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的通知.docx
-
资源ID:410740
资源大小:121.7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的通知.docx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的通知(齐政办发(2023)13号)建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5月17日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指导意见(黑政办发(2022)51号)要求,齐齐哈尔市以齐齐哈尔大学为核心,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构建政府、高校、企业“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加快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现就建设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制定如下方案。一、建设基础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以齐齐哈尔大学为核心,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劳动路、新江路、新明大街、建设大街合围区域内,规划建设面积8.3平方公里。(一)产业基础扎实建华区位于中心城区北半部,辖区面积120.61平方公里,总人口33.3万,是齐齐哈尔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建华区立足现有基础和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冰雪产业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加工方面形成乳品、食醋、酱油、啤酒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以北苑开发区、红光工业园区、腾翔铸锻造园区为载体,建设装备制造孵化园,建立健全农机制造、高铁配件、高端军民融合产品体系;现代服务业方面形成万达城市综合体等4个商圈雏形,以卜奎清真寺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以万达和中瑞悦力城等为依托,形成商贸物流体系新业态和商贸物流主导产业;冰雪产业方面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打造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服务兼顾的冰雪装备全产业链。(二)科教资源丰富齐齐哈尔大学和齐齐哈尔医学院2所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1所科研院所坐落在建华区内。2022年,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1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产业学院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齐齐哈尔大学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现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77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70个二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6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3个、省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拥有寒区麻及制品、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大麻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建有黑龙江省玉米主食工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微生物制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齐齐哈尔医学院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医学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学院设有20个教学及教辅机构,5个学科门类的25个本科专业,其中,精神医学、护理学、药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医学技术、基础医学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市级领军人才梯队等35个。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建有天然药物抗肿瘤等5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围绕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科技领域,自主研发“黄芭系列”“玉米须系列”等20余款产品,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围绕旱作农业开展研究的综合性院所,内设玉米创新中心、大豆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4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站长)10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带头人2人。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科学家工作室6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8个,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8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134项。二、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和产业链建设,围绕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以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为链条、优势平台为载体、优势成果为源头,带动区内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要素全面互动的创新创业新态势。(二)建设规划利用4年时间,以齐齐哈尔大学为核心,在劳动路、新江路、新明大街、建设大街围合区域内建设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并适度辐射。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园,打破体制分割、集聚科教资源、实施有效政策、营造创新氛围,构建“校产科城人”多元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全面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园;建设现代产业园,推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整机装备制造、冰雪装备、畜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建设创意设计园,带动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校地企共赢发展。通过三大园区的引领和带动,进一步释放科技资源,形成覆盖建华区乃至全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区。环齐齐哈尔夫辛仓IJ新仓4、Ik生春阳堂村规戈U图2022年8月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辐射区(三)建设目标到2023年末,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产值1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规模达到8亿元;圈内企业数量达到I1.OO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5个,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5个,引聚高层次人才1800人;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转化科技成果1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0.9亿元。到2024年末,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产值15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3亿元;圈内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6个,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7个,引聚高层次人才1830人;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转化科技成果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亿元。到2025年末,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产值3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规模达到28亿元;圈内企业数量达到13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7个,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8个,引聚高层次人才1860人;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转化科技成果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亿元。到2026年末,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产值5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规模达到48亿元;圈内企业数量达到1400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8个,各类创新平台达到40个,引聚高层次人才1900人;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转化科技成果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亿元。通过核心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进一步形成覆盖建华、辐射齐齐哈尔全域的辐射区,市校企协作更加紧密、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三、重点任务(一)打造特色优势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创新平台。支持优势平台提档升级。通过科研支撑、产学研引领、政策保障,强化寒区麻及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双歧杆菌功能评价与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9个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优势特色平台实现提档升级。支持新建平台发展。推动齐齐哈尔大学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论证验收;加强植物基功能饮料研制及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特色北药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产业发展的源头;完善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协同发展模式。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校地共同支持生态圈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及人才团队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搭建集聚空间、人才、政策等要素的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平台,为创新主体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专栏1特色优势创新平台1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黑龙江省“打造农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等需求,齐齐哈尔大学整合校内科研资源,与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设。建设目标:针对黑龙江省食品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快成果转化,力争实现年均转化科技成果3项以上;5年内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2-3项,争取获授权专利20-30项;制定国家、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企业标准10个,技术咨询10项,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200余人次。重点任务:打造植物性食品加工领域原创理论技术策源地;与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实现玉米浆生物促长剂、全谷物玉米营养专用粉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建设植物性食品加工高水平人才及成果的孵化基地,打造面向全球、国内一流的开放、合作、共享科技创新平台。2 .齐齐哈尔医学院植物基功能饮料研制及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根据“健康龙江2030”规划要求,做优“健康+食品”、叫响“健康+中医药”,由齐齐哈尔医学院与黑龙江鼎恒升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培育建设。建设目标:提高我省特色药食同源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拓展应用领域,研发多元化的天然、绿色和健康的新型功能饮料,推动食品产业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着力建设成为部级特色植物基功能饮品研制和中试生产平台及创新技术工程化基地。力争实现每年科研成果产业化1-3项;获授权专利10-20项;制定国家、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企业标准10个,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次。重点任务:开展以基于药食同源中药材功能饮料加工领域为主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提升新产品研制和转化能力;加强与黑龙江飞鹤乳业、参鸽药业、鼎恒升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制抗疲劳、降“三高”、护眼等功效创新产品;加快推进三清凉茶和柳蒿芽汽水等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植物性食品加工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双高地”。3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省特色北药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省市中长期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围绕我省特色北药资源的种质资源挖掘、规范化栽培、优良品种选育及全株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提档升级,提升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和能力。建设目标:通过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在特色药用资源优良品种选育、抗逆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评价、道地性成因与新型健康产品研发等方向上形成显著优势和特色,成为在省内外有影响和特色的中药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科研平台;结合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发展实际,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表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高水平论文,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重点任务:开展中药资源保存、引种驯化、繁育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研究道地药材形成过程中遗传成因、环境成因、物质基础和中药道地性与其药效相关性;利用我省特色道地药材进行中药新型健康产品研发,为我省特色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药材种植结构的改善、北药特色品牌的打造,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贡献。4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省天然药物抗肿瘤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天然药物抗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研发保健食品和治疗新药,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平台。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天然药食两用资源,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研发保健养生产品,探索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等新业态,不断释放天然药物健康服务的潜力和优势,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力争实现年均转化科技成果2项以上;5年内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以上,省级科技项目10项以上,争取获授权专利10-20项。重点任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天然药物资源,提取、分离、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进一步优化和修饰其分子结构和改良活性成分剂型,实现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对肿瘤的减毒增效作用,构建中医药抗肿瘤科技创新体系,取得高质量原创成果。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半干旱区农业环境与黑土地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策部署,开展黑土地保育、农业水资源、作物栽培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研究,为促进半干旱区现代粮食和大农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建设目标:三年发展目标为建立农业生态数据共享信息系统,构建薄层黑土保育提质增效、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生态脆弱区耕地修复及可持续利用技术,提出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地保护与利用管理措施,优化害虫控制新措施并形成综合配套的生态调控技术,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创制抗逆、高产作物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环境数据支持。远期发展目标为遏制黑土耕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不同农业环境条件下产地健康及危害因子的演化过程、迁转规律、主控因素、危害风险及调控方法;建成我省半干旱区天敌昆虫资源最丰富、数据最全的“资源库”。重点任务:半干旱区农业环境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方向和内容:农业气候资源和大气环境变化趋势、基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埔情和生产力的演变规律、主产区产地环境健康及危害因子定时定点长期监测。半干旱区浅薄黑土耕地保护和利用研究方向和内容:浅薄黑土监测与评价、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农田障碍消减、高效施肥、土壤微生物、土壤肥料监测。半干旱区农田天敌昆虫资源收集与利用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方向和内容:天敌昆虫资源分类及生物学特性、各昆虫功能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维持机理,形成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土地保护与利用管理措施。为西部半干旱区作物育种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方向和内容:农业气候资源和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作物生育及物候期的长期变化趋势。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强化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推动作物育种逐渐向高效、精准、定向方向转变,提升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破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建设目标:三年发展目标为重点围绕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的资源搜集、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种质改良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远期发展目标为创制符合区域发展的种植资源,建成我省松嫩平原资源最丰富、数据最全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发展培养领军人才,成为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根据地。重点任务: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的资源搜集、表型评价与特性鉴定研究方向和内容:大规模筛选抗旱、耐瘠薄、耐盐碱等表型评价体系的种质资源,实现基因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松嫩平原西部主要农作物的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方向和内容:基因型鉴定、主要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相关作物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挖掘,为松嫩平原西部农作物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松嫩平原西部主要农作物种质改良技术研发及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方向和内容:适宜机械化种植、应用品质良好、抗逆性良好的各类农作物新种质,面向学科群和社会共享,提升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7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和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精神要求,整合校内科研平台资源,联合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建设目标:针对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构建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研究平台及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期间力争实现中试基地建设超过5000平方米;承担省级以上重大或重点项目3项;成果转化金额超过2000万元,技术成果实现企业增收超过5亿元;辐射企业达到20家,引领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以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契机,完成功能生物资源与创新平台、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产业化创新平台、多功能微生物肥料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和畜禽粪便与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益海嘉里、阜丰生物、中科立原生物科技等企业需求,建设高浓度有机废弃物生物转化中试基地,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从实验室到工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8 .黑龙江省精密制造装备及工业感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紧围绕黑龙江省“4567”重点产业,面向“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齐齐哈尔市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在复杂精密机电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方法、精密运动控制与检测技术、工业感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方向上开展深入研究与系列装备研发。建设目标:针对智能机床、精密制造装备和工业感知领域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推动区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技术进步,力争实现年均转化科技成果2项以上;5年内承担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8项,争取授权专利20-30件,签订关键技术横向课题10T5项,组织或参与技术转移培训10-20次,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次。重点任务:瞄准齐重数控公司、齐二机床集团、黑龙江景宏石油、齐齐哈尔四达公司等区域重点企业技术需求,重点围绕高速与高精密机床制造、高性能检测、高质量装配等制造过程中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实现装备制造智能感知、构建加工制造与机械装备运行大数据系统、开发制造设备系统优化与远程运维平台等。9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分析重点实验室。依据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针对区域网络安全问题,开展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与分析研究,提升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研究成果服务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目标:针对数字经济中数据安全的检测与分析是互联网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问题,黑龙江省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将基于网络安全感知技术、网络安全检测分析技术,为我省互联网经济产业,特别是为齐齐哈尔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拟在5年内承接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左右,纵向和横向课题总经费IOoO万元左右。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成果转化3项以上。重点任务:针对国内网络安全检测与分析领域的关键问题,结合区域社会实际情况,研究网络安全感知与检测分析算法,有效发现和识别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开展网络安全检测、场景关联、终端行为和抗攻击能力等安全大数据处理分析工作;与360集团等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实现网络安全大数据采集、解析、处理与分析等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企业联合打造领先的开放共享科研创新平台。(二)建设功能完善的创业载体。科学规划生态圈内孵化器、创业基地布局,支持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基地等孵化载体建设,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创业发展全链条。推动大学科技园提档升级。持续加强齐齐哈尔大学科技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硬设施,强化建设软环境,力争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将齐齐哈尔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吸引一批创业团队、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创业,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创新创业载体空间。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多元化发展。加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校友企业等通过投入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多种模式,参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孵化载体发展和管理模式,创建适合生态圈孵化载体发展新机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壮大创业导师和管理人员团队力量,及时掌握在孵企业需求,引导孵化载体有针对性的组织创业导师团队开展辅导,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通过整合资源、健全机制、落实政策,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打造鑫茂大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瑞悦力城创意设计孵化基地、万达数字商业产业孵化基地、星光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新型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平台,承接大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强做大鹤城新经济电商直播基地和星光电商直播城,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打造投资创业洼地。专栏2孵化载体建设1 .齐齐哈尔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玉米精深加工、农用微生物制剂、果蔬杂粮饮品、汉麻及制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集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于一体的平台。采取一园多区的建设方式,在园区内设立研发区、孵化生产区、众创空间等三区,到2026年园区面积达到8000TOOOO平方米,其中孵化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力争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2 .鑫茂大厦新经济新业态产业孵化基地。以位于市区商业中心地段鑫茂大厦A座为载体,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为定位,引入中核汇能黑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齐齐哈尔港能投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沙漏科技等区域总部企业3家,引进新经济业态企业21家、生产生活服务业企业33家,行业涵盖新能源、软件开发、互联网电商、生物科技、康养旅游、劳务外包、文化传媒、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农业服务、财会核算、法律服务等多个门类,逐步将鑫茂大厦打造成为黑龙江省西部、辐射蒙东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集中园区。3 .中瑞悦力城文创集市孵化基地。以“中瑞悦力城”为载体,重点打造创意教育培训、创意设计孵化区、文创集市、创意活动服务区,支持网红经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和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在产业链条延伸上下功夫,拓展电商多元化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全市创意设计人才聚集“洼地”,成为全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高地”。4 .鹤城新经济直播基地。基地位于金融街北侧嘉禾国际商服,重点打造电商直播城和电竞电商城两个新业态,通过培育职业网红、电竞人才培养等模式,逐步形成社会应用本地化、新经济人才本地化、企业成果输出本地化、人才就业本地化的新经济健康发展格局。其中电商直播城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本地化、专业化的直播电商,不断推广“直播+品牌”新模式,多元化、多维度探索和实践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向电商化转型。电竞电商城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通过电竞学校集中特训,为国家及省电竞运动输送职业电竞运动员,承办城市及地区电子竞技赛事,填补我市电竞产业的空白。专栏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1.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依托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打造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双创”教育模式,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双创”教育示范基地。重点任务:推进创新创业园改造升级。继续扩建改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打造集培训、咨询、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孵化服务平台。严格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项目的甄选。组织创业导师、创业企业家、行业技术人才以及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创业项目进行考核,根据创业项目情况安排不同的创业苗圃区和创业孵化区。加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依托不同学科科研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国家、省、学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服务社会本领。完善“双创”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各部门合作的联动工作体系,实施“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计划,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辅导和培训。筹建齐齐哈尔大学创新信息网和就业创业信息网等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自媒体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服务。2.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立由创新创业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平台和创业平台。重点任务: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在现有2个园区基础上,继续辟建新区,完善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创业园区的接待能力、孵化层次和水平,实现创业园功能作用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对接。争取未来3年内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一体化的4个创业园区。强化活动管理,打造优秀创新创业成果。搭建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培训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创客沙龙、创客故事会、创客训练营等系列活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新道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适当引导企业投入经费,搭建学生与企业交流切磋的平台,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力争在省赛、国赛上有所突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结合学院特色专业,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培训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动。编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知识中渗透创新创业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力。(三)推动高质量成果就地转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需求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供给源头、以生态圈为承接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推动齐齐哈尔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齐齐哈尔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两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支持国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充分发挥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的带动作用,鼓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机制。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奖补、技术转移机构绩效奖励、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激励作用,推进、引导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鼓励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移转化。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激发创新活力;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更多成果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建立长效化科技成果发布平台,支持高校与齐齐哈尔各县(市)区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益海嘉里、飞鹤乳业、龙江阜丰等企业在人才培养、重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地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有效机制。支持大学成果就地转化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大学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办、参与创办、入股企业,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列入重点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快速提升和改进生态圈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层次和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支持商业银行运用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进一步拓宽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校企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构建以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为龙头、高校院所支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构建全链条、贯通式创新共性技术供给与成果转化机制。以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为合作模式,以通过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产业振兴为目标,推动齐齐哈尔大学玉米资源生物转化产业技术研究院、齐齐哈尔医学院药食同源植物微生态制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利用生物加工技术对食品加工副产物谷氨酸发酵母液、玉米蛋白粉、玉米浆等进行生物转化,开发复合微生物肥料、功能性发酵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实现食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专栏4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1 .齐齐哈尔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定期整理发布大学可转移转化成果,加强与生态圈内政府和企业的对接,搭建高效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任务: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效工作机制和明晰的管理服务流程。根据齐齐哈尔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探索协议定价、招标或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队伍。通过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组建成果转化运营团队,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力争新培养技术经纪人3人。对科研人员、校内院系部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相关人员成果转化政策水平和科技金融等专业知识,围绕大学优势学科提供一站式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到2026年力争实现横向课题经费IOOo万元、成果转化20项。2 .齐齐哈尔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级技术转移机构)。打造校企科技供需通道,加快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应用。重点任务: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在技术转移、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潜力项目,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全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力争实现横向课题经费500万元、成果转化10项、培养技术经理人10人。加快推动黄茂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开展黑龙江省优质原生态黄苗种植技术研究,推进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对黄芭地上部分特色食品、功能性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发,积极开展黄黄全株综合利用,加快推动黄黄全产业链建设。3 .齐齐哈尔大学玉米资源生物转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借鉴先行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院)的经验,与黑龙江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建设目标:经过3年建设,成为国家东北玉米资源生物转化领域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可转化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溢出地,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玉米资源生物转化能力,成为玉米资源生物转化领域国内领先的成果转化平台。重点任务:推动玉米资源生物转化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造玉米资源生物转化领域原创理论技术策源地;建设玉米资源生物转化高水平人才及成果的孵化基地;打造面向全球、国内一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4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食同源植物微生态制剂产业技术研究院。紧紧围绕省、市中医药产业战略部署,以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和益生菌及其发酵产物为原料研制新型微生态制剂,与黑龙江参鸽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建设目标:经过3年建设,将其建成集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为一体的中试技术平台,作为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桥梁、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产出高附加值的创新成果,建设成为微生态制剂领域国内领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任务:提升药食同源植物微生态制剂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开展药食同源植物有效成分和益生菌协同益生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新型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产品,以及研发相应食品(药食同源植物的发酵饮料等)、保健食品(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与益生菌的组合、膳食纤维补充剂等)和药品;培养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完善人才“育引用留”机制,全面培育、引进和用好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英才班、卓越教师班、卓越农业人才实验班培养试点。探索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与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基地,积极探索以飞鹤现代产业学院、智能装备产业学院等为代表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支持相关政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打通校地之间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施“齐聚英才”行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科研人才到地方兼职和创新创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和服务设施,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础条件;优化创业服务,开展帮办、代办、领办,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专栏5大学产教融合建设1.齐齐哈尔大学智能装备产业学院。紧密围绕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齐齐哈尔市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齐齐哈尔大学,联合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雄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方共建,“政、校、企”三方投入建设使用面积为I1.oOO平方米,集实验教学、工程实训、产学研用平台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基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实践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应用研发“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全力支撑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2 .齐齐哈尔大学飞鹤现代产业学院。联合齐齐哈尔市政府、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建设使用面积为IOoOO平方米,集实验教学、工程实训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教学基地;依托齐齐哈尔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发挥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平台优势,重点围绕解决乳品产业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问题,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紧密衔接,助力我国乳制品加工行业加速发展。3 .齐齐哈尔大学数字新商业产业学院。联合齐齐哈尔市政府、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俄速通集智科技有限公司、财智未来(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共建,“政、校、企”三方投入建设使用面积为IOOoO平方米,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企业服务、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新商业产业学院。强化“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机制,构建紧密对接齐齐哈尔市数字新商业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专业课程知识及能力培养体系,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确保人才培养为数字新商业运营与决策数字化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4 .齐齐哈尔大学华为ICT产业学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鲸鹏创新中心、昇腾人工智能中心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投入建设齐齐哈尔大学一华为ICT产业学院,建设面积IOOO平方米。根据产业岗位需求与社会化服务内容,设计并搭建平台功能模块;组建社会化服务团队,由华为及合作伙伴指派专家对团队负责人及成员进行培训,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服务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智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源泉、高端领军人才的聚集高地。5 .齐齐哈尔医学院-珍宝岛医药产业学院。联合哈尔滨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共建实践型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助推知识结构系统化;共建高仿真度的“实践实训平台”,使用真实生产线等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达到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6 .齐齐哈尔医学院智能影像工程产业学院。依托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学科优势,联合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开影医疗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重点围绕医学影像专业集群相关产业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深化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内容,建立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集群人才培养质量。7 .齐齐哈尔医学院迪安现代产业学院。依托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与黑龙江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集基因分子诊断、实验教学于一体的高质量实践育人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拓宽服务领域,为百姓提供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