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案2.回延安设计说明回延安是当代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人贺敬之于195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教学本课要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并体会诗作模仿陕北民歌旧形式以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特点。教读时,要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诗情诗意,读出诗句的美妙。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内涵。2.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感知这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2.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介绍“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一部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古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二、预习检查1 .字音字形。羊肚(d)糜(mei)子眼眶(kudng)一盏(Zhdn)柳林pf(铺)油m6(馍)脑Pdn(畔)气ChUGn(喘)2 .成语解释。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亦形容说话漫无边际。3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贺敬之诗选这首诗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作者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峰县(今枣庄)人。当代诗人、剧作家。他于1940年到延安,进人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他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主要诗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4 .本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明确: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后,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表达了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第二部分:诗人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母亲延安”的血肉关系。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十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五部分:歌颂延安光辉的历史,也展望了延安美好的明天。5 .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情感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为线索。三、初读感知(一)初读诗歌,朗朗上口。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朗读要求:不添字、漏字;字正腔圆,感情饱满。2 .播放朗诵视频,师生共同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回延安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追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叙写亲人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赞颂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表达了诗人热爱、歌颂延安,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3 .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写诗人回延安的激动、喜悦之情。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第三部分: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写延安城的新面貌。第五部分: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展望未来。(二)再读诗歌,声情并茂。1 .朗读指导(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2)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3)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4)第一章朗读重音、停顿示例:(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2 .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感悟本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全诗基调一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第一章:激动、喜悦。第二章:深厚。第三章:真挚、亲切。第四章:热情、明快第五章:激越、昂扬。四、合作探究1 .朗读第一章,归纳段意。第一章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明确: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2 .这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明确:作者离别延安已达十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怯”,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3 .体会作者在这一节中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明确: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4 .朗读第二章,归纳段意明确:第二章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5 .了解比兴手法。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明确:“比”一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六、达标6 .试分析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明确:“亲山亲水有亲人”,“羊吃奶眼望着妈二7 .朗读第三章,归纳段意。明确:第三章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8 .朗读第四章,归纳段意。明确:第四章描述延安城新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9 .朗读第五章,归纳段意。明确:第五章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景,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五、拓展延伸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思考作者对延安的感情是怎样的。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明确: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4月,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延安的抗战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有战斗气息,表达了千百万革命民众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六.达标检测内容详见“导学案七.课堂小结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