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本原理.docx
新闻写作基本原理一、新闻写作的含义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的制作活动,是记者将采访中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加工整理成一定形式的新闻作品,然后借助新闻工具传播给大众。二、新闻写作的特点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新闻写作有其不同于其他文体写作的特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敏于捕捉新闻需要发现和捕捉,没有发现和捕捉就没有新闻。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就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敏于捕捉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意义的新闻题材,要敢于做到标新立异,力求避免陈腔滥调的话题。2 .勤于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做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前期准备是否充足对于来访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所以,采访要想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在来访前尽一切可能充分了解所采访的对象、事件,掌握尽可能丰富的相天背景材料。3 .精于构思通过采访,新闻工作者获得了一定的新闻素材,然后就要根据素材拟定出切合要旨的新闻稿。一篇新闻稿立什么主旨,选取什么材料来表现主旨,以及选取材料的先后安排、详略处理等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精心构思。4 .疾于运笔新闻工作者如果有了新闻素材,又进行了精心构思,接下来就要挨于运笔,将构思好的内容写成文字并交付发表。运笔既要快,又要快中求好。新闻工作者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平日里的艰苦笔耕,只有勤耕不辍,才能有敏捷的才思、也才能做到“妙笔生花”。三、新闻写作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写作的最基本原则。所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其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数据等都必须是真实的。2 .精选事实,以小见大原则新闻作者要独具慧眼,敏于捕捉,勤于思考,能够在纷纭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而最有价值的事实未必都出自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件就能显示出社会的某方面特点,所以可以从小处着眼来揭示重大主题°3 .适时采用引语和借口说话原则':有些时候,新闻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如果新闻记者自己出面评论新闻事实,属于主观的议论,受众可能会对新闻作者发此议论的目的有所揣测与猜疑;但是将别人对事实的评论表述出来,就属于客观报道了。在引用别人的话时,必须做到真实、准确,不得歪曲原话,更不能断章HX义。4 .集点成面,点面结合原则这里所说的“点”,指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面”则是指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面”虽然也是事实,但需要新闻记者进行归纳概括,而“点”是具体客观的。要充分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集“点”成”是一个有效的办法。5 .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记、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这三种方式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将事件在“现在进时态”中展开,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6 .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原则新闻写作提倡“用事实说话”,但并不完全排斥议论。相反,适当采用那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议论,能够使表达更清楚、更完整。在新闻中进行议论要注意议论必须简洁、精炼,必须是从新闻事实中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而不能是离开事实的任意发挥。四、新闻写作的要求1 .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新闻有“一次性消费”的特点。所谓“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当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这里所说的“知道”一般是一次性的,有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是一瞬间完成的。因此各种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新闻时效性的竞争。在新闻写作中,其时效性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1)新鲜。要做到新鲜,首先,要加强当日新闻的采写。要将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它传播出去的时间两者之差做到最小,新闻越新鲜,越受读者的欢迎。其次,要学会将报道中的最新鲜和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最后,要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聿实在今天的依据。(2)快速。快速包括写作要快和新闻快发两个方面。将新闻写快的方法具体如下:要具备新闻敏感度。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采访与写作人员敏锐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是“快”的先决条件。培养娴熟的新闻写作技能。熟能生巧,巧能生快,这是新闻写作者的一条新闻写作规律。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即在采访的同时就构思怎么写,甚至是边访、边看、边写。事先酝酿。对于一些重大庆祝活动、外事活动,乃至一些体育新闻等预期发生的事件,可以在事件发生前,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写好初稿或片段,等新闻事件发生时,再到现场边访边修改。要学会写短新闻,短才能快。新闻快发的方法,具体如下:事前准备。事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心理准备指“时刻准备着”的精神状态,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就马上抓住;材料准备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新闻在事先所作的必要了解。采访及时。记者在发现新闻线索后,要立即赶到现场并进行采访。采访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话等进行来访。出手成章。即能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写成一篇短新闻,能在一小时或几小时之内写完一篇较长的通讯或专访。对于一些赶时间来不及写稿子的新闻,还要有“出口成章”的本领,即直接向编辑口述。迅速传递。现代新闻的传递手段很多,如电话、传真、电报、电子邮件、实况同步转播等。(3)简短。短小精练的新闻报道对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有重大意义。将新闻写短的方法具体如下:提取精华。要想把复杂的事件写得言简意赅,就可以采用提取精华的写法,将新闻的六大要素交代清楚,其要表述的意思也同样能够传达出来。一事一报。集中报道一件具体的事实,自然可以把新闻写得短小精悍。.巧取一隅。对于复杂的事件,还可以只表现它的局部,把更多的部分留给别人去写。把一个局部强调出来,本身有些出人意料、立意不俗,因此也容易吸引读者。选材典型。即有着广泛代表性和强烈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人们通过典型事件,能够举反三,由个别见出一般、由现象认识本质。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对突发事性记者可以先就事件结果发一个报道,然后再就事件的经过、背景、起因、影等分别做连续报道或组合报道。对某些事实,可以一发生或者发现就及时采乍新闻,事件的发展可以追踪下去进行连续报道。以小见大。就是从小处着眼,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忌总结式或漫无边际的全景式的报道。2 .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可读性是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下去。最容易吸引读者的新闻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领域、生活现场、思想感情“贴近的事”,所以要使取材贴近读者,让读者认同,这是新闻报道实现“可读性”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落实到闻写作中,可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f.(1)具体。具体是指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读者容易对这样的事实产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样的事实。新闻写作的具体性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要具体。一新闻语言也要讲究“具体”。(2)生动。生动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要富有感染力。新闻要写得生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生动”与“具体”紧密相连,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列。*新闻报道要突出“人”,这是让报道“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儿,在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题。抓住了这个最活欧的系,槁件就会生动;其次,对于受众来说,人和人的生活往往具有最高的心工的技近性,最容易让他们认同的莫过干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类生活状念的?所以新闻报道中有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有了他们的言行举正即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关系。新闻写作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如果记者能够善于抓住生活中存在的复杂的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所写出来的报道必然曲折起伏,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动。(3)通俗。通俗是指要把新闻报道写得深人浅出,明白如话。新闻要写得通俗,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新闻官腔”即以往“宣传文化”所留下的套话、空话或者“政治行话”o新闻工作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把来自某些权力机关的新闻发布、领导讲话稿、工作简报之类的材料没有经过采访,也没有经过任何文字消化加工与改写,就直接拿过来当做新闻报道原文照登。此外,新闻报道中也要禁止出现广告味浓厚的报道。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人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对于一些圈外人不太懂的“行话”,记者在写作时要对此进行解释说明。对于像经济报道、科技报道等专业性较强的报道,更要对其专业术语进行通俗化的“翻译”,扫除读者的阅读障碍。巧妙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是很重要的事实材料。全局性、易懂易记的数字能加强传播的力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3.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针对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写作时,要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针对性需要的不仅是写作技巧的训练,更多的是脑力,即思想、逻辑、理论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受众需要与心理以及媒介引导的理解和把握,对内容、角度、主题的选择等。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2)加大信息量。受众对新闻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享受信息的知晓权,因此要加大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新闻写作中,要想增加信息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会多侧面与立体化的进行报道。多侧面报道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通过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报道。这样就能避免“只取所需”,从某一个侧面报道事实,不仅付胥头际竹优,而且能增加信息开内容、事实的层次、角度和色彩。学会使用新闻背景。充分挖掘与新闻事件本身的直接背景或者与北的间接背景,能够有效地加大信息量。学会抓特点。信息在本源上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差异,转;越鲜明,差异就越显著,其信息量也就越大。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多数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读者的,因此要尽可能地用精炼的文字浓缩信息,传递更多为容。.(2)加大知识含量。新闻报道的内容中加大知识的含量既是读者的需要,也是媒介引导的需要。这是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获取一此信息以后,还迫切需要有关这些信息的知识去解释它,认识它。加大知识的含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知识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要加大知识含量,就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要比单纯的信息报道更加深人。(3)挖掘思想深度。读者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即读者已经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甚至要理解事实的“意义”。于是,给读者提供一定思想深度的新闻报道,其现实的针对性也就越强。挖掘思想深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事实本身内在的逻辑性。要有正确的洞察力,要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切的了解和分析。提炼和确定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五、新闻写作的方法学习新闻写作,首先需要掌握新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任何文章写作中所遇到的基本矛盾,都是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矛盾,我们所说的写作规律,指的是寻求这两者结合与统一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是要处理新闻事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符合受众的需要。比如,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是想从中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先想知道一些道理。因为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作出判断,而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和强制性地灌输,所以受众通过媒体最需要了解的是新闻事实,并且他们对特别感兴趣的信息,往往希望知道得更具体一些,这里的“具体”就是事实。下面具体介绍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1 .用典型事实说话用典型事实说话就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事实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才能更好地表达其观点或倾向。选择好的事实,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果选择得不准,就算列举出很多事实,记者想说的话或希望表达的观点也仍会模糊不清。这种以一当十的新闻事实就是典型事实。典型事实应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更大程度地接近新闻观点,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 .通过再现场景来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从而加强新闻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场景再现的写作方式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它所增强的可感性显著,更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在实际写作中,第一人称再现法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即由记者直接把读者带人现场,它具有特殊的真实魅力,使得读者在“请看事实”的过程中,接受与领会记者传达的信息。2005年6月2日,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北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王顺友的事迹,作者在开头写道: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五十开外,与人说;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功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动包的枣红马交流时,便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就是万丈悬崖。傍晚,就地宿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大家燃起篝火,扯成圈儿跳起了舞。他有些羞涩地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竟跳得如醉如痴。“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如果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黝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切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情感真挚,立意厚重,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感人事迹,同时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环境,人物形象饱满富有张力,具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在批评类的报道中,通过“场景再现”让事实说话,即记者目击记,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新闻报道方法。3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一新闻报道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常被认为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由此可见,背景材料本身也是一种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从而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在新闻写作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运用背景材料说话:(1)善于联想。善于联想是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儿什事头天联起来进行陈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2)善于对比。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和衬托也是新闻写作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把两件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或者纵向对比。通过对比,揭示所报道事实存在的社会联系。没有这部分对比的材料,报道的内容仅是表面现象;有了这部分对比材料,事实的内涵、记者的报道目的就会比较清楚。(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新闻事件复杂多样,每个新闻事件经常可以找到多方面的相关背景。由于作者或媒休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立场不同,所选用的背景材料也不一样。因此,报道同一个新闻事实,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背景材料,会对人们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同一个事实,由于运用的背景资料不同,就使得新闻事件在“用事实说话”的力度与深度上拉开了距离。4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所谓直接引语,是记者通过采访得到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引用被采访者的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直接引语用得恰到好处的报道,不仅内容文趣盎然,而且生动真实,给读者极强的现场感。直接引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直接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倾向。(2)直接引语一般都有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直接引语来自重要人物或机构,还能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3)直接引语可以使记者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想说又不便直接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