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交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15生态环境保护.docx
-
资源ID:404191
资源大小:44.0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兰交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15生态环境保护.docx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保护 Chapter15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第一节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TargetsandTypesofEcologicalProtection第二节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Objective,PrinciplesandCountermcasurc第三节自然保护NaturalConservation第四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AgriCUItUralEco-enVironmcntalProtection第五节其他保护OtherProleClionS 第六节我国生态环境建设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inOurCountry本章重点1.2.3.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生态保护的主要类型.生态保护目标50年. 4.自然保护按对象分类. 5.农业生态管理. 6.土壤保护措施. 7.湿地概念. 8.草场保护措施. 9.八个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有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数量的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各种手段,包括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等,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到自然环境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第一节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TargetsandTypesofEcologicalProtection 一、对象TargetS 二、主要类型MajorTypes三、时空尺度SPatiO-temporalScaleTimeandSpaceScale一、对象Targets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正在设法对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水资化源和生物资源等进行精心的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有的是野生资源,如未被开发的大草原湿地等;有的是正在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如正在被砍伐的林地,正在被开垦的草原和湿地;有的是早已被利用的资源,如已经耕种数千年的土地等。环境资源保护概念不只是保护现有的野生资源与环境,而且还要保护正在利用的已经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如资源与环境。例如,森林是保护对象,当森林被砍伐后,其残留的裸露土壤也是保护的对象,否则,就会出现水土流失,营养丢失,河流淤积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在人口比较密集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耕地肥力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水源地的水质均在保护之列。二,主要类型MajorTypes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生态保护进行分类。按照保护的方式目的大致可以分为维护保护恢复和重建4种类型。维护(PreSerVaIiOn)一词通常意味着保持自然陆地与水体的现有模式不变。保护(ConSerVatiOn)通常指的是将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使当代人和后代人都同样可以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利用。在资源己被破坏的地方,保护的意义就扩大为恢复(restoration)重建(reconstruction)复垦(reclamation)等,简言之,就是消除已造成的损害。L维护维护区包括对于生态极为敏感景观独特不宜开发利用的地区(如原始森林,草原,湿地等);人为干扰较小或直接人为影响,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属于维护区。2.保护对于生态敏感,景观较好,有重要的生物资源,虽已经受到人为保护,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可以有限制的利用3 .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己经受到严重干扰破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必须解除干扰或减轻干扰的情况下,采用人为的措施,使其结构和功能尽快返回到类似于干扰前的状况。4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和功能有困难,为了更有效的开放利用,可以进行人工生态设计,实行生态改建或重建。生态改建或重建的项目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规律,在进行较少能量投入的条件下,可以维持系统的良性平衡,达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整体上讲,上述4种类型使统一的,不可偏废,应该从整体上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划定。但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进行生态恢复于重建已成为最重要的人为生态保护活动。 按照人工化的程度可将生态保护分为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两类。 自然保护(conservationofnature)指采用各种手段,包括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法律的,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实行保护。 其保护的对象很广,主要有土地,水,生物(包括森林,草原和野生生物等),矿藏,典型景观等资源。其中心是布包哈,增殖(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各种不同的含意:原则上不干预自然;禁止对自然的任何干预;主要是明智地利用自然,不论其目的如何;关切人与环境之间地相互作用;在时间进程中保持资源自身地永续生存。 自然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都属于自然保护。 生态建设(ecologicalconstruction)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地生态系统(包括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从生态系统地整体性出发,保障生态系统地健康发展,自然资源地永续利用和生物生产力地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地含义不同,生态建设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地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时空尺度Spatio-temporalScaleTimeandSpaceScale (一)空间尺度 1.大尺度2.中尺度3.小尺度 (二)时间尺度 1.大尺度2.中尺度3.小尺度 生态破坏或生态保护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尺度。 (-)空间尺度 1.大尺度 大尺度往往是指大流域的或跨流域的大区域性的破坏或保护。例如,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东南沿海防护林工程,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等。 1.中尺度 中尺度往往是流域内,省内,地区间或地区内的某项保护。例如,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淮河流域的水质保护和恢复,科尔沁沙地的生态保护等, 2.小尺度 小尺度往往是县域内的,小的自然保护区,甚至是一个果园,一片试验田的保护等。(二)时间尺度 1.大尺度 大尺度往往是以百年,数百年计。 2.中尺度中尺度往往是百年以内,十年,数十年间的变化,如北京市的绿化,需要十年,数十年的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见效益。 3.小尺度 小尺度指年内的或数年间的变化,通常的生态农业都能在数年间见效,但其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却是长期的。第二节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Objective,PrinciplesandCountermeasure 一、目标ObjeCtiVe 二、原理PrinCiPIeS 三、对策Counteimeasure一、目标ObjeCliVe 生态保护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健康生态系统,达到资源域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具体保护项目可以游自己的具体目标,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共同的。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规定,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的时间,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存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力争到21时纪中叶,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治理,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预防检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二、原理Principles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应用的基本原理包括3方面:生态学原理,工程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一)生态学原理生态保护的大量工作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实际上它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因此,必须遵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演替的原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生态服务原理,生物资源更替繁殖速率和最大捕捞量原理、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原理等。(二)工程学原理不管是陆地生态系统,还是水生生态系统,只要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和生物组成,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相应地,系统内的光、热、水、起、土、和营养等环境条件均利于植被的生长。一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破坏的,或退化的生态系统,除有生物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某些环境因子的限制。例如,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盐含量过高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受到N、P营养盐污染引起水体生态环境恶化等。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了加速生态恢复和良性演替,总要采取若干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例如,水土保持工程、湖泊污染综合防治的环境水利工程、盐渍化土地的排涝工程等。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也同样具有众多的农艺工程技术措施。所有这些,首先找出影响植被发育的限制因子,然后根据工程学原理,设计和采用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目的是解决影响植被发育的限制因子,为植被的恢复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工程和技术措施的选用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三)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重建家园的伟大创举和社会实践。因此,生态保护应遵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然,不是遵从传统经济学中的,把生态服务的价值排除在经济学以外的原理。在生态经济学中,生态服务的价值被作为成本而纳入商品的价值。生态恢复应该满足于生态系统的整合性,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对策Countermeasure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包括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两大部分。通常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方针。(-)工程治理根据引起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原因,采取工程的人工设计,如水土肥保持工程,降低盐渍化的排捞工程、防止土地沙化工程以及治理污染的各项环境工程等。工程治理的目的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环境基质和环境条件。因此,工程治理是生物治理的前提和条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可以大大加速生态恢复的进程。(二)生物治理生物治理的第一步是植被恢复。只有植被恢复了,才有可能招引来动物,逐步形成稳定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恢复的主要任务。对于每一项恢复工程而言,都需要制定恢复规划,包括恢复目标、恢复范围及功能区划、进度、经费预算、恢复的监测和评价等。对于生态学工作者而言,重要的工作是恢复物种选择(地方种、经济种、外来种)和不同功能群落的配制,恢复和保持恢复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等物种的恢复。(H)生态系统整合性整合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水平上物质的良性循环的能量的合理高效流动,系统具有多样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应该强调的是:系统的整合性应该是经济有效的。每一项生态恢复工程都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选择,进行生态经济的投入产出分析,对恢复区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现状及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作出评估。第三节自然保护NaturalConservation 一、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s 二、水资源繁殖BreedingandConservationofFisheryResources 三、森林保护ForestProtection 四、景观保护LandscapeProtection 五、文物保护CulturalRelicsProtection 六、水源保护WaterSourceProtection 七、水土保护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八、防护林带ProtectiveBeltShelterForestBelt一、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s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性质的包括陆地或海域大自然保护区的总称。保护对象主要是著名的、典型的生态系统及其所含的动植物。该地区内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禁止直接利用任何自然资源,禁止一切生产经营性活动;区域内一切自然流程正常进行。海上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或其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回游区、产卵场划出的特别保护的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的保存海洋生态系统的本来面目,为人类观察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以及海洋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为海洋物种的“资源库”和“基因库”,是海洋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此外,国家为了保护水产资源,对重要的鱼虾产卵场、越冬场和幼体索饵场,划定为禁渔区,分别不同情况,禁止全部作业,或限制作业的种类或作业的渔具数量等。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BreedingandConservationofFisheryResources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指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和植物的亲体、幼体、卵子、抱子等,及其赖以繁殖生长的水域环境的保护。我国将88种名贵的海产和淡水的动植物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规定水产动物的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各种经济潦类和水生植物应当待其长成后方可采收,并注意留种、留株,合理轮采。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等严重损坏水产资源的行为。严禁向渔业水体排放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染物质和废弃物。加强渔业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划定禁止吧k期等。三、森林保护ForestProtection森林资源包括森里、林木、林地及其所包含的其他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可更新资源。林木包括树木、竹子。林地包括郁密度达到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采伐迹地以及规划的宜林地。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包括防火、防治病虫害、控制林内放牧、限制林内采集、限量合理采伐木材、及时更新抚育、改进木材合理利用等。四、景观保护LandscapeProtection景观是土地地表地理空间的内涵,或土地空间的视觉实体,包括地圈、生物圈和智能人类制造物等组成的整体。景致保护的措施有:制定区域景观整体保护政策,肯定自然和半自然地区在调节区域生命支持系统和缓冲系统中生物生态作用,肯定自然和半自然地区社会和文化的功能及其历史意义;制定濒危性景观的地点名录,并向公众宣传普及;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和决策人员的有关生态系统的多方面教育;制定多功能的动态保护保护对象。五、文物保护CulturalRclicsProtection指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历史文物进行保护、管理。依照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所谓的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各历史时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的代表性实物。另外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文物保护的主要措施有:确认对其境内的地下水、水内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所有权;设立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定考古发掘的报批手续和注意事项;对管藏文物设立藏品档案制度;对私人收藏的文物,禁止倒卖牟利或私自卖给国外人;文物出境要审批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有利于科学研究,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人民生活,发展旅游事业。六、水源保护WaterSourceProtection水源保护对象通常有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引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源地保护要划定保护区,实行保护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相应的水质要求。对生活饮用水源要实行特殊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破坏,确保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防止疾病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设置卫生防护地带,禁止在防护带内设置排污口,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保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置有害化学品仓库;不得设置堆积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严禁控制化肥施用量;不得放牧和从事可能污染保护区水质的各种活动,杜绝一切威胁水源水质的潜在危险。七、水土保持SoilandWater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变丘陵、山地、沙化区面貌,减少水、旱、风沙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措施,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的方针是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预防和治理的措施有:25°以上的陡坡地禁止开垦和破坏原生植被;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崩山滑坡和泥石流地区,高原和黄土沟壑区,以及河流、道路、渠道、水库、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名胜占迹区等地禁止开垦;严禁毁林烧山开荒;严禁滥伐林木,破坏植被;育林育草,保护植被;造林种草,防风固沙;对轮歇坡地增加地面植被,耕地保护等。八、防护林带ProtectiveBeltShelterForestBelt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主要目的,采用带状形式营造的森林。包括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农田、牧场防护林带、护岸林带、护路林带等。林带走向与主要风害方向垂直时防护效果最好,其间距视自然条件、受害轻重、防护要求及林带作用而定。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营造各种防护林带,可减免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调节气候,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并对水利、工矿、交通等起保护作用。通过对防护林带的抚育管理,还可以提供薪炭和少量木材,是解决农村燃料和其他用材的途径之一。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东南沿海防护林工程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都是区域性的大型的防护林工程。第四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Agricultural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AgriculturalEco-environmentalProblem二、农业生态管理AgriculturalEco-Management三、土壤保护若干措施SomeMeasuresofSoilProtection四、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CgratedPeStManagement五、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一、农业生态环境问题AgriculturalEco-environmentalProblem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关键要搞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农业水土资源保持;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解决好上述关键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就农业水土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而言,除少数归结于农业外部因素(如工业和城镇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外,绝大部分起因于农业自身,起因于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适当的调控管理。调控管理产生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改善调控管理来解决。农业管理措施多种多样,有的措施可能有助于短期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些措施既有利于短期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显然,积极开发和利用后一类措施,即农业生态管理,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二、农业生态管理AgriculturalEco-Management农业生态管理是指以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为目的,以某些特定的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尽可能发挥农业内部的资源潜力为基础的一系列农业管理措施。农业生态管理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物与环境互相适应的原则;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与互惠的原则;生态系统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原则;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和多途径利用的原则;运用这些基本原则,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生态管理实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制定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规例如,根据自然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当尺度的农业生态规划,搞好以农、林、牧、渔各业的农业生态景观规划;根据农作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搞好农作物种植区划和作物的合理布局。(二)发展和建立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农林结合系统如农作物和林业相结合,林(果)粮间作、家庭田园等,农牧(渔)结合系统、农林牧结合系统,各种形式的农作物间、混、套、复种和轮作的作物系统。 (三)发展和运作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措施 例如,免耕、少耕、梯田耕作、等高耕作、带状耕作等(四)发展和运作一系列有机培肥土壤和有效管理农业废弃地的措施 其中包括开发和运用各种固氮植物资源,发展绿肥、堆肥和作物秸秆还田,特别重视采用农牧渔结合的,使绿肥和农业废弃物经饲胃后还田,或发展食用菌生产,使农业废弃物创高经济效益后再还田。此外,还包括发展和运用各种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措施,防治农田杂草的措施等。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管理包括: (-)制定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规则 (二)发展和建立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H)发展和运作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措施(四)发展和运用一系列有机培肥土壤和有效管理农业废弃地的措施此外,还包括发展和运用各种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措施,防止农田杂草的措施。三、土壤保护若干措施SomeMeasuresofSoilProtection土壤浸蚀包括片状浸蚀、细沟浸蚀和沟壑冲蚀。片状浸蚀是指沿整个斜面冲下,带走沿途的土壤;细沟浸蚀是沿狭窄的河流发生;沟壑冲蚀是在坡地留下很深的刻痕,毁坏农田。针对不同特征的浸蚀,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一)拦砂坝一一控制细沟浸蚀及沟壑冲蚀控制土壤浸蚀的一种措施是利用水坝或类似于水坝的构筑物将所有的水都拦截住,降低水速,使其渗入土壤,而不再沿土壤表面急速流过。对于细沟浸蚀及沟壑冲蚀来说,由于水流很窄,设置一个小型的阻水结构(拦砂坝)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多年来,许多地方使用简易的圆木拦砂坝控制了浸蚀。然而大规模的农业活动造成许多较大的溪谷,利用这种方法很难控制住。(二)等高耕种一控制片状浸蚀等高耕种是利用机械化设备在未经平整的坡地上进行耕作时采用的,为了防止片状浸蚀的技术。等高耕种不需要建水坝,但其耕作沟槽需要呈等高曲线。等高耕种是在坡地上沿平缓的曲线耕种,使环绕坡地的沟槽尽量保持在同等高度。它利用耕作沟槽的正确方向,可以很好地汇集及引导水分。如果坡地耕作沟槽方向错误,即沿坡直上直下,可能出现的后果是降雨水沿沟槽以极快的速度直达坡底,沿途冲刷、带走土壤。如果同样的沟槽环坡而行,大部分雨水会在沟槽中停留很长时间,很好地渗入土壤中。当雨下的很大时,雨水向下流动时会撞击到沟槽的边缘并横向散开。传统的方法与等高耕种十分相似,使用等高耕种方法可能比常规的方法需要更多的工作,但实行等高耕作所支付的额外劳动可以保证土壤不受浸蚀,土地可以年复一年的耕耘。(三)种植防风林及植被覆盖控制风蚀同水一样,风也可以带走土壤。风不受沟槽方向的影响,真正能够控制风的是植被。在耕地的田边地头种植一排排树木和灌木组成致密有效的防风林,防风林可以降低风速,甚至使其消于无形。这样就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或消除了风所产生的破坏力,使土壤受到风吹的程度减少,土壤流失也随之降低。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这一原理,但由于种种原因,防风林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在我国平原实行的农田林网化建设,将河流、沟渠和道路两侧林带建设成为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化可大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气候。(四)民间作物保护 民间作物保护要求完成一些已被人们忽视的工作。例如,种植防风林,防护林带,修建大面积的林木园地。建议农民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使土壤有更良好的植被覆盖。例如、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豆科牧草苜蓿等;在沟槽里种植高草和灌木,利用植物固着土壤,阻止水流;在一些陡坡上修筑梯田,降低雨水造成的径流,使每层梯田台面上都可以进行耕作。四、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在农业上,每年由于病、虫、草、鼠等危害,给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约为25%。至今,这些农业有害物的防治主要还是依靠化学农业。农药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人畜中毒以及抗药性增加、杀伤天敌,使某些次要害虫的发生逐年严重起来。农药对于粮食产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在农药上每投入40亿美元,每年就可挽救价值160亿美元的粮食损失。但是这一数字没有将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失计算在内。即没有计算农药污染引起牲畜死亡、天敌丧失、鱼类及鸟类死亡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的损失。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中最重要的是生物防治、作物抗菌和抗虫性、及适应性农业耕种措施等,为的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印度尼西亚政府于1989实施IPM,是印度尼西亚水稻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单产由6thm2提高到7.5thm2。每期水稻生长季打药次数由4.5次减到0.5次,防治费用减少到原来的1/7。我国通过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已经在小麦、水稻、棉花等几大作物的病虫草鼠的综合防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推广这些成果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更多作物的病虫草鼠的研究的同时,尽快尽好地把已经取得的和将要取得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五、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生态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出现的新事物。我国农业面临着现代化和持续发展的双重任务。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升的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物等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其主要目的使提高农产品的质和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不因农业生产而破坏或恶化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在政府推动、科技引导、社会兴办、群众参与方针的指导下,先后涌现出2000多个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区等。这些基地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常规实用技术的系统组装、资源挖潜、体制改革和那能力建设等,从农田(土壤生态、作物生态、害虫综合防治、节水集水、间作轮作、有机质还田等)、农业(农、林、牧、副、渔产业耦合、企业共生、资源再生)、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工程、庭院生态、社区建设、小流域治理)和农镇(产业、能源、交通、景观、人居环境、废弃物的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生态建设与城乡关系)4个层次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第五节其他保护OtherProtections一、湿地保护WetlandProtection二、草场保护PastureProtection一、湿地保护WetlandProtection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m以内,积水起期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群落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全世界约有湿地8.56HO8hm2,其中,加拿大湿地面积最大,约有L27*108hm2淇次俄罗斯,约有0.83*108hm2中国居第三位,约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063*108hm2。建国以来,我国的湿地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湿地保护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围垦、开荒、污染和过度猎取等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湿地保护英应与湿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湿地保护中,除防治污染外,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一)加强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前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130余处,面积大3750*104m2。未来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管理体制和保护区的水平,将我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世界级的珍禽保护区。(二)生物资源的合理培育、利用和保护湿地自然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如大面积的芦苇、草洲,水生动物资源有鱼虾。实现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对生物资源适当培育,是开发利用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H)加强综合治理,高防洪排涝能力湖泊的预淤积使平原湖泊沼泽化,加上围湖造田,湖面积日益缩小,湖容量大大降低。加强综合治理不仅要严禁围垦,适当退田还湖,还应该从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出发,防治水土流失,降低洪峰高度等。(四)立法保护我国已有不少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规,但至今没有湿地法。在发达国家湿地被看作同农出、森林、一样重要。美国1977年颁布保护洪泛平原和湿地的法规,欧共体的农业政策十分重视保护湿地。我国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湿地的问题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二、草场保护PastureProtection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降低人为活动的干扰,使人为活动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具体措施包括:在农牧交错区,尤其要防止滥垦、滥牧。以草定畜,优化放牧。根据各类草场的产草量,确定放牧强度和载畜量。有试验结果表明,将放牧强度控制在50%左右,并按时转场,可使原来(1012)*666m2地养1只羊,而且可以保持草地良好。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对严重退化的草地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实现草场植被的恢更与重建。试验结果表明:封育、补播和施肥以及建立人工草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退化教轻的草地封育23年即可恢殳,产草量提高23倍,植物群落的结构可发生变化,由单层结构变化为双层结构。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实行补播优良草种,加上封育,第二年就可得到良好效果。综上所述,湿地保护包括:(一)加强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二)生物资源的合理培育、利用和保护(三)加强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四)立法保护第六节我国生态环境建设ConstructionofEco-environmentinOurCountry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建设ConstructionofEco-cnvironmcntinOurCountry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共分成8个类型的区域:1黄河上中游地区;2长江上中游地区;3“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4南方丘陵红壤区;5北方土石山区;6东北黑土浸岗区;7青藏高原冻土区;8草原区。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很大差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雨热同季,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较好。西部地区,降雨稀少,干旱高寒,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恶劣,林草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 中部地区处于过度地带,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共分为8个类型的区域: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 “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南方丘陵红壤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浸岗区青藏高原冻融区草原区。规划对各个区域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指导性措施。广大群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管理,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种草活动,保护群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实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