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读《与青春期和解》有感.docx

    • 资源ID:39514       资源大小:14.3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读《与青春期和解》有感.docx

    读与青春期和解有感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多地被大人们在无形中贴上了“叛逆”“敏感”“脆弱”等标签。不可否认,在读这本书前,我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误解,但读了此书后对青春期孩子的很多“迷惑行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喜怒无常的青少年劳伦斯斯坦伯格认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在没有严重问题的情况下都会逐渐成熟,青春早期确实是情绪剧烈起伏的时期,但了解青少年有什么感受以及为什么有这些感受可以让父母从伤害性的评论和轻率的行为中汲取教训,进而减少亲自冲突。很多家长会将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进而致使亲子矛盾升级。班级一名女孩,品学兼优,前段时间的一个周末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说不想再与妈妈吵架了。原因是她认为妈妈以前说过要去的地方都没有兑现承诺,只说不做。妈妈以工作繁忙为由向她解释,她则觉得妈妈整天只知道赚钱赚钱,与她的交流也仅是学习学习,除了这两项,似乎便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同时,她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青春期思想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思索一番后,我这样回复她:“青春期的我们,在父母还未做好准备时,已然悄悄成长了。作为父母,他们未经培训,也是在摸索着前行,也许他们做父母的水平,仍未达到你的期望,但也请作为孩子的我们,给她们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我建议她和朋友散散步聊聊天,她则说母亲让弟弟妹妹看着她,谁也不许外出。一个学期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该女孩内心相对较为成熟,同时又十分敏感。学期中,多次出现因与同学拌嘴赌气请假回家的情况。而其母亲则是掌控欲极强的人,偷看孩子的日记,周末不许外出,穿什么样的衣服一律由她说了算等。也许以前看她的喜怒无常,会觉得是矫情。但读了此书才明白,这其实是孩子们渴望独立,努力成长的外在表现。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允许青春期的孩子们一定范围内的叛逆,根据其自身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由。二、同龄群体的力量书中谈到:在青少年时期,同龄群体会有自己的生活,且他们倾向于抱团。在某些方面,青少年群体与成人世界中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类似,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就像社会阶层一样,群体总是会有排外行为。青少年一旦与特定群体联系在一起,就很难加入另一个群体,除非青少年转学。班级中一名女生上学期便在日记里倾诉:感觉自己交不到朋友,班里的同学还是小学时的那些,想转学看看能否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许是家里的原因,本学期她未能如愿转走,但其日记的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转学的渴望。我未做挽留,只是在每次日记的评语中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鼓励,希望能一点点建立出她自立的信心。本月,学校举办“杨中好声音”。在师生的鼓励下,两位女生参加了且成功晋级决赛。但一名女生突然打退堂鼓,班主任及音乐老师再三鼓励,她仍坚持退赛;另一名女生虽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对决赛的渴望,但还是选择了与她同退赛。的确,正如书中所讲,青少年对负面的同辈压力的敏感性会上升,在十四五岁时达到顶峰。置身于同辈压力中的孩子,斯坦伯格说:“可以通过帮助青少年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建立自尊,鼓励青少年在家庭内部学会独立和做决定,鼓励青少年结交与其拥有相似价值观的同龄人。“也许我们的苦口婆心之后,换来的仍是学生的无动于衷,但相信教育的长期性终会令学生有所得。合上此书,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个与书中所述案例相近的孩子们。作为教师,我们陪伴着一批又一批成长关键期的孩子。教育中的我们,不仅要延续学术兴趣和教育情怀,还要时刻通过书籍报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学习之心,继续踏上属于我们的教育之路

    注意事项

    本文(读《与青春期和解》有感.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