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docx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善制度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梦”为方向,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问题,有效提高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公平性、可及性,更好地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管理。对综合改革要始终坚持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模式和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和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S)工作目标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有发展”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总目标,明确细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各项措施,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增三强三保障”的综合改革目标要求,到2023年实现全县群众“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二、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全力推进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022年我县被列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推进、统筹协调等日常工作。同时,为确保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继续完善制度,不断总结与更新,县政府成立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全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的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二)建立激励奖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县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经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基金,主要用于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创新服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把医院办成让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满意、政府满意的医院,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改革目标。(S)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实行国家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县政府确保经费投入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县政府投入项目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职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全额工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销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公共卫生救援应急救治等)。县财政要建立健全稳定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上级补助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同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切实体现政府办医职能。1 .建立新农合一般诊疗费总额预付补偿新机制。在乡、村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施一般诊疗费总额预付补偿,按照机构的服务量、群众满意度和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与奖励。切断以“输液、注射”收入为主的利益链条,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风险,控制滥用静脉通道治疗,更好的保障群众身体健康。2 .建立药品零差率“以奖代补”新机制。在乡、村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基药“以奖代补”分配方式,补助经费不与药品销售量挂钩,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条。对医疗机构补助分配按照药品管理、网上采购、基药使用情况和服务总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考核,加强控制抗菌素、激素滥用,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充分有效实施,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3 .建立边远基层医疗机构补贴新机制。对服务数量少但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边远乡、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以“一般诊疗费和药品零差为基础补助”的补贴机制,提高边远乡、村医疗机构收入,有效调动边远乡、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牢固不破。4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补助新机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任务分解表,明确并根据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服务项目、服务任务等内容,对季度、半年进行预拨,年终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任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结算预拨经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完成任务指标、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终一次性足额拨付;对任务指标未完成或完成质量较差的给予量化扣减,所扣减经费用于奖励考核优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5.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新机制。为切实解决好乡村医生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充分发挥好基层网底的服务作用,根据国家、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县积极探索为乡村医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全县可设置村卫生室350个,凡是同时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由政府对每个村卫生室补助200元(县财政与一般诊疗费补助、基药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进行1:1匹配)建立村医养老保险金,乡村医生可自愿选择参加新农保、灵活就业人员等养老保险(本补助政策涉及人员即目前在已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工作且正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补助时限从发文之日起计算)。(四)探索建立收入分配新机制,为综合改革取得实效积累成功经验1 .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收入分配新机制。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分配在严格执行医院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基础上,可探索建立新的医院收入分配机制:(1)将收入结余的40%建立医院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医院的发展,如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5万元以下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及聘用等;(2)将收入结余的20%建立能力提升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学科建设、新项目引进、技术创新及医务人员技术提升(如职称晋升)的奖励等;(3)将收入结余的40%建立职工绩效考核奖励基金,主要用于激励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促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2 .探索建立村卫生室收入分配新机制。探索建立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边远补贴相结合的村卫生室分配机制:(1)建立基础性补助机制,每月对开展基药零差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村卫生室实行定额补助;(2)建立考核性补助机制,每季度根据村卫生室的服务量、新农合补偿政策落实情况、基药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按服务数量和质量分别按照一般诊疗费每服务人次1.5元和基药300元至700元/村卫生室的标准实行补助;(3)建立奖励性补助机制,年终对照与村卫生室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对一般诊疗服务(提取0.5元/人次)、基本药物制度(平均1200元/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基本公共服务总费用约40%左右)在年终通过考核完成目标任务、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给予奖励补助;(4)建立边远村卫生室补贴机制,对年终通过考核评审的边远村卫生室因服务人口少、收入少,但能及时完成任务指标、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分别给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2400元/村卫生室)和基本医疗服务基药补贴(1200元/村卫生室);(5)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初、半年预付机制。三、工作任务(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服务网络1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符合县情的新农合管理模式,实施“门诊+住院”为一体的新农合管理,努力实现全县农村居民应保尽保。逐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比例,降低群众的自付费用,引导群众小病在村卫生室首诊,一般病在乡镇卫生院检查治疗,大病到县级医院就诊的就医格局,实现90%以上的病在县内就医。2 .充分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切实保障群众健康。积极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建立按人头限额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补偿机制,95%以上的病种和参合病人按人头限额标准付费,5%以内的病种和参合病人按服务单元项目付费。同时,建立一般诊疗费总额预付实施办法,逐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降低抗生素、激素的使用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二)巩固基本药物制度1.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体系,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全县乡镇卫生院必须在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省增补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村卫生室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代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中标企业中选择网络完善、配送能力较强、配送业绩较好的配送企业予以配送,要做好偏远、交通不便地方的药品配送工作。2 .加强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完善中标、配送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对基本药物交易、配送、使用、结算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对在采购过程中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竞价、不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药品或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纠正企业行为。加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建立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加大对重点品种的监督抽检力度,抽检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完善对基本药物使用的全程监管。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基本药物用药安全。3 .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巩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县级公立医院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达70%以上,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达70%以上,基本药物销售金额达到药品销售总额30%以上。将符合条件的基层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新农合定点单位,并对其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规定给予补偿。4 .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技能,并将其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价廉。积极实施“基层药学人员培训工程”,加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基本药物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S)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网络化建设1 .大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优化服务环境。全力推进冯三镇、南江乡卫生院建设进度,确保2014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龙岗镇卫生院的建设,确保龙岗镇卫生院如期完工;积极申报并力争开工建设楠木渡镇卫生院、宅吉乡卫生院等业务楼建设项目,到202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继续实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抓好一批村卫生室环境改造项目,着力改善服务环境。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医院外部形象,为病人提供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方便适用、优美舒适、整洁宁静的诊疗场所。2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一是改革现行卫生人才招考制度。允许用人单位参与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对短缺专业人才的招考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突破3:1的招考限制的政策支持,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缺编比例70%的招考任务,确保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二是简化程序录用高层次人才。组织、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程序,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开通“绿色通道”,初步建立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新机制,对特殊岗位要适当降低引进人才标准,切实解决岗位人才紧缺现状。三是要充分注重培养现有人才。认真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业务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促进知识更新,提升专业水平,加快人才成长步伐,积极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诊疗服务创造条件,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要定期开展村医培训。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对村卫生室开展帮扶带教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业务人员整体水平。3 .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定位,探索建立医联体。一是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县级医院要充分发挥对全县医疗事业的引领作用和农村三级网络的龙头作用,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在提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基础上努力打造特色专科,实现综合医院在发挥专科特色上的品牌效应;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医疗中心,努力打造中医药专科医院特色,重点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实现中医专科医院在发挥中医专科特色上的品牌效应;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诊疗中心,重点开展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业务指导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科医院特色,实现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专科特色上的品牌效应;乡镇卫生院作为全县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间枢纽,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清创缝合,常规X线、B超等检查,三大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化验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向中下腹部手术等医疗技术服务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作用;村卫生室作为全县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基层网底组织,主要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兼顾基本医疗服务,具体承担传染病报告,疫情巡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更新,老年人、慢性病、孕产妇系统、儿童系统等管理,农村酒席申报,食品卫生安全指导,饮用水消毒安全指导,健康教育宣传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新农合报销等基本医疗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医联体。为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将服务总量的90%以上病人留在县内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要结合医院的专科特色服务,建立专科特色服务队伍,由县级各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技术服务联合体,实施专科特色签约服务,根据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专科特色服务等费用按一定比例上缴县级对口医院统一分配管理,具体实施按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技术服务联合体实施方案(试行)执行。同时,对常住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边远自然行政村(县卫生规划村),且没有村卫生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由乡镇卫生院派出医务人员每周到该村巡回服务1-2天,解决边远村群众无乡村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4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2022年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将在我县试点运行,预计在10月份投入使用。信息化建设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卫生、医保、药监等系统的有效衔接。强化信息系统在绩效考核和服务监管中的运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规范化水平。通过建立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内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保管理经办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四)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加大考核指导力度,规范建档率达80%以上,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规范档案管理和使用,抓好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建档率和利用率,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2 .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责任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继续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稳定保持95%以上;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网络,提高疾病预警预测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力度,强化医药常识的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对孕产妇及儿童的系统管理,努力降低死亡率。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安全事故。3 .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风险沟通和舆情应对能力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卫生应急处置的日常考核力度,实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常态化管理。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实战水平。(五)完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1.加强卫生行业监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和人员的行业管理,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对有过度医疗、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推诿病人、虚报公共卫生服务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及人员,严格按规定予以通报、罚款乃至给予辞退、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严厉查处没有按照规定实行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和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监管不力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2 .完善院务公开和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医药价格公示制度,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基本药物(含省级增补品种)零差率销售价格,并定期公开医疗服务信息、财务收支状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绩效考核等情况。建立以服务满意度调查来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成效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机制,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3 .发挥医保经办机构和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充分发挥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监督、制约等作用,实行实时监控,加大奖惩力度,严厉查处骗保行为,将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对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按规定执行一般诊疗费标准政策和其他乱收费、违规加价等行为。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重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促进基层医务人员与城乡居民建立和谐关系。(六)建立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评价体系成立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综合评审领导小组,每年对综合改革前后的十项指标(即: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补偿机制、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机制、财务管理、财政投入、健康指标、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缺陷,及时提交县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及时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工作。通过完善和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改善、服务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让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并从医改中得到明显实惠。四、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23年5月一7月)。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和2014年工作计划。(二)实施阶段(2023年6月一2025年9月)。完成处方抽样、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需方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收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制定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完善并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三)持续改进、小结阶段(2023年一2025年,每年10-12月)。对每年改革进行自查,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完善改革措施。(四)总结阶段(2026年10月-12月)。根据3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迎接国家卫健委对我县改革工作的评估。五、宣传培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基层医改政策、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开展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领导干部和基层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增强信心,形成全社会支持医改、参与医改的良好氛围。注:“三增三强三保障”三增:一是群众的“健康幸福感”增加。在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项目上,提高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90%以上病人在县内医疗机构就近诊疗,群众能享受到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和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实惠,病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满意率95%以上、对医务人员服务满意率95%以上。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数量增加。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温馨舒适、功能完备的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23年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0%以上。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收入)增加。在政府加大财政补助投入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人均医药费用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就诊服务量增幅较上一年上升5%以上,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年本地经济增加幅度。三强: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医疗常识的宣传和普及。90%以上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医疗常识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多种简化程序的引进人才方式和改革财政对人员工资、养老等项目的补助模式,逐步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编无人和临聘人员经费开支压力过大、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到2023年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总数占编制总数的90%以上,到2023年95%以上的卫生规划村有村卫生室。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建立县、乡医疗技术服务联合体,组建技术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以满足基层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就近就医的需求,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到2023年8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中下腹部手术,力争具备助产资格的乡镇卫生院辖区内50%的孕妇在当地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覆盖人口达27.5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4.5%。三保障:一是保障群众对基层医改政策的满意率达95%以上。让群众分享到医改带来的实惠,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二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规划调整配置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及双向转诊制,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量与收入双增长。三是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明显提高。门诊就诊频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住院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90%以上,有效控制率达70%以上;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