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资源ID:390028       资源大小:22.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等奖创新教案青山处处埋忠骨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一、文本教学解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安排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要带领学生体会以热爱祖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语文要素是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表现人物的内心。本文主要讲了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一番抉择后将岸英遗体留在了朝鲜,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并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两个非常典型的片段,写出了毛泽东的丧子之痛和不凡胸襟。1 .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要求会认8个,会写11个。要认的字中,“殊、踌、躇”是翘舌音,“彭”是后鼻音;“拟”要读第三声。要求会写的字中,“泽、彭、拟、瑞、炼、搞、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锻”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尤其要注意“锻、炼”两字的部首,在组成词语书写的时候,不能同偏旁。“赴”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眷”和“签”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撇捺的位置与书写。2 .细节描写课文在突出表现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时,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杰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等,让人感受到的是任务内心的痛苦。同时,细品这些细节,我们又能感受到主席伟大的胸怀,如,“强忍着心中的悲痛”“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这一切真实的反应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文章还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如,“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让我见见遗骨吧!”作为一个父亲,从一开始听到噩耗的不信,到想见见儿子的遗骨,这些心理描写都是非常真实合理的。有了这样的心理描写,读者会感到人物更真实。3 .朗读训练结合课后的练习2,要做好本课的朗读训练,应该先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悲痛,还有矛盾、坚决等,真切体会各种情感的交织,才能外化为真切自然的朗读牢表现。“自然”的朗读,要遵循的是作品情感的自然,而不是读者的自然。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们除了应该努力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之外,还可以抓住其他细节来“倒推”人物的动作、寓言、神态,以此更深入地读懂课文,读懂人物的情感。比如:抓住结尾处”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记录稿上的文字,我们便可以想象主席彻夜未眠的许多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理解“踌躇”、“黯然”等词语的意思。4 .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激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激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句引入,梳理文本1.出示诗句,朗读,谈感受己亥杂诗龚自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 .揭题,板书课题提示: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就出自这首诗的第一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齐读课题。3 .了解预习情况(1)谈理解提示:课前预习过课文了,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2)学字词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及部分容易读错的词。重点指导:踌躇、特殊。(3)补资料1950年6月,我们的邻国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帝国主义也趁机参与其中,并试图通过占领朝鲜再次侵入我们中国。为了祖国安全需要,也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取得胜利,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190,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队伍中间,有一个人叫毛岸英,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人主席一一毛泽东的儿子。1950年11月25日,由于敌机的轰炸,毛岸英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4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2)交流,概括。(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二了解岸英,感受“父亲之痛苦”1.聚焦主席,感受“痛苦”(1)读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找一找,毛泽东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表现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1关注持续抽烟的动作,感受主席对痛苦的压抑。提示:你知道一般人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话都不说,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2关注喃喃的语言,感受主席对岸英的不舍。提示:什么叫“喃喃着”?已经想了整整一天了,此刻的毛泽东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的,你觉得他在心里还会说些什么?2.聚焦岸英,感受父爱(1)他对儿子倾注的是怎样的父爱?再读课文找一找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1你是怎么理解这一份“父爱”的?2岸英在父爱的指引下,还经受过哪些锻炼呢?分享你们找到的资料。(3)出示朗读句子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1当毛泽东同志回忆了与岸英那么多的故事后,再次看到这样的现实,你觉得他心里想的是什么?2用朗读表现人物对事实的怀疑,内心的痛苦。板块三关注细节,感受“主席之伟大”1 .出示“矛盾”,各抒己见提示:呈现关于岸英的遗骨是否运回国内安葬的两种意见,请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想法。2 .毛主席的决定是什么?从哪里知道?(1)从记录稿上的诗句可以知道。(2)从他若有所思的话语中可以知道。3 .揣摩动作、神态,感受矛盾(1)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在读到哪句话、哪个细节的时候,你发现,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2)出示: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1你从哪个词、哪个细节读出了主席当时内心的矛盾?你觉得当时他的心里在说什么?圈一圈相关的词语,在边上写一写主席心里的话。2交流,小结:聚焦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4 .品读语言,感受抉择的坚定(1)出示语言,自由练读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2)朗读展示,层层品悟1抓提示语悟读,感受主席做出决定的果断。2抓“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读,感受主席的“平民情怀”;3抓“朝鲜人民”读,感受主席的“超大胸怀二板块五情境写话,感受“人物之真实”1 .出示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2 .创设情境,尝试表达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夜晚,主席一定彻夜未眠。他一定在苦苦地思念自己的儿子,一定在强烈地期盼着可以见儿子最后一面。所以,面对这记录稿,他痛苦、矛盾、伤心、难过,各种滋味都会随着夜色不断地弥漫开来。此时此刻,你看到了吗?孤独的灯光下,主席的动作、神态?你听到了吗?他在喃喃地说话。拿起笔来,试着写一写。3 .交流分享4 .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我们就能更深入地走进一个人的内心5 .再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结合学习再说理解。(2)想象主席在写下这句话时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内心的想法。6 .总结全文三、教学资源链接拓展阅读毛泽东的家风故事(片段)毛泽东对毛岸英要求十分严格。毛岸英8岁时就跟着母亲杨开慧被关进国民党的牢房。母亲牺牲后,他和两个弟弟在上海饱尝了艰辛磨难。1936年夏,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他被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苏军,跟随部队攻到柏林。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这时父子已分别19年。见面后,毛泽东马上让儿子脱下洋装,换上布衣,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拜农民为师。后来又让他参加西北农村的土地改革工作队。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和两名扫雷专家带领一个工兵排,首批进入北平,负责排除重要设施、处所的地雷、炸药等,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危险性很大的工作,毛泽东却没有阻止。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艰难繁重,毛泽东又让毛岸英到工厂一线,担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这里的工人都很喜欢和信任这个年轻的书记,却没人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立即提出参加志愿军的要求,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当时,毛泽东身边有工作人员曾劝说,岸英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已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失去了五位亲人。这个劝说被毛泽东断然拒绝。多年后,毛泽东向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谈了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前线,他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毛泽东逝世后,人们在清点遗物时,意外发现一个箱子里有几件毛岸英的遗物:一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沙袜。这几件东西,毛泽东整整保存了26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毛泽东对爱子无尽思念的寄托。

    注意事项

    本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