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十四五”发展规划泰州市交通运输局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O二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1一、发展回顾3(一)“十三五”工作回顾31、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不断趋好32、安全意识持续强化53、安全责任有效压实54、本质安全强化巩固65、风险防控不断加强76、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87、科技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98、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9(二)亮点工作101、成立信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信用监管112、“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果113、初步建成交通应急指挥中心11(三)存在问题121、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122、行业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133、重点领域风险亟待进一步加强管控144、应急救援能力亟待进一步强化提升14二、形势要求151、安全发展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152、安全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153、安全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17三、总体要求18(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8(三)发展目标191、总体目标192、分项目标20四、主要任务21(一)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1(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23(三)提升风险防控能力241、“两客一危''领域242、普货运输领域253、城市城乡客运领域264、水上交通领域265、基础设施领域276、工程建设领域287、铁路领域28(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28(五)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9五、专项工程31(一)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工程31(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示范工程32(三)普货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推广工程.33(四)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提升工程33(五)农村公路品牌建设深化工程34(六)普通国省道基础设施安全提升工程34(七)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试点建设工程.35六、保障措施36(一)加强组织领导36(二)加大资金投入36(三)强化人才保障36(四)完善政策措施37(五)深化科技引领37(六)强化规划考核38附件:规划任务分解表411/,-A刖百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也持续加大对安全与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科技兴安等一系列工作。“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阶段的关键节点,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攻坚时期。泰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是扬子江城市群核心成员之一,同时也是华东地区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要持续推进“一年小灶”向“三年大灶”顺利衔接,组织开展交通强国试点示范建设,为泰州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交通行业发展形势要求,高质量推进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工作,泰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了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泰州市交通运输工作总体部署,在总结“十三五”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工作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与需求,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该规划是科学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回顾(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泰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认真落实“平安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安全与应急工作有序推进,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向好。1、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不断趋好“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客货运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9980.47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为172.46公里/百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为8904.17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9.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89.1%)。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2550.23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含)航道里程达187.58公里,港口码头泊位数148个,综合通过能力1.45亿吨、10万标箱。截至2020年底,全市客货营运车辆30365辆,其中班车客运车辆930辆,旅游包车客运车辆17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1444辆,普货车辆20921辆;公交客运车辆2492辆,出租客运车辆1704辆;运输船舶7315艘,船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公路客运量424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10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290万吨,货物周转量131.85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1.78亿吨,货物周转量983.29亿吨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2258万吨。在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不断趋好。“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1344起,死亡744人,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全市发生道路运输事故68起、死亡37人,事故总量全省最低,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84.99%、82.55%,下降率分别位列全省第四、第八,下降幅度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靠前。经泰州市客货营运车辆事故统计分析显示,“两客一危”事故下降幅度较大,2019年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47.06%、40.00%,远高于全省下降率平均水平(14.57%、38.64%),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事故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是事故严重程度波动上升;公路客运事故严重程度较高;旅游客运保持低事故率;普货事故体量大,占比高(84%),严重程度仅次于“两客一危”(0.67),2019年全市普货事故155起、死亡92人,万车事故率和万车死亡率分别为62.28、36.97;出租客运事故降幅明显,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2019年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61.54%、66.67%;公交客运事故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2019年同比2016年分别下降21.43%、16.67%o此外,“十三五”期间全市发生公路事故5881起、死亡2602人,事故总体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普通国省道事故逐年下降,但事故密度和严重程度较高,2020年百公里事故起数、百公里死亡人数分别为25.64.15.05,分别低于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30,10.17),单起事故死亡人数为0.5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30)。农村公路事故体量大、占比高,但在全省农村公路事故中的占比较低,且事故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事故严重程度较低,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事故起数在全省农村公路事故中的占比为3.98%,单起事故死亡率为2.24,由高到低排名全省第十二。2、安全意识持续强化着眼于思想先行,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带头学习并积极宣贯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印发了市交通运输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实施方案,编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手册,邀请了省厅安全专家上门授课,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均举行一次安全生产专题宣讲,通过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有效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强化“红线”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3、安全责任有效压实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分解为单位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单位领导责任“三覆盖”(机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部门监管责任“五落实”(任务、指标、责任、措施、预案)和企业主体责任“五到位”(管理责任、管理制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不断细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力促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有形化和实质化。党政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市局党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平安交通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压实,完善了建立公路、航道、运管等6类265项安全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警示提示、约谈、重要工作事项督办等3项制度,做到安全生产全覆盖,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成效,汇总形成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明确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责任清单和权力范围,并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公开公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春风行动”,组织全市危货运输企业150余名企业负责人、安全主管开展“一法一条例”集中宣讲和安全警示教育,181人通过培训考核。4、本质安全强化巩固公路基础设施安全性能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安保、重点领域安防建设等各项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836公里,销号四、五类桥梁823座,完成6131座桥梁限载标志的设置工作,基本实现县乡道以及通镇村公交村道安全隐患治理率100%。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治隐患里程264公里,完成国省道危桥改造13座,实现全市四、五类桥梁清零。港口设施设备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开展化工储罐安全性能检测,对全市309只储罐100%完成检测,涉及危化品的均已安装紧急切断阀、高低液位报警装置、高液位联锁装置。载运工具安全性能进一步强化,安装公交车辆防护设施1394台。制定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管理办法,持续加大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实现“两客一危”车辆近100%安装,并逐步推广应用至城市公交车辆和重型载货汽车领域。5、风险防控不断加强道路运输领域,突出抓好超限超载治理,建立路警联合治超常态化工作协作机制,以收费站、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严格实行公路治超24小时值守,坚持站点联合执法和流动执法相结合,并将超限超载工作向农村公路延伸。对查获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100%立案查处,超限超载治理成效显著,实现全市超限率为0.56%,远低于2%的省控线。强化“两客一危”挂靠清理,制定出台泰州市“两客一危”挂靠车辆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清理不合规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深化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应用,开展系统严重报警信息未按要求处理专项整治行动,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15家企业进行约谈,督促企业切实抓好“设备维护、业务培训、严格奖惩”等整改提升。水上交通领域,加大“三无”船舶打击力度,将“三无”船舶整治纳入“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船舶、港口、口岸、人员等全领域、全链条排查监管,坚决打击“三无”船舶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内河水域基本实现“三无”船舶清零目标。港口营运领域,推行动火作业第三方监管,对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区域内实施一级或特殊动火作业的,实施从严审核。强化非法码头整治,通过认真排摸形成非法码头拆除清单,推动乡镇政府全面完成码头拆除任务,并组织开展码头整治“回头看”活动。工程建设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一批公路水运工程重点项目获评省级示范工程和省级示范工地。铁路领域,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铁路沿线安全隐患闭环整改,并制定出台相关督查方案及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铁路沿线安全与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合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高效落实。6、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在扎实组织交通运输系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遵循与企业组织构架嵌合、与企业内部管理同步,推进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的理念,建立了责任到班组、到岗位、到人员的常态化风险管控体系,按照安全管理分级化、排查项目清单化、隐患查治常态化、制度规程规范化、现场管理可视化、培训教育经常化的“六化”要求,实施安全生产防控,建立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具备考评条件的23家危化品港口企业均已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其中有16家取得一级达标证书;51家道路危货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其中有4家从事剧毒、爆炸品运输的企业通过一级达标。7、科技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业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要求,形成问题“交办、督导、整改“全流程上网录入、闭环管理,推动安全生产向“数据监管、精准监管”转变。常态化应用“运政在线”、“治超联网”、“非法营运治理”、,港口管理,“江进海,、“海事统一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强化重点领域下信息化监管。重点领域信息化监测手段进一步深入应用,针对全市4家渡运企业建成并运行岸基监控系统,实施渡运运输车辆全过程实时监控。推进沿江港口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全市石油化工码头和港口危化品储罐企业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并逐步实现对辖区沿江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和仓储企业视频监控的全覆盖。持续推进“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常态利用CCTV等设备对辖区航道、码头、停泊区、渡口进行巡查,监控通航秩序、掌握船舶交通流量态势,构建水路及港口危险货物运输一体化监管平台。8、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了覆盖三市四区和全系统各条线的应急联动工作网络,保障了应急指挥通联顺畅。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编制修订了泰州市内河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泰州市沿江港口码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联合公安、消防、港口等部门,以及危化码头、旅游景区、涉水施工企业等单位,开展了“油船泄露、溢油处置、乘客落水”等针对性水上搜救及应急处置演练。强化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指导,督促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同时指导企业开展实战演练,提升以班组为单位的现场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对辖区港口危险货物码头的分布、作业货种、吞吐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拟建应急物资库主要应急范围和辐射应急范围开展综合评估,全面推进港口应急物资库建设,强化港口危险货物领域应急保障。开展水上搜救应急设备库建设,全市内河水上搜救和应急处置水平有效提升。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通过配发、自购、征用等方式,组建7类20余支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套各类车辆800台,各类装备物资器材16500余件(套)。指导德桥仓储组建了18人的专业消防救援队,按一级站标准落实相关装备,配备了4台专业消防车以及防护、破拆、救生、洗消、登高、遥控灭火机器人等救援设备,有效提高了港口港区消防应急能力。(二)亮点工作1、成立信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信用监管泰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成立信用管理工作小组,基本构建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息化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有效落实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江苏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江苏省道路运输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强化安全监管与执法数据归集和公示,对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开展失信记分和信用等级评定,实现将安全监管相关数据纳入信用记分。同时加强信用数据在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严格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认定、发布、惩戒、修复、移除及监督管理发布工作,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安全监管与联合惩戒。2、“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并形成了以“泰美农路”为总品牌,靖江“靖善靖美马洲农路”、泰兴“径美泰兴”、兴化“千垛美路”、海陵“凤城漫道康享海陵”、高港“一路高畅”、姜堰“三水乐途”为子品牌的农路品牌集群,其中兴化市“千垛美路”等一批农路获评交通运输部“最有人气的路”等高层次荣誉,“靖善靖美马洲农路”品牌入选2019年全省“一县一品牌”首批创建成果名单。3、初步建成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初步建成泰州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交通视频联网监控平台、交通信息中心机房等并投入使用,围绕日常监管、应急处置、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建立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为更加迅速、科学、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处理交通应急指挥工作能力提供数据支撑。编制并发布泰州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组织预案,围绕应急指挥中心的运行组织、应急指挥流程、应急预案等进行方案设计,构建了覆盖三市四区和全系统各条线的应急联动工作网络,建立了与省厅、局属各事业处局、下属各区县等应急指挥的协同通道,为实现交通运行全面监测,突发事件智能决策、综合指挥调度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存在问题“十三五”以来,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1、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企业全员安全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足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尚未通过管理部门考核。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违章作业、违规操作、违法经营等行为仍然突出。安全基础亟待进一步夯实,部分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比例有待提高,已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重达标、轻落实”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尚未闭环等问题难以根除。2、行业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各部门、单位安全监管存在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等问题,导致部分领域存在安全监管盲区或重复执法,部门单位之间有序配合、高效运转的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安全监管力量建设亟待强化。面对量广面大的安全监管对象,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不足问题突出,港口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业安全监管力量缺失问题长期存在。随着机构重组、职能整合以及人员划转,部分安全监管人员从事的工作跨越了原业务板块,亟待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由于师资、场地等的限制,内部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培训难以满足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需求。“互联网+安全监管”效能亟待提升。当前行业各业务领域建有的信息化系统相对独立,缺乏互联互通和数据融合,且尚未建立综合统一的交通运输监管执法大数据平台,导致不同领域甚至同一领域内监管数据分散,数据利用率不高,“大数据+安全生产”效用无法真正发挥。同时,部分领域安全监管系统存在功能尚不完善,缺乏定期维护和功能更新,难以适应安全监管需求。信用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信用监管手段应用多集中于执法领域,基于信用的事中事前事后全过程、一体化安全监管机制尚未建立。3、重点领域风险亟待进一步加强管控道路运输领域,“两客一危”事故风险持续居高位,公路客运、危险货物车辆安全管控风险高。普货企业“小、散、弱”特征明显,挂靠经营、异地经营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且普货运输事故居高不下,事故严重程度与“两客一危”相当。另外,网约车、定制客运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给安全监管带来更多挑战。水上交通领域,货运船舶拥有量、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均居全省前列,安全监管体量大。港口营运领域,泰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肩负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使命,全市港口安全监管体量较大,且危化品港口领域专业管理人才缺失,安全风险较高。基础设施领域,农村公路占比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尚显不足;普通国省道事故密度大,安全风险居高不下。4、应急救援能力亟待进一步强化提升应急预案亟待完善,执法改革后各部门应急预案与省级应急预案衔接性不强。突发事件报送内容、时间、部门等内容尚不完善。应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港口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业应急人员缺乏;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尚未形成专业应急队伍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互相补充、有序配合的应急格局。应急物资保障尚显不足,公路水路应急基地建设布局尚不成体系,部分应急物资缺乏保养和维护,各领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老旧问题较为普遍。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应急物资共享共用及统一调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完善。二、形势要求1.安全发展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正式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规定,全面构建了“三管三必须”新格局。这就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引领新格局,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治理体系,支撑“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2、安全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应当遵循“当好先行、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系统观念、安全发展”的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把握节奏、优化结构,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内外连通,着力“强网络、建体系、抓创新、促开放、优治理”。要求加快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供给侧改革,实现自身双循环,全力支撑泰州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同时,泰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肩负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安全发展责任重大;泰州地处江苏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核心成员之一和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新定位、新使命;南濒长江、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宁启、新长铁路以及京沪、沪陕、盐靖、启扬、阜涕高速公路纵横全境,线路通往全国上百个主要城市,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要求泰州把握“长三角之中”,苏中之中,的特殊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强力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区域交通协同治理新路径,提升区域安全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加快推进泰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3、安全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改革,整合执法队伍,理顺职能配置,减少执法层级,加强执法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执法效能,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随着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交通执法正式迈入“综合”时代,然而改革后泰州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尚存在安全监管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等问题,且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渐完善,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幅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要求泰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地明确交通运输综合体制架构,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运行机制更加高效,精准执法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治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求泰州交通运输系统加快构建完善跨领域、网络化、全流程的交通运输现代治理模式,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平,为推进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总体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立足发展实际,坚守安全底线,紧抓风险防控,创新科技引领,以行业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企业主体责任压实、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管控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压降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确保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泰州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强化意识、坚守底线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守交通运输安全底线和红线,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以强基固本为长远目标,着力抓好全市交通运输安全基础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安全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注重问题导向与近期需求结合,以试点示范为切入点,切实解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3、依法治安、履职尽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完善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相关法规、制度与标准,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健全交通运输安全治理长效机制。4、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局工作,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安全与应急领域重点工作。加强政府部门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相关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政府部门、交通运输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趋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持续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管控,一般事故明显压降,内河水上、港口、交通工程建设保持低事故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监管能力整体提升,企业主责意识有效强化,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更好地适应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需求,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2、分项目标分项目标包括事故管控指标、安全管理指标、应急管理指标,具体指标如下。表1泰州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十四五”规划指标一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2025标质指性一、事故管控指标1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下降率>20%约束性2内河水上一般等级以上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人/万艘次)<0.15预期性3港口生产安全事故亿吨货物吞吐量年均死亡人数(人/亿吨)<0.15预期性4交通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百亿元投资年均死亡人数(人/百亿元)0.30预期性二、安全管理指标5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信用记分覆盖率100%预期性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覆盖率100%约束性7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率>98%约束性8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车辆超限率0.6%约束性9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100%预期性10道路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安装使用率(其中“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安装使用率达到100%)98%预期性11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覆盖使用率100%预期性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2025标质指性12乡镇渡口撤除率100%约束性13危桥占比2%预期性14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达标率100%预期性15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预期性三、应急管理指标16内河水上人员救助成功率>98%预期性四、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立足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从行业安全监管能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风险防控能力、安全文化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十四五”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方面重点任务。(一)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衔接省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权责清单,研究建立市、县两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权责清单,明确各项安全监管事项及责任主体,理清各部门、单位安全监管责任边界,建立完善市、县事权与责任相一致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综合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警示通报和约谈、安全监管责任考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重大隐患问责追责等制度,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制度保障。落实省级交通运输各领域安全监督检查手册、检查规范,开展安全监管责任规范研究,围绕重要安全监管事项明确各部门、单位职责分工、配合流程以及相应文件清单等,提升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强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依据省级综合安全监管人员专业培训大纲、教材体系等实施综合安全监管人员全员轮训。深入实施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一线执法队伍素质提升专项工程,建立并持续落实执法人员分类分级培训制度,分批次推进全市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培训,实现全市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参加轮训全覆盖。邀请应急部门专家开展安全生产法执法专题培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利用安全生产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实操能力。完善安全监管执法装备配备,落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与管理制度,强化单兵装备信息化水平。持续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健全交通运输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机制,强化各部门、单位沟通协作,推动构建基于信用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机制。落实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信用管理办法,整合归集事故数据、交通违法数据、运输违章数据、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多源数据,基于大数据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开展信用记分与等级评价,推动评价结果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招投标、运力投放等挂钩,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实施分类分级的差异化监管。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信用评价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建立健全信用数据公开、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惩戒。(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压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手册宣贯培训,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明确各环节、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年度考核,推动考核结果与从业人员奖惩等挂钩。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执法检查内容,严格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推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继续推进“两客一危”、港口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的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落实行业各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技术指南、隐患识别判定标准,深化“两客一危”、港口危化品、船闸等重点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交通运输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四项机制”和“五张清单”,建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报告机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针对连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条件差、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企业,建立专家驻点深度会诊机制,督促企业严格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闭环。落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指导意见、推广方案等,在道路运输、港口危化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强化企业全员安全素质提升,严格开展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工作,督促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加强港口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考核;督促港口危险货物储存企业、装卸企业按要求配备具有中级及以上化工专业技术职称或化工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抽考机制,实现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全覆盖抽考。推广应用从业人员终身安全培训教育云平台,强化培训考核数据分析应用,基于培训考核结果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推送。建立以线上教育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模式。针对公路水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推广利用“工程专家”小程序。开展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培训,提升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引导重点领域交通运输企业做好驾驶员健康状况(身心)的定期检查工作。(三)提升风险防控能力1、“两客一危”领域加强“两客一危”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推广应用“两客一危”驾驶员行前安全测评提示系统,实施驾驶员行前安全行车常识测评、身心健康测评、出车例检以及行车提醒等,督促企业加强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行前安全测评等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干预。推广使用省级重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智慧化监测平台,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加强车辆例检、运政在线等多源安全技术状况数据整合汇聚、分析研判与动态预警,实现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分类分级管理。推广应用道路运输车辆达标核查系统开展重点营运车辆实车参数配置达标核查,加强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车辆“运输安全码”,建立并落实车辆技术状况定期抽查工作机制。推广应用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平台,深化应用泰兴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事中事后监管交通强国江苏试点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全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监管机制。深化应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完善并落实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监控制度,加强对严重报警行为的及时干预和事后处理。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专项治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罐体定期检验制度。2、普货运输领域继续推进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在普货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动重型载货车辆、发生伤亡事故的普货运输企业及车辆安装使用。持续深化超限超载治理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公安部门规划建设和动态调整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加快推进电子抓拍系统、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建设,完善农村公路限高限宽门架设置,推动重点货物装载源头单位称重和视频数据接入超限超载治理监管平台,构建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超限运输车辆管控体系。3、城市城乡客运领域加强城市公交驾驶员心理生理健康监测,通过召开驾驶员心理健康疏导专题讲座等加强驾驶员心理健康培训。在城市公交领域推广应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等主动安全设施设备,持续保持新进城市公交车辆全部安装驾驶员安全防护设施。建立健全客运线路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城市公交、农村公交等的线路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探索明确网约车平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