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过程.ppt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求助者、社会资源系统与环境。也有学者从系统论的角色分析社会工作过程,认为社会工作过程中包含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等四个基本系统。,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一)社会工作者,.谁是社会工作者一般而言,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第二,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第三,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第四,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第五,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一)社会工作者,.谁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一)社会工作者,.谁是社会工作者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主要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者。二是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定、取得助理社工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管理、教学和研究,并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其他人员。,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一)社会工作者,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者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专业,专业的宗旨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即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使服务对象恢复和提升社会功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满足需要,获得自我实现。卢卡斯将助人定义为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向另外的人提供的实质性的或非实质性的东西,所采取的方式是让受助人或群体能用来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他认为助人者必须具备三个因素才能实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职业要求。三个因素包括:关心、勇气、谦恭。,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二)受助者,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受助者的定义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受助者通常有不同种类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社会工作加以帮助。一些受助者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协同工作者。,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二)受助者.受助者的分类,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类型,按服务对象来源,按服务对象的类型,现有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自愿的服务对象非自愿的服务对象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按是否接受了服务,自荐的服务对象转介的服务对象外展的服务对象,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二)受助者,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受助者,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三)资源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的资源系统平卡斯和米纳汉将有助于人们的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各种协会等。,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三)资源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笼统地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社会资本概念由法国的布迪厄提出,他认为资本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形式,不同的资本是可以转换的,社会资本不能简化为与之有联系的所有行动者占有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但社会资本从不完全独立于这些资本,社会资本能够使占有者产生收益、增值效益,社会资本可以转变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也可以转变为社会资本。,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三)资源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是与社会资源系统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社会工作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的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充分认识和使用社会资源系统,不断运用和扩大社会资本。,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三)资源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与资源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服务对象的问题或困难常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环境中的资源有密切关系,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造成的。服务对象的困难通常是由三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在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其所需要的资源;二是在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有其所需要的资源,但服务对象并不知道而没有使用;三是在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有其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对象亦了解,但因某些原因服务对象无法获得这种资源。无论何种情况,都会给服务对象带来困难和问题,影响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四)环境,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所有的外部社会因素的总和。有学者将一个个体或群体的社会环境划分为:,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四)环境,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环境的功能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它对人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功能:,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一)改变媒介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谓改变媒介系统,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或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促使受助者发生改变的媒介,是专业的助人者,可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促进受助者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改变的目的。在具体的帮助受助者的社会工作过程中,改变媒介是由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共同工作的团队。其中,社会工作者是协调者,协调不同的助人系统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帮助受助者。,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二)受助者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受助者系统,即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受助者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也可以是社区、组织。人们在求助社会工作之前,通常有自己或使用非正式社会资源系统解决问题的经历。受助者系统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类型,需要社会工作者区别对待。,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三)目标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谓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受助者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受助者系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受助者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可以帮助受助者、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但是受助者系统也可以不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在有些情况下,受助者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社会工作目标而要改变的系统,而需要将受助者生活环境中的相关人与系统作为目标系统去加以影响和改变。一般情况下,目标系统大于受助者系统,并具有时效性。,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四)行动系统,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谓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为了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帮助受助者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同与受助者有关的人与系统一起工作,形成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与一个行动系统一起工作,也可以同时与多个行动系统一起工作,以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分析,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小李是本市重点高中直升班中的尖子生,数理化成绩突出,为人彬彬有礼,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李结识了同一赛组的女生淑玲,两人因共同的爱好走的很近,经常一起学习并产生了好感。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淑玲以学业繁重没有时间为由,突然不再与小李来往。为此,小李的情绪波动很大,精神状态很差,无心学习。家长和班主任都很担心,情急之下,小李的母亲前来寻求社工小D的帮助。,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分析,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问题:指出上述案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并简要说明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分析,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答题要点:通用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和(4)行动系统。上述案例中,改变媒介系统即是社工小D,服务对象系统是小李及其家庭,目标系统是指为达到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可能是上述案例中淑玲的态度或行为,行动系统指的是与社工小D一同努力帮助小李的人,即小李的家长、老师和淑玲等。2、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或意义: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实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恶劣,垃圾成堆,污水遍地。街道干部(变迁努力的改变媒介)、居委会主任与社区居民(服务对象系统)共同商讨解决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问题:1.案例中涉及哪些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2.什么是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改变媒介系统?3.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二、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案例分析,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首先,找出目标系统:房管部门、市政、环境卫生部门及社区居民。然而改变媒介与服务对象一起或代表服务对象与目标体系互动或直接介入。在介入过程中,改变媒介(社工)要注意目标系统并不一定总是支持改变的,有时也可能会不愿改变。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工作策略去对目标系统加以影响,如可以要求人大代表向市政环境卫生部门施加影响,制订有关的环境卫生条例,或者通过新闻媒介报道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所谓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受助者之间所建立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一)什么是专业关系,(二)专业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专业关系对于社会工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增强工作的效果,增强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力,使工作者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容易为受助者所采纳,使工作者的工作技巧更易于见效。良好的专业关系可以为受助者提供安全、有利的环境,使受助者能有机会更好地审视自己问题的原因,学习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的目的而建立,它的建立是为了协助受助者,即通过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工作要能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或发展受助者的潜能。当社会工作的目的实现后,专业关系就应该终止。,(一)目的性,(二)受助者为本,建立专业关系是为了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在专业服务的范围内,受助者的利益高于工作者的利益。因此,工作者在专业助人关系中的取向应以受助者为本,把受助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绝不允许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需要而损害受助者的利益。,一、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由于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威,是代表社会工作机构向受助者提供协助的,所以在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双方的互动以受助者为重点,受助者一般要提供必要的个人资料让社会工作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只有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有效的,而社会工作者则不必这样做。,(三)非平等性,(四)受制约性,专业关系不仅要以所要达到的社会工作目标为指导,也是受到本专业明确而详尽的伦理道德则制约的。,一、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代表自己的,而是既代表着自己所工作的社会工作机构,也代表着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与受助者建立关系时必须树立专业理念,认真对待工作,任何失误不仅会有损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形象,也有损社会工作机构和整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形象。,(五)代表性,(六)兼容性,专业关系是兼具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关系。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双方信任的基础,专业关系是带有目的的,即通过良好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工作目标,这是其工具性所在;同时良好的关系本身离不开双方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这就使专业关系具有了情感性的色彩。因此,它具有兼容性特征。,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20CD6070年代,社会工作深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就是由系统理论发展而来。该理论由于吸取了各种助人模式的共性和优点,而称为是通用的。该理论认为社会工作助人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朝向既定目标的系统化行动组成,大体可以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而这几个基本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断循环的。,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了解受助者的来源,受助者有“自动求助或自荐的”、“转介的”和“外展的”三种类型。受助者不同的来源和类型,使得他们对助人和受助会有不同的看法、态度和感受。对自愿的受助者,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情况与社会工作者分享,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也有改变的动机;而非自愿的受助者则会有不同看法,甚至或多或少的抵触、不合作等。因此,社工要有充分的准备,加以区别对待。,订立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逐渐成为受助者并接受受助者角色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初步评估,初步评估的任务主要是界定并确认对方的问题,对照机构的功能确立是否接受其为服务对象或转介。如果对方的需要与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相适应,机构有能力、有资源满足他的需要、解决他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求助者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继续为他提供服务。如果不能满足对方的需要,社会工作者要做出不提供服务或转介的决定。,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初步评估,转介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必须寻找另外的服务机构,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将其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他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过程。初步评估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是什么使得对方来寻求帮助?对方希望从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中获得什么?他希望产生什么后果?,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建立专业关系,在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与受助者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助人关系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一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为受助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连接,会激发受助者的学习动机,使其愿意利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自觉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亲切感、真诚等要素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四)促使受助者进入角色,在与受助者建立起专业关系的同时,社会工作者要和受助者相互澄清并讨论各自对对方的角色期望,使双方有一致的目标,避免因工作过程中的不如意放弃责任。社会工作者还要帮助及引导受助者逐渐接受自己的受助者角色,以便双方配合。,一、订立关系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五)与受助者以外的其他系统订立关系,社会工作者如果忽视了受助者以外的其他系统在助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因此,社会工作者应根据需要,积极同受助者以外的有关系统和人员建立关系,共同合作。,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预估及其目的,1.什么是预估 预估是收集与受助者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其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受助者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简单地说,预估是认识、了解受助者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和策略。评估既是了解的过程,又是了解的产物,是介入行动的基础。,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预估及其目的,2.预估的目的 一是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包括其背景资料、资源系统、问题存在的时间及曾经使用过的解决方法;二是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的主观因素,即其对问题的主观实际感受;三是识别、发现造成和延续受助者问题的因素;四是识别、发现受助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包括受助者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积极方面和长处,受助者自身及其环境中的资源,受助者的动机和能力等;五是决定适合受助者的服务类型,通过评估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预估及其目的,2.预估的目的 用一句话概括,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受助者本人和他的问题及受助者所处环境,建构一个计划帮助受助者去解决或消除问题。,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预估及其目的,3.预估的任务 一是了解受助者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受助者的影响;二是了解受助者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受助者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等;三是了解受助者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四是了解受助者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有利和不利于受助者改变的因素。,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预估的特点与原则,1.预估的特点 一是社会工作预估是持续性的,不能一次完成;二是预估的重点是人的问题和需要;三是社会工作预估为以后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了解情况;四是社会工作预估应有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双方的参与,鼓励受助者参与可使预估更加准确;五是社会工作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六是社会工作预估是广泛而深入的,应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探索;,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预估的特点与原则,1.预估的特点 七是社会工作预估应是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八是社会工作预估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为指导。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坚实的社会工作知识基础,就很难使预估较为准确地进行;九是社会工作预估渗透了专业判断与决策。,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预估的特点与原则,2.预估的原则 一是个别化原则;二是合作原则;三是避免片面;四是避免简单归因;五是兼顾受助者的弱点与长处。,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预估的步骤,1.收集资料 第一,有关受助者个人的资料 具体包括:(1)受助者个人基本资料,如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2)受助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如受助者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问题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问题的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的方法等;(3)解决问题的动机,如受助者是否有不适感,受助者对解决问题的希望等;(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如健康状况、活力水平等生理方面情况,处理情绪、挫折、愤怒等的情感能力状况,认知、抽象思考、作决定等智力方面的能力。,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预估的步骤,1.收集资料 第二,有关环境的资料 具体包括:(1)家庭状况,如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解决分歧、冲突及其家庭的权威等家庭规则情况,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等;(2)社会环境,如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物理环境,受助者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案主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预估的步骤,2.分析和解释资料 分析资料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目的与作用;解释资料是努力阐明事物的含义或使之更容易理解,以更好地了解受助者的处理。具体方法:一是排列次序;二是发现;三是识别;四是对受助者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预估的步骤,3.认定受助者的问题 以下几方面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较好地认定受助者的问题:一是描述受助者的问题与需要;二是描述受助者的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三是描述受助者的处理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四是探究受助者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五是描述受助者系统的发展阶段;六是描述并鉴定受助者系统的资源状况。,二、预估问题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预估的步骤,4.做出预估报告 做出预估报告是预估工作的最后一步。预估报告要清楚表达对问题的认识,为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社会工作机构以及与受助者有关的系统提供受助者的需要、问题等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为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依据。预估报告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资料和事实,二是专业判断。资料和事实部分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时间,问题涉及的人和系统,受助者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就业情况等。专业判断包括社会工作者对资料的理解,对受助者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对改变的可能性和益处的判断。,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这一时期是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受助者取得共识,明确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同意的目标和责任。这是前两个阶段和后两个阶段的桥梁,包括计划、订立合约两个部分。(一)计划的内容1.确定目的和目标 目的和目标是社会工作介入要达到的成果。目的是期望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目标是较为具体的、近期的结果和指标,即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确定的目的和目标应该是:一要清楚、明白、易懂;二要现实可行;三要详细、具体而不空泛,太空泛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四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五要与受助者的能力、机构的职能相一致。,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计划的内容2.关注的问题和对象 所谓社会工作介入时所关注的问题,是指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共同认定的,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便改善受助者社会功能的问题。所谓关注对象,即介入行动中要加以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社会工作关注的对象有以下几类:一是个人。当受助者的问题成因归结为个人,或当受助者的需要和问题可以通过对其个人的介入而解决时,可以把个人作为关注对象。二是家庭。当受助者的需要和问题主要与家庭有关时,可以选择家庭为关注对象。三是群体或小组。当事实表明某个群体对受助者个人有明显影响或群体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可以选择这个群体作为关注对象。四是组织。有时组织、机构的政策、结构或工作不能满足其成员需要时,组织便成为关注对象。,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计划的内容2.关注的问题和对象 五是社区。当社区的资源、服务出现问题、或缺乏适当的资源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时,社区也成为关注对象。如某城乡社区结合部,社区环境恶劣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这时社区及其环境的改善成为社会工作关注的重要对象。3.介入的策略 介入策略是指社会工作介入受助者的需要和问题的整体方案,是改变受助者态度和行为的一套方法。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包括:一是解决问题使用的方法、技巧;二是为实现计划的目的和目标,社会工作者要承担的角色,需完成的任务;三是受助者要承担的任务。介入的策略应是多层次的,包括直接提供服务给受助者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包括间接介入策略。,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计划的内容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为了实现计划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不同系统的资源,与他们一起工作。这些系统有受助者的家庭、朋友、邻居、同辈群体、团体和社区等。5.明确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各自的角色 为实现设定的社会工作目的与目标,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各自应是什么样的角色,也是计划的内容。6.具体工作程序和时间表 计划要对介入工作的程序和具体的工作时间进度作出相应的规定,以约束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更好地为实现介入目的和目标而共同努力。,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制订计划的原则1.受助者参与 介入计划制订要以受助者为中心,注重发挥他的长处和优势,尊重他的意愿。2.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只有详细、具体的计划,才能为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提供行动的指南,促进改变过程的进行,才可以进行测量,使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了解目标是否实现。3.与工作目的相符 计划的具体目标不能偏离工作的目的,选择的介入策略应与工作的目的、目标相一致。4.能够总结和度量 计划应能够进行量化测量和评估,能清晰地呈现改变的成果。,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签订服务协议1.什么是服务协议 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约,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经过讨论协商达成的、满足受助者需要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为解决问题而共同工作投入努力的承诺。本质上,服务协议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明确的协议,是一种约束机制,将参与各方约束到一起,直至目标的实现。2.服务协议的内容 服务协议包括:计划的目的与目标;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为达到目的和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方法、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及总结、测量的方法。,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签订服务协议3.服务协议的制订原则 服务协议的原则:明确性;双方认可;具有弹性。(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社会工作服务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双方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口头协议的效用与书面协议的效用没有明显的区别,是受助者不习惯签订协议的变通。,四、工作介入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工作介入阶段也称为行动阶段、执行阶段或改变阶段。这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协助受助者按照前一阶段达成的社会服务计划与合约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的阶段,是助人过程的重要阶段。社会工作介入是社会工作者旨在恢复和加强受助者整体的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受助者的成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四、工作介入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社会工作介入的特点1.社会工作介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 介入目的是实现各方共同制订的服务协议中确定的目标,提升受助者的社会功能。2.干预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核心 社会工作介入的核心是要按照工作计划采取行动对受助者及其所处环境进行干预,它可以是采取行动的,也可以是不采取行动的。3.社会工作介入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是非实质性的 实质性的帮助,如提供具体的经济援助、物质支持、安排活动与照顾;非实质性的,如理解和支持、调解问题、进行技巧训练、帮助改变行为等。,四、工作介入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1.直接介入 直接介入即与受助者一起行动。它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互动,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介入的策略包括:一是帮助受助者认识和运用现有资源。二是对受助者进行危机干预、危机调适。三是运用活动帮助受助者。,四、工作介入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2.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即代表受助者采取行动,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是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它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或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受助者采取行动,通过介入受助者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受助者的行动。介入的策略包括:一是争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工作,共同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而努力;二是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达到服务的目标;三是发展、创新资源,满足受助者的需要;四是改变受助者所处的环境,从而达到服务的目标;五是改变组织与机构,更好地为受助者服务;六是集体倡导。社会工作者的倡导可为受助者争取所需的资源,改变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四、工作介入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五、评估、结束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评估、结束被看做社会工作实践过程的最后阶段。这时,介入的目标已经达到,受助者的问题已解决、需要已满足,受助者不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如果受助者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结束常常是痛苦的过程,尤其对受助者而言,社会工作者常常难以避免。在整个社会工作过程中,受助者与社会工作者常常共同讨论敏感性的问题,共同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作出积极的改变,受助者也许形成了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在结束的时候,受助者往往会有所失,有些受助者甚至会愤怒和拒绝结束。社会工作者非常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巩固已有效果。,五、评估、结束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评估的目的与内容1.评估的含义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效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等特点。2.评估的目的 一是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受助者进步情况和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反思工作过程,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高工作质量;三是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四是进行社会工作研究,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五是社会问责,向受助者、社会和服务机构交代。,五、评估、结束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评估的目的与内容3.评估的内容 一是制订的目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达成;二是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运用得当;三是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完成情况。4.评估的类型 社会工作评估通常使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类型。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重点关注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效果。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五、评估、结束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二)巩固受助者已有的改变 社会工作的实质是助人自助。因此,受助者在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够保留,并运用于日常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在总结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努力巩固受助者已有的改变努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受助者巩固已有的成果:一是帮助他回顾工作过程。二是强调他已经取得的成绩。三是有必要可以假设一些问题,同受助者讨论解决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五、评估、结束阶段,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三)解除工作关系 正式与受助者解除工作关系,并不是社会工作者绝对不再与他有任何接触,而不是再继续提供服务。解除工作关系的基本方法包括转介、转移、终止。转介即将受助者转往其他机构接受服务。转移即转由本机构内的其他工作者为受助者提供帮助。终止即不再为受助者提供服务。,一、直接服务角色,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面地接触处在情境中的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在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二、间接服务角色,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对象的代表去争取资源,改进服务的输送方式,或创造新的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社会需要。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有:,三、合并服务角色,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合并服务角色是指那些无法清楚地区分为直接服务服务或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