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378309       资源大小:803.81KB        全文页数:20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1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婿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3 .神话“稣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4 .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5 .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7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一庄子天运。8 .诗经中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9 .诗经中被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或者是写隘)、皇矣、一大明五篇。10 .“风”又称“国风”,共160篇,是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11 .赋比兴_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12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13 .“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一关雎_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14 .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诗集传_。15 .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毛诗传将_。16 .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一周南_和召南。17 .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_尚书_。18 .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墨子;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一庄子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19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一文史哲不分一。20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甲骨卜辞21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_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22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一虞书_、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23 .尚书周书主要有_诰_与_誓_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24 .一左传_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25 .国语是一部国别_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26 .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公羊传_、毂梁赤的毂梁传和左传。27 .后人以左传、国语为同一作者,而左传是传春秋的书.故又称国语为“一春秋外传28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最后由西汉的_刘向一编校整理成书。29 .与春秋、左传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_纵横家_思想。30 .战国策_的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3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共有二十篇492章,其较为通行的注本有宋代朱熹的一论语集注_。32 .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33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一仁政。34 .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语录_体散文集。35 .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_那里已经成熟了。36 .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即老聃,他的道德经_五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37 .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二个部分,一般认为_内篇_是庄子所作。38 .一庄子_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39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一寓言_为广”。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口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一一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何谓“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40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一庄子_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41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_礼乐_学说。42 .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师承_荀子43 .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矛与盾等寓言出自一韩非子44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体,。45 .宋代刘辰翁称屈原的一橘颂一为“咏物之祖二46 .鲁迅先生评价屈原的一离骚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二、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2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晚(xi)、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鳏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3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卜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削和改造。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提出“不语怪力乱神”。4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5 .笙诗:又称“六笙诗”,是诗经。雅中南陵、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诗的合称。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用笙演奏,因此而得名。自汉代以来。这六篇诗都有目无辞,诗经三百零五篇不将其计算在内。6 .二雅:“雅”是“正”的意思,是“朝廷正乐”,诗经中包括小雅和大雅,故又称“二雅”,共105篇。大、小雅当是音乐上的区分,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雅74篇,大部分作于西周末期。这些作品的产地是西周王畿地区,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小雅中有少量民歌。7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8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9 .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J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10 .风雅: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确立在诗经时。“风雅”不是指“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11 .比兴:诗经“六义”中的二义。“比”,一般认为它是诗经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相当于比喻修辞格。“兴”,朱熹认为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并说“诗之兴多是假他物举起,全不取义”。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两义,各家所论虽或偏重社会内容,或偏重艺术表现,但都将比兴理解为与直接叙述描写相对立的,借比喻、象征等手法对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曲拆委婉的表达。“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12 .叠咏体: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的运用非常显著。重章复唱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这一样式的最初形成是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因而在复唱中不断地使用一个调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时只要换一两个词语。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据统计,这种重章狂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3.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J“兴”。就足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喑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14 .思无邪说: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提出了“思无邪说”。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思无邪(心无邪意;心归纯正。)”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15 .情志统一说:情志统说是毛诗序提出来的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向怀抱,但具体所指,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毛诗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视志。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己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统一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16 .变风、变雅说:是毛诗序里提出来的说法,文中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郑玄诗谱序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风均为“变风”,并且认为武王、周公、成王政治清明时期的作品是“正雅”,其余则都是“变雅”。这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此外,变风、变雅的说法,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其积极意义。17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18 .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操蓍SheShi数目之变(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19 .尚书:中国古代的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占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20 .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日“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21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22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孟子为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指诗经,书指尚书,易指易经,礼指礼记,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帝时。23 .以意逆志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来的说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J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原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24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25 .知言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由此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作者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是积极的。26 .得意忘言说:“得意忘言”是指庄子对言、意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他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庄子的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7 .香草美人:美人、香草是离骚最引入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28 .九歌:是战国时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殛、礼魂。“九歌”之名来源于“九天”,古传说上天有九重,故称天乐为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可以说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29 .风骚(风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闻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和旅帜,故文学史上往往将其并称为“风骚”。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为“风骚”传统。30 .楚辞:“楚辞”这名称有两个含义。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亦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一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楚辞体诗歌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有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所以,“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三、问答题1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例说明。答: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在“女婿补天”、“鳏禹治水”等神话中。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这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小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中国神话对生命的珍视。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如刑天,即使断首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十分壮烈,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抗争精神有着重大影响。2 .简述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答: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一、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一)散文中: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如逍遥游之鳗鹏变化。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二)诗歌中:用神话人诗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比比皆是,如楚辞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话入诗。(H)小说、戏曲中: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二、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可以说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巡游天界。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将神话看作素材,更当成了全部的精神寄托,表现了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三、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创作方法却是浪漫的。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能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3 .简述诗经的结集和流传情况。答: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称为诗,或以诗篇的约数称诗三百。汉代儒者尊之为经典,始称为诗经。关于它的成书情况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多种说法。关于诗经中民歌的汇集,后代有“采诗”之说。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中记载“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采诗是统治者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诗经中贵族文人作品的汇集则是通过“献诗”的方式来完成。国语周语上中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以表达他们对政事的批评或歌颂的意见。而孔子删诗之说并不可靠,也许孔子做过一番“正乐”之类的整理工作。春秋时期,诗经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宾宴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社会交往和外交应对。春秋晚期,孔子在私人讲学中把诗三百作为政治伦理教育、博物知识传授的教本。秦朝焚书,诗经依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朝时期,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具体指大毛公鲁人毛亨、小毛公赵人毛装。鲁、齐、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后相继失传。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东汉以后,盛行于世,流传至今。4 .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答: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周部族史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伐商的许多传说和事迹,比较完整地勾画出了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二、政治怨刺诗。这类诗歌是生活于乱世之中的诗人们的怨愤的倾诉,不平的心声。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表现劳动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邯风新台Cbei第四声)揭露和嘲讽权贵者的无耻丑行。大雅、小雅中的政治讽谕诗,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后世诗人影响较大。三、兵役、徭役诗。这类诗歌表现了苛严的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代表性的作品有豳风东山、小雅北山等。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直接写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四、婚姻爱情诗。这类作品在诗经民歌中占很大比例,大量的爱情作品表现出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景和心理,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如那风静女等,描写了恋人幽会时的兴奋和不安;秦风兼葭等,表现对所思者一往情深的执著追求;郑风将仲子等,揭示了外来干涉给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造成的压力和创伤。诗经中还有不少关于婚姻生活的诗篇,其中以邺风谷风、卫风氓为代表的所谓“弃妇诗”,描述了沉痛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在夫权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五、农事劳作诗。诗经民歌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们从事劳动的情景,如七月等诗展示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紧张辛苦的劳作生活。六、爱国抗敌诗。如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忤,团结御敌,保家卫国的精神。七、歌功颂德诗。在诗经的颂及“二雅”中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它们或颂帝王、歌天命,或颂战功、扬王威,或颂宴饮,赞嘉宾,总的说来思想内涵及文学价值不高。5 .简述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答: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具体说来,诗经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其写实精神和朴素自然的风格两方面。首先,诗经的创作,遵循“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原则。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特别是国风中的作品,它们来源于现实生活,直接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亳无矫揉造作之态。如豳风七月,详尽地叙述了奴隶们从年初到年终的全部生活.无强烈的愤懑色彩,只通过铺写大量的客观现实就有力地揭示了奴隶们的哀伤痛苦,勾勒出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图景。此外,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身处乱世的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而其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这Xie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其次,诗经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具有浑朴自然的纯真之美。可以说,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诗经的这种写实精神和朴实自然风格,体现了其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6 .简要论述诗经在句式和章法上的特点。答: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句至八言句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米甘fuyi。除同一诗章重叠外,诗经中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重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叠,后三章是重章。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诗经中的叠字,又称为重占。如以“依依”、“霏霏”,来描述柳、雪之态。和重言一样,双声叠韵也有很多,如双声如“参差”、“踊跃”、“栗烈”等等,叠韵如“委蛇”、“绸缪”等等,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章节舒缓悠扬。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还有后世诗歌中不常见的句句用韵。诗经中也有不是一韵到底的,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因而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7 .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答: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一、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作品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调,主要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徭役诗,还是来自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爱国诗,大都紧贴现实,直面人生,反映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经中的作品,很少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汉代何休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中评价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如豳风七月、周南第苜、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都是代表性作品。二、赋、比、兴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J“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如豳风七月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如卫风硕人用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庄姜的美丽。兴,即是起兴或发端,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的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兴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周南关雎以兰雎鸟的鸣叫引出描写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三、叠章结构和四言句式。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作品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若干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在这些章节的对应位置上更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记忆和传唱,起到加强抒情的效果。如周南米苜、秦风兼葭等就是这种结构。诗经的句式多是四言一句,但也依据需要而灵活多变,从一言到八言的句式都有。四、生动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首先,动词、形容词使用精当准确。其次,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作品异彩纷呈。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子衿”借代所思念的人,用“谁谓茶苦?其甘如养”反衬主人公的痛苦心情,都令人赞叹。再次,双声叠韵的运用很有特色。如“参差”、“窈窕”、“辗转”等,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性,而用“关关”、“灼灼”拟声状貌则声情毕肖。最后,诗经的用韵有隔句押韵、句句押韵、句尾韵、句中韵等多种形式。8 .简要概括一下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答: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首先,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使人的创作。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是个中仍有表现。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诗经中的形象,意境等也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