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

    • 资源ID:373744       资源大小:15.81MB        全文页数:12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

    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规划实例,规划编制主要内容,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主要内容,1.确定规划目标(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乡)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2)建立科学的城乡规划体系。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合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形成从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五级城镇规划体系以及从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的四级城镇规划体系,为下一步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村镇体系规划提供依据,使这些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有机衔接,相互协调。2.明确规划区范围 以行政辖区范围的村镇为研究对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考虑。,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确定编制主要依据 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村庄布局的相关文件 省域、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各乡镇总体规划;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已编制批准相关专项规划;各相关部门如交通、电力、水利、教育等“十一五”规划;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4.深入调查研究 进行全面调研和重点调研相结合,摸清镇域内城镇、村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构想。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2)镇(乡)域土地利用现状;(3)镇(乡)域现状人口规模与分布;(4)镇(乡)域现状公共设施分布;(5)镇(乡)域现状基础设施及管网;(6)镇(乡)域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资料;(7)镇(乡)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8)镇(乡)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1/5000。,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5.确定村庄布点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2)合理集聚,节约用地。(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突出特色,弘扬个性。(5)设施配套,适度超前。,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6.村庄建设类型划分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现有建设基础、村民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在村庄布点规划中按照村庄建设方式,划分为改造扩建型、新建型和保护型三类。(1)改造扩建型村庄主要是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2)新建型村庄主要是指把农民从行蓄洪区,易淹、易涝、易灾地区,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地区,水、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或者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村庄,择址新建村庄,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新建村庄从选址上要立足于提高避灾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3)保护型村庄 主要是指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7.按城乡统筹原则进行规划布局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合理布局,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协调统筹发展。重点是中心村的选址、布局并对基层村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确定村庄个数、位置,框算规模,并列表说明村庄合并方案。村庄布点规划原则村庄布点应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1)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合理安排生产建筑用地,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发展空间。原则上村庄不得布局工业,现有工业应逐步向镇(乡)以上工业区集中,以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村庄现有工业已经形成规模并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应结合镇(乡)级工业集中区统一考虑。(2)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所有集中改建和新建的村庄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4)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5)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6)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7)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免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路展开布局。(8)充分考虑丘陵、山地、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布置,突出地方特色。(9)村庄选址应考虑历史文化的要求。(10)村庄选址应考虑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11)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8.确定村庄功能与规模(1)村庄功能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2)村庄人口规模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淮北地区不低于200户,江淮之间地区不低于100户,皖南地区不低于50户为宜。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人均村庄用地指标新建村庄的规划,其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宜按表中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庄,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村庄用地指标。,(4)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允许调整幅度对已有的村庄进行规划时,其人均村庄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村庄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9.重视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行共享共建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配套相应的文化、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设施等公益型公共设施和日用百货、集贸市场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中、小学应按规划村庄布点,并与县(市、区)教育部门等相关规划协调。基础设施(1)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应按照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公路网,考虑规划村庄与城镇以及村庄之间的联系,细化镇(乡)村道路规划。(2)给水工程规划适时推行区域供水,明确水源、供水方式、增压泵站和输水管网走向。(3)排水工程规划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或经污水干管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4)供电工程规划根据县(市)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布局,控制高压走廊通道,确定村庄供电电源和至村庄的10KV主干线路走向。(5)电信工程规划邮政服务网点、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至村庄的通信线路结合镇(乡)村主要道路敷设。(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至村庄的广播电视线路沿镇村主要道路敷设,原则上与村庄综合通信管线统一规划布置。(7)能源利用规划明确燃气气源、种类、供气方式,鼓励使用秸秆制气,鼓励利用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采用管道气的要明确调压站位置、规模、进村管线的走向和位置。(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按照“村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的要求,合理确定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中转站的位置。,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0.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建设模式(1)按照村镇规划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集约利用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拓展用地空间。(2)在以县城、中心镇为核心的城镇周边,在乡镇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详细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村新貌,节约使用土地,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地区延伸,激发农村自身发展的活力,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3)在边远农村地区,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整理村容村貌,改水改厕改路(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三清),完善农村卫生、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4)特色产业引导村庄发展。应该根据城镇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现状与特色积极引导村庄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11.确定规划建设标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2.制定政策措施建议(1)建设引导(2)资金筹措城镇化拉动,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引导、村庄整治、土地整理项目应提倡以财政资金为主导,以社会化集资为主体,加大市场化运作,不加重农民负担,通过多条渠道来筹资。其次,还要遵循量力而行原则,从实际出发,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不盲目求好求大求全,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新农村建设不能依赖国家的投入,当然更不能完全由农民来买单,要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公”与“私”相结合。“公”一般指的是国家投入,社会上的捐助等等,而“私”一般指的是农民自己的投入。“公”、“私”投入领域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作用于基础建设、农村科教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后者主要用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投入。(3)政策支持(4)分期建设时序,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3.完成规划编制成果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说明书、图纸、专题研究、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12.1规划说明书概要(1)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基本任务1.3 规划编制依据1.4 规划范围(2)现状概况2.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2.2 经济社会概况2.3 土地利用概况2.4 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村庄概况2.5 行政村、村民组基本情况2.6 村庄分布与建设用地概况2.7 村庄现状配套设施概况,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3)村庄布点规划3.1 村庄建设类型划分3.2 村庄规模和功能确定3.3 村庄布局规划3.4 生产建设用地规划3.5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配套设施规划4.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2 基础设施规划(5)规划实施的措施建议5.1建设引导5.2资金筹措5.3政策支持5.4分期建设时序,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12.2规划图纸(1)村庄分布现状图标明现状村庄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主要道路、公共设施的分布,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图例:,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2)村庄布点规划图 标明规划村庄布点、镇(乡)村建设用地以及规划主要道路、公共设施的布局,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图例,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图 标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地下管廊、架空管线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生态敏感区等,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0。,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图例,(4)不同类型中心村规划指引图12.3专题研究12.4基础资料汇编,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黄山汤口镇村庄布点规划实例,一.现状概况,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1.1.1现状概况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1.1.2基本特征(1)汤口镇地处黄山风景区的缓冲区,镇区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汤口与黄山风景区唇齿相依;(2)五镇一场之中汤口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3)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4)黄山风景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区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5)黄山风景区旅游交通换乘中心;(6)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7)城镇形态: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可建设用地空间狭长;(8)汤口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9)新农村建设,传承徽派文化,地方特色鲜明;(10生态环境压力、设施压力日益增强。,二、规划目标,总目标将汤口镇建设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部具有皖南山水特色,具备良好接待条件的旅游型城镇,培育以大众旅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为辅助的五个旅游板块,保持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黄山率先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旅游城镇目标。经济目标近期(2005-2010):接待游客数量占黄山旅客的85%,约为158万人次/年。2010年规划期末,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48000万元,争取实现翻一番的目标:5:10:85,基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远期(2011-2020):接待游客数量占黄山游客总数的78%,约为184万人次/年。2020年规划期末,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05000万元,三次产业调整为3:8:89。,自然生态目标近期(2005-2010):建立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教好的保存、恢复和维持;在大众旅游为核心的同时,注意发展生态旅游,并成为除大众游外,游客选择的另一旅游方式。远期(2010-2020):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与科研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存、恢复和维持;旅游形式多样化;城镇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社会文化目标近期(2005-2010):挖掘黄山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汤口镇的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环境氛围得到初步的保存、恢复和维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职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城镇和旅游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地优秀文化得到发扬。远期(2010-2020):丰富黄山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汤口镇的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环境氛围得到充分有效的保存、恢复和维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职能完备,汤口镇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部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服务基地,成为世界级旅游城镇。城镇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社区目标近期(2005-2010):当地社区参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社区利益得到保障;公众获得教育及参与决策的机会;镇域旅游经营活动规范健康地发展。远期(2011-2020):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镇域内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当地社区在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公众获得较好的教育,积极参与决策;镇域旅游经营活动得到优化整合。,三.指导思想(1)“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汤口镇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率管理,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用最短内时间把汤口镇建设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重镇。,四.规划原则 汤口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安排村庄规划布局,引导村庄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设水平,改善环境面貌,推动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本次规划中将注意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3)事实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4)城乡互动的原则(5)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6)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7)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五.镇域村镇体系规划,5.1村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1)城镇整体等级结构的演化缺乏外生动力。居民点的过于分散布局使中心镇的辐射功能减弱,缺乏管理及各自为政的发展第三产业,既导致恶性竞争,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缺乏,难以满足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2)城镇职能分工较为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5.2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总人口预测2010年全镇居民人口约为12130人2020年全镇居民人口约为12630人(2)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4,5.3村镇体系规划5.3.1村镇体系发展战略(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积极谋求汤口与大黄山的协调发展与整体促销,达到全方位联动。(2)加强中心镇区的辐射作用,完善中心镇区的职能。提升城镇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领地方发展。(3)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旅游服务基地功能。(4)适度推动城镇化进程,不以人口空间集聚为唯一形式,鼓励旅游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减少对农业的依赖。(5)整合村镇体系和旅游体系结构,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关系。,5.3.2村镇合并调整建议(1)推选方案中,将山岔纳入镇区;(2)将大岭下并入寨西和冈村。,5.3.4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在规划期内,村镇体系将呈现“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结构特征。一级:镇区1个汤口镇区。二级:中心村2个分别为冈村、芳村(比选方案为3个,含山岔村)。三级:基层村,镇域内分散布置。5.3.5村镇体系职能结构(1)镇区汤口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山南大门,是风景区保护、利用的重要部分。重点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汤口组团以交通、旅游接待和为风景区生活服务为主;寨西组团寨西是汤口职能的延伸,规划为风景区主要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基地,是风景区的长途交通枢纽;山岔组团与潭家桥共同组成黄山东部交通枢纽,兼备风景游览、旅游服务和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等职能。(2)中心村冈村、芳村村委会所在地,本行政村内较大型的居民点,为农村加工业生产服务、为居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层服务点。是黄山风景区以林茶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供应重点社区。(3)基层村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5.3.6村镇体系空间结构镇域内村镇规划布局结合地形条件、镇域产业及资源分布,现状村庄布局及发展趋势,形成“二轴五组团”的结构形式;二轴:即由国道205线和省道103线构成2条村镇发展轴,于寨西组团呈“十”字交汇。五组团:即沿轴线分布有镇区(包括汤口、寨西、山岔3个组团)及冈村、芳村2个组团。镇域村镇布局结构总体上以两条交通线为纽带,连接镇区和2个中心村,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村镇体系,推动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5.3.7重点村发展设想及发展规模(1)冈村冈村与大岭下村合并冈村位于镇域西部103省道边,与黄山市交通联系便捷。现状全村总人口2910人。冈村发展重点放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建设成为黄山市及黄山风景区蔬菜、水果、鲜花等绿色产品供应重点社区。冈村古民居目前尚未组织旅游开发,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组织制定文物古迹保护规定。大岭下村,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部保护带,103省道穿村而过,北与黄山风景寨西村交界,东与芳村,徽州区梅村相邻,南、西部与冈村交界,现状全村总人口645人。村民多住在山区小盆地中。,发展设想:冈村位于镇域西部103省道边,与黄山市交通联系便捷。现状全村总人口2910人。适宜面向市场发展一些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项目。冈村工业发展应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放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建设成为黄山市及黄山风景区蔬菜、水果、鲜花等绿色产品供应重点社区。冈村古民居目前尚未组织旅游开发,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组织制定文物古迹保护规定。发展规模:规划中心村人口规模为2607人,用地控制在60平方米/人,中心村建设用地为15.6公顷。,芳村芳村村位于黄山风景区脚下东南方向,现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芳村山高水秀,雨水较为充沛,气候适宜,年气温稳定在2度41度之间,主要盛产茶叶、竹笋和油茶。芳村土壤以红色为主,夹褐色,泥土的酸碱度为中性。境内有水田150亩、旱地100余亩、茶园3000余亩、毛竹林7000余亩。芳村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2004.10止)686户2414人。芳村分三个大自然村,112组是中心村,13、14组在鸭坑,15、16、17组在金竹坑,其中心村分五大片,他们是寨西片、吴村片、社屋湾片、中心片、新桥片。,发展设想:芳村位于镇域南部205国道边,与徽文化重要旅游地徽州区交通联系便捷。芳村尚存部分古民居,目前尚未组织旅游开发,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组织制定文物古迹保护规定,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芳村未来宜进一步面向旅游发展农业。重点放在发展林茶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可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开发形式多样的游赏项目,使游人完整地感受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的生活氛围、纯朴的民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村落风貌。现状全村总人口2414人,中心村紧靠205国道,用地条件较好。规划远期中心村人口规模为1969人,用地控制在800平方米/人,则中心村建设用地为15.7公顷。,六.镇域村庄布点规划6.1自然村现状 汤口镇现状2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和26个自然村,名称如下:汤口居委会:汤口、香溪。寨西居委会:寨西、查木岭、浮溪。山岔行政村:田段、苦竹溪、舒家、寨头、上张、下东坑、乌泥关、黄狮党、方家、河东、直坑、杨家坪、苏坑。冈行政村:冈村、阮溪山、社属坑、箬昔坑、灶坞。芳村行政村:芳村、社屋湾、吴村、鸭坑、金竹坑。大岭下行政村:大岭下、小岭下、下阮坑、长镇。,本次汤口镇镇域自然村布点规划,为切实反映汤口镇农村总体发展特征,规划以目前的汤口镇全部自然村为对象。汤口镇现状有26个自然村,从空间形态上来看,镇区附近自然村规模较大,用地较好,多沿路呈“一”字延伸,对这部分村庄建议进行村庄整治保护规划。汤口镇位于黄山南麓,地形复杂,有很多自然村独立存在于某一处山涧中,道路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对这部分村庄建议迁出并入规模较大、用地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汤口镇紧临黄山风景名胜区,镇域内有大量的旅游景点,为保护黄山、保护旅游景点的发展,对影响风景区景观、生态的村落一并迁出,集中安置。,6.2规划类型 根据汤口镇实际情况,村庄布点规划将按老村庄整理改造型、保护型和新建型三种类型进行编制。(1)老村庄整理改造型 老村庄规划要相对集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收入状况,逐步建设。对已建成的房屋,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要急于拆迁。要在规划的知道下,通过有步骤地改造和拆除违房、危房,逐步优化老村庄布局。,(2)保护型 对汤口镇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要在这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切实保护。,(3)新建型 新建村庄主要是为迁移农民提供居住地。主要是把农民从易淹、易涝、易灾地段,从行蓄洪区、低洼地带,从易被洪水冲毁淹没的村庄,从易受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侵袭的地方和其他复杂地形带,从水不通、路不通的深山区迁移出来。,6.3规划布点根据汤口镇镇域自然村空间形态,着手进行汤口镇镇域自然村布点规划。查木岭村、浮溪村:位于镇区(寨西组团),建议查木岭村进行整治改造,农民居住地、生产生活方式不变,由于浮溪村紧靠黄山猴谷景区,为保护景区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建议撤除浮溪村,保留少量的服务人口,其余居民迁入寨西组团。黄狮党村:黄狮党村位于汤口镇东北部,紧邻谭家桥镇,作为汤口镇东北部入口,近期建议进行整治改造。乌泥关村:近靠凤凰源风景区、又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汤口会师旧址,建议进行整治改造。苦竹溪村:沿205国道、近靠九龙瀑风景区、乾隆御道。建议进行整治改造,在不影响景区环境的基础上,对村内居民建筑进行修葺,回复皖南传统风格。杨家坪村、苏坑村:沿途景色优美,有部分保存较好的反映皖南徽派风格的民居,在提升与镇区道路等级基础上,整治改造。上张村: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小区,位于山岔中心区,建议整治保护。直坑村:有自主生产生活方式,建议进行整治改造。下东坑村:用地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建议撤除下东坑自然村,农民迁入镇区(山岔组团)统一安置。鸭坑村、金竹坑村、上棚村:用地规模小,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建议撤除鸭坑自然村、金竹坑自然村、上棚自然村,农民迁入芳村行政村。金竹坑村:位于汤口镇通往黄山市沿路,沿浮溪建设。建议进行整治改造,农民生活、生产方式不变。,阮溪山村、社屋坑村、箬昔坑村:沿阮溪建设,社属坑自然村、箬昔坑自然村和阮溪山自然村,进行整治改造,生产生活方式不变。上冈村:在冈村行政村西南侧,进行整治改造,农民生活生产方式不变。灶坞村、上灶坞村、下灶坞村、小汪坑村:从集约土地、鼓励生产分析,建议灶坞自然村、下灶坞自然村合并称灶坞自然村,上灶坞自然村并入灶坞自然村。小汪坑自然村进行整治改造,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不变。小岭下村:建议进行整治改造,农民生活生产方式不变。长镇村: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建议撤除长镇自然村,农民迁入大岭下自然村。大岭下村:用地条件一般,与冈村生产方式相似,建议撤除大岭下行政村,成立大岭下自然村,农民可选择性迁入冈村行政村,进行整治改造。,综上所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少土地浪费,建立集约型社会并最终达到富民的目的着手,进行汤口镇撤乡并点规划。汤口居委会:汤口。山岔居委会:山岔、上张村、苦竹溪、黄狮党、杨家坪、苏坑,乌泥关、直坑。寨西居委会:寨西、查木岭。冈村行政村:冈村、上冈村、阮溪山、社属坑、灶坞、箬昔坑村、小汪坑、大岭下、小岭下、阮坑。芳村行政村:芳村、金竹坑。全镇村庄结构为:3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和18个自然村。,现状自然村与规划自然村分布表,规划用地规模及人口预测表,总则,村庄建设规划要点,住宅设计,景观风貌规划,村庄规划,配套设施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基础资料收集成果要求,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的建设。1.2 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所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和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1.总 则,1.3 规划依据(1)乡镇总体规划;(2)乡镇村庄布点规划;(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4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村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考虑。,1.总 则,2.1规划原则2.1.1改造扩建型村庄规划原则(1)应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的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2)旧村改造原则: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留、整修、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3)新村扩建原则: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选择发展方向应考虑交通条件、土地供给、农业生产等因素),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村庄规划,2.1.2新建型村庄规划原则与自然环境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2.1.3保护型村庄规划原则村庄建设规划必须落实对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的保护要求。如村庄确有扩建需要,在保护原有村落的前提下并经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2.村庄规划,2.2 村庄结构和用地标准(1)村庄结构村庄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元,村庄一般由大小不等的多个住宅组团构成。(2)村庄用地标准人均村庄用地标准参见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第2.3.3相关内容。(3)村庄各类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按表2-1执行。(4)宅基地标准: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2.村庄规划,表2.2-1 村庄用地构成比例,3.1 公共设施规划(1)公共设施分类公益型公共设施,指文化、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娱乐场所等、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公共设施。(2)公共设施布置原则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交往活动的需求。中、小学应按县(市、区)教育部门有关规划进行布点。,3.配套设施规划,3.2基础设施3.2.1道路交通规划(1)道路等级与宽度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014m;建筑控制线1420m。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68m;建筑控制线1012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m。村庄主、次道路的间距宜在120m300m。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系统。充分考虑农用、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发展的需要。(2)停车场住宅建筑停车按每户1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其中私家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设置。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3.配套设施规划,3.2.2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供水方式、水压要求、输配水管网布置等。(2)用水量包括生活、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200升/人日;远期为150250升/人日。水质符合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3)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给水干管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m计算,建筑物每加一层应增压3m。(4)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否则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3.配套设施规划,3.2.3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2)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主要指生活污水量。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3)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4)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3.配套设施规划,3.2.4供电工程规划(1)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等接线方式,预留10KV变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2)供电电源的确定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乡镇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3)确定中低压主干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4)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3.配套设施规划,3.2.5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的位置;依据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半径的要求预留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2)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3)确定镇村主干通信线路的敷设试、具体走向、位置;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3.2.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道位置。,3.配套设施规划,3.2.7能源利用规划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利用、秸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3.2.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中转站位置、容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村庄应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运送至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置。村庄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普及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m。,3.配套设施规划,3.3防灾规划3.3.1消防规划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3.3.2防洪规划按照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3.3.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3.3.4地震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3.配套设施规划,3.4竖向规划村庄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竖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作量。(2)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3)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4)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5)建筑场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3.配套设施规划,4.1住宅规划设计原则(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2)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3)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4)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或祠堂等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4.住宅设计,4.2住宅建设标准4.2.1宅基地标准:参照2.3.3条。4.2.2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4.2.3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可参照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标准。4.2.4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4m。4.2.5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4.住宅设计,4.3住宅平面设计4.3.1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4.3.2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4.3.3应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生活空间。4.4住宅立面设计4.4.1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4.4.2外墙材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专题讲座.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