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泰州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41635       资源大小:36.5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泰州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

    泰州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推动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泰州市质量发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全市以品质泰州建设为目标,树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努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立足于服务高质量发展、系统思维、市民满意,致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质态明显提升,质量综合状况稳中向好,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已逐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其中医药、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明显,2020年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实现销售收入3676.8亿元。在国内首创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发布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制定实施泰州市标准化条例,2018年泰州市政府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自2016年以来,泰州市在每年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均获评优秀等次。2018年度和2020年度先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19年度被国务院表彰为全省唯一的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一)发展基础1 .质量强市建设持续深化。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以标准引领品质城市建设,以质量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以管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运用质量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7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品质泰州建设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建设品质泰州为追求。2018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出台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品质泰州的意见(泰发20181号),明确实施“五大品质”提升工程。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泰发20208号),进一步深化升华品质泰州建设。2 .标准化战略富有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试行)(泰政办发(2018)89号),大力扶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2044号),大力发展'专利+标准”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2018年5月,泰州市正式获批建设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成为江苏省唯一、全国第5个获批城市。全市累计研究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000多项,其中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3项,建有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99个。培育专利标准创新型企业56家,推动299个专利转化为标准。3 .质量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持续加大质量投入,统筹推进品牌价值提升工程、知名品牌培育工程,市政府先后两次修订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扩大评选范围,增加奖励名额。首创推出泰州“名企、名品、名匠评选活动,为全市各行各业树立标杆。创新开展“泰州品质”认证评价活动,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出一批被社会认可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上下共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项、江苏省省长质量奖7项、首批“江苏精品”认证3项O4 .质量基础建设成效显著。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建成不锈钢制品、精细化学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等3个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墙材、泵阀、减速机、磨料磨具和测绘仪器等5个省级质量(计量)检测中心;推动减速机、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小提琴、儿童用品和学生用品等9个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落户泰州;创新建立“泰检易'质量基础“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为载体,充分激活、利用、整合、优化系统内外检验检测资源,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企业与检验检测机构间仪器、人才、技术互享互通。5 .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全面完善市场安全监管体系,全力打造安全、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创新构建地下管线工程质量监管“123”制度体系(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强化两个主体责任,制定三项管理制度),全面强化住宅小区配套工程和成品住宅室内装修工程质量监管,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保持100%,工程质量投诉持续减少。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泰发20207号),将食品安全纳入对各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全市主要食品种类追溯信息上传率达100%,食品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率和死亡率持续呈现“双下降”的趋势。创新开展消费品质量“随点随检”活动,消费品安全指数持续提高,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6 .质量共治格局日趋完善。秉承祥泰之州,品质为尚”城市质量精神,推进品质城市、品质乡村、品质社区、品质家庭建设相融并进,实现质量治理向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民生活等领域延伸。制定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工作规范,在全国率先发布农贸市场新冠肺炎防控操作规范城市港湾建设与服务规范,在全省率先发布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在全国首创开展品质家庭”推选活动,深入开展卓越教育'泰微课”、透明物管“泰优居”、农贸市场“星级提档”等质量治理活动,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质量工作多元共治格局日趋完善。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全市质量工作基础更加夯实,质量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质量治理成效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质量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对于质量技术基础的投入明显少于研发投入和生产投入,中小微企业尤甚;少数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理念缺失,对质量工作的认识程度、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过程管理、出厂检验等方面把关不严,质量难以保证;服务业质量意识淡薄,服务质量短板成为制约服务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瓶颈;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增多、责任链条加长,质量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二)面临形势1 .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需要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高度重视解决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各领域质量供给水平。2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战略基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深化质量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3 .推进市域现代化发展之路需要持续深化质量变革。“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提速期、城市能级提升的窗口期、市域治理迭代升级的关键期,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要塑造新时期泰州竞争优势,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标准提档、品牌增效引领价值链重塑,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念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秉承“祥泰之州,品质为尚”城市质量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持续深化质量强市战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守牢质量安全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致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1 .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品质城市建设,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2 .坚持质量第一。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持续推进品质泰州建设,推动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3 .坚持标准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突出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注重发挥标准在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标准引领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4 .坚持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住关键环节,凝聚各方力量,完善质量治理体系,以质量变革提升城市质量治理水平,推动品质泰州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O(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增进人民福祉为着力点,质量创新为驱动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行业组织规范自律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质量治理体系。1 .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明显。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达95%,公共服务满意度达82%,建筑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人居质量持续改善,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泰州品牌,拥有省级以上品牌数150个,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不断增强。2 .质量创新能力更加增强。围绕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并举,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同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质量创新投入,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在一些产业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取得1200个质量攻关创新成果,产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8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0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o3 .质量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持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质量主体责任不断落实,管理体系持续升级。重点产业企业质量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组织达150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0个。超过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优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争创省级以上质量奖12个和泰州市市长质量奖45个以上。4 .质量基础设施更加扎实。各类计量、标准、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和功能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深化融合发展,不断适应新兴产业和新发展趋势的需求。围绕新兴产业和本市重点优势产业,推动建设5个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8个省级以上质量检测中心和4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分别达到15项和500项力争新设立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个以上。5 .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准入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发展资金持续投入达5000万元。质量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企业首席质量官达3300名,力争企业质量人员占职工总数比达9%以上。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推动建立追溯体系、监控体系。广泛开展质量宣传,全社会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表1泰州市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目标分类指标目标质量发展成效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5%消费品质量合格率95%公共质量满意度82%省级以上品牌数150个质量创新能力质量攻关创新成果数120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28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数230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数4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68%质量主体作用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180个规上企业通过质量等体系认证占比90%省级以上质量奖获奖组织数12个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数45个质量基础设施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数5个省级以上质量检测中心数8个省级以上计量测试中心数4个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数15项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数500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数12个质量发展环境政府质量发展资金投入5000万企业首席质量官数量3300人企业质量人员占职工总数比9%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十四五”时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质量提升、质量监管、质量基础、质量文化、质量治理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深化升华品质泰州建设,推动全市质量发展工作走在前列、争做示范。(一)聚焦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 深化先进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聚焦医药、化工、装备等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引导企业积极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引导产业和服务质量提升。支持骨干企业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标准化、供应链和合作研发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指导。深化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建立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服务体系,突出质量、标准、技术、信誉、效率和效益等要素,培育一批质量竞争型产业集群。专栏1:推进医药健康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抓住用好全国唯一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培育“泰州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医药产业,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地标产业、建设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紧扣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名城目标,坚持产业化、特色化、资本化、国际化战略,结合泰州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推进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示范区建设评价标准,完善医药创新链、价值链,建设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产业化为龙头,打造“科创+产业”“资本+产业”“头部企业+产业”“改革创新+产业”,构建创新动能更强、要素配置更优的产业生态系统。健全城市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承载能力,建设引领长三角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大区域提供示范。2 .推动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深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标准研制协同推进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试点申报、标良创建等标准化活动。到2025年,形成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600家,推动专利转化为标准5000个以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用标准提升集群竞争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及优势传统产业标准水平,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发展。3 .开展高端品牌建设评价。建立健全品牌培育机制,依托各产业园区,加快产业协作和产业融合,加强品牌培育、发展、推广,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质量奖、江苏精品等,提升品牌附加值。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层次,健全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泰州服务标准、品牌企业。围绕泰州文化、旅游、商贸、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企、名品和名家,打造“泰州服务”品牌。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建立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质量分级评价工作,推出一批自主创新、市场认可、品质高端、服务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咨询机构立足泰州特色,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编制企业质量品牌地图”,共享质量调查统计数据、调查成果等信息,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专栏2:推进质量品牌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兴化戴南不锈钢、泰兴黄桥小提琴、姜堰漆湖湿地公园等质量品牌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携手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制定“泰州制造”标准,并进行发布、认证和推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以及企业品牌。围绕支柱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延链、未来企业建链,制定申报省级以上质量奖帮扶机制,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指导。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点对点的对口联系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深入培育企业,协助企业挖掘质量发展潜能,查找质量发展短板,促进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推进“泰州品质”认证评价的区域合作和国际互认,把“泰州品质”打造成为“江苏精品”的标杆,全面提升泰州制造业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使泰州品质”认证评价工作成为泰州产品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有效工具、彰显泰州城市精神和城市品质的鲜明载体。4 .推进中小微企业质量帮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帮扶力度,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探索制定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南,提高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组织质量专家开展质量问题“问诊治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计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两化融合”、技术改造等综合服务。(二)加强质量监管,筑牢质量安全底线5,强化消费品质量监管。完善产品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质量安全评估机制,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依法治理,实现行政执法与专项整治的有效衔接。优化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机制,完善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收集和监测,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共享,开展消费预警发布和风险信息通报,积极融入参与长三角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协作。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监督抽查工作,针对消费者关注度高、投诉举报集中的产品,靶向开展监督抽查,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行政处罚等质量监管信息,强化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专栏3:实施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提升工程加强消费品(农产品/食品/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构建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网络,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舆情监控系统,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公共技术服务,加强高危行业、重点产品及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效能。落实消费品质量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常态化推进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风险防控、消费维权和缺陷产品召回等工作。完善消费品伤害监测系统,推动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建立消费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统计、分析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评估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及时发布产品伤害预警,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等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确保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6.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推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升级改造,推进重点单位建立落实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安全管理评价,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督查考核办法,探索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应用平台。完善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的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加强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推进移动监管、双重预防等信息化系统优化升级。探索构建特种设备在线监测大数据平台,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网络,实现业务融合、资源共享。7,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构建和完善食品生产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安全追溯、协同监管、应急管理一体化。推进食品安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及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事件预警、应急保障水平。扩大信用追溯平台应用范围,鼓励食品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全流程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地产农产品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加大对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保护认证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绿色生产。统筹运用监督检查、质量抽检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手段,开展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大数据监管和信用等级评估等,落实监管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完善药品执法监管体系。构建生物医药安全监督检查、追溯管理等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健全覆盖疫苗和抗体药物全生命周期和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8 .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加强地下管线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123”制度体系,确保城市“生命线”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和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持续跟踪,实现整改闭环。开展房屋建筑渗漏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居住建筑品质。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有效控制工程风险。(三)夯实质量基础,助推产业提质增效9 .完善产业链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抓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契机,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重点实验室,推动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能力比对,建立完善检验检测数据库。优化计量科技联合攻关机制,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提升计量测试技术先进性。专栏4:围绕产业链加强质量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有关专业技术机构能力建设,集成各类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围绕检测与溯源服务,建设覆盖以产业终端产品划分的医药制造产业链、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产业链、医药健康终端产品产业链的江苏省医药健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围绕服务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建设化学及生物医药过程反应评估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汽车传动及车架零部件重点实验室。优化“泰检易'平台服务功能,建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数据有效衔接的闭合循环系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应用,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支撑。10 .提升重点产业质量基础公共服务。培育壮大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快速封测、部件及终端产品模拟、测试验证等服务,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深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器械检测报告国际互认工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以及有研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建设包含质量测评、质量追溯、安全可靠性认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扶持。11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区域合作。加强NQI融合性研究,推动泰州市支柱产业NQI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整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综合资源,设立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平台和“产品医院:提供计量-标准-合格评定-认可全链条化在线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将“泰检易'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纳入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持续在全市、全省和长三角范围内促进不同数据的开放共享,最大化发挥数据的知识发现价值。(四)倡导质量文化,驱动创新有序开展12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加强正向激励,优化市长质量奖评审制度,发挥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质量标杆示范作用,对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企业、企业家及对产品质量提升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相关人员,予以通报表扬。推广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骨干企业等质量标杆企业的质量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共识。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文化,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深入开展标准比对、质量攻关、质量创新等活动,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在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文化等方面首要管理监督作用,为全面履行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供保障。专栏5:质量文化筑基工程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改革创新,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技术上持续引领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全球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中可能出现的产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将首席质量官工作作为质量考核、品牌培育等工作的重点内容,推动企业质量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构建先进制造业首席质量官专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形成首席质量官跨产业链、跨行业长效服务的典型模式,建设重要产业首席质量官“人才库”,形成分行业、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泰州域内企业质量提升。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依托长三角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适用和激励机制,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传承工匠精神,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传承者,做质量管理创新工作的示范者。13 .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建立工匠精神评价机制,构建多层次的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推动质量教育进党校、进高等院校、进职业学校,培养有专业、懂技术、熟悉质量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推动建立社会化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各类生产技能竞赛,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质量的社会价值观。14 .推动形成社会氛围。加大对标杆企业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弘扬先进质量文化、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的宣传推广,引导全市企业强化“质量第一”意识,树立“质量即生命”的理念。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及时反映企业和消费者质量需求,深化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常识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自愿、自觉、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质量权益,努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五)深化质量治理,优化质量发展环境15 .创新质量监管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质量监督抽查覆盖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监督抽查、投诉举报、执法打假、舆情信息等数据加强采集研判,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重大质量问题约谈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快“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实现线上线下质量监督一体化和生产流通质量监管融合,建立产品追溯网络,逐步完善信息采集、安全评价、预防干预工作体系。16推动社会质量共治。推行市场主体质量安全首问负责制,支持承担首问负责的市场主体依法向负有责任的其他市场主体追偿,运用市场规律构建生产、销售、服务、消费等全环节质量责任追溯体系,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对严重质量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完善消费投诉处置机制,推进质量侵权违法行为举报和奖励金发放便捷化服务,保障消费者依法维权。建立完善质量信息公开机制,加大质量监测、违法案例和消费投诉等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作用。专栏6:以质量治理能力提升推进社会治理体系转型升级强化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以质量变革推进社会治理转型,推动政府治理从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市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群众需求转变、社会治理从管控约束向引导自治转变。突出标准引领和协同参与,建设社会治理保障体系、社会治理诚信体系、社会治理品质体系,开展星级评定、实现社会自治,发挥协同作用、实现社会共治,推动信用监管、实现社会善治。整合各类社会治理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统一指挥平台,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探索运用质量景气指数分析,依托长三角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调查企业质量状态并进行量化描述、定性分析,编制综合反映泰州质量状况的质量景气指数报告,及时准确反映泰州市域范围内质量提升状况、质量变动趋势,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研判泰州市域质量动态,评价质量提升成效。17.优化质量治理环境。对标一流标准和先进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着力增强市场主体的感受度,致力形成优质服务的加速度,推动构建透明化、普惠化、契约化、平台化政策体系,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如鱼得水”般的生长环境、建立“如约而至”般的确定预期、提供'如沐春风”般的舒心服务。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品质泰州建设领导小组、泰州市质量发展委员会的牵头协调职能,健全工作推进、交流、宣传机制,强化部门、政企、政社联动,各方全力配合、协调行动,切实提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质量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增加全市质量发展合力和内生动力。(二)优化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推动质量安全、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发挥泰州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用于支持提高制造技术及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研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设应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等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行为。拓宽质量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投入,推动落实将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基础设施支出纳入研发经费支出范围,依法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创新券等扶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技术服务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三)深化督察激励。健全全市质量督察和质量工作考核机制,严格考评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督促引导各地深化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完善质量激励制度,探索形成优质优价政府采购机制。建立动态监测工作机制,质量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将本规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检查指标,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注意事项

    本文(泰州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