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
风险管理体系及措施在施工阶段安全管理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外,为防止事故发生还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识别项目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编制应急预案1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我标段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工程部、安全部等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小组。风险小组组织结构见图1。1-1风险小组结构图2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风险点调查f风险点识别一风险点评估一针对风险点编制预案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所知,本合同段机构自身风险主要集中在基坑开挖,环境风险主要集中在盾构区间长距离平行下穿市政管线等。3应急预案3.1天然气管安全应急预案当出现管线沉降大于30毫米,未出现天然气泄漏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市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上报南昌天然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请求进行天然气管检修。根据天然气管基础与开挖拱顶高度,在天然气管基础下洞内拱部按0.2米间距增设3米长注浆小导管,压注水泥浆或双液浆。当天然管出现泄漏时,立即停止现场施工,撤出所有工人,封闭附近通道,马上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地铁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上报南昌市天然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请求关闭附近闸阀。经理部立即组织抢险物资及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合天然气集团抢修专业队伍进行抢修。会同监理、设计、业主、天然气集团商讨加固补救方案。及时按商讨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监测,提供天然气管及初期支护后地表沉降发展趋势。3.2热力管沟安全应急预案当出现管线沉降大于30毫米,未出现渗漏水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地铁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上报南昌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请求进行热力管沟检修。根据热力管基础与开挖拱顶高度,在热力管基础下洞内拱部按0.2米间距增设3米长注浆小导管,压注水泥浆或双液浆。加强监测,提供热力管及初期支护后地表沉降发展趋势,指导施工。当热力管出现渗漏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地铁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上报南昌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请求关闭附近闸阀。经理部立即组织抢险物资及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合热力集团抢修专业队伍进行抢修。会同监理、设计、业主、热力集团商讨加固补救方案。及时按商讨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监测,提供热力管及初期支护后地表沉降发展趋势。3.3上水管及雨污水管线安全应急预案当出现地表监测沉降数据大于30毫米,或出现异常渗漏水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地铁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通知管线产权部门。对渗水处采用细铁丝网包裹并浇筑C30早强混凝土。探测雨污水管基础形式,在管线基础加3米长中42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米,压注水泥浆。当上水管或雨污水管出现较大渗漏时,施工场地内一旦发生事故时,发现人员立即向救助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地点、范围等相关情况;立即在管线上源引流,现场做好围堰,接管引流渗水到辅道上污水管内,实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和南昌地铁一号线项目管理处,同时上部管线产权单位,由产权单位在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项目部立即组织抢先物资、机械、人员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修。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救助队队员进行救助,并组织医务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受伤人员,情况紧急时请求距项目部最近的医院帮助,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向相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在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的一切人员、物资和车辆听凭项目部救助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事故平息后,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清理,做好受灾人员的家属的安抚工作。同时,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处理。3.4建(构)筑物安全应急预案建筑累计沉降大于20毫米或倾斜大于0.004或出现裂缝时:立即停止隧道掘进,上报监理、业主代表、设计及南昌市轨道1号线项目管理处和房屋产权单位。房屋内人员撤离,房屋周边10米内围挡封闭,严禁人员出入,防止房屋坍塌伤人。3.5盾构施工异常情况预案3.5.1地面异常沉降(隆起)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地面沉降(隆起)是指盾构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破坏而致使地面产生的位移变化。当盾构穿行于地下时,盾构周围土体在盾构扰动作用下会形成沉降或隆起;另外在盾构检修或其它特殊情况(如盾构前方有障碍物),所造成的长时间停机时,如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亦会使上部土体发生沉降,一旦土体产生沉降,地上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或构筑物势必会受到损坏,以至于报废,可见,在盾构施工中,如何控制、解决地面沉降问题至关重要。基于对地面沉降所造成危害的重视,我们在过去的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尝试、总结经验,现在已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的施工工艺:1、优化盾构掘进施工参数首先,在工程的初始掘进阶段,我们都以现况的实际土质、盾构覆土厚度及地下含水情况还有以往经验初步制定出一系列的盾构操作的工艺参数。如土压推进速度、注浆及二次补注浆的压力数量与次数、加泥量等。然后由测绘人员在盾构沿线的各地层布设永久性观测点以实施全线监控,在盾构掘进阶段随时观测地面及各地层的反应情况,继而根据地面及地层的反应情况对盾构掘进的技术工艺参数进行修正至最优化。2、保证注浆效果保证注浆数量不小于1.5L8倍理论空隙,必要时要进行二次补注浆。在盾构常规段同步注浆采用注浆量控制即可满足地面沉降要求,在穿越建(构)筑物和湖区时同步注浆时采用双控措施,以注浆压力控制为主,注浆量控制为辅,确保浆液的饱满。为确保盾尾密封良好,保证同步注浆效果,盾尾密封油脂加入量增加,保证不漏水,不漏浆。在盾构常规段以盾尾同步注浆即可满足沉降控制的要求,为保证沉降控制效果,在穿越建(构)筑物和湖区时采用对已完成结构外侧二次补注浆进行加强补浆,控制地面的后期沉降。二次补注浆量同样以注浆压力控制为主。3、严格控制土仓压力严格控制推进的速度,尽量保持速度均匀稳定,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土压,尤其是在砂卵石层中进行盾构掘进施工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在砂卵石中掘进土压的波动幅度较大,相对来讲土压的控制要困难一点,更要严加控制。推进时稳定推进速度、螺旋输送机的转速及加泥加泡沫的量,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协调控制可以把土压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维持土仓内压力平衡控制螺旋输送机出土量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洞外、洞内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土样,判断围岩变化,反演地层特性,调整土仓中的设定平衡土压力。4、合理的管片拼装方式在管片拼装时,应采取拼哪片收哪片部位的千斤顶,拼装完成后及时将千斤顶顶紧,然后再拼下一片;另外,盾构长时间停顿时,盾构机机头在自身重量和上部土体压力作用下会产生下沉或后缩,导致前方土压降低而发生地面沉降(因机头头部较重且尾部有衬砌环支撑),此时,我们采用将盾构自身千斤顶全部顶紧于后部衬砌上或另加设千斤顶支撑于盾构下半部和后部衬砌管片上,以此来平衡盾构机前方、上方的土压。5、保证线性准确盾构机在曲线段推进时,由于曲线推进盾构环环都在纠偏,为此必须做到勤纠,而每次的纠偏量不能过大;在软硬不均,有曲线及坡度变化,盾构机掘进时易发生方向偏差,因此应严格控制盾构机的姿态,并正确纠偏修正蛇行,以免产生过大的地层损失而引起地层变形;正确地选用左右转弯环管片及其转弯环管片的拼装方向是保证盾构在正确方向掘进的重要措施;另外,受盾构刀盘自重的影响,盾构也有低头的现象,引起竖向偏差,要及时进行纠正。6、保持施工的连续性盾构施工较长时间停机时,土仓压力不易保持,容易造成地面沉降过大,因此在盾构施工开始后尽量杜绝非正常停机,减少停机时间,必须停机时选好停机位置,做好安全保障和地面监测工作。在施工前做好各种保障,其中物质保障包括:管片储备与供应、注浆材料的水泥、水玻璃、膨润土、发泡剂、道轨、枕木等;设备保障包括:盾构设备的良好状态,施工现场的龙门吊、电瓶车、充电机等设备的完好性与良好工作状态,电闸箱等供电设施的安全与稳定。综合应用上述技术措施即可较为理想地控制地面沉降量,保证工程质量。3.5.2不明障碍物处理盾构机在正常的掘进的过程中,其施工参数应该是在一个比较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当盾构参数有突变时,则有可能遇见地下不明障碍物。地下不明障碍物包括废弃古井、废桩、周围建筑施工时的废弃降水井等。遇见地下不明障碍物时,应根据盾构施工参数的变化,判断该不明障碍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遇见废弃的井型结构时可以采取直接穿越,在该位置进行同步注浆和补注浆时根据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双控,防止浆液顺着废井涌出,造成不良影响;如遇见不明障碍物时,首先判断该类型结构,然后决定下一步处理方案,必要时可以开仓进行处理。3.5.3管片上浮处理措施盾构机在掘进的过程中,隧道管片位移多数情况下是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衬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1、引起管片位移的因素分析(1)衬背环形建筑空间当管片脱出盾尾后,由于盾构掘进过程中的蛇形运动,超挖以及理论间隙,管片与地层间存在一环形建筑空间,在软岩地层中,这一环形建筑空间在管片脱出盾尾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填充环形建筑空间,拱顶围岩极有可能产生变形引起地表过量沉降。这种变形消除了隧道管片与围岩的建筑空间,有利于及时约束管片上浮的趋势。但在砾岩地层中,管片脱出盾尾后,环形建筑空间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是稳定的,如不及时填充此空间,脱出盾尾的管片是处于无约束的状态,给管片的位移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也是同步注浆不能饱满带来的结果。(2)粉细砂含水地层在透水地层中盾构机掘进形成的环形建筑空间在充满水或初凝时间很长的浆液的情况下,假定隧道管片全部浸泡在盾构掘进形成的“圆形坑道”之中,当管片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管片本身的自重,隧道管片在全断面地下水(或未凝固的浆液)的工况下,管片本身就有上浮的趋势。(3)注浆工艺从注浆工艺来分析,引起管片上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注浆量不足。在盾构机掘进的过程中,实际注浆量应该达到理论建筑空隙量的150%180%°考虑到运输和管道输送、压注过程中的损失,进入到衬背环形建筑空间的浆液量不能完全填充密实管片与围岩间的建筑空间,尤其是隧道顶部分。这也给管片提供了上浮空间。二是注浆压力不足。盾尾注浆孔口的注浆压力应大于隧道埋深处的水土压力,考虑到现场对注浆压力的管理和控制不能完全和理论值吻合,导致衬背浆液不能密实的充填圆形建筑空隙,造成管片上浮。2、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浆液性能盾构隧道衬背注浆的浆液配比应进行动态管理,依据不同地质、水文、隧道埋深等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浆液性能,以控制地表的沉降和保证管片的稳定。(2)选择合适的注浆参数提高注浆与盾构掘进同步,保证每环注浆量不小于2.5立方米,注浆压力控制在O.20.45兆帕。(3)控制盾构机姿态盾构机过量的蛇形运动必然造成频繁的纠偏,纠偏的过程就是管片环面不均的过程。所以要求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必须控制好盾构机的姿态,尽可能的沿隧道轴线作小量的蛇形运动。发现偏差时应及时逐步纠正,不得过急、过猛纠正偏差,人为造成管片环面受力严重不均。由于管片外径与开挖直径在理论上存在140毫米间隙,使管片有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必要时在管片上浮比较严重的区段,可将盾构机的掘进轴心线调至隧道设计轴心线以下20毫米50毫米掘进。3.5.4防止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措施1、沉降监测及测点布置并加强监测为确保以上建筑及其基础安全,在以上建筑处靠近隧道侧每隔3米布置一沉降测点,并各布置二排横向监测点,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优化调整各类施工参数。2、盾构推进中主要技术参数由于该段沿线建筑物较多,且桩基距离隧道净距小,因此穿越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推进各项参数,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确保穿越沿线构筑物的安全,在过河时考虑水的变化来确定土压。(1)试验段掘进我项目部将把穿越前50环“130环作为试验段掘进区间,通过在试验段内的试推进,来摸索盾构推进技术参数,在保证隧道施工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同时把地面沉降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以保证盾构穿越期间,施工对其影响降至最小程度。(2)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平衡压力在盾构穿越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压力,及与切口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等,尽量减少平衡压力值的波动。(3)严格控制盾构纠偏量在确保盾构正面变形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使盾构均衡匀速的施工,盾构姿态变化不可过大、过频,尽量减少纠偏量,严禁“蛇”行掘进,以减少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影响。(4)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同步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80%“200%,并确保压浆和推进同步进行。另需根据地面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5)严格控制盾构的推进速度穿越时推进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做到均衡施工,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避免在途中有较长时间耽搁。如果推得过快则刀盘开口断面对地层的挤压作用相对明显,地层应力来不及释放,所以正常推进时速度应控制在23厘米/分钟。(6)壁后补压浆由于对土体的扰动,在管片拖出盾尾35环后,必要时进行二次壁后注浆,浆液类型为单液浆。浆液通过管片的注浆孔注入地层,并在施工时采取推进和注浆联动的方式,注浆未达到要求,盾构暂停推进,以防止土体变形。根据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注浆量及注浆参数,壁后二次注浆根据地面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从而使地层变形量减至最小。3、通讯联络在盾构穿越期间,有专职人员昼夜对沿线构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及时观察结构的变形情况。采用先进的通讯手段,将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中央控制室,使得中央控制室能够根据地面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及时通知各子系统调整施工参数。3.6建立危险辨识体系根据施工现场及工程本身特点确定危险源,并根据危险源的分布实际情况建立落实当班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危险辨识体系,定时、定向、定人、交叉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重大危险源的突显特征,确保本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