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方案.docx
XX市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方案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制定如下活动方案。一、目标和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及省市委、省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省政府“三个规范”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全市统计系统上下联动,实施巩固基层统计队伍、巩固基层统计专业能力、巩固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巩固基层统计法治环境和保障水平等“四个巩固”,实现各镇及开发区首席统计员(在编在岗且专职)全覆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统计职能从经济发展部门调整至其他部门全覆盖、新入库调查单位落实“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全覆盖、企业电子统计台账试点专业全覆盖等“五个全覆盖”,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统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重点任务和措施(一)巩固基层统计队伍1.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XX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秘(2022)X号)。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力量,按要求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基本单位在500家以下的镇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不少于2人,500家以上的配备不少于3人,开发区统计人员平均人数不少于3人。(责任单位:局法规教育股,各镇及开发区)2 .推进统计服务市场化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统计力量。选树基层统计先进典型,开展优秀基层统计员评选活动。落实开发区统计业务不得由经济发展部门承担要求。(责任单位:局法规教育股、办公室,各镇及开发区)(二)巩固基层统计专业能力3 .建立多层次学习培训机制。落实首席统计员、新入库调查单位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全覆盖,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基本技能、业务知识。组织人员参加全省优秀统计员培训班和XX市乡镇统计分管领导、首席统计员和新进统计人员培训班,对联网直报企业开展“云培训二对各镇、开发区及主要经济部门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每年不少于1次;对各镇及开发区统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其中:线下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业务能力测试不少于1次。各镇及开发区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统计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局法规教育股、办公室、各业务股室,各镇及开发区)4 .提升“四个一”辅导服务质效。市局各专业发放统一规范的统计“服务包”,主动精准服务企业,确保新入库调查单位统计人员熟悉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报送流程和基本要领,确保首次数据填报及时准确,定期上报XX市局辅导服务成效。做好2023年新增企业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送达工作。(责任单位:局法规教育股、各业务股室,各镇及开发区)5 .推广使用企业统一电子统计台账软件系统。积极参加省统计局电子台账试点工作,选择2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电子统计台账试填试报。(责任单位:局工业和投资能源统计股)(三)巩固基层统计数据质量6 .持续推进工业产值统计规范化工作和企业使用正规财务软件。指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等统计基础薄弱的亿元以下企业规范基础工作,做到数出有据。帮助统计基础薄弱的镇级单位正确履行数据监管责任。解决部分镇统计基层基础和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局工业和投资能源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7 .优化完善限额以下样本单位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季度样本轮换要求,优先支持试点镇样本轮换工作,选择有电子收付或管理系统、经营稳定且积极配合的单位作为替换样本,增加样本可靠性,确保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责任单位:局服务业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8 .按照XX市局规上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风险等级动态调整办法要求,不断压实各单位数据质量管控责任,中、高风险企业占比较年初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年末争取达到80%以上。按照规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工作资料规范操作标准,督促各地指导新增企业资料归档工作,年底前实现新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统计资料归档规范化。(责任单位:局服务业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9 .开展投资领域统计靠前服务。围绕集中开工项目和“招大引强”项目等重点项目纳统存在的堵点难点,做好跟进服务,常态化开展投资项目靠前服务、大比武活动,提高纳统效率;提升纳统项目报数报资料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局工业和投资能源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10 .执行能源消费统计月报填报要点。定期开展原煤热值实测数据现场核实工作,按月梳理疑似问题企业清单,对各单位数据质量月评分、季通报。(责任单位:局工业和投资能源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11 .建立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单位统计人员动态信息库,保持统计人员力量稳定。收集劳动工资专业基础业务资料,合成劳动工资专业统计电子化服务包,下发新增单位使用。(责任单位:局综合统计股,各镇及开发区)12 .落实基层统计机构对源头统计数据的审核责任。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制度,落实XX市统计数据质量实地核查记录机制(试行),进一步压紧数据质量管控责任链条。切实发挥镇级统计机构源头统计数据审核验收“第一道关口”作用,力争在一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确保每项数据有人负责,每项数据质量有人担责。(责任单位:局各业务股室、各镇及开发区)(四)巩固基层统计法治环境和保障水平13 .加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营造良好统计政治生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强化“以案示警”,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意识。加强统计领域信用建设,规范认定严重失信企业,主动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责任单位:局法规教育股、各镇及开发区)14 .制定统计系统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方案。组织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推进新入库企业安装使用正版软件、提升病毒查杀频率,完善电脑设备资产清单、安全监控常态化等,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局办公室)三、工作保障市统计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活动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落实措施,通报进展情况。各镇(开发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落实措施,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创新开展工作,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巩固年活动取得实效。附件:1.工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2,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3 .贸易统计调查规范化巩固年工作方案4 .服务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5 .投资领域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6 .研发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7 .能源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8 .劳动工资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9 .建筑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10 .房地产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11 .网络安全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工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规范工业统计,提升企业统计能力,巩固存量企业数据质量,抓好新增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巩固各镇区数据质量提升成果,防止质量滑坡,着力解决重点行业数据质量问题。二、重点任务1 .巩固统计规范化。持续推进工业产值统计规范化工作,定期抽查企业基础资料,确保企业产值统计规范。2 .巩固企业统计能力。一是持续督促企业使用正规财务软件;二是指导新入库企业正确填报数据;三是指导统计基础薄弱的亿元以下企业整顿基础工作,做到数出有据;四是帮助统计基础薄弱的镇正确履行数据监管责任。3 .提升相关数据匹配度。重点聚焦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纺织、家具、农副食品加工等统计基础较差行业,以及税产比低于60%的企业,加大监控查询力度,提升数据质量,确保应税销售额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稳步提高。三、工作举措1.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措施,由不同主体实施。企业产值统计规范化:不定期抽查企业执行工业统计制度情况,尤其是新增企业。企业使用财务软件:一是配合开展进度情况摸底;二是督促所在地政府负责人推动企业使用财务软件。整顿企业基础工作:督促指导企业规范管理出入库单据、销售发票等原始凭证资料,做到数出有据,保障查询时,能及时按照规范提供资料。新入库企业统计能力:一是跟进服务,加强指导,及时调整更新一套表“双验证”名单,确保企业有2名及以上一套表“双验证”人员,做到能及时修改一套表审核查询时发现的数据错误;二是定期摸排全市年产值超五亿元以上的新建工业大项目,确保按时纳规统计;三是落实“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4 .加强督促指导。一是根据网报数据情况,开展现场核查;二是严格审核把关国家、省统计局查询企业的基础资料;三是强化工业统计档案盒建设。附件2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局“三改进二加强”要求,以实现农村统计专业人员相对稳定,工作机制制度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数据质量全面提升。二、重点任务1.改进统计方法。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统计方法,进一步明确村级采集源头数据、镇级加工推算、县级分类综合的业务流程,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数据生产方式。2 .改进调查方式。深入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户入户调查,全面推行乡、村两级电子台账,规范源头数据采集和统计过程记录。3 .改进审核模式。进一步优化平台查询和数据比对模板,加大异常数据现场核查力度,加强数据流程质量管控。4 .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农村统计能力。5 .加强农村统计队伍建设。优化农村统计基层岗位职责和业务分工,打造知农情晓农事懂统计的统计队伍。三、工作举措1.建立统计责任人联系制度。镇统计机构要明确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分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在人员有变动的情况下,须向县级统计部门告知,做好资料的交接和业务的衔接,做好新接手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保证工作质量不下降。2 .加强档案盒管理。各级要按照农村统计原始资料及统计台账要求,建立健全统计资料档案盒,做好档案盒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3 .全面推行电子台账。市局农业专业建立非主要农产品电子台账;镇、村按照乡、村农村统计实务手册建立电子台账,以实务手册为依据,收集、记录源头数据,以电子台账为载体,上报、保存原始数据。4 .开展全面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省局有关就化肥农药统计、农村统计电子台账和实务手册、网报平台操作等方面的培训。5 .推进电子台账示范镇建设。选择一个镇开展电子台账规范化建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求示范镇及所属行政村农村统计电子台账做到填写规范、数出有据、数出有源,原始记录保存完整。6 .强化数据质量管控。熟悉掌握网报平台数据审核公式,强化各期报表关联审核,即时提示数据填报差错,对差错率较高、异常数据频发地区开展数据质量现场核查,分析成因,责令整改,杜绝无依据上报。7 .纳入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将各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情况、成果纳入各级农村统计年度工作考评,强化各级加强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责任。商贸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完善重点企业、限上大个体、限下抽样调查工作制度,提高行业税产比,着力解决限上大个体和限下抽样调查单位数据采集、资料保管等问题,提高数据质量。二、解决突出问题1 .部分企业税产比较低;2 .统计原始记录、台帐不健全;3 .企业财务软件、业务管理系统安装率低;4 .基层单位申报入库资料不规范。三、具体工作举措1.强化重点单位服务。根据网报情况,将批发业和零售业(大宗商品零售类)税产比低的企业,汽车零售、新增单位以及月度核查的不符要求的大个体作为重点服务单位,着力提升数据质量。2 .提升个体基础质量。一是开展现场核查。按照持续推进和完善限上大个体档案盒管理的通知要求,每月网报期间,有序开展镇大个体现场核实工作。二是加强大个体基础管理。镇级统计员上门收集数据,按月记录统计台帐。镇负责收集整理辖区内大个体统计档案盒,并将个体档案盒管理方式推广延伸至限下,进一步督促、规范调查单位数据来源,原始凭证保管方式、期限等。3 .提高软件安装率。会同发改委督促相关企业11月份底完成财务软件安装,规范取数依据。4 .加强业务培训。一是集中培训。梳理网报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专业培训会,重点讲解入库流程、取数依据、资料整理、税务数据与统计数据关系等内容,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商业单位名录库。二是现场指导。通过重点单位整改,以点带面,推广统计专业知识,以服务千企为契机,深入一线,向调查对象讲解核心指标的取数依据,完善统计台账、工作规范。5 .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强化考核评估导向,根据XX市商贸统计主要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和XX市2023年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将限下、限下平时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纳入业务评价和数据评估体系,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工作方向。服务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规范服务业统计,全面提高镇(开发区)及相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提升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夯实基层统计基础,确保服务业各项统计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二、解决突出问题1 .A类企业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 .统计原始记录(如服务合同、财务记录和会计报表、转账记录)未整理归档、电子台帐未建立。3 .财务软件安装使用率低。4 .指标填报不准确,指标间逻辑关系把握不清。三、具体工作举措1.每月下发待调企业名单、力争年底A类企业占比达80%o5 .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资料及相关凭证、电子台账,完整留存各期已上报报表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门别类指导相应原始资料规范化、入档案盒。6 .会同发改委督促企业安装财务软件,提升财务软件使用率,力争年底在库规上企业财务安装使用率达90%。7 .落实“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建立“四个一”辅导企业名录库,进行动态维护。每月抽取部分企业上门开展统计服务,指导新入库企业熟悉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掌握重点指标间逻辑关系,提升报表质量、规范企业统计基础工作,重点关注新入库企业。8 .建立风险评级机制、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评估各镇(开发区)、相关单位等有关服务业统计数据。投资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巩固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规范投资统计,提升统计服务能力,提高查询质量,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确保应统尽统,实现规范化建设目标要求。二、解决突出问题1.事前靠前服务不够,部分项目入库不及时。9 .项目支撑材料质量不高,预审项目材料不规范。10 原始台账不健全,未按月建立投资统计台账。11 投资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统计指标和要求不熟悉。三'主要工作举措1.会同投促中心、发改委建立“双招双引”、集中开工、重点项目推进清单,每月更新。对签约项目未开工、开工项目未入统、入统项目未投产、投产项目未入规等形成问题清单,持续跟踪问题进展;12 坚持开展投资领域统计服务“大比武”活动,开展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即审即查、事后现场抽查,提高已开工投资项目纳统效率,夯实投资项目数据质量,巩固统计基层基础。13 落实投资网报“日报告”制度,网报期间,每日上报重点项目支撑材料和预审清单,对当月填报投资额项目,做到“即报即审即验”,对每一项指标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并要求项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平台资料,确保数出有据。14 建立预测预警制度,每月15号对网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每月18日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开展重点投资项目预测预报、分析研判;每月20日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对预报数据会商,形成分析研判报告报市委、市政府。15 编印服务包资料,制定应知应会手册,对新入库统计人员开展月度岗前培训,对企业统计员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做到在库项目载体单位培训全覆盖。16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预测预报准确性、项目核查、查询材料质量、原始台账建立等纳入统计工作考核内容。研发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提高研发统计工作认识,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落实整改,确保研发数据应统尽统。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基层基础,提升数据质量。二、解决突出问题1.账表不符。企业填报报表与会计原始台账或辅助账中研发科目不符,报表缺少支撑依据;2 .账账不符。企业归集辅助账与财务软件中的原始数据不一致,存在拼凑痕迹;3 .帐实不符。企业填报报表与实际开展研发活动相差较大,不具备开展研发的条件而填报报表;三、具体工作举措1.强化人员力量保障。建立统计机构及报表单位统计人员动态信息库,保持相关人员相对稳定。4 .强化业务培训。对于年报调查单位,加大培训力度,做到培训全覆盖;对人员变动单位做好线上、线下培训。5 .建立年报日报告制度。年报期间,建立数据上报、查询、审核日报制度,做到即报、即审、即验、即查、即纠。6 .强化重点企业数据质量核查。对重点企业开展数据质量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填报依据、企业财务账(辅助账)与填报报表是否对应、企业研发项目立项材料和企业申请加计扣除等情况。能源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夯实能耗基础,做好能耗排放“双控”统计管理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二、解决突出问题1 .能源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业务能力不足。2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能源统计不规范。3 .部分企业能耗数据计量不精准。三、具体工作举措1.加强能源统计力量,明确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建立能源统计人员花名册。4 .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帮助基层统计员准确把握填报口径和要求,掌握数据查询方法和审核要点,提高执行能源统计方法制度的能力和水平。5 .落实“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深入新入库和统计基础薄弱企业,指导企业正确报数。6 .推动能源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做到能耗数据横向覆盖、纵向衔接,全面反映能源生产、销售、库存、消费等情况。7 .主动深入学习碳排放试算方案,加强资源环境综合统计、规模工业用水调查统计,为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碳强度考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测算提供数据支撑。劳动工资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着力保障劳动工资统计专业人员相对稳定,工作机制制度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提升源头数据质量。二、重点任务1.乡镇劳动工资业务人员和行业部门业务人员熟练掌握劳动工资统计基础业务知识、审核查询方法、抽查审核方法。2 .报表单位统计人员理解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概念,掌握数据填报和核实方法。3 .报表单位全面规范统计台账登记和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工作举措(一)强化样本单位管理。在年报和季报开网前,按照能报尽报的原则,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认真核实样本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存活情况、单位所在地、单位名称、行业代码、能否独立报送统计数据等,确保抽中样本单位积极填报劳动工资数据,避免拒报情况出现。(二)加强人员力量保障。乡镇和规下抽样单位要明确劳动工资统计专业责任人,根据任务情况适当增加人员力量。建立统计机构及报表单位统计人员动态信息库,并尽量保持相关人员相对稳定,人员变动时做好资料交接并告知直管统计机构。(三)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需建立数据质量责任人、统计基础资料档案盒管理、常态化培训、年报日报、数据质量核查等制度。1 .建立数据质量责任人制度。镇级劳动工资业务人员和行业部门要明确劳动工资数据质量管控的分管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切实责任到人。2 .建立统计基础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调查单位要按照劳动工资专业企业原始资料及统计台账要求,设置原始记录、建立劳动工资统计电子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3 .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对于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单位,要加大对下级机构或企业的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加大对调查对象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业务知识,做到培训全覆盖;对因人员变动或月度新增单位要做好随时培训,规范企业劳动工资报表的填报。每次季报、年报前组织镇级统计业务人员、重点单位统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4 .建立年报日报制度。在劳动工资报表的上报期间,镇级统计机构要严格落实随报随审随验收随回应,加强责任意识。建立数据上报、查询、审核日报制度,做到即报、即审、即验、即查、即纠,确保企业上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审核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劳动工资模板审核、异常值审核、关键字审核、规则代码审核、修改痕迹审核、平台验收审核。5 .推进辅导服务机制。收集劳动工资专业基础业务资料,包括制度、指南、课件、培训视频、审核错误解决方法等,合成劳动工资专业统计电子化服务包,下发新增单位使用。指导报表单位理解掌握台账记录方法和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方法。6 .建立数据核查机制。根据工作重点和日常掌握情况,建立重点核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数据核查机制。重点关注数据异常波动、涉及核算行业、工资总额占比大、修改痕迹明显的单位。7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乡镇和开发区要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对错误数据及时进行修正。并将核查结果纳入对各镇级及行业部门的专业考核。建筑业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方案一、工作目标。落实建筑企业统计规范化工作,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出有源、数出有据。督促未达标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薄弱环节,实现建设目标要求。二、解决突出问题1.产值凭证资料收集困难,施工项目支撑材料不够完整,质量不高。2 .统计台帐不健全不规范,指标取数随意性。3 .企业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人业务能力不足。三、具体工作举措1.强化协同协作。提前收集企业产值凭证资料,督促建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原始记录和基础统计台账。在上报统计报表之前,及时准备支撑材料备查,要求在每个季度末完成(即: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支撑材料包括:施工合同、产值凭证、工程量清单、总产值汇总表等。4 .落实辅导服务机制。实施“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管理、统计资料归档及保密、统计岗位责任等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要类别齐全、标准规范、准确及时,完整、真实记录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和成果。对新入库企业统计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对企业统计员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做到在库企业培训全覆盖。5 .坚持开展建设领域统计服务“大比武”活动,开展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即审即查、事后现场抽查,提高建筑企业报送数据质量,巩固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业务能力和水平。6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基础材料质量、原始台账建立、统计报表质量等纳入统计工作考核内容。房地产统计基层基础巩固年活动方案一、工作目标。落实房地产企业统计规范化工作,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督促未达标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薄弱环节,实现规范化建设目标要求。二、解决突出问题1.事前靠前服务不够,入库效率不高,部分项目入库不及时。2 .项目支撑材料不够完整,质量不高,当月预审项目支撑材料仍不规范。3 .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业务不熟练,指标理解不透彻。三'主要工作举措1.强化投资数据质量管控。规范房地产投资支撑材料要求,压实主管部门审核责任,每月月末提交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查询材料。对当月投资规模超5000万的投资项目,联合住建部门对支撑材料进行现场核查。2强化数据预测科学精准。每月15号对网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投资、销售面积领域存在的问题;每月20日会同住建部门开展重点投资项目预测预报、分析研判。4 .落实辅导服务机制。实施“四个一”辅导服务机制,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管理、统计资料归档及保密、统计岗位责任等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要类别齐全、标准规范、准确及时,完整、真实记录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和成果。对新入库企业统计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对企业统计员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做到在库企业培训全覆盖。5 .坚持开展建设领域统计服务“大比武”活动,开展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即审即查、事后现场抽查,提高房地产企业报送数据质量,巩固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业务能力和水平。网络安全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协同做好全市统计系统网络安全基层基础巩固年工作,不断提升全市统计系统网络安全防范水平和处置能力。二、重点任务1.增强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能力。制定全市统计系统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稳步开展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能力建设。2 .完善VPN管理。一是禁止使用非国产、免费的VPN产品,确保统计系统VPN访问安全;二是加强VPN用户管理,杜绝弱口令,动态清理僵尸用户。3 .抓好统计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坚持软件正版化、硬件标准化、修复常态化、防御制度化“四化”同步,做到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一体”,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制度机制。三、工作举措1 .稳步推进主动监测防御建设。统筹规划,完善本级统计系统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稳步开展网络安全主动监测防御能力建设。2 .加强网络安全专项核查。通过自查报告和实地抽查,一是督促各地推进安装使用正版软件、提升病毒查杀频率。二是督促各地完善电脑设备资产清单、安全监控常态化等。3 .开展应急演练。制定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结果评估和修订应急预案,提高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4 .建立责任制度。局办公室专业人员将不定期检查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