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际贸易学5版课后答案.docx

    • 资源ID:375513       资源大小:64.4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贸易学5版课后答案.docx

    1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和净出口答: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1)净进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的情形。(2)净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形。(3)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2 .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答: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3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答:(1)总贸易(Genera1.Trade)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根据这个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均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相加称为总贸易额。(2)专门贸易(SPeCia1.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和专门进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比较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数额不同。这是因为:第一,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比如各类经济特区的广泛存在;第二,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贸易,两者的处理不同,例如,过境贸易会计入总贸易额但不会列入专门贸易额。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反映的问题不同。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4 .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答:(1)按照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可分为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其中,要素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向他国提供劳动、资本、技术及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服务,而从国外得到报酬的活动,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收益、侨民汇款及技术贸易的收入;非要素服务贸易即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提供严格符合“服务”定义的服务而获取外汇收入的交易,如国际运输、旅游、教育、卫星发射、咨询、会计等。(2)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也被称作无形贸易。但在实际活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国际投资收入排除在服务贸易收入之外。按照传统的观念,其特点为:无形性、易逝性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服务业水平的提高,许多服务已日益融合到货物之中,甚至构成货物总价值的绝大部分。如此.服务被“物质化”并具备了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也得以分开.这种服务被称为物化服务。1 .三国间贸易答:三国间贸易是转口贸易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是指一国企业到国外开办分支机构,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如IA国企业到B国注册成立一个公司,然后依靠其信息、人才的优势在C国和D国间从事贸易活动。2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1.TradebyCOmmC)dities)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某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状况。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等资本货物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显著增加。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答:(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两者的基础不同国内贸易的基础是国内的生产分工,在正常条件下,市场机制能调节生产资源在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在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转移会受到限制。两者所面临的环境不同这主要是指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有很大差异。a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各国政府都有自己法定的货币,超出国界一般就不能自由流通,故参加国际贸易的各方一般不能单方面地用本国的货币来计价和支付,而必须采用双方都愿意接受的货币或国际通用的货币。h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制定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等经济政策。各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事实上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一种延伸。国际贸易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干预,要比国内贸易多得多。G各国的法律不同。各个国家的民事法典,尤其是经济立法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国际贸易在缔结协定和执行合同方面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在国内贸易的场合,双方适用于同样的法律;而国际贸易就缺乏这个前提条件。d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国际贸易有深刻影响;国内贸易通常是在同一文化或相互相处很久、关系较密切的不同文化中进行的,不会遇到国际贸易中那么多的矛盾或冲突。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杂由于国际贸易要跨越国界,经历的环节众多,所以它比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风险也更大。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商业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此外,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国际运输路途中货物灭失的运输风险及因政变、罢工等带来的政治风险等等。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答:(1)贸易差额的含义贸易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称为出超,或者称为贸易顺差;反之,若是进口值大于出口值,称为入超,或者说存在贸易逆差。即出超意味着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收入大于支出,而入超则意味着外贸的支出大于收入。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2)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下面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外贸出超能缓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收支逆差,通常是难免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保持一定的贸易入超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在国内搞建设。当然,若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则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3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答:(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对一国而言,如果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比较高,则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反之,则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比较分散。下面将以一国出口为例来说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和分散的优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可以凭借对传统市场的熟悉而节省市场开拓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便于出口厂商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在出口国厂商协调不力、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下,出口的集中又会造成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出口收益。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对于厂商而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究竟是集中还是分散,从根本上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4 .如何看待服务贸易在当今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其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1)服务贸易在当今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货物贸易启动了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又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双方有时密不可分。按照传统的观念,国际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易逝性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服务业水平的提高,许多服务已日益融合到货物之中,甚至构成货物总价值的绝大部分。如此,服务被“物质化”并具备了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也得以分开,这种服务被称为物化服务。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不少国家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平衡外汇收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重要对外经济政策。世界服务贸易从行业上看,占最大比重的是旅游、金融与保险、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和劳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2)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缘于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分工深化所带来的世界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对相关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以及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造成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的国际间流动。但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占据国际服务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但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俄罗斯、中国和巴西的服务出口发展迅速。正因为如此,在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中,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5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国际贸易学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以及政府有关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等等。国际贸易学也需要了解有关贸易活动的实务,重点在于为外贸实务提供宏观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指导。国际贸易具体的研究对象是:(1)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考察国际贸易的利益、国际贸易的基础,阐述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问题。(2)贸易条件考察商品国际价值和贸易条件的决定,影响贸易条件和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的商品流通渠道,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3)国际贸易政策考察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形式及其沿革,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各种对外贸易政策的措施以及它们的经济效应等问题。2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垂直型分工答: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纵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垂直型分工的优点:垂直型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垂直型分工的缺点:发达国家的利益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垂直型国际分工是以生产要素相对凝固为前提的,流动的只是产品,而各国经济无法机密联结在一起,经济无法融合,经济一体化处于较低的层次。2 .水平型分工答: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分工。水平型分工可分为:(1)产业内分工。产业内分工又称为“差异产品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的分工方式。(2)产业间水平分工。产业间水平分工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3 .要素分工答:要素分工涵盖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国家以不同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这些要素是劳动、资本、土地等:二是不同的国家生产最终产品的不同环节,国家之间发生生产环节、生产工序的分工。4 .前向联系答: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是联系效应中的一种,指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前向联系是与汽车工业的联系。5 .后向联系答:后向联系,是联系效应中的一种,指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后向联系是与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联系。二、思考题1 .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答:(1)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二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即成本、价格决定的,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领域进行分工,并占据当时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而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跨国公司经营的企业内国际分工、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由地区经贸集团所组织的分工,还出现了协议性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国际分工机制发生变化的重要推动力。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在尖端工业生产方面需要大量的智力和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迫使发达国家之间实行分工合作。发达国家间分工的迅速发展还缘于科技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能胜任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符合高科技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另外,高科技产品价格相对昂贵,其销售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来的工业国与农业国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竭力维系传统国际分工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水平型分工。它们把生产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行业,而把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现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新格局。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三种基本类型。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是以产品为界限的,而产业内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和产品内分工是以要素为界限的。以要素为界限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各国某类生产要素的质量或成本优势,达到全球要素的最佳配置。2试阐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答: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的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1)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的生产要素朝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可供交换的产品和服务随之增加,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国际市场就愈是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也会吸引各国放弃封闭政策.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从而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格局是指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制约。当代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位置,无不和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息息相关。3 .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答:(1)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含义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两种情况:一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二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实际福利的总体增长。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2)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来源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这是因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由于各种因素,国家之间的分工不能像在一个国家内部那样有效地进行。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缺陷,使国家之间广泛地进行分工协作成为可能。国际贸易不仅是联系国际分工的纽带,同时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国际贸易使各参与国分享到贸易带来的利益。在正常条件下(不存在政治依附、单方面的严重垄断等),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来进行国际交换,客观上会有益于贸易各方。即使是对落后国家而言,以国际价值为标准来同先进国家进行交换时,所付出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虽然大大超过所得到的商品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但通过国际交换,仍可从中受益。4 .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答:以贸易小国为例,分别分析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的出口与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1)假定:在图24以及图25中,横轴代表商品数量,纵轴代表商品的价格,H弋表该国国内的需求曲线,.代表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封闭状态下的国内供求均衡点,二是均衡的供求量,二是该国国内均衡价格,;为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2)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模型介绍以图24为例。由于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高于该国国内均衡价格=,故该国是该商品的出口国。现假设该国实行自由贸易,如果不计运输成本等费用,则其国内市场价格将与国际市场价格相一致,国内价格也变为。图2-4小国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将分别产生以下影响:首先,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价格由:变为.=后,其消费量将由原先的:减少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其中.部分是由于自由贸易后,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消费者多增加的支出,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因价格提高压缩消费而损失的剩余。其次,对国内生产者而言,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价格由二变为后,其产量将由原先的二增加到二,增加了工1;生产者剩余增加了.一一部分,其中及.的左半部是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后生产者相对于以前多增加的收益,的右半部分是由于增加的产量而获得的剩余。厂商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的部分20用于出口。可见,从封闭转向自由贸易,出口小国的国内价格将因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提高,国内消费者将不仅压缩消费,还要向国内厂商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减少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出口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出口厂商则因为价格的提高而增加产量,并获取更多的生产者剩余。而且与出口厂商配套的国内其他厂商也将国际贸易学从中收益。因此,局部均衡条件下,一国的出口将使国内消费者受损,出口商及其配套厂商即出口集团受益。5 2)一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模型介绍以图25为例。在:价格下,国内需求为:,国内生产为二,二大于二部分的由进口来满足。图25进口小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进口对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将产生以下的影响:首先,对国内消费者而言,价格由变为F后,其消费量将由原先的;增加为:,增加了一;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一.一,其中一.部分是由于自由贸易后,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消费者减少的支出,.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因价格降低增加消费而新增加的剩余。其次,对国内生产者即进口竞争厂商而言,在价格由:降为后,其产量将由原先的.一减少到二,减少了.二.;生产者剩余减少了一部分,其中,.的左半部是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后生产者相对于以前减少的收益,右半部分是由于产量减少而损失的剩余。可见,从封闭转向自由贸易,进口国的国内价格将因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降低,国内消费者将增加消费,同时向国内厂商支付较低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增加;进口竞争厂商则因为价格的降低而减少产量,市场份额下降,生产者剩余减少。不仅如此,与进口竞争厂商配套的国内其他厂商也将因进口竞争厂商市场份额的下降而受损。因此,局部均衡条件下,一国的进口将使国内消费者受益,进口竞争厂商及其配套厂商即进口竞争集团将因此受损。5.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答:(1)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指贸易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利益。它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a一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把本国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纳入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之中。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一种最有效的刺激:一方面,出口企业不能不同外国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不能避开进口商品的竞争。这就迫使企业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在出口竞争和进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h对幼稚产业、新兴工业给予的政府保护应当被视作走向竞争的短暂阶段。依靠保护的企业从长远看是缺乏生命力的。在竞争中学会竞争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过度的保护无异于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进一步的落后和被动。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必然迫使一国去寻找新的市场,而国外市场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新需求又会促进原有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产生。a从出口来看,出口企业是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使得生产扩大,成本降低,就业增加。而且借助于外部经济,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系列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以致各种各样相关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h从进口来看,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用。当国内需求很大,以致使高关税壁垒也难以阻挡进口时,国内企业就得到了明确的生产信号,进口替代工业由此发展起来。这个过程是:进口商品刺激国内需求,进而导致进口替代部门的产生。如果条件具备,进口替代部门还能发展成为出口部门。进口国外的新产品还可促进本国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竞争可归结为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是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的关键。商品的进出口往往会成为各国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直接诱因。1 从进口看,第一,国外质优价廉的商品的涌入会增加国内进口竞争企业改进技术的压力;第二,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第三,进口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的进口可以带来技术扩散,进口企业可以加以消化、吸收、改进和再创新。a.从出口看,第一,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会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第二,出口的扩大使得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上升,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本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第三,出口可以使出口商和国外购买者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促使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第四,成熟技术的出口还可以弥补先期投入的科研经费,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条件。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a对出口而言,第一,出口部门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第二,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外,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商品出口实际上限制了国内消费,将国内部分的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厂商的资本收入,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资本品和生产资本品的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弥补了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品的不足。h对进口而言,进口往往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联系在一起。为了促进产品出口,特别是大宗设备出口,出口国政府通常通过政策性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信贷,这有利于利用外国的资金引进技术和设备等等。同时,进口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使企业产生提高积累率的巨大压力。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现代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中,结构优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h扩大对外贸易,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吻合,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当国内资源过剩而需求不足时,就面对国外市场组织生产;而在国内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时,就适当进口。另一方面,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并且积极参与产业内国际分工,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a国际贸易对一国生产和消费具有示范作用和某种教育效果。它促进人们思想的进步、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观念的更新。h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的先进制度、加快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贫困的制度均衡陷阱“,即尽管贫困,人们仍满足于现有的制度安排,不愿或无力改变现行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因素的引入和冲击对制度创新至关重要。而对外贸易是引进外部冲击的基本途径。(2)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一国要想尽可能多地实现国际贸易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须积极创造以下条件:一国的经济主体要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如果企业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即使面对巨大的进口竞争压力,它们也会无动于衷,不会去迎接竞争而努力提高自身的效率。即使有进口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它们也可能不去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和设备以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因此,一国的经济主体要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以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一国要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从市场发育状况看,如果缺乏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在本国不能充分自由地流动,那么由进出口所引起的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就无从谈起。因此,一国要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以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一国要迅速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的,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而且必然伴随有利益的再分配和权力结构的调整,社会摩擦往往难以避免。在某些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和政治社会成本会相当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贸易带来的利益。因此,只有那些能够比较迅速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才能够获取较多的贸易利益。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措施调节国内收入分配。开展国际贸易,会引起本国生产要素收益发生变化。从短期看,贸易会引起出口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同时,进口竞争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这个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从长期看,贸易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引起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益。如果贸易引起分配格局的变化变得十分不合理或不公正,就会波及社会的安定,影响经济的平衡增长。这样,政府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和措施,比如利用税收、补贴等等办法,使任何个人或阶层都不致因对外开放而蒙受收入水平绝对下降的痛苦。各国要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自由贸易将诱使各国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引导生产资源朝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因而不仅会导致世界的总产量增加,而且对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本身也是有利的。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商品的交换比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各方都能享受到贸易的利益。但是,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会普遍地受到各国外贸政策的干预。因此,各国要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3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国际价值答:国际价值是指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是商品在国际交换中体现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的经济范畴。国际价值由世界平均劳动强度或熟练程度所决定。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国际价格,国际价格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国际价值的计量标准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国际价值形成的因素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等。2 .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答: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亚当斯密提出来的。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即“绝对成本说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反之,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进行贸易,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将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绝对成本理论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绝对利益理论是也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或每个地区都有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将会使各国、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3 .比较成本答:比较成本理论是李嘉图提出来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国家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4 .要素禀赋比率答:要素禀赋比率是指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相对拥有状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有的国家劳动力相对丰富,有的资本相对丰富,有的技术相对丰富,有的土地相对丰富。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丰裕,其价格就相对便宜。要素禀赋比率的定义有两种方法:(1)物质定义。如果国家2全部资本数量与全部劳动力数量的比率高于国家1,即.(其中是国家1可获得的全部资本数量,.是国家1的全部劳动数量,.;.是国家2可获得的全部资本数量,.是国家的全部劳动数量),则国家2相对于国家1是资本丰裕的,国家1相对于国家2是劳动丰裕的。物质定义反映了一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物质丰裕程度。(1)价格定义。国家2资本价格与劳动价格的比率低于国家1,即(其中为贸易前国家2的资本价格,是贸易前国家2的劳动价格,是贸易前国家1的资本价格利率,是贸易前国家1的劳动价格工资率),则国家2相对于国家1就是资本丰裕的,国家1相对于国家2则是劳动丰裕的。价格定义反映了一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经济丰裕水平。5 .要素密集度答: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给定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与两种产品X和Y,如果Y产品生产投入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大于X产品生产投入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那么相对于X产品,Y产品的生产更为密集地使用了资本生产要素,Y产品便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X产品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6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珀和保罗萨缪尔森提出来的。(1)定理假设: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每一种商品都不是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使用;一种商品是土地密集型的,另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不论有无贸易时都是如此;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是流动的。(2)定理内容: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7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答: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是: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定理假设: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在所有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都是固定的,在各国之间没有生产要素的移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一种是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两个国家不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流动。定理内容:根据以上列举的一系列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8 .技术差距论答:技术差距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来的,用以解释创新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在各国间的不平衡导致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技术差距使技术领先的国家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新问世,并在国内销售后进入国际市场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贸易学5版课后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