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织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 资源ID:411561       资源大小:403.14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织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织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织里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建设浙北工贸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规划以省委“两创”总战略为引领,根据吴兴区委、区政府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有关精神制定,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一、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工贸小城市立足发展基础,抢抓小城市试点战略机遇,着力产业转型、城市提升和社会民生服务,加快建设中国童装之都、浙北第一经济重镇和现代化生态型工贸小城市。(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全镇人民在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强镇、商贸兴镇”战略,着力产业提升,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较好地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实力逐年增强。2006年以来,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高位增长;财政收入增速年均在25%以上。综合实力在浙江省百强乡镇中列前10位,被列入全省小城市试点乡镇。创业动力有效激发。童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营造了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全镇民营经济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敢想敢为、创新创强、开放开明''的织里精神得到了充分弘扬,在政府引导下民间资本快速积累和优化,本地民营企业占重大项目的投资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开展对外合作,引进了一批优质大项目。特色产业加速集聚。目前儿童服装、羊绒纺织、铝型特材三大产业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已经显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新能三大新兴高端产业已形成一定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呈向好向优趋势。栋梁新材、大港纺织、振兴阿祥、珍贝集团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镭宝机械、金诺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加快发展,汇大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为持续增长增添了后劲。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童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吴兴工业园被列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园区、首批信息化试点园区和首批生态化试点园区。织里市场历经八次扩建,现已形成以童装和棉坯布两大市场为主体,配套市场较为健全的体系,年成交额超3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专业市场和最具影响力的棉坯布集散交易中心,并带动了房地产、仓储、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块状经济不断壮大促进了人口快速集聚,全镇80%的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并吸纳了超过25万的外来人口。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全面融入市区,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实现村村道路畅通,并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自来水改造,标准自来水通户率达100%。全面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络体系,处理率达到100%。社会民生协调发展。文教卫事业已具备相当基础,为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农民家庭健康档案进档率达97.5%,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6%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向企业延伸。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基本达到预期,发展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下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但依然存在着较多制约。一是产业结构仍不够优,传统产业占比较重,新兴产业基础较弱,现代服务业格局尚未确立、特色还不鲜明;二是体制机制相对滞后,小城市试点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有待进一步营造和完善;三是城镇建设步伐不快,集聚功能不强,城乡一体化推进较缓;四是要素制约日趋严峻,发展平台打造任务繁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中高端技术人才资源支撑力度不够;五是民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本地民企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度和优化效率、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支撑力与贡献度必须加快提升。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创新思路、着力解决。(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织里镇经济社会加快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方式转变、长三角一体化、小城市培育试点以及湖州市滨湖大城市带建设等将为织里镇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转型发展新机遇。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向,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为织里童装纺织等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提供市场空间。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的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激发织里民间资本创业创新。国家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形成织里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借势发展新机遇。“十二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作将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沪宁湖杭等地率先迎来同城化发展时代,区域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加速,区域竞争合作将更为紧密,有利于织里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实施带来领先发展新机遇。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浙江省出台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织里镇已入选2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小城市培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贯彻实施,将为织里镇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驱动,有利于在全省领先建成现代化小城市。滨湖大城市带建设的提升发展新机遇。"十二五'时期,湖州市全面推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长兴、织里、南丹呼应发展的南太湖城市带,加快建设南太湖产业集聚新平台。织里作为城市带和产业平台的重要一极,将进一步承接和传递辐射、集聚与吸纳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和产业综合配套。(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和区委“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城乡互动、转型推动”四大战略,紧紧围绕“浙北雄镇、童装之都、魅力小城、幸福织里”发展目标,全力实施“工业强镇、童装富镇、商贸活镇、生态优镇、文明塑镇”五大战略,以提升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小城市试点培育为契机,着力强化创业创新引领、产业集群提升、和谐民生构建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打造转型升级引领镇、生态文明先行镇、和谐民生示范镇、创新发展实验镇、创业富民样板镇,加快建设中国童装之都、浙北第一经济重镇和现代化生态型工贸小城市,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四大目标定位的含义是:浙北雄镇:即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激发内在发展活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在湖州城市发展带的重要节点作用,提升优势,率先发展,全力打造浙北经济实力第一镇。童装之都: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完善产业平台,促进特色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创意设计、品牌集聚、市场营销和信息发布五大中心建设,实现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打造成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功能体系最完善的中国童装之都。魅力小城:即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高素质实现人口集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弘扬织里创业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太湖南岸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工贸小城市。幸福织里: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全面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打造社会和谐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较高的织里。(四)发展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150亿元,人均GDP达70000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20亿元,力争达到25亿元。产业集群规模日益壮大,百亿产业集群达到5个,全部工业总产值确保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yco城镇建设日趋完善,城乡统筹更加协调。镇域空间格局逐步优化,织东新区基本建成,建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80%,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大幅提升。城中村改造和农民新社区建设基本完成,农村道路、公交、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村庄面貌实现较大提升。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和12%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定在96%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科教文卫事业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地方财政用于民生事业支出比重有较大提高,外来居民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迈出重要步伐,要素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8%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较大减少。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有较大改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O在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和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保障民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把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生态优镇,绿色发展。把生态优镇、绿色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造生态型小城市。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把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创造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对内与对外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更趋协调,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专栏一织里镇“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预计数)2015年均增长(提高)属性经济转型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9015012%预期性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380007000012%预期性3财政总收入亿元I1.2518%预期性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368018%预期性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53.89%预期性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2401.6个百分点预期性7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91981.4个百分点预期性8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2.3预期性城市建设9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825预期性IO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2530预期性II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6480预期性13新增城市道路公里108160预期性14城市化率%6580预期性民生改善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7004600011%预期性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61002830012%预期性17城镇调查失业率%3.83.2约束性18五年新增城镇就业数万人5000030000约束性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696以上预期性生态文明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琮合能耗下降率%完成区下达任务约束性2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下降率%完成区下达任务约束性22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区下达任务约束性23安全饮用水供水能力万吨/日511约束性24垃圾处理能力吨/日195250约束性二、优化功能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提高镇区综合承载力和要素集聚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引导农村人口转移转化,构建区域优势互补、土地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五)优化镇域空间格局“十二五”时期,紧密结合镇域自然地理条件、城镇和产业分布状况,以及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镇区为主体,推进形成“一城两带三中心”的空间格局。专栏二“十二五”镇域空间结构一城:即依托织里中心城区,构建现代化生态工贸小城市。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以南及其连接线以西的镇区规划建设区域,人口和产业均已达到一定的集聚水平。“十二五”时期,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健全和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增强城市集聚、辐射、人居、服务、创新等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两带:即依托自然和产业基础,构建“南太湖现代农业观光带”和”轧漾公路沿线产业提升发展带”。南太湖现代农业观光带。指沿太湖南部岸线,长度约17公里,具有邻接太湖、风光优美、环境优良的区位优势。“十二五”时期,以南太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重点,按照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依托环太湖风情大道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浙北滨湖生态长廊。轧漾公路沿线产业提升发展带。指轧漾公路沿线区域,铝型特材、床上用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特色产业经济转型提升发展,同时进一步引导人口转移集聚,巩固和提升漾西和轧村两个中心集镇,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三中心:即统筹规划漾西、轧村、太湖3个中心集镇。漾西。建设以铝合金制造为特色,集工业、旅游、商贸和人居等综合功能的中心集镇。着力提升铝合金加工业,发展铝加工精深制品,积极拓展新品种加工材料,整合提升和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业。轧村。建设以家纺生产和贸易为特色的工贸型中心集镇。加快启动床上用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集聚提升现有企业。推进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纵横向延伸拓展,逐步培育壮大家纺产业集群。太湖。建设以休闲及农业为特色的生态型中心集镇。加快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冢乐和农村服务业。(六)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积极实施“东扩、西连、北进、中间提升”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推进形成织西、织东和织北三片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强化中心区经济政治文化核心地位,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专栏三“十二五”城区空间结构组前Js东扩:即织东新区(大港路以东),加快建设约6平方公里的省级产业化集聚新平台。高起点编制控制性规划,引导用地优化布局和集约开发。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西连:即织西片区(栋梁路以西),加快连接吴兴区东部新城,全力建设列入省级的童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发展童装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北进:即织北片区(湖织大道以北),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大力发展以特色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逐步转移淘汰落后产能。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中间提升:即城市中心区(栋梁路以东,大港路以西,湖织大道以南),面积约16平方公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服务功能,优化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发展餐饮、高档住宅、金融和现代商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中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积极创建小康示范村、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区级生态村。加快中心村建设发展步伐。实施中心村培育建设工程,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提升现有漾西、轧村和太湖3个中心集镇,着力培育N个中心村,向“两带”集聚。梯度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转移集聚,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商贸服务和人居功能,全面提升生活生产环境,着力建成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农村社区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推进湖织公路向东延伸段建设,完善村庄污水管网,加快将漾西、轧村污水纳入东郊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电气化和信息化,加快农村路灯亮化,优化电力线、广播电视线、电话线布局,深化千万农民饮用水和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抓好农村畜禽粪便治理、污泥无害化处置、中水回用等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实施生猪养殖“零排放”模式。加快危旧农房改造。至2015年,争取公交、自来水、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等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全部村庄。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村庄“四室两栏”建设,加快中心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体育健身场所、放心店、幼儿园以及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场所,逐步健全村文体俱乐部和中老年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引导农村供销社、信用社等流通金融机构等在中心村设立站点。深入实施“千村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着力推进行政村“八个所有”工程,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气象服务基本覆盖全体农民。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农村精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种水产、无公害蔬菜瓜果、优质大米等规模化种养殖;引导农村非农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改造铝合金、家纺等特色优势制造业,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太湖旅游等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产业就业空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至2015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o(八)加快农民转移转化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镇区落户作为重要任务,推进农民工进镇定居、转业。积极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加强农民创业创新实用人才培养,结合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和公民素质培训,逐步推行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做好相关创业服务,推动农民创业。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依法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认真执行企业劳工用工登记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强化劳动执法检查,切实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职业安全等基本权益。探索建立镇区与农村养老、合作医疗对接办法,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逐步推进农民在镇区安家落户。以在镇区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就业的农民为重点,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户籍管理。加强城区住房保障,把登记为城镇户口、已置换宅基地的进镇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根据农民意愿,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安家落户问题。三、加快产业提升,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九)优化“一核五区”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带状分布、点状集聚、东西联动、网络开发的思路,重点优化“一核五区''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织里镇核心区,主要发展高档住宅、文化娱乐、金融、现代商业等服务业领域。五区:织东片区全力打造光伏新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平台;织西片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织北片区重点发展特色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轧漾公路沿线区块着重提升铝型特材、特色家纺等产业;滨湖地区重点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在优化布局基础上,通过增强配套功能、引导企业开展横向协作、培育龙头企业等工作,促进块状经济加快向产业集群转化。(十)打造“5+1”现代工业体系始终坚持高端化、低碳化、集聚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理念,结合织里镇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配置实际,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后劲充足的“5+广产业格局,即发展壮大儿童服装、羊绒纺织、铝型特材、装备制造和光电新能5大百亿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儿童服装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童装之都影响力,加快提升行业产业层次和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着力产业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发展以童装为引领的涵盖儿童系列在内的“大童装”经济。坚持规模型、品牌型、科技型、外向型“四大战略”,打造全国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引领童装潮流的设计中心、童装品牌的集聚中心、国内童装的营销中心和童装产业信息发布中心。羊绒纺织产业:提升发展羊绒服饰、特色家纺、功能性化学纤维等,发挥大港、珍贝、米皇、中新、帕罗、蓝鸽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做优产业,打造形成全国品牌羊绒制品基地和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高端纺织集群区。铝型特材产业:以栋梁新材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引导铝合金行业在良性发展前提下进一步做强,同时加快引进配套项目,拓展上下游制品,实现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双提升”。装备制造产业:以阿祥重工、镭宝机械、汇大机械等企业为重要依托,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电机、电器等领域,加快产业上下游联接,提升产业水平,做大产业规模。光电新能产业:重点发展光伏能源、1.ED等产业,通过加快培育贝盛光伏、阿祥阳光、东达光优、米皇光伏等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光电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规模进一步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在加快金诺康生物医药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快拓展织东产业化集聚新平台打造,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经过5年发展,形成5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其中儿童服装、铝型特材两大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十一)着力培育大企业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扶持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引导栋梁新材、大港纺织、珍贝集团、米皇集团、振兴阿祥、中新毛纺等龙头企业在做强核心业务同时,加快剥离配套生产业务和中间服务环节,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贴牌生产型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生产。经过培育,每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5年新增100家,总数达到300家以上。至2015年,上市企业累计达到3家,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亿千企业60家。(十二)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每年实施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每年实施1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力争“十二五”重大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转型升级,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均衡投资区域分配,认真谋划并切实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瞄准已排定的70项总投资近400亿元的重点项目,分年度抓好实施。科学安排建设时序。注重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相结合,注重续建项目与新建项目的协调建设,加强项目前期研究,优先建设条件成熟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储备机制,保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持续、稳定增长。项目建设时序安排上,近期着重缓解瓶颈制约,同时为中远期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建设问责制、领办制、动态管理制和目标考核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项目建设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全程跟踪督查。优化项目服务,加快项目立项、审批进度。加大对上衔接工作力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争取增加土地指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强化重大项目要素支撑。增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推进土地综合治理,着力盘活存量用地。鼓励企业开展挖潜节地,严格执行吴兴区工业项目准入评估和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认真开展工业项目用地“双评”工作,确保好项目优先落地。积极拓展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与社会合理分工的重大项目投资格局。(十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集新型市场、创意设计、总部经济、专业服务、仓储物流、特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童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推进织里童装市场的转型升级,打造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童装产业提供从原材料到成品销售的全套服务平台、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全国最大的童装产销基地和棉坯布集散中心。着力推进三大市场即精品面辅料市场、羊绒家纺、妇女用品市场建设,发展童装总部楼宇经济。积极开发童装特色旅游产业,依托织里中国童装城特色购物街、中国童装博物馆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商贸旅游购物区。加快欧洲文化休闲小镇等商务配套项目建设,引进大新华等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央商务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商贸服务和房地产业。改造提升商贸业,推进星辉亚太商务区、浙北购物超市、织东文化购物广场等商贸区建设,营造中心商业区,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提升“织里一号”家居龙头市场的带动力、辐射力,积极发展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业,满足多层次需求,促进个性化消费。更新理念,规范标准,提高房地产业开发水平,发展珍贝金鼎国际、爱家金河湾、正祥房产等高档住宅,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十四)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效益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现代生态农业为目标,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基地。依据南太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以精品、精致、精兵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三精四化”为目标,大力推进“1320”工程,即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综合区,粮油、蔬菜瓜果、特种水产三个主导产业示范区,二十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全镇农业向“精品、高效、生态、外向”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迈进,在3-5年内把综合区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美丽乡村展示、生态文明典型、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农村实验示范带。在实施中,按照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狠抓综合区规划落实,积极引进园区建设主体,加快项目服务推进。提升精品园区建设水平,引导和鼓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园区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促进土地向优势产业集聚,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集聚。四、提升公共服务,着力构建幸福民生积极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促进新居民融合,构筑最具幸福感小城。(十五)着力提升教育强镇水平加大教育投入,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向优质化、均衡化方向发展,巩固提升省级教育强镇。加快整合完善中小学教育资源。在方便就学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新建、扩建和撤并,“十二五”时期,规划新建一所中学,完成实验小学和晟舍小学扩建。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努力达到省级中小学现代技术装备标准,全面改善学生学习、住宿、生活条件。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完成校园安全加固工程。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公办学前教育,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完善镇区和村点幼儿园建设布局,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和镇区民办幼儿园,完成晟舍、太湖、漾西三所幼儿园扩建。提升全镇幼儿园建设标准,至2015年,3个幼儿园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学前教育普及率达10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结合童装、羊绒、纺织等特色产业人才需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推进织里镇职业技术学校等建设,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需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发展。加大教师引进和培训力度,实行城镇和农村教师校际定期流动制。继续做好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实现不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全镇低收入家庭子女零费用就学,高度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十六)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镇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完善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织里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等重大新建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力度,提高处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鼓励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深化“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加大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积极做好农民定期免费体检工作,至2015年,参合居民健康体检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镇居民数字健康档案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制定有利于吸引卫技人员和高级人才到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的鼓励政策,强化和稳定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培育基层骨干。(十七)大力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努力实现并保持充分就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民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就业工作。加快建设完善镇级和村级劳动力保障平台,认真做好全镇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至2015年,培训各类劳动力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全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参保规模,促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向企业延伸。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征缴制度。至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定在96%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五统一”新型社会救助力度,做好就业、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灾害等各项救助工作。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联动增长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供养率巩固在95%以上。推进农村残疾人工作“八个一”建设,完善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体系,提升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水平。(十八)繁荣村镇公共文体服务构筑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公共文体服务网络。推进镇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镇人民健身中心、利济文化城、文化广场、镇影视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工程,扎实推进46个行政村文化“八有”工程建设,完成各村文体俱乐部与中老年活动中心配套。实现学校等公共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健全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完善文体组织网络。积极开展公共文体活动。以抓好示范培育、载体创建、阵地拓展为重点,推进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蓬勃发展。进一步着力激发群众主体文化意识,广泛开展文艺汇演等各类文化活动,全面打响“吴兴之星亲情织里”等系列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定期举办镇、社区(村)全民运动会。全面提高文明素质。充分挖掘织里文化底蕴,对利济寺、织里老街、传统作坊等历史文化遗存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弘扬织里创业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形成现代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公共道德观念。加强文明创建工作,至2015年,建设省级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十九)创新优化人口管理服务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加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权益保护,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全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计生工作。注重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建立完善包括社区、计生服务站、企业计生协会等在内的计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落实各项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进一步做好优生“两免”工作,倡导科学婚检。至2015年,计生符合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保障。进一步实现妇女平等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程度。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做好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大力贯彻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各项法规条例,加大资助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力度。提升老年人服务。建立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综合福利中心建设,统筹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以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的老年人康复、娱乐、精神慰籍等服务。(二十)促进外来居民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外来居民服务管理,切实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吸引外来居民更好地为织里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实现外来居民在织里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完善外来居民事务管理。加快建设完善织里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村综合服务中心、新居民事务管理所等,形成镇、村居、企业三级服务管理网络,继续探索完善跨省流动人口双向服务管理办法。实行公安、计生、劳动、社保等部门联合办公,形成外来居民事务“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网络,及时为外来居民办理居住证,落实完善居住证的各类政策措施,让外来居民享受更多的本地居民待遇。提升外来居民教育医疗和就业保障。重视外来居民子女教育,扩大新居民子女基础教育覆盖面。做好外来居民医疗参保对象登记、缴费和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对接工作,加强计卫服务,外来居民育龄妇女计生服务率达95%以上。加强外来居民就业岗位培训,确保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外来居民社会保险和住房保障。积极创新外来居民参保办法,探索建立外来居民务工人员可接续可转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机制,提高外来居民参加社会保险比例。完善外来特困居民救济救助办法。加快建设外来居民居住区和人才公寓,积极改善外来居民居住条件。至2015年,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可接续转移的社会保险关系比例达到65%。五、弘扬创业创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二十一)加快人力资本集聚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力市场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为企业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机构牵线搭桥,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重视民营企业创二代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造就一支有责任、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二十二)激发民营资本创业和再创业着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充分激发民资活力,再创新业、创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营造二次创业良好氛围。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提升服务功能,增强保障能力,为发展构筑良好环境。围绕项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主要指标,实行企业综合贡献力考评制度,对实力强、效益优、成长快、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从用地指标、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企业走出去与央企、国企、国内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实现借力借智发展。(二十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

    注意事项

    本文(织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