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数字孪生流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docx
-
资源ID:388622
资源大小:89.32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数字孪生流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docx
安徽省数字挛生流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IZ,1刖百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水利部高度重视智慧水利建设,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并将智慧水利作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志O数字挛生流域是智慧水利的核心与关键,数字挛生水利工程是数字挛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挛生流域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为提高我省数字李生流域(工程)建设设计报告编制质量,做到建设内容完整、标准统一,避免重复建设或形成信息孤岛,省水利厅正在组织编制安徽省数字李生流域(工程)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技术指南包括数字李生流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数据底板、模型(知识)平台、业务智能应用开发、网络安全建设等技术要求,以及项目概(估)算指导价格、建设成果集成共享、建设成效评估等内容,目前已完成安徽省数字挛生流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编制。大纲重点对初步设计报告章节主要内容进行统一,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并将部分建设要素以表格形式列出。在大纲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水利部印发的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数字挛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水利业务“四预”基本技术要求(试行)数字李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数字李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数字挛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办法(试行)数字挛生河流(河段)、水利工程建设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1.Z332-2005)以及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印发的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等标准和文献。本大纲适用于单独成册编制安徽省数字李生水利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水利工程在初设阶段同步开展数字享生设计的项目,其章节目录见附录B,章节具体内容参照本大纲编写。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1概述(综合说明)11.1 项目建设背景11.3 建设单位概况11.4 建设总目标与内容115ji21.6设计依据21.6.1 发展规划21.6.2 政策文件21.6.3 技术要求31.6.5 其他42现状与需求分析521z1.>A51.1.1 数据底板51.1.2 模型和知识平台51.1.3 信息基础设施51.1.4 业务系统51.1.5 网络安全62.2 存在问题分析62.3 需求分析62.3.1 用户分析62.3.2 业务需求分析62.3.4 数据需求分析72.3.5 性能需求分析82.3.6 安全需求分析83集约化建设分析94总体设计114.1 建设目标114.2 建设范围114.3 建设任务114.4 建设原则114.5.1 总体框架124.5.2 数据框架124.5.4 层级架构124.5.5 网络架构124.5.6 安全架构134.6技术路线135分项设计145.1 数字李生平台145.1.1 数据底板145.1.2 模型平台175.1.3 口"ic、z3*185.1.4 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195.2 信息基础设施195.2.1 水利信息网215.2.2 云平台环境215.2.3 应用支撑环境225.2.4 调度指挥实体环境225.2.6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235.3 水利业务智能应用235.3.1 水旱灾害防御235.3.2 水资源管理与调配235.3.3 I<yf235.3.4 其他业务应用235.3.5 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235.4 安全防护245.5 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245.5.1 系统集成245.5.2 系统运维246共建共享256.1数据资源共享256.3知识资源共享267组织实施277.1 组织机构277.2 实施进度277.3 安全测评与软件测评2774J0278投资概算288.1 投资概算说明2882288.3 投资概算明细表298.4 资金筹措方案318.5 彳I'319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329.1预期成果32附录A:初步设计相关补充材料33附录B:水利工程初设阶段同步开展数字季生设计项目“工程信息化”3章节目录1概述(综合说明)1.1 项目建设背景概述本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包括项目由来、可行性研究成果、审查意见及批复等。1.2 流域(工程)概况(1)流域(工程)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地形地貌(提供相关平面图)、河流水系(提供水系平面图)、水文气象等;(2)流域(工程)的社会经济、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特征参数等;(3)流域(工程)的水安全情况、典型灾害情况,包括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1.3 建设单位概况概述项目建设单位、承办单位(如有)情况,包括:单位的名称、性质、组织机构、主要职能和相关工作,对于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顺序分别描述。1.4 建设总目标与内容(1)概述本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2)从数字挛生平台、信息基础设施、智能业务应用、网络(数据)安全、共享共建等方面概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工程量应量化。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概述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明确项目资金来源,其中财政资金XX万元,其它资金XX万元(其它资金来源明确的需要写明具体类型)。1.6 设计依据描述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依据文件,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技术要求、标准规范等。下述编制依据文件仅供参考。1.6.1 发展规划(1)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水信息(2021)323号);(2)“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水信息(2021)365号);(3)“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2022年);(4)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皖水规计(2021)86号);1.6.2 政策文件(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重大水利工程数字挛生项目设计的通知(办规计(2022)323号);(2)水利部关于开展数字挛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水信息(2022)79号);(3)信息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4)安徽省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皖数安(2022)2号);1.6.3 技术要求(1)数字挛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办法(试行)(水信息(2022)146号);(2)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水信息(2022)147号);(3)数字李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水信息(2022)148号);(4)水利业务“四预”基本技术要求(试行)(水信息(2022)149号);(5)数字李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水信息12022)397号);(6)数字挛生灌区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办农水函(2022)1163号);1.6.4 标准规范(1)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1./Z332-2005);(2)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1.61-2015);(3)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DB3412923-2017);(4)水利数据交换规约(S1./T783);(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2239-2019);(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2240-2020);(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25058-2019);(GB(GB(GB/T1.6.5 其他项目建设其他依据。2现状与需求分析2.1 现状分析描述数据底板、模型和知识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应用、网络(数据)安全等现状。2.1.1 数据底板分别描述与本项目相关的省、市部门及管理单位数据底板现状,主要包括监测数据、基础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业务数据、行业外共享数据等现状。2.1.2 模型和知识平台分别描述与本项目相关的省、市部门及管理单位模型和知识平台现状及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模型平台主要描述水利专业模型、智能模型、可视化模型等现状,知识平台主要描述水利对象关联关系库、业务规则库、工程安全知识库(数字挛生工程包含此项)、历史场景库、专家经验库和预报调度方案库等现状。2.1.3 信息基础设施分别描述与本项目相关的省、市部门及管理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包括感知网、业务网、工控网、云平台、调度指挥实体环境、应用支撑体系等。2.1.4 业务系统分别描述与本项目相关的省、市部门及管理单位业务系统现状,重点说明已建系统在业务模块功能、支撑范围、协同程度等方面现状。若本项目建设涉及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建议进一步叙述原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架构,重点说明在软件环境、硬件配置、数据库、数据存储系统等方面的现状。2.1.5 网络安全描述本项目拟部署位置(环境)的网络、数据安全建设情况。2.2 存在问题分析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照数字挛生相关技术文件及本项目实际需求,从数据底板、模型和知识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业务智能应用、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梳理当前信息化现状与实现水利现代化管理和数字李生流域(工程)目标的局限、短板或差距。2.3 需求分析立足于解决现状问题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业务管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及发展需要,从用户、业务、数据、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归纳、整理、分析项目建设需求。2.3.1 用户分析分析系统用户类型、所属单位、用户数量等。2.3.2 业务需求分析基于系统运行管理等单位的职能,在充分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及目标的基础上,描述项目拟建设系统所支撑业务范围。阐述系统的最终用户及管理用户,每类用户在业务流程中所对应的角色。2.3.3 系统功能需求结合业务目标分析,根据流域(工程)管理业务需求重点,构建“2+N”(2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N指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等其他业务)业务智慧应用体系,分析项目中拟建设系统的功能需求,重点业务应用实现“四预”。2.3.4 数据需求分析在数据底板现状基础上,对监测、基础、业务、地理空间、跨行业共享等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说明本项目需新建哪些感知设施获取相关数据,需整编哪些基础数据,需共享哪些部门相关数据,需整合哪些已建系统获取相关数据等。说明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存储等方面需求。对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等进行分析,形成数据流程图。2.3.4.1 监测数据需求根据项目需要,叙述监测数据需求类型、范围及获取方式。2.3.4.2 基础数据需求根据项目需要,叙述基础数据需求类型、范围及获取方式。2.3.4.3 业务数据需求根据项目需要,叙述业务数据需求及获取方式。2.3.4.4 地理空间数据需求根据项目需要,叙述地理空间数据需求类型、范围及获取方式。2.3.4.5 跨行业共享数据根据项目需要,叙述跨行业共享数据需求类型、范围、提供单位及获取方式。235性能需求分析描述系统运行时要求的软硬件环境、链路环境,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开放性、系统可靠性、系统可移植性、系统可扩展性、现有资源利用性等方面的约束性需求。2.3.6安全需求分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结合已有安全设施,从网络、数据、应用、支撑环境等方面开展安全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网络安全保护等级以及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需求。3集约化建设分析结合本项目建设任务,考虑水利行业内外的信息资源集约化建设,从算力、算法、算据和业务应用等方面梳理出可供本项目共享复用的相关成果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该项目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方面集约化建设的考量。包括该项目从其他行业部门接入的数据信息,如气象数据、环保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遥感数据、国土资源数据等;(2)该项目与部门已建系统的关系,说明数据流向、调用资源等;(3)该项目与省级数字挛生平台、省级水利云等的关系;(4)具体共用、复用的已有内容或功能。表231成果资源共享复用情况汇总表(样例)序号资源类型集约化建设备注1数据底板基础数据2监测数据共享项目范围内省级已建设雨量站XX处、水位站XX处、流量站XX处、取水量监测站XX处、墙情站XX处、水质监测站XX处、泵站监测站XX座、视频监控站点XX处、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补充完善。3业务数据4地理空间数据5共享行业外数据6模型平台水利专业模型7智能模型8可视化模型9知识平台10基础设施水利感知网11水利信息网12水利云平台13应用支撑体系14调度指挥实体环境15业务系统水旱灾害防御16水资源管理与调配17工程安全运行18其他19安全防护备注:本表格为样例表,具体信息根据项目4殍点和需求,据实填写。4总体设计4.1 建设目标根据业务管理需求,确定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并分别叙述算据、算法、算力及业务应用等方面具体目标。如果项目涉及分期建设,应进一步阐述分期建设目标。4.2 建设范围明确区域涵盖范围、业务领域涵盖范围、用户范围等。其中区域涵盖范围主要包括流域范围、行政区划、水利工程、河湖水系等;业务领域涵盖范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长制及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2+N”项业务;用户范围主要包括系统可能服务的各类用户,如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工程)管理机构、建设单位、运维单位、外部用户等,宜考虑用户数量。4.3 建设任务从建设目标和需求出发,按照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网络(数据)安全、共享共建等方面描述项目建设任务。4.4 建设原则根据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的建设原则。重点根据主要任务提出相应的工作原则,体现“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4.5 体系架构451总体框架根据需求,遵循水利部数字挛生总体框架,结合安徽省智慧水利建设要求,明确数字李生流域(工程)系统总体框架,包括数字挛生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业务智能应用、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体系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应附框架图,总体框架图应明确哪些是新建、利旧、完善等内容。4.5.2 数据框架阐述系统内部数据处理流程和方式,整体阐述与相关数据节点的数据传输关系,建议附架构图。4.5.3 业务应用框架根据业务应用设计,重点阐明一级应用和子级应用架构,并且描述各业务应用间的业务关系,建议附架构图及功能表(2-3级子功能)。4.5.4 层级架构若涉及跨层级(外部系统)数据交换或业务办理,描述本项目建设平台与省平台之间的层级架构关系、连接关系、信息流程,要有层级架构及信息流程图。4.5.5 网络架构根据系统用户及建设条件,整体阐述系统部署网络拓扑结构,建议附架构图。4.5.6 安全架构根据网络安全定级,整体阐述网络安全体系,建议附架构图。4.6 技术路线明确项目建设技术路线,重点突出本项目与已有系统功能和数据融合、整合,信息交换共享、数据传输、网络流转等实现路径、技术路线的相关描述,绘制技术路线或技术架构图,同时阐述项目建设技术重难点。5.1 数字学生平台根据流域(工程)特点,在满足建设目标的前提下,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建设。5.1.1 数据底板数据底板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跨行业共享数据。根据项目建设范围和内容,明确数据资源和数据引擎的建设方案,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数据整编及数据库建设。共享数据应明确数据来源、数据共享方式、更新频率等。根据设计深度,必要时设计数据库表格。5.1.1.1 基础数据根据项目建设对象范围,明确基础数据建设方案。5.1.1.2 监测数据以满足系统业务应用为目标,明确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旱灾害、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水土保持等水利业务监测数据的建设方案。5.1.1.3 业务管理数据“2+N"业务应用范围内,针对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明确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建设方案。5.1.1.4 跨行业共享数据如果存在跨部门、跨层级资源共享需求,应明确共享哪些部门的数据,并具体列出数据内容、共享方式、更新频率等。表5.1-1需从其他部门获取的数据资源目录序号数据资源名称数据资源描述来源部门共享周期共享方式备注(r时日周月季年它实每每每每每其安徽省水利共享平台其他:5.1.1.5地理空间数据原则上在安徽省水利一张图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地理空间数据建设。空间参考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间系统采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厅直水管单位、市级水利部门或工程管理单位遵循省级标准按需在省水利一张图上对数据底板进行补充,以及建设流域(工程)范围内精细数字地形、正射影像、水下地形、B1.M数据等数据底板。明确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范围、采集精度、更新频次要求等。表5.1-2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建设内容与范围指标参数或技术要求更新频率11.1.DEM/DSM全省范围格网大小优于30m以数据源更新频率为准2DOM全省范围分辨率优于2m不少于1次/年31.2DEM/DSM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重要湖泊、国家蓄滞洪区、水土保持重点区格网大小优于15m不少于1次/3年,如发生超标准洪水等特殊情况加密测量4DOM流域防洪等重要业务重点关注区分辨率优于20cm5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重要湖泊、国家蓄滞洪区、水土保持重点区分辨率优于Im6倾斜摄影影像/激光点云流域防洪等重要业务重点关注区分辨率优于8cm7水下地形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重要防洪河段大断面断面间距50-5000m测点间距1.-20m8重要湖泊格网大小优于5m91.3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DEM格网大小优于15m35年更新1次,在地形出现较大变化时及时更新10工程水工建(构)筑物DEM格网大小优于2m根据工程运行管理需要确定11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DOM优于Im分辨率每年更新12次12工程水工建(构)筑物DoM优于IOcm分辨率根据工程运行管理需要确定13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倾斜摄影模型优于8cm分辨率根据工程运行管理需要确定14工程水工建(构)筑物倾斜摄影模型优于3cm分辨率每年更新1次15工程库区大断面和回水区重要断面水下地形采样间隔优于Im根据工程运行管理需要确定16淤积严重、冲淤变化明显或其他重点水下区域水下地形采样间隔优于0.5m每年更新12次17工程土建、综合管网、机电设备等B1.M模型1.OD2.0重要部位发生较大变化后及时更新18闸门、发电机、水轮机等关键机电设备B1.M模型1.OD3.0重要部位发生较大变化后及时更新5.1.1.6数据模型和数据引擎根据需要构建数字挛生流域(工程)数据模型和数据引擎,实现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服务等内容。5.1.2 模型平台按照“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的要求,明确模型平台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可视化模型和模拟仿真引擎。5.1.2.1 水利专业模型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明确水文模型、水力学模型、水资源模型、水利工程安全模型、水环境模型、水土保持模型等专业模型建设方案。水利专业模型组件按模块化设计、封装。各模型宜阐述模型开发的技术方案。5.1.2.2 智能识别模型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明确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1.方法的智能模型建设方案,一般包括遥感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等。5.1.2.3 可视化模型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明确工程自然背景演变、流场动态、水利工程运行、水利机电设备操控运行等可视化模型建设方案。自然背景包括河流、湖泊、植被、建筑、道路等;流场包括水流、泥沙运动、台风等;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闸、堤防、水电站、泵站、灌区、调水等;水利机电设备包括水泵、启闭机、闸门等。5.1.2.4 数字模拟仿真引擎(1)仿真引擎主要针对可视化模型的组织运用,按需构建碰撞检测、物理驱动、实时渲染、动态视觉特效、空间计算等功能。仿真引擎以数据底板为基础,实现数字李生流域(工程)与物理流域(工程)同步仿真运行,包括模型管理、场景配置、模拟仿真等功能。(2)模型引擎主要针对专业模型和智能模型的组织运用,提供各类模型版本管理、参数配置、组合装配、计算跟踪等服务能力,实现面向不同场景、业务模型灵活配置和调用。为满足未来业务灵活多变的需求,减少模型重复开发成本,主要应实现模型的动态组装和配置功能。5.1.3 知识平台知识平台应以知识图谱为主要技术,为数字李生流域提供智能内核,主要包括水利知识和水利知识引擎。5.1.3.1 水利知识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明确水利对象关联关系库、预报调度方案库、业务规则库、工程安全知识库(数字挛生工程包含此项)、历史场景库、专家经验库等建设方案。5.1.3.2 水利知识引擎提供知识语义提取、知识推理、知识更新、集成应用等服务能力。5.1.4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列出数字李生平台建设的工程量清单,如有利旧、改造、升级等情况,备注说明。表5.1-3数字挛生平台工程量清单表(样表)序号建设项建设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数据底板基础数据2监测数据3业务数据4地理空间数据工程三维模型5水下地形测量6倾斜摄影78跨行业共享数据数据共享9模型平台专业模型预报模型完善1011智能模型语音识别模型1213可视化模型自然背景演变141516知识平台业务规则构建17185.2 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按照“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原则统筹建设。根据流域(工程)特点,以下内容可进行选择建设。5.2.1 水利感知网结合业务应用需求开展监测站网升级、改造、补充,按需开展卫星遥感、北斗、无人机、无人船、地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AI智能识别等新型监测手段应用以及感知终端的智能升级和新一代物联通信技术应用。水文、工程安全监测数据可落地省级已建接收平台,新建视频监视图像落地省级水利视频监控平台,其余监测数据按要求共享至省级水利共享平台,并采取措施保障数据安全,支持对监测设施远程运维管理。5.2.1.1 水文监测按照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水文(2023)30号)要求,明确水文监测站点建设方案。水文自动测报站点须符合水利行业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1.61-2015)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1.651-2014)编码要求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1.180-2015)O数据统一落地省级水情信息接收平台。5.2.1.2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在S1.551、S1.601、S1.725、S1.766、S1.768等工程安全监测相关规范基础上,明确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建设方案。工程安全监测应覆盖工程建(构)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监测项目可包括变形监测、渗流压力监测、渗流量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环境量监测、运行状态监测、险情监测、工程专项监测与巡视检查等。5.2.1.3 视频监控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明确视频监控建设方案,视频监控站点需满足水利工程视频图像站建设技术规范(DB34-T29232017)要求。5.2.1.4 其他监测可根据需要开展取水计量、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土壤墙情、水土保持、岸线变化等监测,明确监测站点建设方案。5.2.2 水利信息网5.2.2.1 水利业务网充分考虑面向下一代网络和扩容需求,结合实际,明确水利业务网建设方案。水利业务网应依托现有水利网络资源,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带宽,实现各单位之间的全面互联,支持日常通信传输和应急通信服务保障。水利业务网与省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5.2.2.2 水利工控网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水利工控网建设方案。水利工控网应与水利业务网物理隔离,宜分为实时控制区和过程监控区,工控网如需与上级单位工控网连接,应将实时控制区与过程监控区分别连接,应采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措施进行隔离,应采取加密措施进行数据传输加密。5.2.3 云平台环境5.2.3.1 硬件配置确定系统部署位置,原则上部署在省、市政务云,市县、厅直单位、工程管理单位原则不自建或租用商业云平台。根据系统性能和信息流流量对云平台硬件设备的需求,明确云平台硬件设备配置方案,说明哪些硬件设备是新增、扩容、升级或更换。表5.2-1资源配置表序号资源名称单位数量主要配置备注1计算资源12计算资源234存储资源5网络资源65.2.3.2系统软件配置根据应用软件系统和办公计算机等对主机系统软件产品的需求、服务期限等,明确软件产品配置方案,说明哪些软件产品是新增、升级或更换,及软件产品部署情况。5.2.4 应用支撑环境在充分利用水利信息化应用支撑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应用支撑环境建设方案。应用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服务、B1.M轻量化服务、应用中间件、工作流引擎、可视化引擎、门户、身份认证、报表管理、电子签章等。5.2.5 调度指挥实体环境在充分利用已有实体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根据“2+N”业务管理以及办公等多级业务通讯需要,明确调度指挥实体环境建设方案,实现联合值班、综合展示、方案预演、会商研判、应急指挥等一体化功能。526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列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量清单,如有利旧、改造、升级等情况,备注说明。5.3 水利业务智能应用结合项目的特点,明确业务应用建设方案,业务功能应分解至23级子功能。根据管理需要,可选择建设以下业务智能应用场景。5.3.1 水旱灾害防御结合业务需求,实现流域洪水预报、风险预警、调度预演、调度预案决策辅助、应急响应等功能。5.3.2 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结合业务需求,实现来水预测、需水预测、供水分析与预警、供水计划制定、调水预演、调度预案决策辅助等功能。5.3.3 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结合业务需求,实现工程安全运行智能分析预警,提升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5.3.4 其他业务应用根据流域(工程)业务管理需求,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长制与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电、水行政执法与监督、水生态水环境、水利行政、水利公共服务等业务智能应用。5.3.5 工程量清单及技术要求列出业务智能应用建设的工程量清单,如有利旧、改造、升级等情况,备注说明。5.4 安全防护根据现有安全体系现状、需求、风险评估要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目标等因素,依据S1.803等标准规范,按照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不同层面,明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或加固方案。根据提出的信息安全建设或加固方案,简要说明信息安全测评计划。按照GB/T250582019、GBT22239-2019>GBT222402020等规范要求,开展数字挛生流域(工程)建设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按照相应等级要求开展定级、备案、建设、整改、测评。原则上,要求每个系统都要说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按照GB/T39786等标准规范,同步开展国产密码、IPv6应用,并进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5.5 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5.5.1 系统集成明确系统的集成、测试与部署方案,包括与省级平台的集成。5.5.2 系统运维明确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挛生平台、业务应用的运维方案。针对复杂或规模较大的项目,应包括人员培训方案。6共建共享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据服务、消息队列、数据库同步、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流域、区域、工程之间数据底板、模型库、知识库共享。6.1 数据资源共享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数据资源共享方案。梳理并以目录表格形式明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其他系统(行业内、外)获取的数据资源,及项目建成后可对外共享的数据资源。表6.1-1需从其他系统获取的数据资源目录序号数据资源名称数据资源描述来源系统共享周期共享方式备注痴腌解实时每日口每周每月口每季度口每年其它:安徽省大数据平台其他:表6.1-2本项目可共享的数据资源目录序号数据资源名称数据资源描述数据项数据类型来源方式更新周期备注口数据库表格文本图片口音视频口地理空间口其它:一口数据采集口内部整合口数据共享其他方式度时日周月季年它实每每每每每其6.2 模型资源共享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模型资源共享方案。梳理并以目录表格形式明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其他系统(行业内、外)获取的模型资源,及项目建成后可对外共享的模型资源。表6.2-1需从其他系统获取的模型资源目录序号模型名称模型描述来源单位来源系统共享方式共享要求备注腌(如服务接口等)是牖发表6.2-2本项目可共享的模型资源目录序号模型名称模型描述应用场景输入参数输出结果共享方式备注6.3 知识资源共享根据实际需要,明确水利知识资源共享方案。梳理并以目录表格形式明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其他系统(行业内、外)获取的水利知识资源,及项目建成后可对外共享的水利知识资源。主要包括名称、来源单位、共享方式、共享要求等。7组织实施7.1 组织机构描述开展数字挛生流域(工程)建设的组织推进工作机构及职责。7.2 实施进度说明项目的建设周期、进度安排,各项任务划分明确,确定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73安全测评与软件测评按照项目性质,重点说明需要安全测评及软件测评范围、工作内容。7.4 相关保障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质量、进度、人员、运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8投资概算8.1 投资概算说明说明投资概算编制原则以及各项费用的投资概算依据。8.2 投资概算总表序号项目投资概算(万元)备注一信息化基础设施1水利感知网2水利业务网3水利工控网4云平台包含资源租用费、安全设施建设费等5应用支撑环境6指挥调度实体环境二数据底板1监测数据2基础数据3业务数据4地理空间数据5跨行业共享数据6数据模型和数据引擎三模型平台1水利专业模型2智能模型3可视化模型4数字模拟仿真引擎四知识平台1水利知识库2水利知识引擎五业务智能应用1业务系统12业务系统23序号项目投资概算(万元)备注六独立费用1安全测评与软件测评2系统集成3其他费用总计8.3 投资概算明细表(1)信息化基础设施概算明细表序号建设项单位数量单价小计备注1监测感知体系(1)水位站(2)雨量站(3)视频站(4)2业务网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