有落实核心制度的相关规定与措施,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4 .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5 .有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通过重症医学科与相关学科医师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提供专科诊疗支持。(十六)急诊医学科管理1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原卫健委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2 .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杜绝推诿和见死不救现象发生。3 .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等实行7×24小时服务。4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5 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护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6 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7 5)急诊监护室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值班。8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9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产科孕产妇危重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0 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十七)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1 .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2 .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3 .有相关工作统计指标:(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5)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6)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4 .科室能定期统计与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有记录。5 .有120和外院转送病人的双签字记录存档资料。八、药事管理(一)医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健全药事管理体系1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若干相关的药事管理小组,职责明确,有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2 .根据本机构功能、任务、规模设置相应的药学部门。3 .药学部门负责药品管理、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以及临床药学工作。4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人员组成符合规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药事管理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有完整的相关资料。(二)根据医院功能任务及规模,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明确临床药师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过规范化培训,不少于5名。(三)有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适宜的药品储备列入“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有适宜的储备,每年增减调整药品率S5%。“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500-800床,西药应01000个品种,中成药W200品种。(四)落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和相关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购置、保管、使用及其他特殊药品管理1.有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保管、发放记录。2 .有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五专”管理制度与落实。3 .定期抽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检查适应证选择和处方剂量。4 .有病房(区)、手术室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管理、使用管理和记录。(五)对全院的急救等备用药品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质量与安全1 .有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2 .药学部和各相关科室有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药品,并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损坏或近效期药品及时报损或更换。3 .药学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4 .各科室备用急救等备用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六)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每月至少抽查100张门急诊处方(其中自费处方20张)和30份出院病历进行点评。不合理处方口,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100%。每年开展2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次。(七)抗菌药物管理有适当的组织,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1.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5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020%6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040%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W60%8 .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9 1类切口(手术时间W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030%1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八)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1 .有完善的药品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并与医院整体信息系统联网运行。且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对药品价格及其调整、医保属性等信息实现综合管理。2 .有信息系统联网的处方用药技术支持软件。有完善药品查询系统,方便有关人员查询、适时获取正确的药品信息。3 .药库和调剂室有药品进、销、存、使用等实时管理系统,实行药品定额和数量化管理,包括药品账目和统计、处方点评分析统计等。4 .通过用药监控系统,对特殊药物和特殊人群的用药进行提醒和把关,对抗菌药物等实行计算机处方权限与用药时限管理。5 .对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有追踪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成效。(九)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1 .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2 .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3 .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4 .有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施,有分析并在全院范围内公布提醒。5 .建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平台,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管理。九、医院感染管理(一)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 .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2 .临床各科室均设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3 .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4 .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5 .医院建有感染性疾病科。有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6 .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二)建立健全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1 .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2 .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3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重点环节及控制措施。4 .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5 .有对医院各部门、科室进行医院感染质控管理的标准和日常质控检查记录,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三)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实施全员培训1 .有依据国家颁布现行的医院感染各项规范及标准,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有记录。2 .有培训责任部门,根据不同人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并有考核。3 .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四)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和综合性监测1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2 .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3 .每年开展现患病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4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5 .医院感染监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五)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应包括: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有落实。2,严格执行手术前、有创检查前、输血前和产前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 .对留置导管的病人,应每日进行评估。4 .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年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年感染率;尿路感染年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5 .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六)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1 .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2 .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3 .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预案控制的有效措施。4 .有专人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5 .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100%。(七)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1 .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2 .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的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3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手卫生操作合格率95%,随机现场进行双考核。(八)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1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2 .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病室环境保洁的制度等。3 .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4 .有落实耐甲氧XX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九)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范及标准,结合本医院的医疗工作,制定、修订和完善医院各专业科室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1 .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2 .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3 .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和落实措施,并执行。(十)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符合要求1 .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2 .医用耗材、消毒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3 .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4 .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十一)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筑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1 .消毒供应室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2 .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应符合要求,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物品通道。3 .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4 .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配置及人员配备应与医院的规模、功能和任务相适应。5 .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6 .护理人员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十二)实施集中管理,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符合卫健委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1 .根据医院规模和工作量合理配备人力,设专职护士长负责,并有监督。2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3 .开展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确保满足岗位需求。4 .相关部门保障物资、水、电、气供应,设备运行正常;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十三)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并记录。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1 .建立质量管理及监测制度并落实,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开展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并记录。监测方法科学、规范,资料保存符合规范要求。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应符合要求。2 .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监测标准要求,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符合追溯要求。4 .有监测信息收集与反馈渠道,保证信息质量,保存原始记录文件。(十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1 .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2 .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及灭菌效果监测的流程,判定标准符合规范要求。3 .外包供应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4 .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等程序符合规范要求。(十五)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器械用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对特殊感染病人的感染控制措施等符合要求1.有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预防控制措施。5 .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符合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控制要求。6 .抽查呼吸机的使用管理:呼吸机湿化装置及管路的清洗消毒。7 .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控制措施。8 .有控制耐药菌感染措施并落实。9 .医护人员比例及数量配备符合临床工作要求。10 医疗废物的处置规范。11 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十六)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1 .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2 .各工作区域功能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3 .护理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十七)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要求,建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有培训、考核及监督1 .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2 .定期对感染、空气质量、环境等进行监测,有记录。3 .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4 .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有标识及有效日期,消毒灭菌设备应有合格证及各项监测记录,使用者知其含义。5 .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6 .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处置规范。7 .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8 .护理人员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9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达100%,正确率100%。对感染控制制度的执行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十'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建立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1 .有完善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2 .实行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护理部责、权、利到位。3 .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有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按PDCA程序进行落实、评价、改进,达到质量持续改进。4 .实施目标管理,有全院护理管理目标并实施。(二)医院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1 .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与医院总体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2 .工作计划能有效落实并定期评价。(三)按照护士办法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1 .按照护士办法的规定

    注意事项

    本文(三级综合医院设置与准入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