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桥设计说明.docx
2、黄堰河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3、三吏堰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4、9#桥行洪论证及河势稳定评价报告;5、项目初步设计批夏;2.2设计标准与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U)(2019年版)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I66-2011)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CJJ/T235-2015)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用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8、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10、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3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二级2、重要性系数:1.0;4、荷载等级:桥梁设计荷载:人群5.OKpa;栏杆水平荷载为2.5kNm竖向荷载为1.2kNm.5、抗震标准:9#桥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Ll项目概述本项目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第八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位于武侯区金花街道川西营社区。“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2.1公顷。项目涵盖房屋建筑工程、景观工程、河道工程、结构工程、水生态(悦湖湖区)等。本册图纸为9#桥钢箱拱桥梁设计图纸,桥梁位于黄堰河河道改造桩号HXY0÷174.0处,本桥为单幅桥,标准桥宽为3.5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1T5.4m(计算跨径)钢箱拱桥,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L2初设意见执行情况1 .上部结构图纸纵横梁、加劲肋的相关关系表达不够清晰,建议修正;执行情况:按要求细化图纸表达;2 .补充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等执行情况:按要求添加;二、设计依据及标准2.1 设计依据1、景观施工图设计;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地质构造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场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龙门山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带: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500余公里,宽2540公里。这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龙泉山褶断带: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约200公里,宽15公里左右。为一系列压扭性的逆(掩)断层组成,呈北东走向,构造形态狭而长,现今时期断裂活动标志少。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呈北东35°方向展布,是一西陡东缓受“喜山期”两侧断裂对冲形成的构造盆地。“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沉降,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松散地层,不整合于下覆白垩系(K)地层之上。基岩内发育有蒲江新津、磨盘山等断裂,构造线均沿北东方向延展。蒲江新津断裂南起蒲江,北过新津厚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深约5.5公里,以北趋于消失,最后一次大规模活动时间距今约8.8万年;沿此断裂带的蒲江曾于1734年发生过5级地震。磨盘山断裂位于成都市区以北,自新都经磨盘山进入成都市区一环路北三段附近。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磨盘山断层通过地区属不稳定的微活动区;沿此断裂带的新都曾于1971年发生过3.4级地震。成都地区在大地构造体系上位于华夏系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新华夏系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该体系于印支运动早期以具雏形,印支晚期则已基本定形,进入喜山期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其发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O.10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6、桥梁使用年限:30年7、环境类别:I类8、设计水位:1%设计洪水位:504.029m三、工程场地自然条件3.1地理位置、气象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武侯区金花街道,工程区有村道相通,交通方便。工程区位置图地形与地貌拟建桥梁周边主要为拆迁空地和荒地,局部地段仍有原有建筑待拆迁。场地地势较平坦。气象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OO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SLYSDO+100'SLYSD0+300地段,主要是采挖砂石后人工回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5年。N120动力触探实测17击/dm,平均击数为2.43击/dm,离散性大,填土中存在空穴、架空情况,回填不密实。属欠固结土,均匀性差。N120动力触探实测17击/dm,平均击数为2.43击/dmo预估沉降量大于20cmo厚度约0.410.5m。(2)素填土:灰色;可塑。主要由粘性土混10%20%左右砖瓦碎屑块等硬杂质组成;粘性土为可塑;湿。为人工种植,原地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厚度约0.53.90本次勘察钻孔揭示人工填土厚度约1.810.5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1)中砂: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稍湿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部分地段该层中夹少量卵石。最大厚度约0.4m。(2)卵石:灰褐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12cm。部分粒径大于15cm。个别含粒径大于20Omm的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和砾石,表层卵石混少量粘性土,充填物含量约1040%。卵石以弱风化为主,湿饱和,均匀性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明显规律性。根据区域工程经验,其下部基岩层埋藏较深,一般埋深约80-IOOm。本次勘察未揭示。按卵石层的密实程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按照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稍密、中密和密实卵石三个亚层:稍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5cm,部分粒径大于IOcni;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3040%。钻进较容易。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4.86击/dm。中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5IOCnb部分粒径大于12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2035%。钻进较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8.07击/dm。老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上升,龙门山和龙泉山随着隆起,但地面高差不大。进入新第三纪差异运动不明显。早更新世,龙门山急剧抬升,龙泉山随着抬升,平原西侧坳陷形成,粗碎屑之卵砾石堆积其间。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龙门山、龙泉山继续抬升,整个平原则普遍下沉。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变得剧烈而复杂起来。龙门山、龙泉山加速抬升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主干断裂继续加强活动,成都坳陷解体,东部边缘构造带和西部边缘构造带上升,局部成为台地,中央坳陷和边缘构造带的部分地段继续沉降,接受上更新统沉积。最终形成了成都地区现今的构造轮廓和地貌景观。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公里,西北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70公里,区内龙门山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频繁,2008年5月12日,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映秀发生8级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发生芦山7.0级地震,2017年8月8日发生九寨沟7.0级地震,2022年9月5日发生泸定6.8级地震,据记录和调查,地震时及震后未对周边建筑及山体造成严重破坏,场地和地基土稳定,未发生滑坡、沉陷等不良地质作现象。对成都市区一般无重大影响。场地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30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45公里,场地属相对稳定场地,地基属稳定地基。因此结合场地区域地质及构造因素综合分析,场地区域稳定性良好。综上所述:从地壳稳定性来看本建设场地属稳定区,场地属相对稳定场地,适宜工程建设。3. 2地层岩性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现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色杂;松散;主要由碎块、砖块等大量建筑垃圾、人工回填卵石、砂岩和粘性土等组成,其中9#钻孔地段含大量紫红色岩屑及岩块。据调查,三吏堰上段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卵石层中,孔隙较发育,富水性好。受大气降水、河水及区域地下水控制控制影响,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大气降水、河水及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场地孔隙潜水与河水存在一定互补关系。其径流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可通过侧向孔隙补给及排泄。场地部分地段杂填土厚度较大,因盗挖砂石后回填,均匀性差,渗透性较好,勘察期间在杂填土中揭见的水位基本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深度一致与下部孔隙潜水存在一定的径流联系。下部基岩层为隔水层。根据区域工程经验,拟建场地基岩隔水层埋藏较深,一般埋深约4050m.根据我院临近工程试验和经验,沿线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约K=25md°地下水水位及年变化幅度本次勘察期间主要为枯水期,勘察期间未揭见上层滞水。勘察结束后测得孔隙潜水静止水位50-7.5m,相应标高为498.97502.39m。受工程区周边建筑工地施工降水影响,该水位较常年同期水位低35m0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枯水期12月次年2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桥位区孔隙潜水与渠水连通性较好,相互补给,受河水水位涨落影响较大,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化幅度2.03.0m。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本次勘察取2组地下水(孔隙潜水2组)作水质分析试验,根据试验分析成果,按舒卡列夫分类法,本场地地下水属HC03-SO42-Ca2+Mg2+,PH值为7.577.6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判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密实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1012cm,部分粒径大于15cm;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1025%。钻进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12.76击dm.3. 3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L地表水地表水类型现状河道一直沿规划河道从北至南延伸,河道宽约5.06.Om,水流速度约2.0ms,水深约0.20.5m,河水水面标高约504.35'506.20m,河道现状较为完整,采用条石护堤,河底封闭。河水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据调查,近年最高洪水位约为505.50507.60m。地表水水质分析成果本次勘察取地表水(河水)1件,按舒卡列夫分类法,场地地表水(河水)属HC03-S042Ca2+Mg2+型水,PH值为7.3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场地环境类别按II类判定:场地地表水(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根据场地地层分布及区域工程地质经验,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人工填土中上层滞水、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根据区域工程经验,工程区局部第四系土层厚度大,自身富水性差;上层滞水赋存于工程区填土层中,一般不连续,无稳定水位,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连通性较差。下部砂卵石层为透水层,主要以蒸发方式垂直排泄,其隔水层为下部粘性土含量较大的素填土层。拟建三吏堰河道深度约L52.5m,杂填土为软弱土,最大厚度达10.5m,且拟建河道位于河道边缘,拟建河道及水闸位于河道边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工程位于河道边缘,应考虑岸坡的地震放大作用的不利影响,加强抗震结构,进行抗震验算。5.地基土震陷性评价根据设计提供,本项目抗震设防等级为丙类,场地中分布有杂填土局部空隙较大,属欠固结土,强烈地震时可能发生震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条文说明5.7.11条,本项目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内除杂填土以外的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最小值)为194ms>90ms,且除杂填土以外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故场地除杂填土以外,其余土层可不考虑震陷影响。3.6水文地质分析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渗透性试验及我院周边类似工程经验,杂填土、杂填土及砂卵石渗透性为强透水,素填土为弱透水。场地土层的渗透变形可分为流土和管涌。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素填土主要为细粒土层,砂卵石为粗粒土层。初步判断素填土渗透变形为流土,杂填土、杂填土、卵石层为管涌。具体分析如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G和工地地质手册第九篇第四章相关规定,素填土细颗粒含量P235%,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素填土可判断为流土。卵石层的不均系数Cu(d60dl0)=47.4152.0>5,P<2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G判定:卵石层的渗透变形方式为管涌。根据工程经验,杂填土、杂填土渗透变形方式为管涌。3. 4地基土的腐蚀性取4件地基土(杂填土2件,素填土2件)进行了腐蚀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H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4. 5场地区地震效应1 .建筑场地类别本场地与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半边街村5组停车场及综合楼(工程编号:勘2019-OooI73)相距约800m,地层基本一致,借用该场地的波速测试成果:杂填土Vs=228ms,素填土Vs=194ms,中密卵石Vs=413ms,密实卵石Vs=466ms。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建筑场地类别判定为II类。结合本工程区实际地基土层分布,估计稍密卵石=350ms,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估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25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表4.1.3知:河道沿线填土(杂填土、素填土)属软弱土;中砂属于中软土,卵石属中硬土。2 .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15)规范附录,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街道II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o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3 .地基土液化判定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地基液化判别”P0.1条判定:场地内分布的中砂为不液化土层。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分布。4 .抗震地段划分4、场地内卵石分布连续,卵石具较高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卵石层可作为堤基基础持力层。4 .地基土的均匀性根据设计河道基础底标高,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一定差异,为不均匀地基。5 .7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内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稳定、分布较均匀,区域地质构造较稳定,适宜建筑。2、特殊岩土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粘性土、人工回填卵石、砂岩、砖块等混硬杂质组成。松散。堆填时间大于3、5年,属欠固结土,均匀性差。连续分布于地表。据调查,三吏堰上段SLYSDO+100'SLYSD0+300段,主要是采挖砂石后人工回填而成本场地杂填土堆积时未经压实,固结时间短,孔隙比相对较大,强烈地震时可能发生震陷。受地下水影响,部分地段易产生附加下陷,具有一定湿陷性,通常采用清除换填、夯实等方式消除其震陷和湿陷性。素填土:灰色;可塑。主要由粘性土混10%20%左右砖瓦碎屑块等硬杂质组成;粘性土为可塑;湿。为人工种植,原地堆填,受轮换耕种、季节灌溉水的影响,含水量变化较大。堆填时间大于10年。自重固结基本完成。堆填时间大于10年。自重固结基本完成。无湿陷性。3、地下水对特殊性岩土的影响场地内分布人工填土,因其特殊成因,局部孔隙较大,受地下水侵蚀易软化土体,使其物理力学性质降低,易造成基坑侧壁失稳及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等不利于工程的安全隐3.7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 .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物场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坳陷。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2008年5月12日,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映秀发生8级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发生芦山7.0级地震,2017年8月8日发生九寨沟7.0级地震,2022年9月5日发生泸定6.8级地震,但对成都市武侯区金花街道范围内建筑物的影响较小,震后场地和地基土稳定,未发生滑坡、沉陷等不良地质作现象。拟建场区地质构造稳定。场地属相对稳定场地,地基属稳定地基。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稳定、分布较均匀,区域地质构造较稳定,经调查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2 .堤基地质结构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钻探资料揭示,堤基主要土层为素填土和砂卵石层。堤基结构主要为双层结构(II类),即上部为杂填土、素填土,下部为粗粒土。岸坡主要为土质岸坡,浆砌条石砌筑,堤防完整,岸坡稳定性较好。拟建堤防地质为卵砾石夹砂。砂卵砾石堤基地质条件为C类。3 .地基土评价1、工程区内杂填土结构紊乱,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均较差,回填时间约35年,欠固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堤基及沉砂池基础持力层。2、工程区内素填土承载力较堤基承载力要求略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可以采取结构措施(如加大基础宽度或基础埋深)后,作为堤基基础持力层。3、中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分布不连续,承载力低,不能作为堤基及沉砂池基础持力层。3.8场地危大工程1、自然危害因素本场地部分地段位于三吏堰河道,雨季施工时暴雨和洪水可能直接威胁工程的安全,严重影响施工进程,增大施工难度,制约工程的质量,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的机会不多。施工作业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防治因自然因素造成工程及人员受损。2、场地环境条件城区施工时,应组织合理的施工工序,注意土方开挖、运输对周边市政道路路面的污染,同时减少对周边居民区的噪音影响。3、地质情况条件勘察区调查中,未发现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根据调查,岸线河堤边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填土分布较厚,其孔隙率大及自稳性较差,易垮塌,应采取有效支护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性。若揭见上层滞水应采取必要的防、排水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4、交通条件该工程场地附近存在已建道路,施工前应做专项交通组织设计,保证施工时道路交通安全。3. 9结论与建议结论拟建河堤地貌单一,地形起伏不大。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属稳定区。2、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54mso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Om,建筑场患,可采取换填方式等方式处理,确保工程安全。杂填土受地下水影响,部分地段易产生附加下陷,具有一定湿陷性,可采用清除换填、夯实等方式消除其湿陷性。场地施工前应对大气降水、施工用水进行截流疏排,严禁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造成软化及基坑失稳,确保工程安全。孔隙潜水具一定的渗透性,水量相对较大,易通过卵石孔隙渗出,经调查,丰水期最高水位约为自然地坪下1.OOm左右。4. 8地基土评价1、工程区内杂填土结构紊乱,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均较差,回填时间约35年,欠固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2、杂填土结构紊乱,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均较差,回填时间约35年,欠固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对混凝土结构具SO42-强腐蚀性,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建筑物及其周边适当距离范围内应全部清除。3、工程区内素填土承载力较堤基承载力要求略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可以采取结构措施(如加大基础宽度或基础埋深)后,作为堤基基础持力层。4、场地细砂主要分布于卵石顶板上,分布局限、不连续,厚度差异大,场地内细砂为可液化±,地基液化等级综合判定为中等。承载力低,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5、场地中砂主要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为不液化土层,承载力相对较低。当用于下卧层时应对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相应处理。6、场地内卵石分布连续,卵石具较高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卵石层可作为堤基、水闸基础持力层。土名电力密度VkNm3承投力特征值fakkPa内聚力CkkPa内摩擦柏k度压缩模IaEsMpa变形模及EOMpa基底摩擦系数钻孔班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kpi)杂填土19.038-20杂填土18.53*3*-20素填土17.0IOOIO84.00.252()细砂18.58085.00.2545中砂19.0100267.00.3550精密卵石21.030035230.40120中密卵石22.055038300.45160密实卵石23.0Hoo40400.502(X)注:杂填土力学参数为经验值,仅供设计参考使用。3、施工前应对场地内地下管线(如燃气、电力、通讯、自来水等)进行详细调查,施工时应做好迁改、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安全。4、基础开挖前建议对老河道河水采用围堰法予以疏排。基坑开挖时若遇层滞水或大气降水,可采用明排法疏干。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地下水受区域地下水及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施工前,建议对地下水位进行复核。新建河道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如管井法结合明排等),并应进行研究论证,卵石层渗透系数可按K=25md采用。宜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隔水沟槽结合明排措施。以保证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5、本项目基坑开挖最大深度5.70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可采用坡率法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必须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临近1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严禁堆载,避免附加荷载对基坑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基坑开挖前,建议对河水采用围堰法进行疏排。基坑工程分析详见:“第六章(十二)基坑工程分析评价:5.Om内可按以下临时坡率进行支护:杂填土1:2.00、素填土1:1.50、中砂1:2.00、卵石层1:1.00。沉砂池部位基础设计应考虑地下水浮力的影响,并进行抗浮计算,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抗浮措施(如采用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等),并应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地坪标高以下LOnl考虑。地类别判定为H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U-2010)(2016年版)的表4.L3知:场地内填土(杂填土、杂填土、素填土)属软弱土;中砂属于中软土,卵石属中硬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15)规范附录,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花街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45s。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场地内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杂填土、杂填土,拟建河道及沉砂池位于河道边缘,考虑到地震的放大作用,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素填土渗透性等级为弱透水,渗透变形方式为流土。杂填土、砂卵石地层渗透性等级为强透水,渗透变形方式为管涌。4、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5、场地分布的杂填土对混凝土结构具S042-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其余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建议1、根据工程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局部地段基础底标高下卧有中砂层,设计应进行下卧层验算,根据验算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换填地基,换填材料(如砂卵石等)及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换填处理需经专项设计、施工及检测。地基处理应进行专项设计、施工、检测及监测,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入下步工序。2、地基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2、普通钢筋:D10mm采用HPB300钢筋,D12mm采用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和HRB400钢筋必须分别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7)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3、钢材:主梁主体结构钢材:Q355C,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相关规定。其它钢板、钢管:Q235B钢板,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的相关规定。剪力钉采用4>16圆柱头栓钉,栓钉材料为ML15,栓钉尺寸、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应符合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10433-2002)之规定。4、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由加工单位自行选择并事先经过工艺评定。焊接材料施焊后应不低于母材技术性能并能较好的匹配。焊接接头超强不大于母材屈服强度的305、铺装面层:本桥铺装面层由景观专业确定,详见景观设计;6、伸缩缝:两恻桥台伸缩缝处设置型钢伸缩缝;7、桥面排水系统:桥上不设泄水管,本桥拱上混凝土顶面设3.5%双向横坡,雨水通过横坡及拱桥纵坡流至台后填土处。施工单位应做好台后填土的排水措施,保证排水通畅。8、其它材料:未作具体要求材料按国家相关规范条文办理。4.2桥梁设计4.2.1 桥位设计桥梁位于三吏堰河道改造桩号SLY0+383处,为景观拱桥。梁体结构采用1T5.4m钢箱拱,桥面宽体.25In栏杆+2.5In人行道+0.25m栏杆=3.0m;,矢高1.4m,矢跨比1/11;桥台采用重力式台,基础采用桩基,桩基础按摩擦机设计。6、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重要建筑物(如桥梁、居民区)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以确保其正常使用。施工注意事项1、建议在河道施工前进行红线范围内地形测量。开挖深度及换土方量均以现场实测为准。2、本工程应做好施工排污排水措施。基桩开挖及硝土运输会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应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对居民休息和正常工作、经营的影响。3、本场地局部钻孔卵石层中夹有大粒径漂石(0.5m),分布随机性较强,无规律性,且抗压强度较高,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影响,基础施工应选择合适的设备,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的质量。4、据调查场地内分布有少量的管线,且有横穿规划河道的管线,施工前应进行管线探测,对已有管线做好迁改及保护措施。5、由于勘察手段局限性,场地内砂层分布无规律的特点(呈透镜体分布),难以全面反映砂层分布。钻孔之间可能有团状砂层,建议基础开挖时,加强钎探及坑探工作。也可采用动探手段,检测卵石层密实度。6、本工程施工中应重视地基验槽。基坑开挖至管底标高后,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质检等单位到场进行现场验槽。四、桥梁工程设计4.1桥梁主要材料1、混凝土:如无特殊说明,混凝土标号安下列标准取值。C50防水混凝土一一拱上混凝土栏杆基座;C35混凝k承台、桩基础;桥上不设泄水管,本桥拱上混凝土顶面设1.0%横坡,雨水通过横坡及纵坡流至台后填土处。施工单位应做好台后填土的排水措施,保证排水通畅。4.3.5栏杆设计桥面栏杆在大小里程台尾范围设置,桥面设栏杆基座高25cm,宽25cm,基座内配置12钢筋HRB400,栏杆设预埋底座,人行道栏杆样式由景观确定,详景观专业图纸。五、钢结构防腐设计1.1.1 构防腐涂装体系设计本桥上部结构为钢箱拱,全焊结构,施工临时杆件不考虑防腐涂装。依据大气腐蚀环境、局部腐蚀因素以及钢结构各部位的工作和维修条件,涂装设计最大限度保护其底涂层的可靠性及完整性,涂层应确保在带棱角构件处良好的遮盖效果和结合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复涂性。钢箱梁涂装原则:质量、经济、效率、环保。防腐设计使用年限:25年(长效型)。腐蚀环境分类:C4类。按照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及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CJJT235-2015)规定进行,并结合实际做法,本次设计防腐涂装如下:钢板(预处理)1.1一次喷砂表面处理等级Sa2.5级别表面粗糙度RZ35-70um1.2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一道25m钢箱梁、钢柱外表面(总厚度280m)2.1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2.2二次喷砂除锈表面处理等级Sa25级别表面粗糙度RZ35-75tn4.2,2上部结构设计桥理论跨径为15.4m,为上承式等截面变高高钢箱拱结构,矢高1.4m,矢跨比1/11。拱圈截面采用单箱双室同截面,顶板纵向为曲线板,腹板为空间曲线板,跨中拱圈厚350mm,拱脚处拱圈厚700mm。钢箱梁顶、底和腹板均厚16nu顶、底和腹板沿纵向设置条形加劲肋,加劲肋高100mm,厚12mm,间距按不大于300mm布置。钢箱梁内沿纵向设置横隔板,以保证钢箱梁的整体稳定性,横隔板厚度12mu腹板横隔板之间还加设一道加劲肋,加劲肋高150mm,厚IOOuno钢箱拱分成三段工厂制造,后运至桥位满堂支架现场焊接成一体。钢箱拱两端拱上设C50P8填充混凝土,填充混凝土两侧面和顶面均设置12护面钢筋;台前设2cm变形缝,钢箱拱与填充混凝土之间采用剪力钉连接,剪力钉16mm,高度为80lm(不包括熔化长度),拱脚处高度为80mm(不包括熔化长度),剪力钉横向间距300mm,纵向间距300mm,与顶板纵向加劲肋交错设置;铺装面层由景观专业确定。1.1.2 下部结构设计全桥无桥墩,仅设两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根据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三吏堰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桩基按摩擦桩设计,深入密实卵石层。桥台采用钢筋位重力式桥台,台长5.4m,台高约3.1m,台身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2m,每个桥台下桩基根数为4根行列式布置,间距3.OmX3.5m01.1.3 拱脚预埋段拱脚预埋段长2.0m,承压板厚25mm,位于连接段端部,并通过环氧砂浆与桥台连接传递轴向力作用。承压板和预埋段焊接连接,连接段端部外侧设置若干道加劲肋。拱脚填C40混凝土。5.2工地焊接接头区域工地焊接接头区域涂装时需要特别考虑工地接头及其相邻区域表面的预处理工艺措施。防护要求不低于主体结构。5. 3其他要求钢材表面除锈处理完成后,于4小时内开始涂装工作,8小时内完成涂装工作。钢梁架设完成后涂装最后一道面漆,其余应在工厂条件完成。拟定的涂装方案应经过施工工艺试验检验,以确定各种涂料之间的配合性,各涂层厚度、道数,形成工艺文件,方能实施。六、钢梁制造61总则1、本桥采用的钢箱梁结构复杂,钢梁制造、现场安装质量要求较高,钢结构的加工、焊接等均应严格遵照国内有关规程、规范实施,应选择有钢结构施工经验的大型工厂承担本桥钢结构的制造任务。2、钢箱梁制造时,应注意本套图纸中的考虑竖曲线之后的各控制点高程,钢箱梁的板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腹板、底板曲线进行实际放样。3、施工单位要认真研究运输和现场施工、安装条件,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进行加工,在工厂自重状态下进行预拼装,精度满足要求后,方能运输至现场。2.3环氧富锌底漆1道总厚度80Um2.4环氧云铁中间漆2道总厚度120P2.5丙烯酸脂肪族聚重酯面漆2道/现场总厚度80m钢箱梁顶面(沥青铺装温度不大于2506(总厚度160m)3.1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3.2二次喷砂除锈表面处理等级Sa2.5级别表面粗糙度RZ35-75m3.3底涂层:环轴需锌底漆1道总厚度80m3.4封闭涂信:环氧猛锌底漆1道总厚度80m钢箱梁内表面封闭部分(总厚度330um)4.1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4.2电动工具打磨S13级4.3底涂层:环氧富锦底漆1道总厚度80m4.4面涂层:环筑厚浆漆4道总理度300钢箱梁内表面非封闭部分(总厚度280m)5.1表面净化处理无油、干燥5.2电动工具打磨St3级5.3底涂层:环氧富锌底漆1道总厚度80Um5.4中间涂层:环氧云铁漆2道总厚度120y5.5面涂层:环氧厚浆漆1道总厚度80m注:1、钢柱内表面如填充混凝上则可不进行涂装:2、钢箱梁顶面环氧富锌底漆可结合路面材料的施工工艺实施,如路面材料结合防腐涂装则需满足使用25年的长效体系要求。3、涂装系统的施工工艺可在制定具体加工方案时进行优化,但需邀请专家认证后才能进行调整。下料前需对钢板进行预处理,即对钢板进行抛丸除锈达到Sa2.5级并涂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一道25微米。除锈的标准为: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钢箱梁焊接成梁段并经检查合格后对梁段进行正式防腐。工艺要求及其它未尽事项,详见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及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CJJT235-2015)o6、螺栓孔一律采用钻孔,不得采用冲孔。螺栓孔应成正圆柱形,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得大于25m,孔缘无损伤不平,无刺屑。应优先采用数控钻床钻孔。首件钻孔必须专检,确认合格后,方能继续钻孔。7、埋弧自动焊、半自动焊焊接部位应焊出引弧板及引出板,引板的材质、坡口要与正式零件相同,引板的长度应在80mm以上。8、采用埋弧焊、半自动焊、CO2气体(混合气体)保护焊及低氢型焊条焊接的部位,组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域的铁锈、氧化铁皮、油污、水分等有害物,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